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接種疫苗的人如何傳播 Delta變種病毒?】
之前科學家認為,接種疫苗可以減少 SARS-CoV-2 病毒的傳播。但是Delta變種病毒在 4月至5月以驚人的速度席捲印度後,來自不同國家的報告似乎證實了科學家們所擔心的:Delta變種病毒在接種疫苗的人群中比其他變種冠狀病毒更容易發生「突破性感染」並造成傳播。
美國、英國和新加坡的 COVID-19 檢測數據發現,有接種疫苗與未接種疫苗的人感染Delta SARS-CoV-2後鼻子中攜帶的病毒量一樣多。這意味著,儘管疫苗能提供保護力,但是一部分接種疫苗的人仍然可以傳染Delta病毒。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病毒學家戴維·奧康納 (David O'Connor) 說:「攜帶 Delta 病毒並碰巧發生‘突破性’感染的人可能攜帶這些病毒的數量非常高,並在不知不覺中將病毒傳播給他人。」 研究人員強調,COVID-19 疫苗可預防嚴重疾病和死亡,但數據顯示「接種疫苗的人仍需要採取防護措施」。
■ 傳播性
奧康納和同事們調查了6 和7月威斯康辛州的感染情況。該團隊使用PCR方法來估計鼻腔樣本中的病毒量。經由獲得信號所需的周期數—即Ct值—代表樣本中病毒濃度。樣本的Ct越低,表示存在的病毒遺傳物質越多。在8月11日發表在medRxiv上的一項預印本研究中,研究人員比較了6月29日至7月31日期間719人鼻腔檢體的Ct值。
在此期間,他們所定序的122個冠狀病毒樣本中90%都是Delta變種病毒。在311名已經接種疫苗,且SARS-CoV-2檢測呈陽性的人中,大多數人的Ct值小於25,這是研究人員預期會有感染性的病毒量。為了證實這一點,研究小組從接種疫苗和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培養了55個Ct值小於25的樣本,幾乎每一個都檢測到了具感染性的病毒。大多數未接種疫苗的人群的Ct值也都小於25。
「接種疫苗的人確實可能會傳播病毒。但我們還不知道他們在整體社區傳播中的角色是什麼」
同時間,來自麻州普羅威斯頓的數據有類似的發現。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8月的一份報告顯示,在海灘小鎮舉行大型聚會後,469例新的COVID-19 病例中近四分之三的人已經接種疫苗。接種疫苗和未接種疫苗的人群的Ct值相對較低,顯示病毒量較高。並且在定序的133個樣本中,90%是Delta變種病毒。這一發現促使CDC在7月27日更新其防疫指引,再次建議高傳播地區的人們在室內需要戴口罩。
■ 生物學
自2021年3月以來,德州休斯敦衛理公會醫院的一個團隊一直在對醫院中幾乎所有COVID-19病例的SARS-CoV-2病毒進行定序。結果發現,大約17%的Delta感染病例發生在接種疫苗的人群中,Delta 變種病毒感染的患者在醫院的住院時間也比感染其他變種病毒的人略長。分子病理學家兼醫院分子和疾病研究中心主任 James Musser 說「感染的生物學可能略有不同」。他的團隊也發現接種疫苗和未接種疫苗的人的Ct值相似。
然而,新加坡的研究人員追踪了接種疫苗和未接種疫苗的人,感染後每天的病毒量。他們表示,接種疫苗的人有傳染性的時間比較短。在感染的第一周,兩組的Delta病毒量相似,但接種疫苗的人第7天之後病毒量會迅速下降。因為Delta病毒在發病第一周內出現的高病毒量,所以無論疫苗接種情況如何,口罩和手部衛生等可以減少病毒傳播的措施對每個人都很重要。
一項對Delta傳播的大規模分析來自英國 REACT-1計畫,該計畫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一個團隊領導。研究人員每隔幾週對超過10萬名英國志願者進行測試。5月開始當Delta迅速取代其他變種病毒成為主要流行株時,該團隊對所收到的樣本分析Ct值。結果發現,在檢測呈陽性的人群中,接種疫苗的人平均病毒量低於未接種疫苗的人。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結果與其他病毒量的研究不同,因為這項研究隨機抽樣了人群,包括那些無症狀的感染者。
帝國理工學院的流行病學家Elliott說,「這些發現,以及尚未完整接受疫苗的年輕人的病例增加,強調了二劑疫苗接種的有效性」。「盡可能讓更多的人接受兩劑疫苗接種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尤其是那些年輕族群,越快越好」。
...完整轉譯文章,詳連結: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2703/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齊嘉鈺醫師摘要整理)
📋 Nature - 2021-08-12
How do vaccinated people spread Delta? What the science says
■ Author:Nidhi Subbaraman
■ Link: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2187-1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 COVID-19學術資源-轉譯文章 - 2021/09/07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科學減肥】香港健身小老闆 Zoe 李芷慧,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膽固醇 #心血管阻塞 相信膽固醇的高、低、好、壞,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 一連兩集為大家正解膽固醇問題 *常見混淆詞彙: 膽固醇cholesterol 低密度血脂蛋白(LD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高密度血脂蛋白(HDL) high-density lipoprot...
「病理學家」的推薦目錄:
病理學家 在 Eason黃翊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今天留點時間給自己了嗎?
著名精神病理學家哈德菲曾說過:「人們疲勞大部分源於我們的精神因素,而真正因為體力、生理上的疲勞是不多的。」所以,給自己一點時間,調整好心態,輕裝上陣,讓你恢復明天的靈氣!
#tiguan #vw #ootd #airforce
病理學家 在 天下讀者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病理學家 替我們提早解開了這謎題】
台灣mRNA疫苗的取得,似乎在黑暗的洞穴中看到了一絲絲光線........對台灣人來說,是不是打了mRNA疫苗就一勞永逸、終身免疫 ?
在科學家的努力下,答案漸漸揭曉。
最近熱議的高端、聯亞疫苗,做得到一針永遠免疫嗎?https://bit.ly/3zNPOjz
#未來城市 #疫情 #輝瑞疫苗 #莫德納疫苗 #mRNA疫苗
病理學家 在 【科學減肥】香港健身小老闆 Zoe 李芷慧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膽固醇 #心血管阻塞
相信膽固醇的高、低、好、壞,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
一連兩集為大家正解膽固醇問題
*常見混淆詞彙:
膽固醇cholesterol
低密度血脂蛋白(LD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高密度血脂蛋白(HD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三酸甘油脂 Triglyceride
(以下文字主要補充文獻資料及歷史,請大家務必聽影片清楚解說噢!超實用,記得抄筆記!)
「高密度血脂蛋白」負責將膽固醇從血管帶回肝臟,分解或排出體外,因此被稱為「好」。
「低密度血脂蛋白」負責將膽固醇從肝臟帶到全身 (因為身體需要使用),若果在經過血管時積聚會形成斑塊導致血管塞,因此被稱為「壞」。
「三酸甘油酯」是血液中另一類脂肪,將從飲食攝取的過量熱量儲起。
膽固醇功用
人們總是擔心膽固醇過高,膽固醇是製造荷爾蒙的原料,包括性荷爾蒙和抗壓荷爾蒙等,因此過低問題更大。膽固醇過低會發生維生素D不足、使荷爾蒙分泌不足,導致性慾降低、記憶力變差、頭暈、心悸、免疫力下降等,臨床上也發現不少癌症病人有膽固醇偏低的現象。
膽固醇的製造
膽固醇很重要,所以身體會自行製造。事實上有80% 的膽固醇都是身體自己在肝臟造出來的,只有20%從食物得來,並且部分會經糞便排出體外。
[以下是膽固醇成魔之路的歷史記載]
人們對吃膽固醇的恐懼,大多始於100多年前的一項兔子實驗:
-1913年,俄羅斯病理學家尼可拉·阿尼契科發現,餵食兔子巨量膽固醇,兔子身體會出現動脈粥狀化式的損害。這是人類史上,最初把膽固醇攝入與心臟病連結在一起。其後的科學家,基本上都是以此實驗來引證膽固醇同心血管疾病的關係,但卻沒有實質證據證明膽固醇對人體有害,這是因為大家忘記了一件事:兔仔日常飲食是草,不是蛋!兔仔是草食性動物,沒有分解膽固醇的能力。相反,人類是雜食動物,進食過多或過少膽固醇,身體可以自行追節。
-1937年,兩位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化學家提出:如果我們能避免攝取蛋黃,就可以預防膽固醇升高,進而遠離心臟病。
-1977年,美國膳食指南在沒有任何有力科學證據支撐下,將膽固醇攝入建議量限制在每天300mg以內(相當於不能超過1顆蛋)
-後來安塞·基斯給推翻研究發現,不管志願者攝入多少膽固醇,甚至是每天2000毫克(相當於15個雞蛋)的巨量膽固醇,對總膽固醇影響也不大。
-瑞典醫生鄔非·洛凡斯科夫也曾拿自己做實驗,從一天1個雞蛋,改成一天吃8個雞蛋,一周後,他的總膽固醇反而下降12%(從278 mg/L 降到 246 mg/L)。
-1984年,日本東海大學醫學系的本間康彥醫師的研究團隊進行實驗,讓受驗者每天攝取3個蛋黃含量的膽固醇(750毫克),並持續兩週觀察其身體的變化。驗的結果顯示,壞膽固醇上升的人占總受驗者的35%,其他65%的人沒有變化,壞膽固醇降低而且好膽固醇上升的人則是約44%。由這次的實驗結果可知,蛋不是只能吃一顆,而是吃愈多對身體愈好。
-1999年,哈佛大學教授法蘭克·胡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的論文,調查了12萬人的飲食與心臟病情形,發現吃蛋與心臟病,沒有具體關聯。
-2013年,《英國醫學期刊》刊登一項薈萃分析,整合了17份、多達308萬人的研究,發現雞蛋攝入與心臟病發生無關。
-2015年,美國開始修改膳食指南 (2015-2020 Dietary Guidelines),取消每日最多食兩隻雞蛋的建議。不過對魷魚,蛋黃這些高膽固醇食物避之則吉的想法已深入民心。
** 文字主要補充文獻資料及歷史,請大家務必聽影片清楚解說噢
参考文獻
1. Ross R.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 a perspective for the 1990s[J]. Nature, 1993, 362(6423):801-809.
2. Katagiri H, Yamada T, Oka Y. Adipos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disturbance of the regulatory system consisting of humoral and neuronal signals[J]. Circ Res, 2007, 101(1):27-39.
3. Glass CK, Witztum JL. Atherosclerosis: the road ahead[J]. Cell, 2001, 104(4):503-516.
4. Steinberg D. Atherogenesis in perspective: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inflammation as partners in crime[J]. Nat Med, 2002, 8(11):1211-1217.
5. 美國1977年膳食指南 (2015-2020 Dietary Guidelines)
6. 安塞·基斯的研究
7. 1984年,日本東海大學醫學系的本間康彥醫師研究團隊進行的實驗
8. 1999年,哈佛大學教授法蘭克·胡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的論文
9. 2013年,《英國醫學期刊》刊登雞蛋攝入與心臟病發生無關的薈萃分析(整合了17份、多達308萬人的研究)
10. 美國2015年膳食指南 (2015-2020 Dietary Guidelines)
以下是我推薦的必看影片:
【科學減肥知識系列】
5個斷食常犯錯誤
https://youtu.be/_yIWAooNGJ0
持久不復胖的減肥科學10大問題
https://youtu.be/PcHoW3VAFu8
如何減脂不減胸?
https://youtu.be/DIRFQ632yIE
增肌/減脂適合你?蛋白質 吃多少克?
https://youtu.be/N5vxgYtf9RE
【Zoe生酮必看系列】
生酮研究:(1)TDEE計不計(2)脂肪到底吃多少(3)酮體測量法
https://youtu.be/9jHB1iTJC10
生酮前要想清楚 !好處壞處I 內附健身教練身體檢查
https://youtu.be/KEGTjaUOSpc
生酮飲食吃什麼? 超市必備
https://youtu.be/LixYQVt5bL0
iHerb開箱 l 生酮減肥必買清單
https://youtu.be/N-VDDTjIcBQ
【跟教練做運動系列】
4mins HIIT 超燃脂間歇訓練丨美女們減肥生捱的秘訣
https://youtu.be/IMSrZKzS5QE
居家運動 20mins 全身消脂HIIT
https://youtu.be/V0HM4A32h4k
【Zoe精選食譜系列】
健身每天早餐丨牛油果or朱古力蛋白奶昔碗 丨無敵低醣甜點丨
https://youtu.be/DIRFQ632yIE
Zoe 是中文大學運動科學碩士、合資格生酮斷食教練。
Zoe 是一位健身教練也是健身中心老闆,全力研究及推廣健康飲食和運動,在youtube和IG裡經常放各類教學,歡迎大家留言,互相交流理性討論!記得馬上訂閱噢!
希望大家喜歡和訂閱: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c/ZoeSportDiary
?IG: https://www.instagram.com/zoesportdiary/
病理學家 在 tonylamfoo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武漢肺炎 #傷寒瑪麗 #歷史
史上最有名的超級傳播者 她被隔離了26年
最近肺炎,去少咗街呀,食評寫少左,但睇多咗書,提升一下自己。
講起超級傳播者,好多人會聯想起打邊爐家族,盆菜家族;至於大陸有毒王。要數歷史上最有名嘅超級傳播者,就要提到傷寒媽莉。
佢一生都幾慘,家人移民時已經死去,獨自面對移民既挑戰。佢係Oyster bay打工,僱主對佢評價都唔錯,但係殊不知自己係傷寒帶菌者,令到多人染病,佢之後被隔離,感覺上病理學家只想找出疾病的源頭,但無意為她醫好疾病,當然佢自己都唔認自己有病。
傷寒瑪莉總共被隔離二十六年,不止被隔離,也成為了媒體爭相報道的對象,但媒體報道集中在其傳播多人的故事,對其的壓力可想而知。
致命廚娘:不要叫我傷寒瑪麗
Terrible Typhoid Mary: A True Story of the Deadliest Cook in America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4056
Instagram/Facebook:
https://instagram.com/tonylamfood
https://facebook.com/tontlamfood
病理學家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7/07(六)或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有時候,當我們面對到一些感覺起來、聽起來,或者看起來「很厲害」的權威者的時候,我們會很容易不假思索的就相信他所有的建議,然而這個建議呢,可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甚至於會帶給自己很大傷害。
講一個例子哦,有一個在1949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醫生,他是一位神經病理學家,叫Freeman。他之所以得到諾貝爾醫學獎的原因,是因為它針對罹患精神病患的這些人,在他們上眼皮處往腦內攢洞。
簡單來說呢,就是做一些腦外科的手術,進行腦液切開這樣的一個技術。他進行這樣的手術,大概有2500次。而且你很難想像這樣的手術,通常是沒有進行麻醉的,這會有多殘忍。
他原本使用的是那種著鑿冰的冰錐,後來才研發出比較輕薄短小的器具,讓Freeman醫生可以在錘子的敲擊底下,去挖鑿眼窩的後方去切開腦葉,這個手術的結果,就是讓那些原本難以控制情緒的精神病患變得很平靜。
只是從現代的角度來看,這個手術會造成大腦嚴重受損,簡單來說,你把別人的腦葉切掉之後,那這個人當然變得比較平靜,因為他的狀態跟活屍沒什麼兩樣啊。
可是在那個時候的技術環境底下,Freeman醫生,他的治療方式成為了治療精神病患的熱門選項,他還開了一台他稱之為「腦葉切開行動車」這樣的貨車,跑遍了所有他到得了地方,去傳授這個技術。
在後續的醫學糾正他這樣的傷害之前,大概有2萬人透過這樣的方式,接受了這樣的手術。可能我們從現在的角度去聽,好像是因為當時技術不成熟,所以沒有人提出質疑,其實不是這樣的。
Freeman就算在他全盛時期,他也受到很大、很大的批評,很多他的同行同業是不認同他這樣的做法,可是他依然持續做了將近20年,並且還讓他得到諾貝爾醫學獎。
甚至於連前美國總統約翰甘乃迪的妹妹,也曾經接受過這樣的手術,一直到20年後,科學界的進步終於趕上了Freeman,而且很不客氣地指出他的介入方式,他的醫療手段,其實從醫學的角度,根本就是多此一舉。
而且從道德層面來看,甚至於用恐怖來形容。於是呢他的執照被吊銷,他去世的時候成為一個被醫學界放逐的人,原本曾經給他最高榮譽的醫學界到最後卻摒棄了他。
其實講這樣的故事,跟我開頭所提的是有呼應的。這個「冰錐腦葉
纖維切斷術」,其實就跟我們前面所說的「訴諸權威」是有很大的關係,因為Freeman他營造了一個權威的形象,所以他甚至於在沒有取得嚴謹的科學證據之前,他就先做了這件事。
在缺乏有效的證據的前提,他卻打著「最先進的精神外科」這樣的名號,就可以便宜行事,甚至於當時有很多醫院都歡迎他,他的權威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好在現在醫學界已經沒有這樣的現象,凡事都要有很嚴謹的實驗跟臨床的結果,才能進入正式的醫療處癒。
可是醫學界是如此,放到你我的人生裡,我們有對於很多權威有這樣的敏感度嗎?還是我們直覺的覺得他好像很厲害,於是他說的就有道理。甚至於我們很少去檢核,他的權威到底是做出來的、營造出來的,還是他真的有那個本事呢?
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判斷指標,就是那種他「特別強調」自己權威的人,不管在各個領域,他只要花很多力氣,他特別強調自己有多權威、自己有多厲害,這樣的人,或者是這樣的機構,你都小心為上吧。
因為就像是我昨天「一天聽一點」的分享一樣,一個真正有錢的人,他是不需要特別強調自己有錢,一個真的掌握知識技術的權威者,他其實根本不需要特別「強調」他有多權威。
在我們面對人生的時候,特別是資訊都不夠透明,掌握度都不夠多,那這個時候我覺得長出自己的判斷能力,長出自己面對權威的時候,還是能夠去質疑、挑戰這樣的一個精神,是很重要的。
而且話說回來,一個真的掌握真正權威的人,他其實是不怕你質疑他、挑戰他,反而他會期待你的質疑跟挑戰,讓真理越辯越明,只有那種假裝的權威,或者是企圖想要透過權威的形象,想要得到好處,這樣的人或這樣的機構,他才會不容許你,或者是不容許任何人質疑他的權威。
或許這些都是一個重要的判斷,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8月30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如果呼應到今天分享的內容,特別在這一門課裡面,當你面對到別人拿不當的權威壓迫你,如何站穩自己的位置?
你即將會學到這樣的一個方法跟這樣的技術,我很期待在8月30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病理學家 在 語言治療師/ 言語病理學家究竟在做什麼呢???!... 的推薦與評價
語言治療師/ 言語病理學家究竟在做什麼呢???! 嗯,成為語言治療師前我們得學些什麼呢? Part 1 To be continued What on earth do we speech ... ... <看更多>
病理學家 在 國際知名病理學家為臺南注入藝文素養-新永安新聞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023年是畢卡索逝世五十週年臺南市新總圖就展出一場由國際知名 病理學家 張惠華教授提供的珍藏品因為教授發現臺灣許多資源南北部分布不均希望藉著這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