☆開課了!
親子共學心智圖法公益課程
●地點/高雄市社教館
高雄市小港區學府路115號
●對象/小三以上(小三以下,可由家長陪同)
●名額/限定200人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VHFWniGhHSxMppAy8
※自備午餐、彩色筆、便利貼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高松傑高Sir正能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毒果大控訴】聲討壹傳媒禍國殃民「七宗罪」! 肥佬黎禍國亂港 荼毒青年 扭曲事實(高Sir / 黑超哥/榮輝/大眼(新潮民)/ 蘋果假新聞及毒新聞監察組 20052021 黎智英扶掖禍國亂港的壹傳媒及旗下《蘋果日報》,借新聞自由包裝民主的糖衣炮彈遭揭破,劣行斑斑犯下計有不斷製編造假新聞、勾結外國勢...
港港心智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老實說,我寫過很多電影的看後感,但從未試過為了一個改編作品,在電影未上映就花這麼長時間去研究…
應該說,這作品值得各位花時間去深入瞭解。
(是啦是啦我知道大家時間很寶貴所以我決定製作這個系列去讓大家在9月16日進入戲院前先瞭解沙丘的世界觀也順便表示我很喜歡這個作品)
當你以為現在英雄電影的世界觀已經非常宏大,但有一部史詩級經典作品,被稱為譽為「最不可能被改編成影視作品」的系列。
終於!終於!要將在今年9月16日上映了。
它就是《沙丘瀚戰》。
《沙丘》最初是一本在1965年推出的小說,現在想要找得到已非常困難,我找過香港及台灣的網絡書店,《沙丘》小說都已經絕版。
想要閱讀這部經典作品,只能選擇英文版《DUNE》或去圖書館借閱。(跪求電影推出後,可以有新譯版本小說)
雖然說《沙丘》不可能被改編成影視,但其實在1984年曾被改編過電影,但評價和票房都不怎麼好,因為改編難度實在太高。
除了電影,《沙丘》也有被改編成桌遊《沙丘:帝國》和電腦遊戲《沙丘:2000》。
即使科幻巨著《星球大戰》當年的電影非常成功,但《沙丘》還是不能變成電影…為什麼?!
因為故事的場景、角色的裝備、故事中的科技都非常令讀者「難以明白」,加上複雜的宏大世界觀,就連現在我看原著版小說也花了非常大的氣力才能看完。
難度在於很多專有名詞,從你揭開第一頁開始,就硬塞一大堆關於故事的知識給你,《沙丘》不是一本參照現實的科幻小說,而是重新建構整個宇宙的故事。當你看到一半,熟悉它的世界觀,就能完全陷入故事宇宙之中,看得慾罷不能!
所以,我就以自己抄下來的筆記跟大家做個世界觀懶人包吧~~
『時間線』
《沙丘》故事設定在非常遙遠的未來,遠到讀者根本沒法想像。人類的科技已經殖民了很多星球,甚至在一萬年前已經歷過與人工智能的戰爭。被稱為「巴特里安聖戰」。
所有人都不再相信機械,於是在人類的心智上進行研究及發展。所以在故事中,會看到很多像是遠古的科技。
『香料』
這是故事最最最重要的設定,香料是非常珍貴的資源,人類的時空旅行、知識、貿易,以至存亡,都依賴這種香料。《沙丘》是一部以科幻題材,探討地球生態的小說,你可以把「香料」當成我們世界的「石油」。
香料能開發人體大腦潛能,宇航公會的領航員靠香料才能預測星宿的排列,精密計算太空旅行,一個叫「貝尼哲斯姊妹會」的組織靠香料開啟心智。
『阿拉基斯星』
整個星球都是一片沙漠,所以亦稱為「沙丘」,是香料唯一的發源地,是電影中主要的場景,也是主角保羅·阿特雷斯(雷托公爵的兒子)成為英雄的地方。
『沙蟲』
阿拉基斯星滿佈了巨大的怪物沙蟲,牠們會生產香料,人們想要得到香料,便需要使用巨大的機械開採,而沙蟲會吞噬沙漠上所有移動或震動的東西。
簡單而言,《沙丘》這個故事就是一場權力遊戲,在人類與人工智能戰爭後,由多個家族聯合而成的「帝國」,以及雷托公爵、哈根尼男爵、貝尼哲斯姊妹會以及宇航公會之間的權力鬥爭。
而另一方面,主角保羅…是姊妹會的一個生育計劃…
對於家族勢力與各個家族的能力,將會在下一篇跟大家解釋。(我要繼續看書惡補)
港港心智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即日專欄:無遠弗屆騰訊雲
受多項不確定因素影響,投資者對本港新經濟股避忌三分。觀眾、聽眾頻問止蝕。每次我只會說,即使是一家實力企業,股價豈會長升不跌呢?老實,投資是長線的,若因為一個短期震盪而忽略一家企業長遠價值,那就太不值了。
好像騰訊控股(700),其遊戲業務估值無疑佔最高,但這絕非代表遊戲業務就是騰訊的全部。事實上,其業務範疇眾多,各有所長,雲業務更是一項具備結構需求的增長引擎。雲遷移是個不可逆轉趨勢,愈來愈多企業將業務轉移至雲建設。據研究公司Allied Market Research報告,2027年全球雲遷移服務料接近5,200億美元,2020年至2027年間年均複合增長率近兩成半。新冠肺炎疫情下,企業更講求科技,員工work from home成常態,都加速對雲需求及其安全度關注。在需求增加的同時,具備經驗及技術能力的企業,就能夠突圍而出,這正正是騰訊在雲業務的極大優勢。
雲數據及系統安全是不容小覷的問題,筆者跟一些企業老闆閒談,他們的公司現在都要利用雲服務,採納供應商的標準就是要技術、安全兼備,否則帶來不只是麻煩,甚至是潛在災難。
騰訊的發展經驗,累積了強大的技術和網絡安全能力,其雲業務憑最可靠智慧雲技術,透過不同數據化防護要求,主動監測並消除有關威脅,令企業獲得全面保護,更能在符合全球及行業的規格下蓬勃發展。據其網頁資料,騰訊雲其中三款能有效為企業提供必要服務,如提供防護解決方案提供實時監測及攻擊管理,為伺服器抵禦來自境內及境外各類高流量DDoS攻擊及作實時防護等。另一賣點是Web應用防火牆,是由AI技術支援的防護方案,協助用戶應對網絡攻擊、入侵、漏洞利用等。
高盛早前一份報告預計,騰訊雲業務2020至2023年複合增長有51%,今年收入增長料達52%,芸芸業務中最為突出,預期增長率更跑贏行業。面對激烈市場激爭,騰訊雲有七大安全聯合實驗室團隊和一體化智能保安管理系統作強大的後盾,不斷幫助客戶建立雲應用安全的系統性安全防禦機制。騰訊不斷投入在雲業務的發展,近月先後在本港、東京、法蘭克福、曼谷開設數據中心,令其業務全球覆蓋已達27個地區。
原文:https://bit.ly/3gyreMc
網上圖片
===================================
想了解我更多的投資心得及個人動向,請立即讚好我的專頁 胡孟青專頁
#am730 #談財經 #胡孟青 #胡孟青專頁 #騰訊雲 #騰訊 #ddos #騰訊控股 #雲服務 #雲遷移 #雲建設 #雲業務 #數據中心 #智能保安管理系統 #智慧雲技術
港港心智圖 在 高松傑高Sir正能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毒果大控訴】聲討壹傳媒禍國殃民「七宗罪」! 肥佬黎禍國亂港 荼毒青年 扭曲事實(高Sir / 黑超哥/榮輝/大眼(新潮民)/ 蘋果假新聞及毒新聞監察組 20052021
黎智英扶掖禍國亂港的壹傳媒及旗下《蘋果日報》,借新聞自由包裝民主的糖衣炮彈遭揭破,劣行斑斑犯下計有不斷製編造假新聞、勾結外國勢亂港、非法眾籌黑暴、製造中港矛盾、包攬員工非法勾當、串謀欺詐公帑搞副業及扭曲條例煽動反政府七大罪行,實令市民無法再忍受,殺之而後快。關注團體及多位市民到壹傳媒總部外集會請願,狂轟壹傳媒對國家及香港所犯下的「七宗罪」,並用道具刀斬破壹傳媒的招牌,要求當局盡速取締壹傳媒,即時將壹傳媒股份停牌,杜絕假新聞毒新聞禍害社會。
「蘋果惡行關注組」和市民今日手持「壹傳媒禍國害港 還市民思想健康」、「殺掉壹傳媒 趕絕黑敗類」及「壹傳媒 七宗罪 速趕絕 免受累」等標語,到將軍澳壹傳媒總部大樓抗議,列舉該集團犯下禍國殃民「七宗罪」,市民無法再忍受,要求當局盡早以法封閉以保香港穩定。請願代表又用道具刀專開壹傳媒招牌,以示殺掉黑媒且杜絕禍根。
關注組召集人德德強調壹傳媒干犯的「七宗罪」絕不能饒恕,必須取締制裁,指壹傳媒及旗下《蘋果日報》長期不擇手段編造假新聞,捏造美國總統拜登兒子與內地造生意圖打擊選情;弄虛加插抗爭言論於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口而事後道歉。扭曲事實就有強說新冠肺炎是「武漢肺炎」,描繪食肆防疫政策如內地「社會信用系統」以荼毒心智。更甚是刻意製造中港矛盾,煽動反政府仇恨的將抗拒《逃犯(修訂)條例》美化「反送中」,醜化引渡外國罪犯修例,而在防疫的限制抵港航班施打成「鎖港條例」,其心為要煽動社會分化及仇視政府。
壹傳媒搞亂香港的罪行罄竹難書,勾結外國勢力串連美英外國政客干預香港事務,壹傳媒當「漢奸」宣傳。支援黑暴就借助蘋果慈善基金設「學生專戶」,發動非法眾籌鼓勵年青人誤入黑暴歧途。壹傳媒本身亦涉欺詐的蛇鼠一窩,違反地契條款將總部營運「力高顧問公司」以逃避項及差餉;縱容員工抗疫期間非法經營賭場圖利;涉違反專業操守地透過入境處取得藝人張栢芝第三子出世資料圖文並茂,造成當事人的傷害。
壹傳媒「七宗罪」每一條都是與國家為敵,損害香港穩定,禍及市民正常生活,在疫情下更變本加厲激發社會矛盾,團體認為當局不盡早取締這家毒媒,不即時將壹傳媒股份停牌,實愧對廣大市民。
YT技術限流和自動退粉,離封台不遠,請幫忙高Sir正能量?訂閱?分享影片救亡:https://www.youtube.com/jackyko1109kosir?sub_confirmation=1
————————————————————
#現代版雷鋒
#小市民憑良心
#做實事講真相
#支持國安法
#男人幫大聯盟
#KOL100
#青年快閃社區清潔大行動
#人間記者會
#青年護旗手
——————————————————
五星正能量? 真係爆哂燈?
高Sir疑遭技術限流,請大家幫幫手:
1. 訂閱「高松傑 - 高Sir正能量」youtube 頻道 (訂閱係免費架) https://www.youtube.com/jackyko1109kosir?sub_confirmation=1 ;
2. 撳?搶先睇;
3. 贊好並留言支持;
4. 將影片分享開去;
5. 關注好高Sir微博/抖音: https://weibo.com/jackyko1109
https://v.douyin.com/Jgbqjor/https://twitter.com/Sir38651475

港港心智圖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身邊有沒有朋友試過想不起同事姓名?記不起昨天吃的食物 ? 他可能以為自己只是善忘,但其實有機會已患上阿茲海默症(俗稱:老人癡呆)。網上流傳很多圖片聲稱可以測試阿茲海默症,但真的有用?今次全民自測為大家實測一下!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103/MFMWFHVLUREKVNVEWSK4MRGNGE/
現時,香港每10個長者當中,約有1個患上認知障礙症。一直以來,醫學界都努力尋找預防認知障礙的方法。有本地及外國大學的研究均指出,大腦退化的風險跟日常飲食習慣有關。
瑪麗醫院精神科名譽顧問醫生陳偉智表示,2017年由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領導的一份研究結果顯示,每天進食3份蔬菜加2份水果的長者,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比其他人低25%。而2015年美國RUSH University醫學中心發表的研究發現,MIND Diet (中文名為麥得飲食或心智飲食)有效延緩大腦退化及認知功能衰退的速度,或可減低認知障礙症的風險達53%。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91003/45MXFLVVHF2GE6BYN4JNM2R6XQ/
有研究顯示,認知障礙症跟日常飲食習慣有關。現時,坊間推出了林林總總的保健食品,聲稱可預防腦退化,究竟效用有幾高呢?瑪麗醫院精神科名譽顧問醫生陳偉智為我們逐一拆解。
陳偉智醫生解釋,認知障礙症是指我們後天整體的智力退化,有點像發燒。「我們每個人都試過發燒,但背後的原因是不一樣的。認知障礙症可由不同疾病引致,最常見是阿茲海默氏症,此外,有部份是由於利維體認知障礙症、額顳葉認知障礙症。也有些是因爲維他命B12不足、葉酸不足。不過,有不少研究發現,如果直接補充維他命B12及葉酸,對預防認知障礙並無效用。」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91001/2ZGAPGOSQM4NXYBCC57DTIZFPQ/"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認知障礙 #神經外科 #老人癡呆 #阿茲海默症 #麥得飲食法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港港心智圖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破案神探》(Mindhunter,或譯「心靈獵人」)是一齣美劇,背景設定於1978年,聯邦調查局FBI剛剛成立「犯罪行為科學」研究部門。曾是人質談判專家的主角霍頓‧福特訪查了全美已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並試圖藉由這些資料,對類似的案件,找出破案線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破案神探 #網路霸凌 #正義魔人
─────────
☞〈深淵也凝視著你〉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1/11/%E6%B7%B1%E6%B7%B5%E4%B9%9F%E5%87%9D%E8%A6%96%E8%91%97%E4%BD%A0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破案神探》(Mindhunter,或譯「心靈獵人」)是一齣美劇,背景設定於1978年,聯邦調查局FBI剛剛成立「犯罪行為科學」研究部門。曾是人質談判專家的主角霍頓‧福特訪查了全美已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並試圖藉由這些資料,對類似的案件,找出破案線索。
這「行為科學研究部門」很快獲得上司支持,並協助各地州警成功偵破了數起懸案。霍頓‧福特探員也因此擒獲了「現代福爾摩斯」的美譽,運籌帷幄,自信滿滿。直到有一天,他遭遇了職業生涯中第一道個人難題:他發現了一名小學校長的不當行為。羅傑‧韋德校長,年約五十多歲,服務於榭蒂蘭恩小學數十年,辦學有聲有色,春風化雨,頗獲好評。然而他長期有個怪異行為:他喜歡搔癢小孩的腳底。每當小朋友們打架、不聽話或假裝腳痛不想上學時;韋德校長便把他們叫進校長室,搔癢腳底作為處罰;事後還給他們五分錢做為獎賞。這些孩子們完全沒有不舒服的感覺,而且往往是笑著離開的──因為會癢嘛,而且那又有點好玩。這看來頗具創意,但同時卻又如此可疑。對,校長把微罪懲罰給「遊戲化」了,藉此減輕被懲戒者的受辱感;但依舊保留了「懲戒」這個名目。但有少數老師和家長質開始心生疑竇:這外表看來一本正經、且素來受人景仰的校長大人,該不會是個變態蘿莉控或正太控吧?
根據自己訪談眾多殺人者的經驗與直覺,自信滿滿的福特探員斷定:愛對孩子搔癢的韋德校長,顯然就是個變態,他的不當行為正預示著他「即將」犯下重罪──儘管此刻除了少數老師與家長的主觀憂慮外,沒有任何明確犯罪跡證。福特探員堅持向教育主管機關告發此事。這導致韋德校長火速遭到革職,被迫離開教育界。然而事後,校長太太找到福特探員,聲淚俱下指控他催毀了韋德校長的清譽與人生,平白毀了韋德一家的幸福生活。一名橫遭剝奪一生摯愛之志業的教育家,一夕之間淪為過街老鼠。比起陷入的經濟困境,無形損失更為可怕:好友疏遠了他們,外出採買時承受無止盡的竊竊私語和懷疑的目光,再也沒有人願意和校長一家說話。
羅傑‧韋德真是個變態嗎?福特探員的「預測」或「防患未然」,是正確的嗎?直至第一季結束,劇中情節尚未帶來確切的答案。
然而伊格言說,這現象正像是尼采的一句名言: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伊格言解釋:容我們稍稍「偏移」或「延伸」一下這句話的涵意──福特探員對連環殺手的訪談,正是站在正義、科學、法律的彼岸在凝視這些深淵。然而凝視的過程,卻也難免被深淵「回視」。有時候,當深淵裡的罪惡太過龐大、恐怖,乃至挑戰人類良知與文明之底限,作為一名研究者,想要對它產生「理解」和「同理」(就像片名:Mind Hunter:一邪惡變態心智之獵取者,「心靈獵人」),往往必須親身涉險,仔細揣想這些人類極惡者的心智。而付出的代價或許正是──讓自己變得跟他們很像......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