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1985年 #皇后大道中1號香港滙豐銀行大廈 一百二十年 colorized 色彩
#滙豐銀行總行四代變遷影像全紀錄。
#滙豐銀行第一代(1865-1882),#滙豐銀行第二代(1886-1933) #1935年滙豐銀行第三代建成開幕慶典影像, #1985年建成滙豐第四代。
☆第一代香港滙豐總行大廈其實是位於獲多利街(現稱銀行街)以及皇后大道交界的獲多利行(英語:Wardley House),在1865年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租用,當時皇后大道仍為海旁。1866年,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決定購入該地皮。第一代滙豐總行一直運作到1882年,然後預備第二代的重建。
☆第二代總行大廈於1886年落成,大樓前後部分的設計迥然不同,似由兩幢風格不同的建築物組成:面向皇后大道的一面以柱廊及八角形的圓拱屋頂為主,屬維多利亞式設計;面向德輔道的一邊則採用一系列拱形走廊為主。其後於1933年起,該大廈再進行重建,並使用了部分舊香港大會堂的原址,第三代大廈並於1935年10月10日啟用。
★HSBC香港上海匯豊銀行第三代大厦建成,新鑄造一對銅獅子 1935年10月10日 開幕典禮,
出席有港督,香港華人老大周壽臣,上流社會華人買辦,世家大族等。
香港匯豐銀行大厦由1933年起建,1935年完成,樓高70米13層,當時是東亞最大規模建築,香港第一間有空調設施大厦,到1981年匯豐銀行第三代拆卸重建。
☆滙豐銀行第一代,隨着戰後經濟發展,建築物已不敷應用,所以由1981年7月起重建,1983年1月底展開鋼鐵工程。經過兩年多的施工,大廈於1985年5月20日落成,7月1日從承建商公和永保聯營手上交付並於同月30日局部開放,11月左右全面入伙,1986年4月7日正式啟用,並由時任港督尤德爵士主持開幕儀式。四代香港滙豐總行大廈是由著名建築師霍朗明(Norman Foster)設計,由構思到落成需時7年時間。整座建築物高180米,共有46層樓面及4層地庫,使用了30,000公噸鋼及4,500公噸鋁建成,昔日英屬香港。
#歷史時空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文物探知館Hong Kong Heritage Discovery Centre是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古物古蹟辦事處的一座展覽館,位於香港油尖旺區九龍公園園內。香港文物探知館展示香港的文物建築專題及最新的考古發現等;該館亦經常有舉辦專題講座、工作坊及導賞活動等,以促進大眾,尤其是學生對香港文...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的推薦目錄:
- 關於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在 喜劇演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在 歷史時空- 香港滙豐銀行影像興衰史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在 中環瑪利操兵地遠眺中國銀行大廈@1950's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在 [經典回憶] 1986年- 匯豐銀行新廈的發展歷程 - YouTube 的評價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在 喜劇演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二十年代的中環(Colorization版)】
短片是1927年的中環,片中除最高法院大樓(今終審法院)外,還有已消失的第一代香港大會堂、第二代滙豐銀行總行、以及第二代香港會大廈。在古典建築點綴下,維多利亞城中心商業區美如倫敦。
【舊香港大會堂】
舊香港大會堂始建於1866年,1869年6月28日由訪港的愛丁堡公爵亞爾菲臘王子揭幕啟用;其位置即今天匯豐總行大廈、中國銀行大廈(舊中國銀行大廈)一帶。
舊香港大會堂是一座兩層高的文藝復興風格建築物。下層東翼為博物館,中間部份為香港公共圖書館及休息室,西翼則為劇院;而上層則為大禮堂。建築物正門外建有由顛地洋行贊助的噴泉。
1933年,舊大會堂的主要地皮售予匯豐銀行,以作重建並擴充第三代總行大廈之用。舊大會堂其後被陸續拆卸,餘下部分土地則為1950年興建中國銀行大廈之用。直到1962年,新一代的香港大會堂才落成啟用。
【第二代滙豐總行大廈】
第一代滙豐總行大廈位於獲多利街(銀行街前身)與皇后大道交界的獲多利行(Wardley House),1866年,香港上海滙豐銀行購入該地皮。
第一代滙豐總行一直運作到1882年,然後原址重建。第二代總行大廈於1886年落成,大樓前後部分的設計迥然不同,似由兩幢風格不同的建築物組成:面向皇后大道的一面以柱廊及八角形的圓拱屋頂為主,屬維多利亞式設計;面向德輔道的一邊則採用一系列拱形走廊為主。
第二代滙豐總行大廈一直使用至三十年代初,然後重建並擴充,並於1935年建成第三代總行大廈。
【第二代香港會大廈】
第一代的香港會大廈始建於1846年,地點在皇后大道中旁,從德己笠街口至雲咸街口,是一棟三層樓的建築物。
第二代香港會大廈始建於1897年,並遷至現時遮打道現址;大樓4層高,具文藝復興風格;大樓一直使用至八十年代初才重建,新大樓1984年落成啟用,樓高22層,設有8層會所設施,7至22樓為辦公室。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869年香港 151年前中環維多利亞城
左邊建築新建成 #香港大會堂(約在舊中國銀行)跟著 #滙豐銀行第一代大樓
舊香港大會堂於1869年落成,位於香港匯豐總行大廈現址旁,面向皇后像廣場。1933年,舊大會堂的用地被購予香港上海匯豐銀行重建並擴充其第三代總行大廈之用。舊大會堂於1947年全部被拆卸,部分土地則為1950年興建中國銀行大廈之用。
第一代香港滙豐總行大廈其實是位於獲多利街(現稱銀行街)以及皇后大道交界的獲多利行(Wardley House),在1865年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租用,當時皇后大道仍為海旁。1866年,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決定購入該地皮。第一代滙豐總行一直運作到1882年,然後預備第二代的重建。
#歷史時空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文物探知館Hong Kong Heritage Discovery Centre是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古物古蹟辦事處的一座展覽館,位於香港油尖旺區九龍公園園內。香港文物探知館展示香港的文物建築專題及最新的考古發現等;該館亦經常有舉辦專題講座、工作坊及導賞活動等,以促進大眾,尤其是學生對香港文物的認識。館內有專題展覽廳、演講廳、教育活動室及參考圖書館等設施。其中專題展覽廳入口的銅門,是第三代香港滙豐總行大廈(1983年拆卸重建)的大門。該建築前身是威菲路軍營S61及S62座,於1910年落成。1970年軍營改建為九龍公園,這兩幢建築於1983年成為香港歷史博物館的臨時館址,至1998年香港歷史博物館遷出。其後這兩幢建築物一直空置,後經文物復修工程,成為今日古物古蹟辦事處的文物探知館,於2005年10月正式開放。
香港五間清真寺中以尖沙咀的九龍清真寺最大,樓高三層,一九八四年落成,可容納三千五百人禮拜,遇上特別節日,天臺也擠滿教徒。該寺按伊斯蘭傳統設計,平面呈四方形,中央有巨大的桃形穹窿(dome),四角分別豎立一支呼拜塔(minaret)。圍牆頂可見一列穹頂形狀裝飾,富有濃厚的阿拉伯風情。伊斯蘭教的教義認為,清真寺(mosque或masjid)並非奉祀神的殿宇,其字源解作「拜倒」,是穆斯林向真主叩拜的地方。寺中的禮拜殿寬敞開揚,教徒入內可在任何角落面向聖地麥加(壁龕位置)膜拜、默禱或沉思。星期五的聚禮和重要節日,到來的教徒特別多,他們在殿內排成長列坐下,按阿訇指示一起俯伏跪拜。伊斯蘭教是一神論(tawhid),清真寺不擺設雕像、畫像或供品,僅見的「裝飾」是阿拉伯文書寫的《古蘭經》經文。壁龕(mihrab)上方的阿拉伯文是:「除阿拉外,再無神靈;穆罕默德是阿拉的使者」(註),旁邊有梯級狀的講道台(minbar),供阿訇站立誦讀《古蘭經》。九龍清真寺建於上一代清真寺(1896年)的舊址上,由印度孟買的建築師卡迪(I. M. Kadri)設計,香港的印度裔建築師林嘉廉(I. A. Curreem)義務負責重建項目。歷時三年多,耗資近三千萬元,部分捐款來自海外。牆壁鋪上大理石,開了一排落地尖頂窗,有剔透的花格圖案,陽光滲入殿內,幻化成美麗光影,裏面的人亦隱約可見外面的景物。清真寺的狀觀形貌、雪白外牆和罕見設計,在繁華的彌敦道鬧市顯得份外突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xYTSIIcC1A/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APA1PAzhlO7krSGYOfVRu43MhkeQ)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開場配樂:東方之珠)滙豐總行大廈地下置放在有兩頭雄獅,張嘴吼叫的是「史提芬」(Stephen),此名得自1920年-1924年的香港總行總司理史提芬(A. G. Stephen),而鑄造銅獅也來自他的倡議。另一頭銅獅稱為「施迪」(Stitt),是當時上海分行經理施迪(G. H. Stitt)的名字。第三代香港滙豐總行大廈於1935年落成時,滙豐仿照上海滙豐銀行大樓門前也擺放兩尊銅獅,並以上海的一對銅獅複製鑄造了兩尊同樣的獅子,安放於香港總行門前。 在1942年日軍攻佔香港後因物資緊張,日軍曾試圖將港滬兩地的銅獅運至日本回爐取銅。香港的兩尊銅獅連同維多利亞女王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大班昃臣爵士(Sir Thomas Jackson)的銅像被運至橫濱,存放於碼頭倉庫,準備熔為軍火材料。1945年日本投降後,兩尊獅子被美軍發現,在麥克阿瑟命令下運回香港。
中國銀行(香港)公司 BOCHK,簡稱中銀香港,是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港交所:2388)的最主要資產,也是香港第二大(以資產和存款數目計)的商業銀行集團,在香港分行超過300間。中銀香港由12間中國銀行的附屬銀行及機構,於2001年10月1日重組合併而成,並於2002年10月聯同其他資產以「中銀香港(控股)」的名義於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截至2011年年底,中銀香港擁有16,827億港元的資產,2011年賺取純利207億港元。中銀香港是港元的三間發鈔銀行之一,也是銀通櫃員機網絡及繳費系統創辦者之一,以及最大的會員銀行。此外,它也是香港人民幣交易的指定結算銀行。中銀香港與其母公司中國銀行在法律上為兩個獨立個體,但在行政管理及保險證券等業務上關係密切不可分割。香港總部位處於中環香港中銀大廈,為美國境外,第一座樓高超過一千呎的摩天大廈。
長江集團中心Cheung Kong Center,又名長江集團大樓,位於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2號,樓高62層(283米)。中心的南面附建有5.6萬平方呎「長江公園」,東面出口也是連接金鐘行人天橋系統。而它的西面出口,遊人可以通過炮台里(即是香港終審法院的南面),再向北走進連接中區行人天橋系統的渣打銀行大廈入口,不必走過任何繁忙的行車街道。公園內屹立了一座巨型的茶晶,位置在聖約翰堂及終審法院之間,有風水作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s70xkmGHcU/hqdefault.jpg)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在 中環瑪利操兵地遠眺中國銀行大廈@1950's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Mar 27, 2016 - - 瑪利操兵地vs 長江公園 - 左: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vs 第四代滙豐總行大廈 - 中: 中國銀行大廈 - 舊圖右後: 舊最高法院大樓 - 新圖右: 長江集團中心. ... <看更多>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在 [經典回憶] 1986年- 匯豐銀行新廈的發展歷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13K views 3 years ago ... 80K views 3 months ago · 【HK 4K】Central - HSBC Main Building | 中環 滙豐總行大廈 | DJI Pocket 2 | 2022.01.08. ... <看更多>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在 歷史時空- 香港滙豐銀行影像興衰史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HSBC香港上海匯豊銀行第三代大厦建成,新鑄造一對銅獅子1935年10月10日開幕典禮, 出席有港督,香港華人老大周壽臣,上流社會華人買辦,世家大族等。 香港匯豐銀行大厦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