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材小百科 ◤
想要選擇一個品質良好的裝修建材並不是容易的事,不少人在選擇裝修物料時會從價錢、產地及規格等入手提升建材性價比,但其實只靠價錢產地未必能簡單正確地提升性價比!另外更可依靠設計方法及運用方法來提升性價比,今日等裝修佬話你知如何正確提升建材性價比吧!
https://bit.ly/3AG50zW
========================
想自己DIY維修又怕唔識整衰?為香港人而寫嘅 #DIY家居維修工具書《家居維修翻新50問》面世啦!📚
圖文並茂,>100 條影片QR code,簡單易上手💪
憑單據報名 #裝修學院 家居維修DIY班仲有$100優惠!🤩 各大書局、裝修MALL有售:https://bit.ly/3yDU19b
=========================
👷 裝修佬 - 香港一站式網上裝修平台👷
📐【裝修爛尾要搵幫手】https://bit.ly/3tzu5sU
🛒【Mall優惠】http://bit.ly/34qchEl
💥【裝修測試】https://bit.ly/3eeuoB6
📚【專欄文章】http://bit.ly/2LyQXno
#香港一站式網上裝修平台 #幫你揀選最適合你嘅裝修佬 #裝修 #裝修佬 #裝修案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i Fi 發燒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只外在美,還有內在更美 文:Lee388 STST 《Motus II DQ》懸浮直驅式黑膠唱盤 不知道大家起初接觸黑膠唱盤這個玩意時,會不會被很多名詞嚇怕,使到大家望而生畏,我記得當年我初嘗黑膠時,並沒有互聯網,初學調校黑膠唱盤沒有前輩教路,我是從圖書館借一些相關書籍和看音響雜誌來...
物料 規格 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變身植人
很多朋友以為我不再玩昆蟲了
不對喔!
我一直有在玩昆蟲、養昆蟲
還有爬蟲、兩棲
當然還有很多植物。
在自然的環境中
植物跟這些生物的關係永遠不變
有越多種類植物的地方
生物相自然而然變得更豐富
但一定要跑野外觀察植物嗎?
這只是一個選項
當然你也可以在室內
輕鬆地看著雨林植物
閱讀各種植物書籍
跟許多植物人(簡稱:植人)一起聊植物
今天帶好友來這裡聊天
我們一樣使用防疫最高規格
全程梅花座
帶口罩(除了用餐)
進來一樣實名制、量體溫、酒精消毒
店裡一樓與地下室
我特別挑選地下室的原因
這裡有一座室內超棒的植生牆溫室
裡面各種植物爭奇鬥艷
美不勝收
不僅有三尖蘭(鐵板植物)
還有超美的雙扇蕨(超難搞植物)
更厲害的是
地下室空間的空氣
聞起來就像在森林中一樣
完全沒有潮濕悶悶的感覺
整個餐廳都是植物
其中鹿角蕨也算大宗
有種進大觀園的氛圍
如果天氣好
一樓外牆是出名的網紅植物牆
(今天剛好下雨又是晚上,所以沒拍)
店內更重要的是極度堅持的美食
就我所知
老闆是不計成本的使用原物料
所以不管點什麼來吃
我都極其放心的大口往嘴裡塞
但今天比較不好意思
還沒來得及拍就吃完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廁所
我去到任何一家餐廳
最注意的就是廁所
只要廁所不合格
基本上我完全不會推
甚至會給負評
但來這裡不用擔心
廁所就像五星飯店一場高質感
可以好好享受廁所時光

最好是預約
比較確保有位置
可以直接搜尋到這家餐廳的粉專
發訊息
會很快回覆喔
Vittaria Café 書帶蕨
如果有空
也可以跟店裡的服務人員討論植物栽培
當然要他們有空😁
#熱血阿傑熱血推薦
喔!對了
這裡也可以買到植物日記簿
#植物日記簿
#植物日記簿合作銷售點
黃仕傑
物料 規格 書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應觀眾要求,轉圈圈。
大家想看第一博士旋轉書櫃的耐重力!
首先澄清,影片中的人不是我!
本來要叫胎胎讓我拍影片,但她太輕了沒說服力,而且要轉胎胎的話,也是拍巴黎鐵塔翻過來轉過去啦!拍什麼旋轉書櫃!
我原本也想說捉帝雉來轉,可是牠說牠習慣在炫風烤箱裡面旋轉追夢。
所以這是書櫃老闆娘傳給我的影片,她家小朋友是個熱情的屏東孩子。身高:180cm,體重:98kg,興趣:壘球,大家有沒有要幫他介紹女朋友的?
Q.書櫃最常被問得問題:
✅會不會被小朋友撞倒?
我試過叫我家小四的女兒去推看看,完全推不倒。就不用說幼兒了。
事實上我有親自推過,連我想推倒書櫃,都要非常費力。加上書的重量,其實很可觀。
如果超過小學高年級還講不聽要去推倒書櫃的話,我想問題應該在教育,不是在書櫃。
✅好轉嗎?耐重嗎?
影片是180cm/98kg的小弟坐在上面示範,不管三層四層,都很好轉。
蝦皮有外觀類似的仿品,價格只要三分之二,但板材重量很輕,旋轉機芯也是劣等。
如果是其它家沒有平衡腳墊的書櫃,家中地面不平可能會搖晃。
第一博士的機芯用的是重型的機芯,還加上萬向的平衡腳,重量和細節上完全不是兩回事。
✅板材是歐洲進口,製造地是台灣屏東的工廠。
🔥旋轉書櫃連結:
https://gbf.tw/b3si4
--
上個月開團三天就被買爆,這次看來也差不多要關團了。
歐洲進口的板材全面漲價,運費紙箱包材全部都大漲,第一博士也已經全面漲價,他們官網三層就要4699,每加一層1600,宜蘭花蓮台東要加運費150,離島加300。
但在我強烈要求下,#這一團維持不漲價,#但應該是最後一次。
🔥獨家優惠價
✅旋轉書櫃三層3999
✅每加一層1400
✅偏鄉離島都不加價(這是我的堅持)
✅本來因為原物料大漲闆娘說要漲價,但上一團本來說要開一個禮拜,三天就賣到爆量出不了貨,被我強烈要求關團。
這團是補上一團大家沒下到單的,所以在我的堅持下沒有漲價。但看起來好像又要爆單了誒,所以隨時會宣布關團,請不要再猶豫。
--
來介紹一下這個書櫃。
在我家生活照中常常出現,被大家問很多次的旋轉書櫃,來開箱介紹一下。
第一博士的書櫃,老闆娘是我旗山同鄉,#工廠又在屏東長治,疫情前就約好暑假開團。
本來想去拍工廠給大家看,結果遇到疫情爆發,沒辦法參觀工廠,暑假居然也提早來臨。
✅旋轉書櫃可以從三層到五層甚至六層無限擴充,超耐用的旋轉機芯,書本放再重都能滑順的旋轉。
✅不用懷疑,可以輕鬆裝下比太太還重的書,而且裝滿書後,#太太還可以坐在書櫃上面轉。
✅可擴充:只要最上面一層不要黏死,他還可以一直往上擴充。
理論上可以無限一直往上加高,我最高加到過六層,六層就超過180cm了,七層我拿不到。
✅而且不要看它似乎只有小小一座,居然超級能裝,四層的書櫃,裝下金庸全集也只佔用了1/4。
✅書櫃很穩,放滿書後別說灰灰或姐姐們,我也推不倒它,但卻很滑順的轉動,完全不是蝦皮上面便宜的仿製書櫃可以比擬的。
✅用來置平的書櫃腳又大又穩,而且不用像小顆塑膠腳粒那樣轉圈圈調整,放上去施重後就會自己調整到地面水平。
✅尺寸規格:
三層整體高度:107cm
.整體直徑:50cm
.板材厚度:2cm
.單格高度:30cm
.單格寬度:24cm
.置書空間:12格
.重量:#28kg
.產地:台灣
.
四層整體高度:137cm
.整體直徑:50cm
.板材厚度:2cm
.單格高度:30cm
.單格寬度:24cm
.置書空間:16格
.重量:#35kg
.產地:台灣
.本產品需自行簡易組裝
✅板材非常的厚重結實,看重量就知道,#旋轉的機心是便宜仿品的兩倍重,#老闆娘說保固三年也沒問題
我家的藏書超多,屏東家裡是去系統櫃工廠訂做了三大面的書牆還不夠裝,搬來高雄暫居處,甚麼都沒帶就是帶了書。
現在高雄家裡,搬家急又沒有預算裝潢,我家胎胎克難的Diy了一間書房出來,一整面的ikea billy書牆,再加上兩座愛兒館的展示書櫃,再加三座第一博士的旋轉書櫃,也即將裝滿。
這個旋轉書櫃我超推薦,能裝就算了,而且不佔空間,不影響動線,沙發旁邊還可以擺一座,搭配立燈,根本閱讀超舒適。
和室丟幾顆懶骨頭在書櫃旁邊,就是很舒適的閱讀室了。
✅浴室旁邊的那一座,被太太拿來放收納化妝包、隱形眼鏡、refa、還有衛生棉,居然也很適合。
在最高層上面平台,還可以放不想讓小孩拿到的東西,比如說相機和3C。
物料 規格 書 在 Hi Fi 發燒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不只外在美,還有內在更美 文:Lee388
STST 《Motus II DQ》懸浮直驅式黑膠唱盤
不知道大家起初接觸黑膠唱盤這個玩意時,會不會被很多名詞嚇怕,使到大家望而生畏,我記得當年我初嘗黑膠時,並沒有互聯網,初學調校黑膠唱盤沒有前輩教路,我是從圖書館借一些相關書籍和看音響雜誌來學習黑膠的調校細節,了解各式各樣名詞,從中知道怎樣安裝黑膠唱盤,我就是這樣開始進入“黑社會”行列。相對起今天上網找資料和看影片,要獲得調校黑膠唱盤的知識可謂容易得多,不過有時網上資訊太多,亦不是全部正確,不像書本和雜誌始終經過校對才出版,所以大家想玩好黑膠還是親身接觸,落手落腳調校來得實在。
提到黑膠唱盤相關名詞,我和大家先分享以下這些:
硬盤:當然這個不是電腦上的儲存資料的硬盤(hard disk),這是指黑膠唱盤沒有任何懸掛,是用轉盤本身的重量來對抗外來的振動,這類設計的唱盤一般稱為硬盤。
軟盤:在黑膠唱盤發展初期,軟盤是比硬盤早發展,軟盤是指唱盤的摩打、轉盤和唱臂承托部份是有懸掛結構承起,目的是阻隔外來的振動,而這些懸掛結構就包括彈弓、橡筋等物料。
帶動:驅動摩打經皮帶帶動轉盤轉動。至於這個皮帶,不同廠家會用不同物料。
直驅:這是指帶動轉盤的摩打是直接驅動轉盤轉動,摩打往往就是轉盤軸承的一部份。
世界首個直驅軟盤
為何要在這篇試聽報告之前大費周章與讀者們溫故知新?因為今次為大家介紹這個來自德國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它的設計是相當獨特,這是一個直驅軟盤(懸掛式)。可能大家會問這個設計有何特別?不也是上面提到這些設計嗎?大家沒有錯,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表面上也是傳統方式設計,不過當大家再細想一下,我們一般認識的黑膠唱盤當中,是沒有一個以直驅轉盤來結合軟盤設計的(如果讀者們知道有這樣設計的黑膠唱盤,請告知小弟),通常直驅唱盤大都採用硬盤式設計,這個就是Motus II DQ黑膠唱盤的最大特色,直驅軟盤可能是世界首個!
在未開始介紹Motus II DQ黑膠唱盤前,我先簡單介紹這家來自德國的STST廠家,這家公司的創辦人和設計師是Mr. Stefan Strohmetz,而公司的名稱STST就是取自他的姓氏和名字的頭兩個字母,原來Mr. Stefan Strohmetz年青時已經醉心研究黑膠唱盤,並於1985年創立STST這家公司,而且開始設計及製造黑膠唱盤、唱臂等黑膠相關的產品。
如果大家只憑肉眼去看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的外觀只是上圓下方的傳統黑膠唱盤,而廠方可提供不同木紋的唱盤外框給買家選擇,可是當用手輕按轉盤時,會發覺轉盤在上下晃動,原來轉盤與臂板是懸浮設計,當然這個也沒有什麼特別,一般軟盤也是這樣,不過當把Motus II DQ的外框拆開,這時看到一個非比尋常的內部結構,坦白說當我首次看到時,我也嚇了一跳,真的從未見過一個黑膠唱盤內面會這樣複雜。
開始試聽
這次試聽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是在寒舍進行,唱盤是放在CMS Black Diamond承板上,配合的唱臂和唱頭是我的參考組合,這包括Thales Simplicity II唱臂和Lyra Atlas動圈唱頭,唱頭放大是Burmester 808MKV前級內的MC II模組咭,經Burmester 808MKV前級以Burmester平衡線接到Burmester 909MKV後級,再以Burmester Silver喇叭線接到TIDAL Contriva G2揚聲器,而近期在Contriva G2每邊其中一隻釘腳上接了一條ASI Static Cable,據講這條線有導走振動的作用,接了之後發覺聽多了揚聲器發出的細節,今次試聽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正好表現出這個唱盤的寧靜度。
疑問重重
試聽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前是充滿著疑問,一般說法直驅唱盤不及帶動唱盤寧靜,不過根據廠方的資料,Motus II DQ唱盤內的摩打溢散出來的抖動能量只有0.5 Watt,比起傳統帶動唱盤的5 Watt低了10倍,所以產生出來的噪音和抖動會比帶動唱盤更低。還有我也試聽過不少帶動唱盤,很多時噪音和音染的來源就是來自帶動的皮帶,到底這個直驅唱盤是不是完全可以克服以上問題?另外一個疑問是Motus II DQ唱盤採用軟盤設計,傳統說法軟盤是偏向音色的取向,還有當調校好後,經過一段時間就需要再調校,不過據STST廠方說法,就以上問題Motus II DQ唱盤採用一些嶄新的方法來處理軟盤,首先軟盤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就需要調校,最主要原因是三個受力的彈弓承托的力量不均,所以經過了一段時間後這三個彈弓就自然各自有不同的變化,而Motus II DQ唱盤就是採用砝碼來平衡唱臂這邊比較重和受力的問題,使到各個彈弓平衡受力,還有所採用的彈弓不是傳統的彈簧,是廠方特製品來避免以上問題。最後的疑問,直驅與軟盤結合,這是我從未接觸過,是不是如理想中兩種設計的好處也發揮出來,還是各自的缺點反而表現出來?既然是這麼多疑問,單憑外表也不能知道,最好就是親手試聽來取得結果。
寧靜度超級優異
在寒舍開聲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第一個給予我的聽感是相當寧靜,當唱針落在唱片上沒有音樂的位置時,在揚聲器好像完全聽不到有半點聲音,正常是有一點點底噪,就是因為這樣,我有好幾次落下唱針後也不奇然要看看唱針確認是否已經落在黑膠上,這是我試聽過所有帶動唱盤從來沒有的經驗,有這樣的優勢,音樂播放時自然更能播出音樂中最細微的細節,使我有點好像聽CD的感覺,大家不要誤會這個不是貶義,我想表達是這種寧靜度和安定感真的有如聽CD一樣,有以上的感覺,我相信是直驅盤免卻了皮帶,還有以浮盤設計來抵消外來振動有關。經STST Motus II DQ唱盤播放不同種類的音樂,我發覺這個唱盤沒有特定的音色取向,這是偏向中性,盡量還原出唱片上記載著的音樂和情感,Motus II DQ沒有外加任何渲染。至於低頻的表現絕對聯想不到這是軟盤設計,低頻是充滿量感和細節,下潛力強,比起同級硬盤也絕不示弱,還有當播放大爆棚音樂這種規模感,絕對估不到是這等大細的唱盤可以做得到。另一樣優點是播放管弦樂的深度和闊度也相當理想,我估計這個與軟盤設計有關,聲音是相對寬鬆一點,而且來得穩定。
就以其中幾張用來試聽的黑膠來表達出以上聽感。先來超強的寧靜度,這張Ida Haendel《A Classical Recital》最能表現出來,Ida Haendel的拉奏力量可剛可柔,強弱之間的對比是最考驗器材,好多情況下強音是容易播得好,弱音是來得不易,而這個STST Motus II DQ唱盤播放這張黑膠是給我從未如此興奮,聽多了很多從前未聽過的小提琴輕微抖動的細節,小提琴泛音豐富,營造出一個非常立體的空間感,聽到小提琴發聲位置牢固地釘在空間中,與伴奏的鋼琴一高一低,比例適中,而鋼琴琴音清晰之外,這種琴腔衍生出來的低頻,給予我很少能在黑膠上感受得到這種穩定的感覺。
中性還原
Amanda McBroom的《Dreaming》黑膠可謂女聲名盤,一般聽到這張黑膠內Amanda的歌聲都是婉美、溫柔,這次經Motus II DQ唱盤播放下,使我有種不一樣的感覺,伴奏音樂同樣細緻、鮮明,不過Amanda的歌聲就如唱片封面她所穿著的絲質外套一樣,表面是滑不溜手,不過細看之下原來是暗藏皺褶。就像她的歌聲表面是甜美溫柔,不過Motus II DQ唱盤帶我進入一個更深的層次,可以聽到歌聲帶點沙啞,表現出更為細膩和深切的情感,可能大家熟悉這張唱片的發燒友未必知道我所表達的含義,這個我也明白,因為未用Motus II DQ唱盤聽這張黑膠之前,我也未曾有以上的聽感,我知道Motus II DQ唱盤不帶任何音色上的修飾,這是完全表露出黑膠內蘊含的情感,所以才可以有這樣不同的體會。
低頻表現力超乎預期
另一個疑問是浮盤一向是低頻相對較弱,所以找來這張《Adagio Albinoni》45轉黑膠來試試Motus II DQ,這是Gary Karr負責低音大提玩,Harmon Lewis負責管風琴,收錄了兩件低頻至超低頻同樣凌厲的樂器,這張黑膠我稱為踢館碟,如果帶去家訪,機主隨時會面黑黑望住你。看看Motus II DQ唱盤可否通過這個低頻考驗,坦白說浮盤播低頻,我之前聽過不少,可以達到那一個程度早已心中有數,所以也不會有太大期望能與重型硬盤相提並論,可是今次聽到播放這張《Adagio Albinoni》出來的效果比我預期有過之而無不及,兩樣樂器同樣清晰分明,低頻毫無混濁,可聽到低音大提琴嗡嗡的低頻滾動下仍可聽到拉弦的線條,管風琴的低頻震至褲管打振,亦可清楚分辦出的管風琴的位置比低音大提琴後,還有就算播至天崩地裂的音量,也沒有半分凌亂的感覺,不知這個是否與浮盤設計有關,聽到這樣宏亮,規模感豐富,還有迫力強橫的聲音,Motus II DQ唱盤處理低頻的能力高分過關,我找不到有任何可挑剔的地方。
最後,聽聽這張羅文的《情繫佛羅內斯》45轉雙黑膠,這個錄音是向顧家煇和黃霑致敬,當年是羅文飛到佛羅內斯以管弦樂團伴奏下演繹兩位大師的金曲。播放這首《明星》至中段有一些Bass Drum輕力敲打下的聲音,這個是極難播得好的低頻暗勁,而STST Motus II DQ毫無保留地播放出來。《今晚夜》開始時羅文引頸高歌的清唱段落,清晰聽到音樂廳的迴響,非常有現場感。還有樂團各樣樂器從近而遠,從左至右營造出色彩燦爛的場面,羅文千變萬化的情感,頌放出氣韻醇厚的歌聲,好像把他畢生歌唱的功力就在這個錄音展露出來,今次聽這個Motus II DQ唱盤的發揮,完全沒有辜負羅文的一番心機。
結語
不知道閣下選擇黑膠唱盤要有什麼條件?如果是以威猛外型先行,又可能以聲音甜美,播任何錄音都一樣靚聲為先決選擇條件,或者又以可裝得愈多唱臂就愈好。要符合以上選擇黑膠唱盤的條件,我相信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未必合閣下杯茶。可是如果閣下是以播放聲音準確為先,要找一個可以靜心欣賞音樂,不要每天左調右校的玩具,這個來自德國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必定列入閣下選單之中,還有當我詳細試聽過Motus II DQ唱盤的聲音表現,我相信同價位的唱盤中,以聲論價這是其中一個最突出的黑膠唱盤,所以我已經把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列入我的目標。
STST 《Motus II DQ》規格:
懸浮直驅式黑膠唱盤
提供18V外置式電源供應
轉速:33 1/3 和 45
耗電量:5 W
呎吋:48 x 22 x 40 cm (WxHxD)
重量:20 Kg
定價:HK$98,800
另設Facebook群組Hi Fi 發燒圈,歡迎加入: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54356881290493/
#黑膠 #粵語youtuber #黑膠唱盤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WcFhrFR0fI/hqdefault.jpg)
物料 規格 書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上集同大家介紹過華碩喺 Computex 期間發佈嘅 Zenbook Pro Duo 同埋 VivoBook,今日就同大家介紹下香港品牌AVITA喺展覽期間發佈嘅新產品。
AVITA 雖然係一個較新嘅電腦品牌,但係一直都走喺時代尖端,產品都以設計特別同埋時尚見稱。今年佢哋再接再厲,推出 Admiror 系列嘅筆電。呢個系列採用金屬物料製造,加埋奪目嘅顏色,俾人煥然一新嘅感覺。1.29公斤機身最厚嘅部份都只係得18mm,以一部14寸 Mon 嘅筆電嚟講,都算係相當輕巧。
螢幕方面喺發佈會上面見到嘅係全高清嘅版本,不過官方就表示未來將會推出4K嘅觸控螢幕版本。可能為咗慳位嘅緣故,兩個 Type C 插頭放咗喺接口位嘅兩邊,而且兩個 Type C 位都支援PD 2.0 快速充電,既慳位又方便。
而另一個亮點就係呢個特大嘅 Touch Pad,唔使就住就住㩒,對於無用 Mouse 嘅朋友嚟講就更加容易操作喇。硬件方面,Admiror 配備咗第八代 Intel 嘅 i5 或者 i7 處理器,8GB DDR4 Ram 同埋 256GB 起嘅 SSD。
雖然冇獨立顯示咭,不過以呢個硬件規格日常文書處理、上網睇片、甚至簡單嘅畫圖同埋剪片都應該應付有餘。
除咗電腦硬件之外,場內亦都有台灣最大電訊商中華電信嘅 5G 展區,最特別嘅就係喺攤位入邊設立咗 5G 發射站,等我試吓用呢部 5G 手機做個測速先.... 嘩,速度可以去到每秒 1 GB 下載,而且時延比 4G 低成倍有多,可想而知用落有幾爽。
配合5G嘅推出,中華電信仲展示咗唔同嘅5G應用,好似呢個電子汽車識別系統咁,透過5G低時延同埋快速嘅優勢,接通背後嘅資料庫作即時識別之用,相信當 5G 技術成熟嘅時候,更多生活化嘅應用就會同時推出。
《Z世代達人》
麥卓華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0jgg8Ml0q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