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養成計畫
一天該喝多少水?
喝水不僅能讓身體代謝順暢
取代飲料也能避免過多熱量攝取
簡易每日水量公式
__體重x30ml=每日最低飲用水量
時序入秋,如果輕微的鼻塞、流鼻水、喉嚨痛,我自己的經驗常常是流完汗、大量喝水就好多了,尤其在季節轉換、氣溫變化大的時候,身體不舒服的感覺並非感冒症狀,最適合動起來、享受瑜珈後的通體舒暢😍
起床一杯水
餐前一杯水
是我增加每餐飽足感的秘密
外出要帶水
要慢慢喝水
增加體內循環又健康
本日 #瑜伽練習 #小影片在IG
🔸貓牛式🔸四足跪姿抬腿🔸三隻腳的狗🔸新月式🔸英雄三🔸單腿平衡扭轉🔸半猴王式🔸新月式🔸下犬式
▶️每個動作配合呼吸重複3-5組或停留3-5個呼吸
對於以上動作有不清楚的話,都可以在下方留言讓我知道唷!
請訂閱我 YouTube ►凱蒂瑜珈Flow With Katie
請追蹤我 FB / IG ►搜尋 flowwithkatie
#flowwithkatie #凱蒂瑜伽 #好習慣養成
#Katie_Daily #katie_lifestyle
「熱量變化公式」的推薦目錄:
- 關於熱量變化公式 在 Flow With Kati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熱量變化公式 在 跟著開揚動吃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熱量變化公式 在 運動營養博士 Jimm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熱量變化公式 在 [心情] 所謂名師- 看板CS_TEAC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熱量變化公式 在 理化教學|108課綱|熱量比熱|ΔH=msΔt|熱學(Heat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熱量變化公式 在 熱量計算公式理化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熱量變化公式 在 熱量計算公式理化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熱量變化公式 在 K學院- 【KCC國中理化重要公式整理】 1)密度 - Facebook 的評價
熱量變化公式 在 跟著開揚動吃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TDEE到底是什麼?】 #給初學者的第五封信✉️
💎「如果你是健身新手,這個系列你一定不能錯過。」💎
——————————————————————————————
要進行體態管理必須要先知道TDEE
在認識之前先看下面的舉例
假設身體是一個大撲滿
每天存入的錢就是進食帶來的熱量
每天花出的錢就是每日消耗的熱量
當存入>花出,我們的撲滿就會滿溢出來
攝取熱量>消耗熱量,熱量也會滿出來導致體脂肪形成
相反地,存入<花出,撲滿尚存著空間
攝取熱量<消耗熱量,我們的熱量還不夠身體運作就會分解脂肪以爭取更多的零錢(熱量)
================================
📌每日消耗熱量(TDEE)是什麼?
TDEE(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BMR+TEF+NEAT+Exercise
🔻BMR是指,基礎代謝率。
你可以想像成每日固定花費(消耗的熱量)
取決於基因、年齡、性別、身高、體重、、、等等。
🔻TEF是指,食物生熱效應。
進食與消化吸收同樣也需要消耗一定程度的熱量
大約佔攝取熱量的7~10%。
🔻Exercise是指,刻意去運動的熱量消耗。
可以想像成Shopping購物
支出的金錢(熱量)就很容易提升
🔻NEAT是指,非運動活動量。
類似於並非刻意去購物而是日常小額的開銷
例如通勤費、電話費、、、等等
這些同樣是消費同樣有熱量消耗,但只是比較小而已。
雖然小,但累積一定量也是很可觀的數字!
================================
📌TDEE如何計算?
透過相關公式或是更簡單懶人的方式
透過網路尋找TDEE計算機輸入
性別、年齡、身高、體重、活動量等
可以得到「估計TDEE」
維持進食熱量=TDEE再透過1~2週的觀察
可以確認TDEE的真實性
👉體重上升,TDEE估計過高,請再調降
👉體重下降,TDEE估計過低,請再調升
👉體重不變,恭喜你找到你自己的TDEE!
================================
📌適當調整與維持計畫
依據目標調整比例
👉增肌建議:攝取TDEE+10-20%的熱量
👉減脂建議:攝取TDEE-10-20%的熱量
並且長期維持
增肌與減脂並不是兩三天
體態是長久以來的變化
想要有所改變
也要有時間讓他進行變化。
================================
喜歡的話請給我一個喜歡❤️
有什麼問題也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來討論
——————————————————
✅Follow || @canyon_fitlife
——————————————————
https://www.instagram.com/canyon_fitlife
#大台北地區自由教練 #自由教練 #一對一 #體態雕塑 #健身 #健身男孩 #增肌 #減脂 #訓練 #健身房 #增肌減脂 #重訓 #重量訓練 #腹肌 #馬甲線 #fitness #training #gym #weighttraining #workout
熱量變化公式 在 運動營養博士 Jimm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週不談文獻,來談談最基本的概念,熱量🙃
蠻多朋友提到,他們覺得1200 kcal這個熱量太低,不好不健康很可怕,吃多練多才會健康。那麼1200 kcal真的不好嗎?😨
我們來用營養學角度來看看吧❗️
能量平衡 為 能量攝取 = 能量支出 (也就是身體所需總能量)
能量攝取就是我們一天吃的總熱量
能量需求(TEE)= 基礎代謝(BMR)+ 活動量 + 攝食生熱效應(DIT)+ 適應性生熱
1⃣️ 如果攝取熱量 = 身體能量總消耗。可以維持體重。
但!
BMR、活動量都可以用公式計算,但我們真正的定義是:由熱量消耗的角度,決定熱量的攝取。
所以你拿到的份數建議,菜單等等,它一開始都是公式的換算,但應該要從你每週的體重變化,去逐步調整。
菜單必須要是可調整份數的,才有一直使用的價值。
2⃣️ 如果攝取熱量 < 身體能量總消耗。熱量赤字可以減重。
多半用於需要減重的人。可以使用以下來完成。
👉攝食熱量減少
👉活動量增加
♻️回歸主題,如果今天一個人
BMR算出來只有1200大卡
生活型態:久坐*活動因子1.2,無運動習慣
TEE算出來1320加上DIT與根本不到1500大卡
那指能先用1200大卡,來達到熱量赤字對吧?
那可以活動量增加呀?🤔
在教練的守則,訓練量是配合自己逐步上升調整,我們沒有辦法馬上模仿誰的訓練量就有一樣的訓練效果。
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不是每一個人馬上就一週三練,六大動作,每次至少2個多關節,80%RM以上重量下去壓,CSCS訓練法開始操。
這時候指能慢慢指導學生進步,等訓練量上升後,在拉高所需熱量。
還是那句話:由熱量消耗的角度,決定熱量的攝取。
因此,1200大卡飲食沒有對或錯,它只是比較適合某些狀況。
👉不是減脂都一定只能吃1200大卡,像吉米我現在狀態吃2000大卡以下就會掉重。
👉高熱量攝取配合高熱量支出,會比低熱量攝取搭配低熱量支出來的健康,是事實。但不能用這個角度,去責怪學員現在胖就是練不夠。
👉要讓學員飲食配合他們的訓練走。
結論😎
👉由熱量消耗的角度,決定熱量的攝取。
👉沒有一個固定熱量可以吃一輩子。
👉飲食要永遠配合訓練做調整,拿成績。
👉不要模仿任何人的飲食菜單或運動菜單,因為每一個人都不一樣。
有任何營養、運動問題都還是建議與自己的營養師與教練討論唷❗️😉
如果沒有人可以討論,都歡迎找吉米我聊聊🙋♂️
#任何熱量都沒有錯 #只有最適合當下的熱量 #沒有永遠的熱量 #從熱量消耗的角度決定熱量的攝取 #訓練 #營養 #訓練與營養的基礎 #熱量 #能量平衡 #熱量赤字 #減重 #減脂 #重訓 #營養 #運動營養 #吉米健身營養 #運動營養博士Jimmy
熱量變化公式 在 理化教學|108課綱|熱量比熱|ΔH=msΔt|熱學(Heat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國八理化- 熱量 比熱》 https://youtu.be/Xk3_TD4sPUU --------- ➀你會溫標 ... 理化教學|108課綱|三態 變化 計算題|ΔH=msΔt|熱學(Three-state change ... ... <看更多>
熱量變化公式 在 K學院- 【KCC國中理化重要公式整理】 1)密度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KCC國中理化重要公式整理】 1)密度:D=M/V即「密度=質量/體積」 2)熱量:△H=M×S×△T,即「熱量變化=質量×比熱×溫度變化」 3)固體壓力P=F/A,即「壓力=總 ... ... <看更多>
熱量變化公式 在 [心情] 所謂名師- 看板CS_TEAC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剛剛亂轉電視看到某台有名師教學的節目
該名師的藝名跟黃易某個後宮主角一樣,教的是熱學。
身為一樣教自然科的老師想說看看有什麼可以參考的地方。
不看還好,看了很傻眼,H = m s △T,H是算熱的變化量,
「變化量」是熱學這邊一個重要概念,他直接忽略,直接說是算熱量
而且我記得課本有把這個概念明著寫出來,
「這個公式不是用來算物質"含有多少熱量"的,而是算"變化量"」
連主持人問說食物"含有"的熱量也是這樣算嗎他也直接說是而沒解釋。
食物標示的熱量是他的化學能能夠經呼吸作用轉換成熱能的值,
而不是食物因為本身溫度所含的熱量,國中無法算出這個。
國中的公式精確點說是"熱傳導過程中物體本身因溫度變化而產生的熱量變化"
雖然物質本身經過燃燒可以"提供"多少熱量可以用這公式算,
但要說物質本身含有多少熱量這就錯了(選擇題常出現),概念上很明顯不同。
後面我已經不知道他在上什麼鬼了,反正就是學生解題順利得分(節目嘛)。
我不懂這是節目效果還是這個老師真的這樣上?還蠻無言的,
雖然啦,短短半小時的教學節目要講清楚熱學有點困難,
但不能連公式都直接改了又忽略最核心的觀念吧。
而且妙的是他沒直接講變化量的意義,
△T直接用大的溫度減小的溫度,而不是後來減原來(欸...)
這樣教的話吸熱放熱就無法從數字上看而是自己另行判斷了,
這樣學如果有三物體以上的熱平衡要強算會出現邏輯上的問題。
且以後運動學也講到變化量時又怎麼辦?
一整個搞不懂他這樣教的意義在哪...
我勉強想到可能是怕學生數學不好正負觀念會混亂才這樣教,
但那是七年級第一章的數學耶,
八年級若怕學生連正負值的觀念都有問題而這樣教,不是因噎廢食嗎?
有點好奇這種教育節目是名師廣告時間還是名師受邀上節目?
不知道這篇會不會有爭議,但是看完的感覺真的蠻差的,不吐不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1.29.16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S_TEACHER/M.1465123600.A.718.html
他這樣教,
程度好一點的九年級學生或高中生都會吐槽了,我不覺得是刻意留一手。
"變化量"私認為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尤其是直接列在公式內的熱學跟運動學
這種避開正負計算的教學法,短期內好像學生比較不會弄錯,
但對觀念基礎的養成不是好事,所以才說是因噎廢食。
說比較坦白的,不能一直用國小的觀念來解國中的題目,
而實際一點的問題就是這種教學法在熱學上無法解決三個以上物體的熱平衡計算,
遠一點的問題是,他要到運動學時才教變化量的觀念嗎?
還是運動學那邊又有不看正負值的教學法?我還蠻好奇的
我不知道怎麼講比較恰當,你若看的不舒服我把稱謂修正一下。
"變化量"的門檻是數學上的正負值,若我的印象沒錯是國中數學第一章的內容,
也就是說按正常來說這不是一般學生到國二這都還搞不懂的邏輯,
物理上的計算本來就有很多正負值的問題,總不能整個國中都不討論"變化量"的核心,
且用這種方法實際會面對的問題我前面說過,
在平均而言,明明有可以理解的前題知識下用這種教學法,
長期而言無法累積國中程度的解題及思考邏輯、
近期問題是在本章節無法解決三個以上物質的熱平衡問題,
而這種問題在國中熱學是基本題不是進階題。
若這教學是對補救教學程度的孩子可能還說得過去,但對平均水準而言明顯不夠
兩物質平衡一定在兩物質中間,例如30度+60度,設平衡X度,
用該名師的邏輯來看一個的變化量是 X-30, 一個的變化量是60-X
但三物質若是 20,30,60度,變化量最前最後知道是X-20及60-X,
但不可能知道X高或低於30度,無法假設,更不用說四個、五個....
若是照正常的教法,不管幾個就把每個物質的熱量變化(H)加起來=0就好,
根本不用去想他高或低於中間那幾個數字.
還沒算怎麼知道一定在30~60之間?也許在20~30這個區間啊
這是這種教學法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
若剛開始假設他在30~60之間但算出來的結果卻在20~30之間,
這在數學上是無解的狀況,要怎跟學生解釋雖然無解但答案對了這個矛盾呢?
明明可以好好教的東西(以平均程度來說),這樣教反而會有奇怪的問題。
1.相變跟溫變的混合題在現在的國中理化好像拿掉了.
這學年上學期我看學生的課本,課本會提到相變熱但題目沒看到有混合考的。
我看得該版本課本也沒提到水的汽化熱及融化熱的確實數字
(另一個版本的是放在像是課外介紹的專欄內)
但出在有前提描述的題組的話我個人認為也可以啦,或是比較前段的學校可能會出。
若這種題目原則上不出現的話,在此就先不討論了。
2.各老師的教學各有特色,無法對個人特色部分置喙,但我否定這個教法的前提是,
(1)這樣解釋公式是錯誤的,而且是直接跟課本的解釋不一樣,會造成觀念的混淆。
"變化量"與"具有多少能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他這樣教會把兩者混在一起。
課本會在這邊引進這個式子的前提之一是他們的前備知識都齊全了,
以平均程度而言,並沒有太深難的問題。
(2)我會說他的邏輯上有矛盾,
是明明假設跟答案不一樣但結果的數字還對,這個數學上是無解的結果。
從結果來說當然算對就好,
但從過程去看是很有問題的,數理是很講究邏輯的學問,並不是結果好就好。
反正得到對的答案了所以前提的假設沒差,這樣誤打誤撞不求甚解我無法苟同。
(3)科學的試誤是:錯誤>找出問題>修正理論>再次實驗 這樣的過程
也就是說是一個求真的過程,在這個題目上就是說,
雖然假設錯誤但算的答案正確,
要思考的應該是"那我假設哪裡出錯了?"、
而不是
"我當初這樣設是錯了,但答案對了,我也知道他為什麼錯,下次繼續這樣算也沒差"
只要答案對,就算跟我當初的假設相左也沒關係。
就像寫論文時,結果是你想要的,但無法呼應假設,
強用結果去修正假設,也沒去想為什麼會有這種結果,
拿這種東西給教授會怎樣?一定是被慘電!科學不能只看結果啊
這兩個在科學上的邏輯跟想法是有很明顯的不同的!嚴格的說這不算是試誤吧!
3.有些國中生在計算上對於正負值苦手或還是習慣於數字就是大減小,
用我的話來說這是還沒把數字的"直覺"進化到"邏輯",也就是國小進化到國中程度,
我們大多也經歷過這個階段,很習慣數字拿來就是大減小,
但我們當時也是進化到國中的程度了,進入該怎麼算而非感覺怎麼算的階段,
學生覺得用國中程度的邏輯去思考很難,就配合他用國小的邏輯教他,
那對建構他的邏輯到國中程度個人覺得是有害的,
對學生當然是要因材施教,
但從數學上的安排來看,這裡以變化量來教是沒有問題的,
且進步難免帶一點難度跟挑戰,
越去配合他的正負觀念而修正可以正常推進的教學方法,真的對他好嗎?
我無法同意。(除非像前面提到的,他要教的目標群是補救教學那等級的)
我覺得這種用國小程度的理解來解國中程度的題目若是對補救教學那等級的,
先求有再求好當然ok,
但要在電視上show課假設他是對平均程度的學生應該是不會太苛刻,
這樣我就無法認同了,而且這跟課本講的內容會直接造成混淆。
另外,熱量變化是可以畫得出來的(您也說可以了),
我覺得對平均程度甚至對八成以上的學生來說應該都可以理解。
講更直接的不是教得不夠好的問題,而是會造成混淆。
我上學期看的課本印象中是△H = m s △T (但哪個版本現在記不清楚)
剛剛查了一下,對於前面的H要不要加△各有支持的說法,
但確實現在的版本是H前面沒有△的比較多,在這點上我錯怪他了,
關於這點我修正一下原文,但是"溫度變化量"的概念直接大減小這有很大的問題吧?
1.前幾年曾在北市中正待過,有稍稍留意他們的教學狀況,
對此沒有特別印象,他們大多應該還是用正統的教法。
2.時間上若許可的話,我會示範一遍兩種算法的差異給學生看,
因為我知道很多學生在計算上還是有直覺大於邏輯這個問題,
目前學生看過後都是選擇正統的(後-原),
當然我引導他們覺得這個比較好應該也是有關係。
而我後續的題型像是熱量散失及相變溫變混合也都是以 H總和=0 的基礎去教。
架構上這樣我是認為比較完整也不會有邏輯上的問題。
個人還是認為若前備知識已經具備,不應該太過配合學生(除非特殊班級)。
愛之太甚足以害之,學生的邏輯是應該進步的。
3.V老師有說到一個重點,用(大-小)造成的邏輯矛盾在數學上是無解的,
囫圇吞棗接受無解的答案我覺得不是很正確的態度。
若是數學上的正負概念不清而擔心學生算錯,用大減小來說明變化量
個人認為沒有必要,因為正負值的觀念是國中數學第一章就教的東西。
前面也說了,把數字大減小是很直覺(您說的直觀),
但是邏輯上不見得通,除非要定義變少跟變多的變化量只比較他的純量,
但是課本很顯然不是這樣教,自己一種說法課本一種說法容易造成學生混亂。
而且直觀的做法不見得是對的方法,
選擇題的選項常用直觀的答案來"騙"學生(所謂的陷阱),
例如問說直角三角形兩邊為3跟4,問第三邊長度直覺就會覺得是5
但可沒說3跟4是短邊阿,4可能是斜邊,所以答案還有一個根號7
諸如此類,不就是希望學生試著多思考而不是過於直觀嗎?
我在教學上反而少遇過學生難理解的,應該說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
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然?上面的老話一句,我教的大部分沒這問題
若真的這樣教學生吸收不了,會很明顯反應在學生的分數分配上面,會偏離常態分布。
但我目前沒有遇過這種狀況。
講的坦白點,學生到國二時連正負值計算都有問題,該擔心的不是理化而是數學問題。
大部分的學生(所謂學生的平均程度)是沒有這個問題的。
我的實際經驗不是這樣,我不知道為何您會跟我有這樣經驗的誤差,
可能是我們在這個部分為了教學所修正的教學方向不一樣吧,
吸放熱 以及 H的正負值 的關係與判斷,
我是花時間想過整理過怎樣教學生會更好理解完整的觀念及觀念上的教學順序,
我用我的方法幾乎不會遇到這種問題,
就像我前面講的,我們對此點的教學方針不太一樣,
我認為老師再怎教都不宜直接否定課本所言,不然學生更容易混淆。
所以在這前提下我的做法是努力把他整合完整不衝突又讓學生易懂。
但後面也有人發文說了,每個老師可能考量當下的狀況而有些會這麼選擇,
我可以理解這種想法,我只能表示尊重,但我個人不會這樣做,就是這樣。
解題是觀念之應用,三物混合只是拿來說用這種教法會出現的實際問題,
並不是為了解決三物混合的問題而推崇正統教法(課本的教法)
1."變化量"在國中理化的概念就是要有正負的,至少課本是這樣統一的。
2.您覺得吸放熱沒有,是因為你已經把他的正負號拿出來定義出吸放熱了
這樣討論是只是把變化量(國中的定義)分開來論。
3.是的,題目本來就有很多解法,但算出個跟原本假設相左,
在數學邏輯上無解的答案卻恰巧答對,還要接受他,這種結果個人無法認同。
4.最大的問題之一還是會造成與課本不一致,學生會混淆。
您覺得會遇到的問題我並沒有遇到過,
那我們的看法會不同,想來也很正常。
每個人的教學法是個人精華所在,我為了整合這個費了很多腦筋,
恕我不太想公然拿出來獻曝了,而且同樣方法不同老師使用時效果不見得一樣,
但我為了講清楚這個觀念,在講熱學前就開始鋪梗了。
另外,現在國中大多的課本已經修正成 H = m s △T
所以您的意思應該是說 總H=0吧?
當下手邊剛好沒有課本,我是上課時跟學生要學校的自然課本看的,
反過來說,您也許也可以提供課本用大減小的方式來解題的內容?
我印象中有看過課本用絕對值的概念來講,
而講回式子中變化量的定義,課本寫是(後-原)而非(大-小)
稍微修正了一下個人回覆時語氣有點激動處,
我想我們都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效果而努力,只是有些地方意見不太一樣。
希望我的語氣不要讓您覺得不舒服,若有的話誠摯的說聲sorry
※ 編輯: lemonblue (218.161.29.164), 06/07/2016 00:08:3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