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關係中堅定守護心靈
■ 人際關係是永遠的課題
我們總以為不嚴重的人際問題能讓我們變得堅強,不,是我們總是以為自己已經非常堅強了,但有時還是會因為人際關係而心灰意冷。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大抵都是如此,人際關係是考驗我們成熟和堅強程度的最佳試鍊。如果我們都能像孤島一樣獨自生存,就沒有必要變成熟,也不必煩惱如何讓自己的心更加堅強。
但是,因為我們需要與他人一起生活,所以我們不得不學習變得更有智慧,否則會很痛苦。因此,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也說過:「人類所有的煩惱都源於人際關係。」
「源於自己的煩惱,比如內心的煩惱是不存在的,不論是什麼類型的煩惱,必然有他人的影子。」
─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被討厭的勇氣》
我在面對衝突時尤其脆弱,即使我不是當事者,只是旁觀者,也容易感到害怕。雖然經歷過許多事件後,我自認得到了足夠的訓練,但如果處在衝突的狀態中,我的心臟仍會砰砰直跳,並驚慌失措。看著這樣的自己,我明白:「啊,我還差得遠呢!」
大家在與他人的關係中也會存在特別脆弱的部分,比如,無法忍受自尊心被他人傷害、因為不能忍受無禮的人而憤怒,導致衝突變大,或因為內向,所以站在群眾面前就會很痛苦等等。每個人都因為自己的個性而有各種各樣的苦衷。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習慣這些呢?
也許我們永遠不可能變得完美。許多七、八十歲的老人們也會吵架,並因為人際關係而受傷,或許我們一輩子都會因此而煩惱。無論我們多麼成熟且堅強,遇到問題時仍會痛苦,所以我們只能盡力尋找避免痛苦的方式。
隨著經驗的累積,我們逐漸了解如何避開最糟的情況,也愈來愈知道該如何明智地應對。有些方法對於在人際關係中守護自己的心特別有幫助,現在我想談談其中幾個。
(1)不要浪費力氣證明自己是對的
認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那是驅使人行動和成長的原動力。孩子們為了得到父母或老師的認可不斷努力並逐漸成長,成人們則為了獲得能在社會中生存的能力而付出努力。在親近的朋友和夫妻之間,如果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認可,也容易產生失望的情緒。但也正是這種「認同需求」引起許多人際問題,使我們在人際關係中變得很脆弱。
反向思考後會發現,我們只要能從「認同需求」中獲得自由,就能活得更開心。被他人眼光所綁架的人,會強迫自己把心思花在許多不必要的事物上,當我們的認同取決於他人時,我們就無法自己掌控,結果就是再怎麼努力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饋。
尤其韓國是特別喜歡批評的社會。看著最近的新聞報導,我有時會覺得,別說認可和支持了,只要不挨罵就萬幸了。隨著網路的發展,許多人在匿名的保護傘下說出許多可怕的話。另外,我們藉由手機聊天工具不斷與人接觸,所以幾乎二十四小時都在接受他人的評論。我們在學校學習國文、英文和數學,但卻沒有學到智慧溝通的方法。在職場,甚至家人之間也經常互相批評。愈是親近的人,說話愈尖酸,愈讓人感到痛苦。我們會覺得對方似乎完全不了解自己,因而傷心且委屈。這樣的情緒讓我們很容易崩潰,任何人都一樣。
但是,說話傷人的人,內心往往有著傷痛。無論他們多努力希望獲得認可,也不會有太大收穫。因此,守護自己的方法不是費盡心思證明自己是對的,不是將精力放在強調「那個人是錯的,我是對的」上,相反地,應該把焦點轉到自己身上,了解自己為什麼這麼傷心。這樣就能看到隱藏在這些情緒後的認同需求,並且能了解到「啊,我是因為想得到認可才這樣啊!」、「原來那個人不知道我的真心,所以我才會傷心。」這樣一來,我們反而會減少向外尋求認同,也能節省心力,因為我們已經了解自己了。
請記住,不要因為尋求他人認同而浪費力氣,甚至失去自己。如果是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的問題,他人不認同也沒關係,乾脆讓自己挨罵也是一種方法。若我們可以相信自己,能夠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即使沒有他人的支持,也完全沒問題。就算他人不認同,你所做的事依然是正確的。別人詆毀、討厭自己,或者嫉妒自己,事後回過頭去看,往往會發現那對我們的人生並沒有多大影響。反而是為了討好別人,或者為了證明自己正確才會消耗過多的能量,因為這讓我們將生活的主控權放在他人手上,容易讓我們迷失方向。我想大家應該都不希望因為執著於他人的認同,而讓自己的人生朝不願意的方向發展。
「你正確不是因為別人認同你,而是你實際做的事及其理由是健全的。」
─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
(2)覺察比較的情緒
不是別人折磨自己,而是自己折磨自己的情況之一就是自卑感。因為未達到他人決定的標準而感到自己不足,這就是自卑感。自卑感需要有比較對象才會產生。我也會不知不覺把自己與他人比較,並因此覺得自己不夠好。但是你知道,其實自卑感和優越感沒有分別嗎?在佛教心理學中,比較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統稱為「傲慢」。通常我們會認為感到優越是傲慢,但事實並非如此。優越感、自卑感,甚至認為自己和別人是同一等級的心態都是一樣的,都是因為「比較」而產生的。
將其他個體與自己比較,並感到痛苦的生物只有人類。田裡的花也是照著自己的步調開花,不會和別的花比較。請想想看,看著梔子花盛開的杜鵑花,會因為自己不開花而傷心嗎?花朵們都是依據季節開花和凋謝,不會費盡心力模仿其他的花,也不會因為長得比別的花好而驕傲。在這方面,人類也許比花更脆弱。
但是,如何消除這種自然而然比較的心態呢?持續研究佛教冥想的美國第一代冥想領袖約瑟‧戈爾斯坦(Joseph Goldstein)是這麼說的:每當產生比較之心時,只需要觀察一下自己的心。也就是說,當傲慢的心態出現時,沒有必要灰心喪氣,也不必責備自己或感到驚訝。只要對自己說:「啊!這個情緒又來了。」並接受它,同時了解這只是暫時而非固定不變的心態,如此一來,這種情緒就會自然消失。
我之所以認同將比較的心稱為傲慢的心,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大部分的問題都是源於「我們自認為了解那些我們其實不了解的東西」。只看到他人的某一面,便與自己進行比較,其實這也是誤以為了解他人的傲慢態度。複雜的人類,能讓我們像用尺衡量東西一樣簡單地分析並比較嗎?
然而,這樣的錯誤卻以各種面貌蔓延。父母以生下孩子為由,介入子女的生活,直到他們長大成人為止,並認為自己知道什麼對子女最好。不只如此,好朋友、戀人或夫妻之間也會輕易定義對方「是某種人」,並以此作為指責的工具,甚至彼此詆毀。
但是,我們究竟為何能輕易說出「了解」誰呢?我們連自己也不了解,卻認為自己很了解別人,這實在太荒謬了。
「因此要反覆告訴自己:『我不了解任何人。』父母和子女、丈夫和妻子之間都應該要互相提醒。我們所知道的只有自己並不了解對方(……)因為不了解,所以需要對方說明,並像初次見面一樣傾聽對方。如果不打破『了解』的信念,並反覆提醒自己不了解對方,就無法逃出這個地獄。」
─李允珠,《忍耐自己的時間》(나를 견디는 시간)
正如李允珠作家所說的,我們所了解的只有我們並不了解任何人(家人、朋友、戀人)。
(3)區分他人與我的界線
因為自以為了解他人而產生的常見錯誤,就是輕易侵犯他人的領域。所以人際關係中,需記住的第三點就是「區分他人與我的界線」,我們必須記住對方是對方,我是我。
無法區分他人和我的界線會引起兩大問題。一是依賴,因為無法確信自己做的選擇是否正確,所以總是依賴父母或朋友的意見。為了安心,總是希望別人陪在身邊,如果不能如願以償,就會把責任轉嫁到他人身上,這相當於把自己生活的自主權讓給了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
另一個問題是干涉。就像父母希望操控子女的人生一樣,介入他人的人生。這是家人之間經常發生的情況,也很常發生在朋友、同事或戀人之間。因為愈親近愈容易越界,也愈容易讓人相信自己能改變對方。
干涉並不只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對方身上,也包含為了幫助家人、朋友或同事,過度消耗自己的心神。舉例來說,一位母親因為覺得失業的兒子很可憐,所以繼續提供經濟援助,母親很容易覺得這是「為了兒子好」,但其實也有可能只是為了不讓自己覺得不舒服,所以持續提供兒子經濟支援。母親的支援會不會反而使兒子失去立足的機會?會不會因為這樣,兒子反而無法下定決心獨立呢?實際上這樣的情況很常發生。
很多人總是以「因為愛你」為由幫助他人,卻拖延了那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自立」。那真的是愛嗎?
因此,我們有必要區分「為了他人」介入某件事,是真的為了那個人,還是為了讓自己心裡舒服。我們應明確區分他人和自己的界限。尤其是因為東方集體主義文化的特性,讓我們從小就生活在不區分界線的家庭環境中,這也讓我們在這方面經常感到疑惑。每個人的界線都截然不同,所以更容易無意中犯錯,並產生衝突。我們應該如何分清楚界線,並互不侵犯呢?
認為所有的煩惱都源自人際關係的阿德勒,也認為這個問題很重要。因此,阿德勒強調「課題分離」。就是要將他人的課題與自己的課題的分離。他告訴我們明確且簡單的區分標準。那就是,思考誰最終會面對這個選擇帶來的結果。
面對成績或前途問題後果的是子女本人,如果失業的兒子不求職,其結果應由本人負責,因為沒有任何人能代替另一個人生活,所以能負責選擇結果的人只有當事者一個人。我負責我的生活,你負責你的生活。
不要把自己的課題推給別人,也不要把別人的課題攬在自己身上。再親近的人對自己指手畫腳,也不能被對方動搖。我們人生的決定權在自己身上。
到目前為止介紹的三種方法都不是容易實踐的方法。但如果對這三點掉以輕心,不僅心靈會受到威脅,甚至會失去自己生命方向的鑰匙。在人際關係中堅定守護自己的心,就像是自己堅強地主導自己的生活一樣。如何?這三點是不是值得一試呢?以下提供在實踐過程中能給予勇氣的短祈禱文來幫助大家。
「我做我的工作,你做你的工作。
我不是為了符合你的期待而活在這個世界上。
你也不是為了我才存在於這個世界。
你就是你,我是我。
如果我們的心偶然相合,那是美好的事,
若不是如此,那不是沒辦法的事嗎?」
─弗雷德里克.皮爾斯(Friedrich Salomon Perls)
.
《#我的心也需要呵護》
快樂會消逝,情緒也會過去,你需要的是奪回心靈方向盤,照顧脆弱的心
내 마음을 돌보는 시간: 연약한 마음을 단단하게 지켜내는 셀프 심리학
.
作者:金慧伶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15)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在人我關係中,要能守護自己的心,對我來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交友簡單,減少不必要的互動。這包括社群網站上面的朋友,還有我們選擇關注的對象。
還有多花時間在自己身上,這要刻意排時間給自己,而不是有了空閒時間再說。照顧自己的心靈是責無旁貸,可是多少人不願意對自己好好負責。
祝願您,能藉著這本可愛的書,持守內心,減少無謂地向外追逐!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生物正回饋舉例」的推薦目錄:
- 關於生物正回饋舉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生物正回饋舉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生物正回饋舉例 在 麥特教練 x 訓練與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生物正回饋舉例 在 10801高三選修生物ch09 4 01下視丘與腦垂腺的關係+正回饋 ... 的評價
- 關於生物正回饋舉例 在 10801高三選修生物ch09 4 02正回饋的例子分娩三儉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生物正回饋舉例 在 11002選修生物三ch1 2 04維持恆定的機制化學平衡與負回饋(二 ... 的評價
- 關於生物正回饋舉例 在 國立台東高級中學 的評價
- 關於生物正回饋舉例 在 回饋意思- 討論使用momo點點賺要注意下PTT 熱門文章 - G92Pek 的評價
生物正回饋舉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防疫期間,如果你還是想執行正向教養的話】
#可以試試看以下幾項實用小技巧
繼昨天那篇,「防疫期間就先別管什麼正向教養」
今天再來分享,如果心有餘力
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
來幫助彼此更順利的度過這段時期
#切記正念育兒為主正向教養為輔喔
💡與孩子規劃每日在家的日常作息表
這週一開始
我與孩子們就先將這段期間的作息重新規劃
以下也分享我們家一日的作息表
8:00起床 (孩子們主動起床當鬧鐘)
8:30-9:00 與孩子一起做早餐
9:00-10:00 早餐
10:30 收拾家裡
11:00 小孩自主3C學習(語文、生物、科普)
或是媽媽陪伴學習1H(這部分還在討論)
小孩自主學習時間媽媽讀經禱告閱讀和做家事
12:00-13:00 午餐
14:00 與孩子一起做點心
16:00 點心時間
17:00 洗澡,收拾家裡,自主螢幕時間1H
媽媽工作寫文煮晚餐
19:00 晚餐
19:50 一隻爸爸刷牙,另一隻與媽媽單獨約會
20:20 換睡衣熄燈放睡覺音樂,睡前禱告和窩窩心
21:00 爸媽下班,線上進修父母課程
將每日主要做的事情訂下來
其他時間就留白讓孩子自己去安排
(像是畫畫、手作、看書、聽故事、跳舞、拼拼圖、玩桌遊、玩遊戲等等)
同時這份作息表不是我一個人決定的
而是我們三個人一起討論出來的
(不過這兩天有想調整成三個人一人一個作息表)
將每個人的需求都擺上去
因為很多時候的負向情緒
都源自於未被滿足的需求
舉例:孩子們有單獨被關注的需求、吃點心的需求
看螢幕的需求、作主的需求
感覺自己有價值有能力的需求
而媽媽有休息的需求、環境整潔的需求
工作的需求、以及閱讀和進修的需求
當每個人的需求能獲得滿足
負向情緒也會大幅減少,更能達到共好的目標
之前也有分享過如何建立日常作息表的影片
我貼在下方留言處給需要的人參考喔!
💡將需要輪流的事項表格化
家裡有手足的都知道
每天都在為了誰先誰後吵個不停🙄
所以我們家將孩子們最常吵的事項
透過家庭會議討論並做成一週表格
像是一三五日唯可先選節目跟先刷牙
二四六則換成喬伊先選先刷
還有一三五是喬伊做早餐
二四六日則是唯可做早餐
(有點類似排班的概念🤣)
但也大幅降低孩子們爭吵的頻率
再分享一個小撇步
如果你們家也跟我們一樣透過表格來執行
在提醒孩子時不要直接告知
或是孩子問也不要直接回答
請孩子自己去看表格,以下為對話範本
🧒🏻:「今天是誰先刷牙?」
👩🏻:「今天是禮拜二,你去看看表格上是誰先」
我個人的經驗,如果直接回答了孩子(通常是唯可)
他就會給我大崩潰接著開始耍賴
但很奇妙的是,當他是自己去看,自己說出
「喔,今天是我先」
通常都能冷靜地接受並合作(但也是有壞掉的時候)
可以的話讓孩子參與表格製作,孩子會更有感喔!
小技巧也與大家分享
💡讓孩子貢獻,參與家務
當孩子在家開始搗亂、破壞
或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讓你感到心煩
有可能他在......沒事找事做😂
你就想想一個能量滿點的生物
怎麼可能一整天都乖乖安分的坐在那邊
當他沒事做也沒人理
自然就會找事做也能讓人注意到他 #一舉兩得
所以如果有事能讓他做
同時做這件事還可以增加孩子的我能感與價值感
那就非 #家事 莫屬了
假設有一台機器能將孩子心中的聲音播放出來
大概就會是「讓我參與! 讓我做! 我想幫忙! 」
在我們家,只要孩子願意,他可以參與任何的家務
日常家務像是擦桌子、掃地、吸地板
吸床墊、晾收摺衣服、刷地板、刮鏡子
廚房工作像是洗碗、洗菜、撥菜
削皮、切菜、炒菜、打蛋等等
是說,做這些也就夠忙了🤣
當孩子的小手有地方發揮
自然就會減少做些屋ㄟ謀ㄟ的事
然後不要太講求完美和做得好不好
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有事做,有參與感
就類似「志在參加不在得獎」那種感覺
做不好,做的亂七八糟,都是很正常的
(我們也不是天生就會做家事呀!)
雖然讓孩子做,進度與完成度都會下降許多
但都在家防疫了,效率什麼的就先放一邊吧!
然後貢獻也不只限於家務
任何孩子能幫得上忙的都可列入計算
像我很累時,會趴著請孩子幫我按摩
或是我在忙時,會請孩子先等我一下
這也都算是讓孩子貢獻的方式喔!
💡每天都要感謝
延續貢獻的話題,只要孩子有貢獻
一定要記得感謝!
#感謝是最容易也最好上手的一種鼓勵方式
或是當孩子願意協力滿足我們的需求時
也要感謝回饋給孩子
「謝謝你的幫忙」
「謝謝你把玩具收好維持家中的整齊」
「謝謝你吃營養的食物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謝謝你讓我可以好好的處理工作」
「謝謝你能理解我需要休息」
「謝謝你來當我的小孩,我愛你」
也放下那種「做是應該的、是理所當然的」觀念
#沒有什麼事是理所當然的
#包括媽媽全天在家帶小孩也不是理所當然的
總要記得,我們越關注什麼就越增強什麼
✏️本日金句:
「讓孩子有貢獻並給予感謝,是增加歸屬感
價值感以及我能感最強而有力的教養工具」
(未完待續)
#正念育兒 #正向教養
/
原本預定今天結團的燕麥奶
因為許多人反應想先試口味
如果喜歡的話想再加買
所以目前跟廠商爭取再往後延三天喔!
燕麥奶不開封常溫可放將近半年
我自己每天加咖啡喝,大概一週左右喝完一罐
現在每天早上來一杯燕麥奶拿鐵
已經變成防疫期間的一種小確幸
來不及買或還想加買的人把握機會喔!
相關購買資訊與連結放在置頂貼文裡
抽獎活動一樣只到今晚(5/19)12點
明天就開獎囉🎁
生物正回饋舉例 在 麥特教練 x 訓練與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呼吸評估與動作整合】 - 心得筆記-第二彈
上一篇說明全呼吸的正確模式,這篇介紹關於呼吸的矯正原則以及基礎的代償模式。
❇️呼吸矯正原則
⠀⠀⠀⠀⠀⠀⠀⠀⠀⠀⠀⠀⠀⠀⠀⠀⠀⠀⠀⠀⠀⠀⠀⠀
1.動作的知識 (Knowledge of Movement ):客戶是否知道這件事,
常常我們在教育學生時,會忽略一件事,有時候並非他們“做不到”,而是他們“不知道”身體有這個能力,這時候只要簡單口頭提醒,或者給予觸覺或視覺的回饋(技巧:自我引導以及外在引導),他就可以做到了,這就是給予動作上的知識。
⠀⠀⠀⠀⠀⠀⠀⠀⠀⠀⠀⠀⠀⠀⠀⠀⠀⠀⠀⠀⠀⠀⠀⠀
2.動作的表現 (Performance of Movement )
另一種可能,當客戶知道身體應該具備某些能力,但有些人“即使知道,卻還是做不到”的情況。
當我們給予動作知識以及引導之後,有些人可能還是做不出來,這時候可能表示身體目前喪失這個能力,此時需要額外的方式介入:諸如軟組織的處置或者醫療介入,像是:伸展、道具放鬆、徒手放鬆、或者需要轉介醫療人員。
⠀⠀⠀⠀⠀⠀⠀⠀⠀⠀⠀⠀⠀⠀⠀⠀⠀⠀⠀⠀⠀⠀⠀⠀
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及時給予回饋,這都可以幫助他們學習的更快,更有自信,給予的回饋最好越簡單、越直接越好。
#簡單是細膩的極致
舉例:
A.做得好,這個很棒。
我常用的方式:這個很棒誒,你感覺一下剛剛那就是做「對的感覺」,我們再來一次。
B.做得還不夠好,因為XXXXX... 。
我常用的方式:這個動作還不夠好,因爲XXXX,不過沒有沒關係,我們今天先把XXXX練好,很棒了。
⠀⠀⠀⠀⠀⠀⠀⠀⠀⠀⠀⠀⠀⠀⠀⠀⠀⠀⠀⠀⠀⠀⠀⠀
❇️常見呼吸模式代償
⠀⠀⠀⠀⠀⠀⠀⠀⠀⠀⠀⠀⠀⠀⠀⠀⠀⠀⠀⠀⠀⠀⠀⠀
1.呼吸模式如果看不懂可以回到文章part 1 ,完整的全呼吸/橫隔膜呼吸。
2.通常呼吸模式的失能不會只有一種狀況,實際上可能是頸部伴隨腹部或者頸部伴隨軀幹左側緊繃等等
3.以下提供一些理想中代償模式、測試方式、代償肌群
⠀⠀⠀⠀⠀⠀⠀⠀⠀⠀⠀⠀⠀⠀⠀⠀⠀⠀⠀⠀⠀⠀⠀⠀
►頸式呼吸
好發族群:
A.通常頸部呼吸模式,會發生在競賽中或者競賽結束時需要高度換氣,
B.受到驚嚇,容易過度換氣。
C.久坐工作,頸椎前引者。
⠀⠀⠀⠀⠀⠀⠀⠀⠀⠀⠀⠀⠀⠀⠀⠀⠀⠀⠀⠀⠀⠀⠀⠀
☑️基礎測試:頸椎活動測試:下巴碰胸(Neck ROM , Chin to Chest )
☑️常見症狀以及可能活化的肌群
-呼吸短淺
-肩頸的緊繃、痠痛 :提肩胛肌緊繃
-上肢麻木:斜角肌過度使用
-頭痛 : 胸鎖乳突肌以及上斜方肌肉過度活化
-吞嚥困難 : 舌骨肌 (Hyoid) ,建議轉介跟醫療人員
-焦慮 :交感神經過度活化
⠀⠀⠀⠀⠀⠀⠀⠀⠀⠀⠀⠀⠀⠀⠀⠀⠀⠀⠀⠀⠀⠀⠀⠀
►胸式呼吸
好發族群:
A.呼吸短淺,橫隔膜沒有確實收縮,腹內壓低。
B.錯誤的挺胸模式、肩胛後收下壓過多。
⠀⠀⠀⠀⠀⠀⠀⠀⠀⠀⠀⠀⠀⠀⠀⠀⠀⠀⠀⠀⠀⠀⠀⠀
☑️基礎測試:肩膀活動測試:雙手過頭 ( Shoulder ROM , Reach over)
Note:注意肩胛是否聳起、或者腰椎過度伸直,這些都是直得注意的資訊。
☑️常見症狀以及活化的肌群
-肋骨外翻:胸椎伸肌
-胸椎活動度下降:胸大、胸小肌緊繃
-肩關節活動度下降:胸大、胸小肌緊繃
-下背痛:胸椎伸肌
-肋軟骨炎:不清楚
-上肢麻木:胸小肌緊繃(Pec Minor)
⠀⠀⠀⠀⠀⠀⠀⠀⠀⠀⠀⠀⠀⠀⠀⠀⠀⠀⠀⠀⠀⠀⠀⠀
►腹式呼吸
A.膝關節過伸、骨盆前傾、髖關節前側過緊、下背部代償等等
B.吐氣肌群無力、骨盆核心控制不佳
⠀⠀⠀⠀⠀⠀⠀⠀⠀⠀⠀⠀⠀⠀⠀⠀⠀⠀⠀⠀⠀⠀⠀⠀
☑️基礎測試:髖屈測試以及身體前彎測試 ( Thomas test , Toe Touch )
☑️常見症狀以及活化的肌群
下肋外翻:下背伸肌 、胸腰肌筋膜
下背疼痛:下背伸肌、胸腰肌筋膜、腰方肌緊繃 (Lumbar Extensor 、TLF、QL )
骨盆前傾 / 髖夾擠:髂肌、胸腰肌筋膜 (Iliacs 、TLF )
大腿外側麻木:胸腰筋膜、腰方
⠀⠀⠀⠀⠀⠀⠀⠀⠀⠀⠀⠀⠀⠀⠀⠀⠀⠀⠀⠀⠀⠀⠀⠀
✅✅✅Take home Message :
最後如果你/妳願意看到這裡,給自己一個掌聲吧,也謝謝你/妳。
也在這邊呼籲,其實運動科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訓練法、肌肉動力學 等等是一項專業技術,對於我,就像醫生、律師、精神鑑定師需要考到執照才可以掛牌營業一般。
倘若你真的遇到問題,無法解決,適時求助專業人員,一起找回健康好用身體吧。
死亡賦予生命意義,提醒我們時光短暫,去日無多。
Death is what gives life meaning,to know our days is numbered,and our time is short.
#奇異博士
最後也在這邊謝謝,在呼吸上給我很多幫助跟啟發的恩師跟同事,扛Bar子。
扛Bar子
.
.
.
#下一篇期勉自己可以分享實務上遇到的狀況和解決方式
#人生 #階段 #課程筆記 #感觸 #攸關能力 #實務經驗 #呼吸
生物正回饋舉例 在 10801高三選修生物ch09 4 02正回饋的例子分娩三儉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10801高三選修 生物 ch09 4 02 正回饋 的例子分娩三儉. 1.1K views · 3 years ago ...more. Tsai, Jen-Pu (Captain). 39.6K. Subscribe. ... <看更多>
生物正回饋舉例 在 11002選修生物三ch1 2 04維持恆定的機制化學平衡與負回饋(二 ... 的推薦與評價
Comments · 11002選修 生物 三ch1 2 05補充 正回饋 的例子(二良) · Homeostasis and Negative/Positive Feedback · Homeostasis - negative and positive ... ... <看更多>
生物正回饋舉例 在 10801高三選修生物ch09 4 01下視丘與腦垂腺的關係+正回饋 ... 的推薦與評價
Open App. 10801高三選修 生物 ch09 4 01下視丘與腦垂腺的關係+ 正回饋 例子哺乳三儉s. 1.4K views · 3 years ago ...more. Tsai, Jen-Pu (Captain).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