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來玩的旅人都會問起,是什麼樣的機緣,讓我選擇在池上這個地方定居。我很喜歡花東,若問為什麼選池上的話,我想應該是人吧。平常都介紹店家及景色,今晚睡不著覺,來說說我來到池上旅行第一個認識的在地人,因為魏大哥的關係,讓我喜歡上了這片土地。
:: 魏文軒/回鄉的夢想,妻子的支持 ::
魏文軒大哥從事農耕以來,已有十年以上的時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門前的稻田景致是他最珍惜的風景,也是引領他回鄉的原因。國中畢業後,跟著父母舉家搬遷到了台中,在那裡唸書、成家立業,與老婆素青姐共同開創室內設計公司。
日子到了這裡,他完成許多父母期盼孩子安身立命的期望,但他的內心仍心繫一片土地,以及充滿了童年開心、單純的回憶片段。這股思念一直旋繞腦海,直入午夜夢迴,夢見陽光落在稻田的氛圍氣息,突然間天搖地動,他在一片漆黑中找到回鄉的動力。那是九二一的夜晚,地震並沒有帶走他的家人與積蓄,但突然間感到生命的無常,讓他感念兩個年幼的孩子,還有許多未經歷的一切,包含他童年時光的單純與快樂。「小孩子跟著你的時間,最多就只有到國中時候,我以前的環境是高中就要出去唸書、離家背景,而這段時間做父母的可以給他們什麼樣的環境。」於是夫妻倆從搬家到返鄉,前後只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但這短短的七天中,卻也是素青姐最掙扎的時候。
「小時候放學就是要到田裡工作,國小就懂得駕駛機具,而且父母管教非常嚴,總規定好時間要完成工作。」現在他想要繼續完成當年未做完的事。他從外公那借來一塊土地,但那位於高地、水源斷絕的田,早已荒廢數十年。為了實踐農耕的理想,從一台老舊機具開始墾田,自己牽水管拉水源,不時還有人誤以為他回來從事水電。順利地解決水源問題後,緊接著就是考量耕作方式。為了讓孩子能夠自在的接觸土地,魏大哥以有機方式耕種稻米,捨棄農藥對於人體的危害,並以此告訴孩子如何保護土地,維持土壤自然的生產力,土地才會回饋我們。
:: 重新認識土地,克服各種困難 ::
魏大哥觀察周邊環境,認為這塊土地休耕數十年,土壤成分早以回歸到自然界原有的營養程度,現在又有了獨立水源,這樣的條件非常適合有機耕作。一般慣性農法如果要轉作有機農法,除了要讓土壤中的農藥成分降低,更要鄰近的田地完全沒有使用農藥才行。滿懷信心的魏大哥開始選種,投入大量的勞力與時間,將秧苗插入自己開墾的田地裡,然而看似順利,土地所給予的考驗才正要開始。第一年的秋收季,由於缺乏經驗,稻穗裡的穀子全是空的,不僅零收成,還需擔負秧苗、租借機器等等的成本,一年的累積只換來一片負債。魏大哥只好重新學習有機種植方法,終於讓土地接納他,誕生出一顆顆飽滿美麗的有機稻米。
魏大哥曬黑的臉龐笑得燦爛,與孩子一起在田裡耕作,這十多年的返鄉時光,夫妻倆開心迎接第三個孩子,現在一家五口時常一起下田幫忙。比起都市的環境而言,這裏的環境有著無法取代的生活樣貌,「回到故鄉,都是在聊務農的事情,這裏的人百分之九十都與務農有關,而我們的觀念很單純,就是保存僅有的農村環境,保護這些而已。」
(待續)
//////
活了三十幾年,第一次赤腳踏入田地,就是在魏大哥的引領之下,他說只有親自踩在稻田中,才能夠真正感受到土地的溫暖,也因為這樣,我開始對這個環境開始好奇,也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好好的深入了解。
三年前接觸池上,而移居池上也一年多了,跟著魏大哥一起經歷過五六期的稻米插秧到收成,雖然現在幾乎都是機械化處理,但有不少的天氣狀況,還是需要憑藉著農夫本身的經驗,去做適當的處置管理。
我想,認識魏大哥後,最享受的就是每餐幾乎都是池上米。雖然因為這樣多了好多工作,畢竟許多以前在都市認識的好朋友,知道我人在池上後,都會委託我推薦及寄送池上米,單價低一點的、有機的.......等等,不過也因為這樣的需求,讓我除了魏大哥之外,又陸陸續續認識了好多農夫或米廠的大哥。(有需要的朋友也可以私訊給我 :D)
在池上生活,比想像中的還要充實。
稻田轉作是什麼 在 音地大帝 Indie DaaD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昺崙不是只會寫歷史紀傳體!
大家都不知道他曾經是農陣的!
關於一期休耕,必須認真回應一下《文青別鬼扯》:
1. 有部分是事實,台灣稻米的確生產過剩,台灣的公糧糧倉年年爆倉,每年有時候還要銷毀多餘的稻米。這是結構問題,因為WTO強制購買外國米、加上台灣的公糧收購政策的關係,政府為了穩定農村生產結構,不得不用公款來收購稻米,以穩定糧價及產量。
所以今天的稻米產業幾乎都是用公糧收購撐起來的,如果政府不介入收購,那麼米價在自由市場上可能會崩盤。
2. 發生十年大旱之後,政府為了經濟效益,勢必放棄需要補貼的稻作,選擇有產值的工業。可以想像,如果工業園區因缺水而停工,面臨的經濟衝擊必然會比農業更為巨大。
若是農田繼續耕作,農民勢必要抽取更多地下水來應急,在地下水源涵養不足的狀況下,可能會從下游地層下陷開始,反過來影響上游環境,導致負面循環。
水費是否能在旱災時調漲,並把調漲的部分補貼休耕的稻米產業呢?
3. 但是鬼王認為政府可以鼓勵轉型旱作,但其實是很無知的看法。台灣稻米已經發展了超過一百年,包括水路、產業鍊及品種等等,都有非常穩定的體系。如果貿然轉作,會發生什麼事呢?
首先,因為病蟲害的關係,新作物勢必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改良、適應環境,所以第一年大量稻田轉作,新作物一定會面臨很大的病蟲害風險,甚至會影響到其他既有的作物。
其次,生產之後,產銷體制也會崩盤。稻米的結構太過穩定,如果要求農民轉作新作物,農民勢必單獨面對自由市場,很多農民可能血本無歸(例如多數投入花卉、水果等作物,導致價格波動)。
最後,在討論經濟因素之外,也要考量到農村的文化、情感因素。稻作不只是表面上的產值如此簡單(如鬼王的想像一樣單純),而是農村的時序、文化、祭儀的活力根源。甚至是說,老農民在休耕之後,因為土地與勞動的閒散荒廢,導致諸多衍生的心理問題、體能問題,乃致於對於時序的錯亂、對於農村價值的崩壞,都是無可估量的社會成本。
總之,突發的、短期的天災,稻田休耕的確是最「準確」的政策。但長期而言,卻是一種消耗台灣社會基礎的作法。若是政府沒有配套、沒有對於缺水長期的應變措施(就算轉作也需要長期調整),那麼台灣崩解的不只是農業,更可能是整體的社會信任、社會安全網路。
#都市人需要網路如同稻米需要水
#苗栗真是可愛的地方
稻田轉作是什麼 在 公所鼓勵農民休耕稻田轉作給予獎勵金|南投縣政新聞20210721 的推薦與評價
由於疫情關係,竹山公所特別下鄉服務農民,辦理休耕 稻田轉作 獎勵金,原因是台灣進入WTO後,政府為提高國產雜糧自給,確保糧食供應無虞及確保農業永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