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因為疫情爆發,原本要刊出的京都迷訪談計畫,完全都被打亂沒有進行,終於,還是趕緊把他整理出來,這是京都迷訪談計畫的第10篇,也快要到尾聲了,剩下最後兩位朋友,都是住在京都的朋友了,第10篇要訪談的朋友,很多喜愛京都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因為她是一位用迷人圖文來記錄京都生活的插畫家,也出版過書籍,那就是京都迷子少女。
第一次看到京都迷子少女的圖文,應該是在背包客棧,記得非常受歡迎,充滿清新的圖畫,以及在京都生活的溫暖文字,當時就讓人印象深刻,後來京都迷子少女理所當然的出版了京都圖文書-我在京都討生活:迷子少女的打工度假繪日記,不知大家是否看過?非常推薦,她自己做的紀錄京都生活的網站,內容也非常豐富,相當好看。
她取作「迷子」(まいご)的暱稱,我也非常喜歡,希望能以迷路來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這正是探索自己與世界最好的方式,迷子很擅長人物畫,所以看到她在京都繪日記裡的許督人物,不論是她自己或是京都的人們,都很有味道,繽紛又迷人。
這次的訪談計畫,跟迷子連絡上,她一口就答應了,而且發現我們也有共同認識的朋友,也就是第一篇訪談計畫-旅人之森的喬茵,覺得頗有緣分,迷子本身就是日文系的,後來到了京都打工,也開始將她喜歡也擅長的繪畫,紀錄了京都的生活,再請大家好好欣賞。
尤其在這段疫情嚴峻的日子裡,看了迷子的訪談與圖文誌,會很暖心。
1.請您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是學甚麼的?做過甚麼事情或工作呢?現在的狀態是?
我是迷子少女,畢業於日文系,曾經去日本打工度假(以京都為主要據點)一段時間,回台後決心做與日本觀光相關的工作,便在沖繩縣位於台灣的官方辦事處工作。
我從小就喜歡日本漫畫,所以小時候就拿著漫畫開始學著畫到現在。開始用手帳紀錄自己的生活是從大學時代為了去日本旅行,想留下不一樣的紀錄,於是第一次從文具店買了手帳本子跟紙膠帶。一剛開始的手帳非常陽春(現在回頭看真是不忍直視),後來漸漸參考別人的圖文記錄,並添購不少文具行頭如紙膠帶、貼紙、花邊帶、印章等等,才一步步寫出比較豐富的內容,當然也成為一名文具控。(笑)
2.談談你和京都的緣分是何時開始的?第一次京都是甚麼時候呢?
第一次的京都是大學時代與家人一起去關西自助行。當時候其實只去了京都兩天(清水寺、金閣寺等),但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3.總共回去了幾次京都?或是曾經長住京都多久?
觀光去了幾次,並曾經打工度假停留在京都8個月左右。
當時我曾經嘗試過幾份工作,做得比較長的是民宿「樸宿」的小幫手、以及在京都的小公司做觀光宣傳。比起工作的內容,求職上的碰壁讓我更印象深刻。曾經面試過好幾家服務業都失敗,最後才頓悟到自己根本不適合去服務業(笑)
4.不斷回京都的原因是甚麼?或是選擇住在京都(或在京都念書、打工)的原因是甚麼?
選擇京都作為打工度假的主要據點有幾個考量:
(1) 想住在生活比較方便的區域,但東京與大阪這樣的大城市已經去過不少次,因此選擇同樣生活機能佳、且日本味十足的京都。
(2) 對打工度假族來說,京都的觀光市場需求高,需要會說外語的工作機會多,比較容易找到工作。
(3) 京都市區內的景點眾多,能夠長住一段時間也不會膩。
因為一直有寫手帳的習慣,所以去打工度假理所當然會想要紀錄更多生活點滴。當時候我準備了兩本手帳本,一本拿來寫生活雜事、一本是旅行遊記,後來又增加了水彩本等等。
5.談論一個你在京都難忘的經驗?或是你和京都的故事?
某次我在鴨川邊閒晃的時候,發現一群穿著制服、來修學旅行的高中男孩們坐在河堤上,正吃著五顏六色的日式便當。我心想這真是好棒的一幕,於是偷偷舉起相機想拍下,沒想到幾個眼尖的男孩發現了鏡頭,活潑大方地笑著比出YA的手勢。忽然我心裡一呆,不禁也舉起手,和男孩們交換了YA。
我那時候才意識到:「原來我在京都打工度假的日子,就是我的修學旅行啊!」
6.在京都,有甚麼樣的人事物,對你來說,深刻或是有意義的呢?或是對你產生了影響?
走在京都巷弄間,隨處可見「地藏菩薩」的身影,當地人暱稱為「お地蔵さん」。雖然說地藏菩薩清一色是以石頭雕刻而成,但大小高矮、精緻程度差別萬千,有的表情栩栩如生、有的看起來只是一顆普通石頭,多數都圍著紅領巾,模樣可愛。京都市區內的地藏菩薩大部分都住在小祠堂之中,我很喜歡觀察這些祠堂的造型,屋頂的樣式、門窗的格線、供俸給菩薩的鮮花和鮮果⋯⋯都顯示出當地人對於菩薩的虔誠,讓我覺得非常有趣。
自從在京都認識了地藏菩薩的信仰,回到台灣後我也不禁變得更加注意台灣路邊的小祠小廟,學會去發現這些事物的迷人之處。雖然與京都形式不同,但對傳統宗教的信仰心是一樣的。
7.你不斷回京都或住在京都,多年來,對京都的感受是否有改變?
在京都打工度假的時候,身份從短暫觀光的旅行者變成了短住在當地的生活者。
當時住的地方在京都車站南邊,是相對比較沒那麼熱鬧漂亮的區域。從京都車站的八条口走出來沒幾步路,經過的第一個地下車道,我看到有幾位街友睡在裡面。當時我其實感到非常衝擊——過去當觀光客的時候都是看到京都精心打扮過的妝容,第一次看到京都沒裝飾過的另一面,真實感受到自己即將住在這個城市中,未來會看到更多從前沒看過的京都素顏。
8.我知道迷子在網路上以繪畫發表京都生活,應該收到不少回應和鼓勵,有沒有印象特別深刻的呢?
剛開始發粉絲團的時候很想把自己所知的京都介紹給大家,時常會有網友留言回應「我也去過那裡」、「我推薦OOO」,真的覺得大家都是京都通!
我還記得有次我發京都的「仁丹路牌」的貼文,大驚小怪地說仁丹將軍的造型喜感可愛,結果下面馬上有人回應仁丹藥丸以前在台灣也有,原來是我少見多怪啊!(笑)
8.你最喜愛京都甚麼季節?你最難忘的京都旅行(生活)經驗是?
我最喜歡紅葉季節的京都,至今東福寺的紅葉仍然是我心中最美的夢幻仙境。
9.你最喜歡或推薦用甚麼方式認識京都?為什麼?
因為我對京都的神社佛寺其實比較還好(汗),所以比起一般的觀光指南書,我覺得找個一兩本跟自己品味相符的生活風格雜誌(例如d design travel、& Premium京都特輯等),去探索上面介紹的風格小店。許多小店都隱藏在京都巷弄深處,通常這時候又可能再發現許多細膩的京都美好。
10.你最喜愛京都那個區域呢?為什麼?
以整個區域來說的話⋯⋯西陣那一帶吧!那邊的巷弄都保持著很純樸、很傳統日本的風情。屋子都是清一色的深褐色,外頭隨性地放著許多花花草草,牛奶的木箱、水道的貼紙、懸掛著的雨傘,堆疊出的各種生活感很迷人。我喜歡在這些巷弄中迷路閒晃,時常會發現一些細緻的美好。
另外哲學之道沿路的景色及小景點我也很喜歡,沒什麼事就順著那條小路走,看看水道、沿途逗貓,多愜意。
PS:同樣的,訪談文章很長,如果要看完整的訪談文章和迷子的圖文,請點留言的網址繼續欣賞,京都迷子少女的網站與連結也在下方,也非常謝謝大家對京都迷訪談計畫的支持與鼓勵。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錄低香港 Doc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祖先神位擺相有問題!教你屋企神樓禁忌!(靈凶翻騰半夜講呢啲 D100) 祖先牌位是漢字文化圈祖先崇拜中供奉歷代先祖的牌位,在閩、粵語中也稱爲公媽牌或神主牌,祖先牌位一般供奉在家中的祖龕和祠堂之內,也有家中不便設置祖先牌位又無祠堂者把祖先牌位安置在寺廟之內。 有些位牌只是單面書寫上文字的牌位,也有...
祠堂意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古老總是讓我特別著迷。
想看合掌造?距離新宿3-4站的 #日本民家園
🎈https://aliciatseng.net/blog/post/49146084
一種恍若走進時光隧道的迷離,
再次踏出園外,望著風景依舊的花園綠地,竟有著黃梁一夢的世紀之旅感。
位於川崎的生日綠地裡的「日本民家園」
可飽覽江戶~明治時代的屋舍、合掌造等。
以200~300年前的江戶時代後期的茅屋為主
高達25多間的建物
多數是自東日本各地移築而來
而且皆為國定、縣指定的重要文化遺產
對於漸漸消逝的古老生活文化
可說別具意義。
像是神奈川的古祠堂、三重縣移築的歌舞伎舞台“船越的舞台”、鹿兒島的高倉及水車小屋等,更添當年生活風情。
野外博物館的方式展出,身為外國觀光客的我,光是拍照就停不下來。
流連於名人舊邸、傳統茅瓦舍,人彷若也跟著掉入時代的漩渦,細細地感受著江戶、明治時期,那段來不及參與,不一定舒適,但的確美好的舊時恬適。
#神奈川縣 #川崎市 #東京近郊 #合掌造
祠堂意義 在 管碧玲 (kuanbil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近代命運首部曲 - 牡丹社事件 1871-1874
管媽提出「重要史蹟牡丹社事件之相關空間與設施」指定登錄案
2016年修訂的文化資產保存法,管媽推動許多新的價值與思維入法,其中增加「史蹟」保存的項目,也增加「系統性」與「複合性」的文化資產保存。但修正至今尚未有依據修正之條文指定或登錄的文化資產。
揆諸聯合國這些年來,有多項「世界文化遺產」的指定登錄,是以系統性與複合性的內容呈現,例如2015年在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中通過的「明治工業革命遺蹟:鋼鐵、造船和煤礦」,該項遺產的指定登錄橫跨日本8個縣中的11個城市,也涵蓋幾種不同種類的內容。因此管媽上周利用本次總質詢,以書面提出一項可說是「示範性」的提案:「重要史蹟牡丹社事件之相關空間與設施」的指定登錄案。
1871年琉球王國宮古島人因進貢歸鄉時船遇暴風雨,而漂流至屏東的八瑤灣。這些宮古島人登陸後進入高士佛社,因語言不通,再加上文化的差異橫生誤會,致登陸66人當中有54人,遭以高士佛社人為主的原住民馘首,另12人獲救輾轉歸返琉球。這件事引起日本藉端聲稱要懲兇,於1874年由西鄉從道(西鄉隆盛之胞弟)率軍攻打台灣屏東原住民牡丹社。這次出兵英美等國反對,但西鄉「先斬後奏」抗命出兵,而日本政府「假反對、真同意」而追認。這次出兵曾被史家喻為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原型。牡丹社事件的戰役規模雖很小,但清廷賠償之外,承認琉球歸屬日本,間接也使日本體認最終要併吞台灣,因此牡丹社事件對台灣近代歷史的影響至關重要,可說是近代台灣命運的首部曲。
今年是牡丹社事件之序曲八瑤灣登陸150周年,管媽幾次走訪該事件的現場,將現存有意義亟需整合一體建構的歷史現場,提出系統性與複合性保存,俾有助於歷史的認識與教育。管媽所提共計有11項「1.大日本琉球藩民54名墓、2.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3.忠魂碑、4.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5.楊家祠堂弘農堂、6.射寮海灣、7.石門古戰場、8.龜山、9.八瑤灣、10.高士祠舊址、11.日本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涵蓋既有登錄的歷史建築,與相關的建築、設施與景觀,上週五正式附上說明,向文化部提出「重要史蹟牡丹社事件之相關空間與設施」國家級的文化資產保存案。
祠堂意義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祖先神位擺相有問題!教你屋企神樓禁忌!(靈凶翻騰半夜講呢啲 D100)
祖先牌位是漢字文化圈祖先崇拜中供奉歷代先祖的牌位,在閩、粵語中也稱爲公媽牌或神主牌,祖先牌位一般供奉在家中的祖龕和祠堂之內,也有家中不便設置祖先牌位又無祠堂者把祖先牌位安置在寺廟之內。
有些位牌只是單面書寫上文字的牌位,也有以紅紙書寫文字的裱框,也有些是可以打開的盒子,例如臺灣閩南人的公媽牌,裡面裝有多代祖先的諱名和生卒日期。同房兄弟分家以後,則從祖先牌位分香(閩南語稱「割火」、「刈火」),繼續供奉。
祖先牌位有多種類型,有些是供奉歷代祖先,有些則是以個人或夫婦為單位,因應地域、宗教、文化等不同認知,各有其特點。
日本佛教供奉祖先的佛具有「位牌」、「法名軸」或「過去帳」,有些宗派只是供奉「過去帳」而不用牌位。供奉列代祖先的箱型牌位是可以打開的「回出位牌」,外面的木牌寫著「某某家歷代祖先之靈位」(○○家先祖代々之霊位),裡面則有8-10塊寫著祖先名諱的木牌。而有些個人牌位也是可以打開的,裡面有該先人的生卒日期,有些還有生平簡介。神道供奉祖先的神具稱為「靈璽」、「靈璽簿」或「御靈代」,意義與佛教的位牌相同。
牌位在琉球語沖繩方言中稱爲「トートーメー」(羅馬字:tōtōmē),它是隨著儒家思想一同傳入琉球王國,有「沖繩位牌」、「唐位牌」和「大和位牌」幾種樣式,傳統上由嫡長子繼承。
#中國 #的士 #過年 #d100 #港燈 #六七 #老人 #老人家 #中國人 #師傅 #係唔係 #好多人 #有問題 #係咁樣 #唔識 #唔覺 #唔要 #唔知佢 #唔似 #唔好意思 #唔洗 #唔好理 #唔好聽 #人類 #有咩好 #有幾多 #影響到 #一個人 #卑躬屈膝 #好似係 #香香 #六十年代 #應該係 #好意思 #嘟嘟 #專業人士 #有心機 #入唔到 #封利是 #千年史 #講呢啲 #男尊女卑 #靈凶翻騰半夜講呢啲

祠堂意義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新年快樂 ] #羅東 #袋鼠咖啡 | 好蛋糕、好咖啡,還有更好的一年 🍰 / 李長潔
.
歲末年終,來跟偽學術的朋友們談談心。很高興,大家陪著偽學術走過 2019,雖然我們總是吃喝玩樂,爽爽旅行,但也是秉持著用深刻厚實的角度、人文社科的視野,來帶給大家屬於偽學術特色的內容。每一件日常小事,都是一件有意義的大事。
.
就像在今年的最後一天,只是來羅東的袋鼠咖啡吃一塊很好的 #抹茶生乳卷(#激推),喝杯很好的 #手沖耶加雪夫。但更讓小編內心體悟的課題是:人生。
.
2019年,小編經歷了爺爺與奶奶的兩場喪禮,也是我從小到大回宜蘭最多次的一年。年末一日,家族在祠堂祭祀爺奶,叔叔說:「你們要吃飽,#我們有空再來看你們」,好像真的在對他們說著。但其實沒有,當然沒有,這只是一種 #家族的形式。
.
後來我建議到羅東的 #袋鼠咖啡,我知道這裡有寬敞的室外空間,可以容納我們龐大的人群。水泥與草木建構的園子裡,我們坐滿兩張長形木桌,妹妹說:「好像在公司開會哦」。
.
是啊,我們是開會,課題是人生。話題從旅行、工作到健康,夾雜一點童年往事與爺爺奶奶的話題。這些生命中不斷在承受的,其實很輕盈嘛,#就是一塊小蛋糕。
.
就努力吃掉吧!
|
#新年快樂
#有感而po

祠堂意義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走進湞陽峽,體驗特色風情-在湞陽峽,除了遊覽壯麗的北江風光,你還可以擷取傳統的徽派建築藝術、欣賞古老的蒸汽火車頭,也可在民間藝術館裡欣賞石品畫、英石文化、書畫藝術,談古論今...
湞陽峽古街-是一條帶有文藝氣息的街道。漫步其間,不知不覺間你會覺得這裡的一切都顯得如此的寧靜和愜意。當然,光有文藝氣息又怎麼夠?在古街四周,都散佈著各種娛樂設施,足夠你陶醉其中,樂乎所以。湞陽峽古街更是一條集英德土特產、金煌瓷坊、手工藝品、親子手繪彩繪館、奇石展廳等於一體的特色古街區。閒暇時,停下腳步來親手做一件手工藝術品,一定會值得珍藏。古街的建築更是讓人欽佩。不管是臨街的商鋪,還是獨領風騷的一座祠堂,都充滿著濃濃的古建築味道,讓你不經意間感受到這裡的舒適。
奇石廣場-這裡除了有古街,更有一個廣場!純白色的外牆,頗有小清新的氣息。奇石廣場內擺放著許多的有歷史價值的文物。置身其中,一定會被濃厚的歷史文化所薰陶。
湞陽峽藝術館-除此之外,如果你想要瞭解更多關於藝術的東西... 這裡倒是真有一個藝術館,光在外面看就已經藝術感滿滿。館內更是擺設著很多的藝術品,看過之後你會不會感慨藝術的偉大與神奇呢?
火車頭-如果藝術館是你不感興趣的,這列極具歷史意義和收藏價值的火車,一定會吸引你的眼球! 站在火車旁邊,似乎有種神奇的力量,強行帶你穿越時空,領略火車成長的歷史!當然,這般可愛而復古的火車,你大可以來一張合照呢。
嘗地道盛宴,品原生態美食-湞陽峽很大,大到你可以遊玩一整天;湞陽峽很小,小到遊船一圈就飽覽景色。如果愛上這樣的一個地方,那也不要錯過這裡的地道美食! 這裡的九大簋中餐廳為大家準備了各種豐盛的美食,有英德客家菜、生態美食… 不僅環境誘人,美食更吊胃口!
位於江邊的“四季餐吧“,食尚四季,視覺與美食之旅,景色與美食結合,美景悅目,美食悅心。四季餐吧更是設有露天餐桌,讓你品嘗美食之餘,也可將湞陽峽的美景一同“收入肚中”!
住最美客棧,與星星相伴-要是在想湞陽峽住宿,找一間客棧住下,感受當地的民族特色,也是一件樂事。好比火車客棧,一家低調而奢華的客棧。相比富麗堂皇的大型酒店,火車客棧更熱衷於小規模、私密和低調,建築風格力求簡約、環保,儘量貼近本地文化特色格調,在這裡住一晚,絕對讓你讓體會到什麼叫最純粹的生活。
擁有無敵私家花園的九號驛站,四周都是鮮花與嫩草,像極了一座御花園。客棧內的房間也是力求簡約,一床,一桌,一椅... 隨時簡單,卻絲毫不單調,反而會給你一種坦然的感覺呢。
恰青春客棧,顧名思義就是彰顯青春的客棧。木質的裝修,搭配滿是青春氣息的鮮花,似乎告訴人們,來這裡就能回到年少的模樣。這裡除了室外給你小清新的感覺,室內的每一間房間也都充滿青春的氣息。如果你想回憶點青蔥歲月發生的趣事,不妨在這裡住一晚,體會當初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