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與性 #培養情感與性關係的尊重與同理心
#文末有贈書活動 #曾心怡心理師掛名推薦
父親節快樂!當然就是要來贈書呀~
家有青少年的爸媽們,你們怎麼和男孩談性呢?
身為媽媽的妳,可能不知道怎麼開口,於是交給爸爸。
身為爸爸的你,你成長的經驗可能也沒有人和你認真地談性,
經驗談會是一個方式。
對很多人來說,談性,理解性觀念與性行為可能都很難啟齒。本書的作者佩吉. 奧倫斯坦 是紐約時報的暢銷作家,繼<女孩與性>後,又為家有兒子的父母帶來一本全新的指南。
這是一個不同於父母長大的時代,交友軟體,IG,讓孩子擁有許多管道去面對性與情感。這已經不是一個不談性,孩子就不會太早嘗試的時代。身為父母,我們有必要讓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理解他所經驗到的世界,陪著孩子學會理解,學會尊重,學會情感表達與覺察,學會性別與性的概念,我們才是給他釣竿,在孩子的世界裡協助他生活。
在談性的開始,我們可以先談 #情緒覺察與表達。讓我們的男孩子在表露情緒時不會被貼上負面的標籤,讓男孩可以透過情緒去理解他自己,理解他的愛與感受,理解他自己的不悅與原因,讓孩子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才有能力去同理伴侶的感受,學會尊重與好好與伴侶在一起的方式。
在談性的開始時,作者標示出一個重點,那就是『#同意』。這樣的同意會用在與伴侶的性關係上,也會用在保護自己的 #身體界線 上(對,男孩也需要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界線)
『同意必須是肯定的(不說話不表示同意);同意必須是當事人知道的(睡著,被迫受到限制或是喝酒服藥而喪失行為能力的人,無法同意); 同意必須是正在進行的(同意某個活動並不表示同意另一個活動,過去做過某件事,也不表示允許現在做同一件事);同意必須是可廢止的(一但對方將同意收回,無論正在做什麼,你都必須馬上停止);同意必須是對方心甘情願給予的(不是強迫而來,不是贏來或操控來的—把別人的頭壓下去不叫同意)。』
對於同意的概念需要增加在我們的性教育中,成為孩子對自己也對他人的概念,才能幫助孩子在同儕的世界中擁有自己的區辨能力。
這本書也不忘 #性別光譜,包含生理性別,性別氣質,性別認同與性傾向。許多家長在面對孩子性別認同上有很大的困惑,作者訪談的其中一位男孩就說:『我就不必請爸媽坐下,然後跟他們說:爸媽,我是異性戀。』無論是同志或是跨性別,除了出櫃議題外,學會替自己的身體自主格外重要。作者提及:
『因為非傳統異性戀的青少年可能會因為缺乏家庭的支持,在面對約會暴力,性侵害,霸凌等問題上,會更加的弱勢。』
———
我由衷推薦這本書給家有青少年的家長們,出版社提供兩本贈書給粉專的朋友們喔!活動辦法如下:
✅公開分享本文。
✅並在本文下方留下:『理解男孩,引導兒子發展健康快樂的情感與性關係。』
我們會在8/12 21:00抽出兩名讀者,各獲得本書一本喔!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一開口撩人又聊心:被異性喜歡,被同性肯定,不冷場、不辭窮、不尷尬、不被句點的人際互動課」介紹 訪問作者: 瑪那熊(陳家維) 內容簡介: 撩人要聊心!心理師教你提升好感與互動技巧的自在聊天術 在人際關係中如魚得水,友情提升,感情加溫,逆轉人生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曾說:「所有...
異性 心理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厭女的資格》📚
這本比作者的前一本《不只是厭女》好讀許多,前一本的前面幾章真的完全不知道是在幹嘛的,很難看下去。被前一本嚇到的可以給這本一次機會,真的好很多。
這本裡作者進一步闡釋了男性資格感這回事,同樣扣著她原先的付出/取用模型。也很好的解釋了我之前看一些身為母親的作者寫的育兒的焦慮和困擾的源頭是怎麼回事,之前看我只會覺得這些寫育兒的作者毛也太多了,這本則是解釋其中的機轉,那些毛怎麼來的。包括《你實在太累了,不是不會當媽媽》這本心理師媽媽的作品還有我最近看到的也是心理師媽媽的粉專都帶給我同樣感受,《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這本書裡也提到了不少。
第七章 不獲支持的女人——男人享有家務勞動的資格感很具體的描述了我前面說的情形。在異性戀伴侶關係中女人被設定成比男人更高的標準:維持家庭運作是"她的"責任而不是"他的",小孩也是"她的"責任而不是"他的"。
"當女人內化了自身被認定的義務,認為必須犧牲自己照顧他人時,就會產生情感和行為上的後果。她有可能會因為對男性伴侶究責而感到內疚與羞恥"
"於是,此處的問題之一,可能是女人對自身資格的認定——或者說,是女人缺少對自身資格的認定。某些女人可能不覺得自己有資格獲得公平的家務工作安排,並給予自己和丈夫等量的閒暇時間。抑或,她們可能覺得自己理論上有資格,但在現實中卻無法堅持,因為周遭的社會力量告訴她們不要堅持,還要她們永遠「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於是她們傳達給伴侶的訊息也是混亂不一致的,一方面覺得不公平、委屈憤怒怎麼都我做,但同時也容許另一半享有這種「不做的資格」,因為究責同樣對她們造成內疚感。
說到這個,其實我對於「快樂媽媽,快樂寶寶」這樣的說法是有點微詞的,不是說媽媽快樂不好,而是這被預設了媽媽快樂的原因是因為要提供更高品質的照護給寶寶。這有點像是給牛聽音樂因為牛心情好會產更多牛奶,但動機不是為了牛本身而是為了更多牛奶。
我值得快樂、值得好好照顧自己是因為我是個完整的人而不是因為我是媽媽、因為我被賦予的照顧者角色才值得被好好對待。
關於失衡的情緒勞動這點我也不買這個帳,我不在意有沒有被認定是好媽媽(說真的,關別人啥事啊!)。在家裡我和我家玫瑰花有同樣的資格休息和擁有自己的時間,我們互相配合而不是我委屈求全他心安理得,沒這回事!但至少這本書解釋了很多我觀察到的母職現象,那些感覺委曲、不公的同時又覺得內疚、自己不盡責的感覺是怎麼來的。
🔗《厭女的資格》
http://moo.im/a/134fsB
《你實在太累了,不是不會當媽媽》
http://moo.im/a/89AIOT
《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
http://moo.im/a/goxBJL
這本我之前寫的心得在這: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578115682406814&id=1549910091894050
#我的玫瑰花讀書筆記
異性 心理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家庭情緒勞動不失衡】1-3
親愛的HIGH媽~
很高興聽到妳說,想一起聊聊我們家圍爸和喵爸之間怎麼合作與情緒勞動?
真是太難得有人願意一起聊聊家裡頭的情緒勞動了!
也許「情緒勞動」這個詞,真的有這麼一點學術?但我卻覺得這是家庭照顧工作中,最最最核心的一環,既花費最多的時間,也花費最多的心力。情緒勞動就是得耐住性子,然後一而再,再而三,無論怎麼不耐煩,就是得好聲好氣,或穩住自己完成的所有家裡的那些,好像不做也不會怎麼樣,但心情就是不太美麗的事。像是不想讓家裡看起來亂糟糟,總要做一些規劃,不管是採買或是什麼的,或是要記得家裡什麼東西在哪裡,還有有時得在伴侶溝通、親子溝通、家庭溝通時,就得耐下性子,為了維持關係好好溝通,就算當下不一定願意。
我在學習成為家長的過程中,很常聽到有人對家庭主婦說這句話:「妳不就是整天在家,沒什麼事,怎麼東西不都整理整理?妳在家也沒什麼事,怎麼不……」
喔!不!講這樣話的人,最該來體驗一下那種「在家工作」,所有的家事彷彿都是自己的事的感覺!我常說:「家事就是永遠做不完的事。」而且,好像永遠有可以挑剔或做得更好的地方,家事真的碎瑣到一個無遠弗界。
我記得我讀研究所的時候,忘了是什麼狀況,秀了一張我和喵在家的投影片,我說我們家已經整理過了,我心底覺得整潔程度是滿意的「95分」,我沒有說出來。而現場的另兩位媽媽同學,直接了當地說:「這樣子不及格,連30分都沒有。」
究竟,這些事要用誰的標準?
──
妳問我:「防疫在家渡過了將近九個星期,你們和肉肉的這九個星期,過得如何呢?看你在粉專上分享跟肉肉的互動的時候,我經常想,你們和肉肉一起共渡的一天,不知道是怎樣的?你和喵爸,通常是怎麼一起合作的呢?」「我很好奇,同志家長的家庭,在這波疫情停課不停學之中,是怎麼運作的呢?家裡的主要照顧者是爸爸的家庭,在這波居家隔離之中,又是怎麼運作的呢?」
很開心的是,防疫終於要降級,但我比較希望家務、照顧工作也可以跟著降級,說完這句話,只能乾笑。
我們好像一直都沒有「典型的一天」,防疫這段期間,真的是太慌亂了。
我和喵爸都是老師,我們都把學校的工作帶回來,突然WFH的時間,我們心裡是直接WTF。因為得照顧肉肉,有時候白天喵爸在另一個房間上課、辦公,我就主要照顧肉肉和處理家務,料理食物;到了晚上,喵爸下班,換喵爸照顧肉肉,我就開始工作上班。因為,這段時間我還得做研究寫論文,所以有時還得在趁喵爸、肉肉沉睡,夜深人靜之時,好好打開錄音檔、逐字稿、分析表,然後一字一字地敲著鍵盤。
更別說,我得為了倡議「同志無血緣收養」家庭的事,忙著準備演講或聯繫倡議團體,為了讓肉肉在法律上能有兩個爸爸,努力爭取更多人的支持與理解。我想這是異性戀家長不用煩心的事吧。然後一邊忙著,也不總是這麼順利的,因為肉肉會隨時亂入,讓我知道,我的人生不是只有工作、論文和倡議,還有這個寶貝女兒。我很難拒絕她渴望我陪伴的眼神。我也清楚知道,我花多少心力投入在她身上,她就會和我建立多親密的關係。
但這樣也是不夠的,因為如果我只照顧到這些,那家裡還是會一團亂,也會讓我和喵爸的關係變差,我一定要多處理一點事,不然,喵爸也會很崩潰。
我需要記得,桌上的杯子、碗盤不能都是喵爸收,自己要主動一點。地上的玩具,還是要叮囑肉肉撿一撿,不然我就得一直小心踩到地雷。或是,告訴自己:我得乖乖自己把玩具撿一撿,成為肉肉一覺醒來,就發現家中總有自動撿玩具的天使降臨。
我一邊料理食物,一邊把能洗或過水的器具給洗了,盡量留給喵爸比較好清洗的部分,或是讓他可以不用一直待在廚房。
要記得幫檢查尿布還夠不夠,要不要再買,溼紙巾還夠不夠,衛生紙還夠不夠,沐浴乳還夠不夠,洗衣粉還夠不夠,奶粉或要煮的食物還夠不夠(麵呀、菜呀、油呀、鹽呀)。夠的時候,沒有人會發現,不夠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發現。喵爸也會檢視夾鏈袋、垃圾袋、洗衣袋、洗碗精、密封夾、牙刷之類的夠不夠。不知不覺,我們形成我們各自的管區,他管的區域我只管用,我管的區域他也可以省點心。
家中的情緒勞動清單好像無限長,永遠需要在我和喵爸的Line對話中記下,還要記得出門時順道買什麼,還有什麼事要再排入行程之中。無論外食要吃什麼,或是在家要煮什麼,好像總有規劃不完的事。
對了,通常我是會規劃旅行行程,或是公園行程、博物館行程,那種需要交通移動行程的人,我總是得安排出一個我們三人都能滿意的行程,這也不太容易。記得有一次,喵爸帶肉肉去台北參加同志遊行,因為我還有工作沒跟去,喵爸才突然發現平常我會把所有車票準備、路線處理好,我沒在北上的現場,他才突然感受到我在旅行中的存在感。
對我來說也是這樣的,喵爸不在,我看到堆積的衣服和碗盤,我就頭痛,我真的不偏好做這類的事。不是不會做,而是真的沒那麼喜歡做,如果要做,一定是不得不做了,或是為了讓喵爸開心一下,才做的。
我通常是家裡挑書、買書、查育兒資訊的那個人,喵爸則是帶著肉肉買玩具的那個人,也是讓肉肉每一類玩具都能有一個家的那個人。喵爸有超強的收納能力,已然是收納達人,許多朋友來我們家是在參觀喵爸驚人的收納物及收納術!喵爸總是會規劃家裡還可以怎麼調整,可以讓玩具擺放得更好,或衣物、各種家裡的用品更容易被看得或取用。而且記得家中每一樣東西放在哪裡,喵爸就是我們家的SIRI,總能在我一開口詢問,就告訴我物件在哪裡。像這樣的事,我真的完全無法像他那樣傑出與花費心思,我比較喜歡面對文字作戰,就像現在寫這封長長的信一樣。喵爸會說:「太多字了,我不要看。」但我會說,那些收納的事,「太專業了,請跳過我。」
這就是我們居家防疫期間的生活,但好像扣除輪流上班、上課的這件事,其他就是我們每日又每日不斷循環,又總有些不同的日常。
沒有居家防疫的日子,我還得指導肉肉每週的作業,寫肉肉的聯絡簿(要在聯絡簿上寫上有意義的東西也不太容易),與學校作親師溝通,協助學校家長會的事務等等。
我完完全全不敢相信,我上面說的這一堆事情,如果只有媽媽要負責,會怎麼樣不崩潰?怎麼樣不憂鬱?我完全沒有辦法想像沒有喵爸的日子和生活。
我常和喵爸說:「如果只能在肉肉和你選一個人,我一定是選擇你。因為你對我太好了,沒有你我怎麼辦。」(哈,放什麼閃?)
謝謝妳說我們的合作像跳舞,我很喜歡這個形容。很美。但我們也不總是跳得曼妙,有時候也會拐到腳。我們腦子各裝著不同的東西,好讓彼此都少裝一點對方裝的東西,才不會什麼都要看頭看尾。我們有著不同的知識和技能,來分工把家裡所有的事張羅好。
但關於肉肉的事,基本上,就是我們共同的事,所有肉肉的事,我們都盡量交流、討論,一起學著處理。不管是誰要去做自己的事,都能充份地相信對方能好好照顧我們共同的寶貝女兒。就算有時教養意見不同,先支持他就對了!
───
妳又問我:「接肉肉回家之前,是怎麼樣一起面對和準備孩子的到來,中間的情緒勞動分擔,是怎麼流動的呢?接肉肉回家的第一天,是怎麼樣照顧和安頓,在那些兩個人都是第一次、兩個人都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
當時,我們為了把肉肉接回來,我們只有兩三天可以好好搬家,和佈置一個準備好的環境。因為社工覺得我們原本的家太小了,要我們租屋、買房,才能把肉肉帶回家。我們準備好的空間,需要有各種的安全檢視,我們完成了兩頁的檢核表,以及確認育兒用品全部備妥,社工師才會讓我們把肉肉帶回家。
還好喵爸的同事、學生們一起幫我們很多忙,才在短短的時間,網羅一起整理一車又一車的恩典牌,準備好新家。幾天內準備了尿布、奶粉、奶瓶、嬰兒床、安撫娃娃、哄睡神器、防蚊紗罩、嬰兒枕頭、嬰兒棉被、防踢被、衣服、保暖衣物、洗澡盆、止滑墊、板凳、嬰兒用溼紙巾、嬰兒用沐浴乳、嬰兒用洗髮乳、紗布巾、屁屁膏、身體乳液、口水巾、擦澡巾、米精、奶粉分裝盒、溫乳機、保溫熱水瓶、食物罐、寶寶湯匙、學習碗、用餐圍巾、安全餵食椅、副食品保存盒、加熱盒、夾鏈袋、推車(傘車、戰車)、背巾、安全座椅、幫寶椅、趴行墊、防撞墊、固齒器、圍欄、健力架、布書、其他教玩具、醫藥箱、空氣清淨機。反正呢,我們一起準備與整理這些物品的過程,也是我們準備成為父親的過程。
我相信我們第一次成為家長,都是一樣的慌亂。你們又是怎麼準備這一切的呢?
接肉肉的第一天,老實說,肉肉是天使寶,朋友總叫我們不要立旗,就不多說了。我們只最擔心肉肉還是嬰兒,在轉換環境上,飲食、睡眠和排便的適應。肉肉算是滿重睡眠的孩子,原本的保母在前四個月也把肉肉照顧得很好。
肉肉入家時,我正在心理師實習。很感謝當時我實習的診所,讓我有很大的空間,讓我近乎全職照顧肉肉。但全職照顧的過程,我也覺得滿崩潰的,經歷了一種彷彿產後憂鬱的過程。我好像失去了原有的人際關係,我打開眼睛就是照顧肉肉,那時肉肉每兩小時又會睡一次,我得趁那個時間去煮副食品,查詢育兒知識、準備接下來和他醒來要一起做些什麼,順道整理家裡,好讓喵爸在五點下班後回來接手肉肉時,不用再煩其他家務事。週間白天是我和肉肉主要相處的時間,週間晚上和週末主要是喵爸和肉肉相處的時間。一三五是我幫肉肉洗澡,二四六就是喵爸幫肉肉洗澡。星期日嗎?就都別計較了。
後來這些日子,我和喵爸家庭照顧與育兒的分工,大概經歷了四五個週期的改變。有時候喵爸也會崩潰的,他會覺得我什麼都沒做,他做了好多。我就會告訴他,我明明了做了什麼什麼,我希望他能看見我有做什麼什麼。他會覺得我根本沒做什麼。
抱怨一下希望對方多做的,覺得自己做太多。然後再一起抱著哭一下,也反省自己哪裡還可以調整,嘗試接受難以調整的部分,繼續行動找解方。我們再繼續從這個動態的過程,調整出新的平衡。
正如妳說的:「凡是兩個人一起育兒,哪有完全平衡的呢?」「情緒勞動失衡是一種常態。」
我是這樣想的。抱怨是健康的,有機地回應抱怨,聆聽抱怨,並從對方的抱怨看到對方的看重的部分。
從對方的抱怨中,聽到對關係的需求,對於獲得更多支持的需要。從抱怨中,聆聽到:自己對對方的感恩。我一直都相信,會有抱怨,就是失衡了,抱怨是因為真的已經試了很多,也忍了很久了。因為這些情緒勞動真的向某一方傾斜太多了,該是再一次調整的時候了。
如果家就像一個小孩,小孩會成長,家會成長,我會成長,我的伴侶也是,我們的關係也會成長。我們總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創造更多彈性與調整的,不是嗎?
我們兩個同志爸爸,都在賺錢工作,沒有人可以貶低對方的工作,無論是職場上的工作,或是在家裡這些難以計算的情緒勞動。我們很幸運的是,沒有「男主外,女主內」的框架,可以成為從家庭照顧中逃逸的藉口。因為我們想讓孩子學習的是,「我們是爸爸,我們也是媽媽,我們都要一起為我們的家庭關係負責。」讓任何一方垮了,我要承擔的會更多,我一點也不想要讓這個局面發生。
Gemma在書中說:「我很緊張,也很疲累,但我對羅伯的無所作為並沒有任何不滿。畢竟這種分工已經在我們心底根深蒂固,我們兩人從未想過還有別種分工方式。」
我和喵爸在育兒的過程,也是小心翼翼,也都疲累。但是,我總覺得我為這個家做得不夠,因為我總是看到喵爸做了很多。分工永遠無法平衡,因為喵爸常有著比我高的標準,做得比我更好。但在我瘋狂投入論文的期間,原本只會煮白飯、水餃和玉米濃湯的喵爸,竟也學著做出一道又一道的美味菜餚(雖然過程中也有無數次可怕的調味和焦味,但有嘗試就值得一再鼓勵)。
所謂「性別意識形態」,分為「鞏固」及「拆解」異性戀父權體制的兩種性別意識形態。我想,在這兩者間,我們沒有選擇,唯有「拆解」與不斷調整,我們才有辦法存活下去,並維持著這個痛苦並幸福著的家庭生活。誰叫家是我們最甜蜜的負荷呢?
親愛的HIGH媽。心理師,
我也有對妳們一家有很多的好奇呢!對妳們來說,育兒過程中,最有價值的情緒勞動,而會想不斷投入的會是什麼呢?對妳的伴侶來說,他可能感到最想投入的情緒勞動會是什麼?
相同的,當妳和先生間,情緒勞動失衡會帶來妳們的關係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在溝通情緒勞動失衡的經驗中,什麼是對妳來說最困難的?什麼時候變得比較不困難?是怎麼創造出那一點,不容易的合作經驗的呢?
這些問題,我也好想問問,和我們家不一樣的──異性戀的家庭們,妳們究竟是怎麼和伴侶一起走到現在的?
平安自在
圍爸
#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 #共同承擔情緒勞動
#情緒勞動 #家庭情緒勞動
#爸爸樣 #老子都不老子 #老媽子可不老媽子
High媽。心理師
蔓媽咪與他的小跟班們 一起闖天下go
社團法人高雄市全人教育家長協會
育兒性別實踐實驗室
異性 心理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一開口撩人又聊心:被異性喜歡,被同性肯定,不冷場、不辭窮、不尷尬、不被句點的人際互動課」介紹
訪問作者: 瑪那熊(陳家維)
內容簡介:
撩人要聊心!心理師教你提升好感與互動技巧的自在聊天術
在人際關係中如魚得水,友情提升,感情加溫,逆轉人生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曾說:「所有的問題都是人際關係的問題。」
聊天力並非天生,要靠後天學習,你所欠缺的,其實只是一個機會!
本書為你實境模擬避免NG聊天,建立話題資料庫,提升語言與非語言表達力,
營造好感度,維繫穩定關係,學會愛情攻防,從此不再輕易被句點!
好關係是聊出來的!
諮商心理師&個人形象顧問瑪那熊,結合心理學與實戰經驗,透過許多實例與練習,教你用自然有效的方式,循序漸進學會各種情境&場合的聊天技巧,並且教你如何做足準備,拉高每次約會、互動的勝率,從內到外提升自信,增進個人魅力,而非淪為紙上談兵。
你所焦慮的人際煩惱,這裡都有解:
■打破僵局、拉近距離、突破現狀,從陌生到好感的破冰技巧。
■聊天、搭訕、聯誼、應酬或安慰等情境場合,邊演練邊學習。
■「友達以上,戀人未滿」關係卡關時,踢出臨門一腳。
■克服社交障礙、戰勝內向害羞、擺脫被發好人卡宿命、拒絕爛桃花。
■發現自己的優勢,創造好機運,找到好戀情。
好聊的人與難聊的人,差別只在是否從心撩起:
■如何沒話找話聊?建立話題資料庫,避免聊天流於演講的秘密武器。
■一說就中!在對話中讓對方覺得「這個人懂我」持續推進關係。
■聊不停且不冷場!技巧接話或提問以延伸話題,為將來的可能性鋪哏。
■進可攻退可守!隨時觀察對方反應,評估「友好指標」調整進退攻略。
■挖坑給對方!透過「邀請」,讓新朋友和有好感的對象主動分享。
■包裝自己勝率更大!建立合宜的外在形象留下好印象,讓開口說話更有說服力。
■要幽默不要騷擾!巧妙拿捏幽默感,避免淪為「人帥真好,人醜性騷擾」。
■面對NG人也不用怕!搞定工具人、賢者、商人、公主王子、狂戰士、間諜的有效策略。
作者簡介:瑪那熊(陳家維)
諮商心理師,個人形象顧問,活動講師。
興趣使然的諮商心理師,專攻愛情心理、人際溝通、關係經營與社交力學,亦為GQ線上百萬部落客、形象顧問與戀愛教練,具有豐富演講經驗。擅長結合心理學與實戰技巧,多年來透過線上文字與線下實體課程、個別諮詢等方式,已幫助許多人突破互動盲點,克服人際困擾、成功脫離母胎單身。目前為眾多婚戀平台(約會專家、Date Me Now、春天會館)之戀愛教練,協助更多人獲得幸福愛情。
作者粉絲頁: 瑪那熊的愛情觀察
出版社: 如何文化
粉絲頁: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異性 心理師 在 大人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人家常說先愛自己才知道怎麼愛別人,但什麼才是「愛自己」呢?這集節目 #Joe 邀請到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 #周慕姿 老師,和大家分享男生、女生分別應該怎麼愛自己,學會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才能用更洽當的方式和另一半相處。認識異性的思維方式和情感需求,才能讓你在感情路上不再碰壁。希望這段訪談能對正在煩惱的你有些幫助!
《他們都說妳「應該」:好女孩與好女人的疼痛養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8735
節目中提及課程
【成熟大人的伴侶溝通學】https://bit.ly/35VcJxE
有什麼問題想問Joe跟Bryan嗎?歡迎將你的問題或煩惱詳細的描述(人、事、時、地、物),寄到podcast@ftpm.com.tw,Joe和Bryan就有可能在節目上針對你的來信和你分享一些想法。
➡大人學網站:https://www.darencademy.com/
➡大人學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arencademy/
#Podcast
↓↓↓選擇下方任一連結,手機隨時收聽🎧↓↓↓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2TfttZE
➡Spotify:https://spoti.fi/32LoD9Q
➡Google Podcast:http://bit.ly/2PAUogg
➡喜馬拉雅:http://bit.ly/2vtVl32
➡大人學報名網站:http://bit.ly/35z1ebV
【大人學】App下載
iOS:https://apple.co/30vADNp
Android:https://bit.ly/2YmreVI
異性 心理師 在 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影音/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你覺得孩子幾歲可以談戀愛?
當孩子開始對感情或異性有興趣時,你是告訴孩子現在還太早?
還是你會好好地與孩子談論這個主題?
接觸感情、談戀愛是青春期階段孩子發展上的重要議題,這則短片正奇從實務經驗中,跟你談談我會如何與孩子談「戀愛」這件事。
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http://www.doctseng.com/
立即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並開啟小鈴鐺即時收到影片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