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勇於打破成規、突破框架的叛逆人才?
🎯我從《莫守成規》這本書學到:依據自己的專業和價值觀,在哪些地方選擇 #循規蹈矩,在哪個地方選擇 #叛逆突破。
🔗圖文好讀版:https://readingoutpost.com/rebel-talent/
「哥,你真是我們的好榜樣!」一個表弟在過年團圓的時候,對我這麼說道:「但感覺你距離我們好遠。因為……」聽著這段話的同時,我腦中浮現一股既矛盾又複雜的思緒:「我其實很叛逆呀!但……榜樣?」隨後幾天讀到一本書,讓我得以重新檢視這段自我認知的衝突。
【這本書在說什麼?】
《莫守成規》的作者是義大利裔的美國行為科學家法蘭西絲卡.吉諾(Francesca Gino),曾是哈佛商學院最年輕的客座教授。英文書名「叛逆能力」(Rebel Talent),指的是一種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人人都可以身體力行。如果做法正確、程度適當,打破成規其實不會闖禍,反而能幫助我們領先。」
作者從多年的研究中發現,勇於打破成規、突破框架的叛逆人才,可以歸納成五大核心特質:(1)追求新鮮感,(2)發揮好奇心,(3)開拓視野,(4)擁抱多樣性,(5)忠於自我。這些特質幫助他們在人生中獲得了額外的優勢。
讀這本書的過程當中,作者行文的風格讓我一直想起麥爾坎·葛拉威爾的《異數》。作者引用很多的奇聞軼事,穿插在各個章節段落之間,去帶出她想傳達的核心概念。閱讀的過程非常流暢,而且故事引人入勝,作者也從不同角度去剖析故事主角所具備的叛逆特質。
【叛逆能力測驗】
作者在書中提到自己的官方網站有一個〈叛逆能力測驗〉(英文),可以透過線上測驗的方式,回答完30個問題,就能評判出你的叛逆能力屬於哪一個類別。結果總共有四種:「守衛」、「旅行者」、「攀登者」、「海盜」,每一種各自代表了不同面向的叛逆特質。
我自己做完測驗的結果是「攀登者」,得到的評語是:「你喜歡用新的觀點來看這個世界,你很自然地抵禦來自內在的壓力,例如對自己答案的過度自信。」比較擅長的是「開拓視野的能力」和「追求新鮮感的能力」,願意從不同角度解讀事情,也喜歡探索未知與擁抱風險。
相對而言,比較弱的是「多樣性的能力」和「追求真性情的能力」這兩種能力。測驗結果給出的建議是,我要試著抵抗來自外在的壓力,尤其是來自同溫層的聲音。具體的方法是尋找生活中,時常跟你意見不同、挑戰你的人,多試著去瞭解他們更多。
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做個測驗看自己屬於哪個類別。
【循規蹈矩,還是勇於叛逆?】
文章開頭的故事,是我過年期間遇到的一段插曲,發生在親戚團圓的聚餐,歡樂寒暄接近尾聲的時候。其中一個表弟在弟妹的面前對我說:「哥,我覺得你真是我們的榜樣!但感覺你距離我們好遙遠,因為你都表現得像個模範生。雖然從求學到工作都很標準,但我們這些叛逆的孩子想跟你看齊都很難。」
當下我愣了一會兒,隨後客套地笑了笑,感謝他這麼說,然後補了些冠冕堂皇的勉勵。後來沉澱之後才漸漸想明白,原來在這本書的五大叛逆特質裡,以及我在〈叛逆能力測驗〉的所屬分類,恰巧說明了我「缺乏」、與「擅長」的特質。
1.展現真性情的能力(authenticity)
作者對這項能力的詮釋是一種「忠於自我」的態度,勇於嶄露自己的弱點,同時發展自己擅長的領域。作者說:「不藏拙,才能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更堅固的關係。」在與弟妹的應退之間,這點我顯得十分缺乏。
我自己身為家中長子,也是所有弟妹們的長兄,總是盡力表現出完美跟標準的樣子,但現在看來反而事與願違。我不曾表現脆弱的那面,也沒分享過自己的求學、工作過程的掙扎與反抗,讓弟妹覺得自己雖然是一個完美的模範,卻怎麼追也追不上,因此感到遙遠的距離感。
戴上面具雖然保護了自己,卻失去了大家其實同樣平凡的同理,以至於無法產生共鳴。回憶之前讀《召喚勇氣》這本書時,專門探討「脆弱」的學者布芮尼也說過:「展現脆弱,才能與他人培養信任關係。」開誠布公能讓我們贏得信任,涉及顯露弱點時更是如此。
我們越是偽裝自我,壓力越大,幸福感越低,也越容易過勞殆盡。
2.多樣性的能力(diversity)
作者提到:「多樣性是鼓勵大家考慮各種觀點,促進我們準備更完善、發揮更高的創意、思考更深入。」接納多樣性的差異,而非只有同質性的聲音,才會人生與工作帶來更大的效益。在與弟妹歷年來的分享,我也缺乏多樣性的角度和建議。
在他們眼中的我,是學業表現不錯、順利進入大學、然後攻讀研究所、進入大公司工作、獲得升遷與轉職、繼續穩定工作的乖乖牌榜樣。鮮少跟他們提及的是,自己為何選機械系而非電機系?為何選大公司而非小公司?為何工作安穩卻選擇轉職?
與其用客套的話語勉勵「乖乖讀書」,或許真心地分享自己在不同選擇之間看到的「差異」,以及做出最終決定的「原因」,才是真正能引起共鳴的關鍵。這也提醒我,要在同溫層之外,觀察那些看似循規蹈矩的模板人物,與自己有哪些觀點上的差異。
在智識上越謙卑的人,就越願意參考與自己不合的觀點。在智識上謙卑的人,表現也較好,不管是在學校或在工作上都是如此。
3.開拓視野的能力(perspective)
書中用真人真事改編電影《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的故事為例,說明如何突破框架思考更大的格局。如果我們想的是「能夠」做什麼,而非「應該」做什麼,思維會變得更寬廣:在做出決定之前,想像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我在人生和職涯上展現自己叛逆的一面,與其遵照SOP「應該」做什麼的路徑,我做出不同選擇。不買房、不早婚,保留面對未知與潛在機會的彈性,以流動性的財務自由為首要目標。放下穩定與熟悉的舊職,轉職學習不同領域的專業內容。捨棄軍事化的工廠管理方式,嘗試與實驗不同的領導手法。
作者強調:「叛逆人才瞭解,不同的觀點能引導我們遠離老套過時的假設,轉進更深入、更有力的思維。」同樣開放且開拓的思維也發生在薩利機長身上,他認為:「所謂的『專業』不是一個靜態的終點,而是一個必須保持活絡的動態過程。」
叛逆人才不會不假思索就接受社會的角色、採納社會鼓勵的態度。他們會挑戰這種角色和態度,絕對不放過任何可以證明它們是錯的機會。
4.追求新鮮感的能力(novelty)
研究發現:「新鮮感能提升我們的工作滿意度、創意,以及整體表現。新鮮感也能增長我們的信心和能力。」我認為在年輕時叛逆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有勇氣和衝勁決定哪些事情該追尋,然後快速地去嘗試,快速的去失敗。」
就像作者說的,人生中的波折不代表「失敗」,只是那些「嘗試過的東西」而已。例如我讀完《刻意練習》後回顧自己從「不是跳舞的料」學到跳好國標舞,以及開始嘗鮮經營部落格,從《恆毅力》學到加深面對失敗要有不畏艱難、越戰越勇的氣魄。可惜的是我不曾跟弟妹分享這些故事。
我自己感受很深的是,如果你是只是照著別人說的去做,而不加以思考,即使最後做對了,你可能還不知道為什麼成功。如果失敗了,還可能會怪別人為什麼這麼說。但如果你是自己做過的決定,若自己選擇且勇敢的嘗試之後,即使失敗,你會記得當初做決定的原因,從過程中學到更多。
在人類的大腦中,新鮮感和愉悅感深度交織:新鮮感產生驚奇感,驚奇感又帶來愉悅感。
5.好奇心是一種超能力(curiosity)
我很喜歡作者對於好奇心的見解,也就是提問的力量。「當我們藉由提問與他人互動時,與他人的關係會變得更強韌。因為我們展現了真心想要了解對方,傾聽他人的想法,在更為個人的層面上認識對方。」提問等於給別人一個機會,分享他們個人的經驗和智慧,因而提高他們的自尊。
忘了在哪裡看過這句名言:「憤怒與好奇心無法同時存在。」我覺得這真的是調整憤怒情緒最好的用法。例如你認為很簡單的事,但組員為什麼可以搞砸?你與其大發雷霆發洩情緒,倒不如問自己,為什麼他會搞砸?為什麼他會理解成另外種做法呢?自己哪地方沒指示清楚嗎?
遇到跟自己想法截然不同的人講出來的觀點,也不必馬上發脾氣或者情緒性反應。反而問自己,為什麼他想得跟我不一樣?基於什麼樣的立場讓他這麼想呢?有什麼資訊是我看到的跟他看到的截然不同?
缺乏好奇心的人,常常會落得很武斷,主觀,偏執…等等,不願意探索未知的態度。因此,好奇心不但是一種超能力,也是工作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用工具。叛逆人才保留了這份孩子般天真的好奇心,永遠一直問「為什麼」。
領導者可以由自己做起,率先表現得更好問、更好奇,在公司鼓勵大家發揮好奇心。
【後記】
硬要說《莫守成規》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故事跟理論說的很多,但是在「如何執行」的著墨顯得略為單薄。你可以看到故事中的人物是怎麼叛逆的,也學到這些叛逆特質是怎麼個回事,但是回到自己身上該如何實踐呢?我自己是回顧自身經歷,把概念轉化為自己適用的方法。
這本書對我最有幫助的地方在於,讓我回顧自己的經驗,去思考以前那些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可以怎麼去調整跟改變。也回顧自己做得不錯的地方,怎麼樣在未來繼續保持跟發展,期許能延伸應用在更多不同的領域。
最後,我從這本書學到的是,並非為了叛逆而叛逆,而是要懂得判斷,依據自己的專業和價值觀,在哪些地方選擇循規蹈矩,在哪個地方選擇叛逆突破。
我想,真正的藝術,不在於全有或全無,而是在光譜的兩個極端之間,透過自己的雙手去調配出最能代表自己的顏色吧!
#莫守成規 天下雜誌 天下讀者俱樂部
「缺乏新鮮感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缺乏新鮮感英文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缺乏新鮮感英文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缺乏新鮮感英文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缺乏新鮮感英文 在 工作新鮮感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缺乏新鮮感英文 在 工作新鮮感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缺乏新鮮感英文 在 如何讓愛情保持新鮮感?別把忙當成藉口!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缺乏新鮮感英文 在 新鮮感日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缺乏新鮮感英文 在 新鮮感日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缺乏新鮮感英文 在 成人美語費用線上英文廣播youtube 學英文頻道英文雜誌推薦 ... 的評價
- 關於缺乏新鮮感英文 在 傳喜法師- Photos 的評價
缺乏新鮮感英文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完全執政不可輕忽核心選民
〈自由時報社論〉
執政百日,毀譽皆有,新政府跟歷屆政府差不多,新鮮感結束後就是實境磨合。其實,當家就要有這種心理準備,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最忌只聽好話,不聽逆耳忠言。蔡英文總統曾言:「做為國家的領導人,我的工作不是輪流討好誰」。至於,從空服員罷工到國道收費員乃至勞工休假等,是否產生「輪流討好」的社會觀感,恐怕得多傾聽民意的心聲,不要步上馬英九以自我感覺取代社會觀感的後塵。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否有輪流討好誰,但可以確定的是,蔡英文並沒有討好本土選民,也就是民進黨完全執政的基本盤。從世衛大會的中華台北,不推動加入聯合國,歡迎上海統戰部長來統戰,到以依循國際奧會規定回應日本網友發起連署支持以「台灣」名義參加東京奧運,在在顯示新政府就是不討好自己的核心選民。反倒是,年金改革爭議聲中,行政院核定退休軍公教人員年終慰問金發放基準與去年相同,維持馬政府的現狀。
治國,確實不該輪流討好誰,左搖右擺,毫無價值信念。偏偏新政府別出一格,擺明了不討好自己的基本盤,也就是她的選票的大多數。台灣社所指的,蔡英文沒有黨外歷練、社運參與不夠,缺乏歷史與方向感,似乎一語道破盲點。而海外後援會也質疑,用民進黨選舉,卻找國民黨人來執政,堪稱民主奇蹟。這也難怪,新政府的外交、陸委人事,都是國民黨人,連經濟金融都是藍營當道,這樣的「蔡藍族」會如何回應本土選民的期待?會致力維持甚麼現狀?
更何況,認同台灣獨立現狀,反對九二共識,皆屬大勢所趨。然而,時勢造英雄的新政府,反而對此一明顯的主流民意保持距離。選舉時唬弄本土選民,執政時漠視主流民意,不擔心導致基本盤沉默的疏離嗎?總統直選,至今已經二十年,初次完全執政的民進黨,卻輕忽核心選民,真是台灣民主的一大諷刺。「蔡藍族」繼續這樣走下去,討好的對象未必成為新的票源,本土票卻未必全會情義相挺。
二○○八大選,阿扁執政八年狼狽收場,但謝長廷仍獲五四四萬票,這是民進黨保守估計的基本盤了。二○一二大選,馬英九聲勢下滑仍勝選,蔡英文則獲六○九萬票。今年大選,蔡英文以六八九萬票勝選。加減算算,不難發現,蔡英文的支持基礎,核心部分在哪裡,所謂的中間選民,不能高估。再加上,馬英九執政八年民心盡失,蔡英文也僅比上次大選增加八十萬票。可見,蔡英文甚至民進黨的開拓票源能力,接近天花板了。所以,假使輪流討好,唯獨沒有討好本土選民,不啻政治自殺。
執政百日,會吵的就有糖吃,經常上演。蔡英文說,吵不是重點,吵得有沒有道理,政府有沒有在聽才是重點。民進黨首度完全執政,本土選民對國家正常化念茲在茲,有沒有道理?政府有沒有在聽?抗爭的便當費車費也要補償,對原住民道歉道歉再道歉,勞工休假卻朝令夕改不顧企業經營,入聯活動、東京奧運改名也都免談,「蔡藍族」到底在想甚麼?難道忘了阿扁經驗:平時以客觀困難原諒自己,疏於細緻推動國家正常化,於是國際處境依然被動;一旦危機四起又躁進高倡基本教義,加劇內外衝突更無開拓能力。
「蔡藍族」治國陣容,應非六八九萬人當初的期待。如果關鍵職務,非老藍男女不可,造就民進黨完全執政的新民意何苦來哉?完全執政,只談轉型正義,不推動正常國家,豈不是完全執政做半套?今天,馬英九的失敗給了蔡英文完全執政的機會,與此同時,他失信選民而遭無情反撲,一路從七六○萬票跌到六八九萬票,乃至朱立倫三八一萬票的總崩潰,這種嚴格檢驗標準也將延續下去。往負面看,選民無情,冷暖無常,輪流討好未必有用。往正面看,掌握民之所欲,滿足核心選民,方為民主的正道,李登輝經驗就是啟示錄。
缺乏新鮮感英文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蔡英文總統日前接見工總代表時表示︰「做為國家的領導人,我的工作不是輪流討好誰,我的責任是要決定國家發展的方向。」這樣的執政格局與思維,才是多數民眾期待的小英。然而,小英執政兩個多月民調支持度卻迅速滑落,是否反映她的政策作為與宣示存在嚴重落差,才讓民眾對她的感性話語逐漸無感,進而萌生失望的情緒,導致施政滿意度持續下滑。
執政者的角色確實不是要輪流討好誰,甚至不僅不必輪流討好各方,更不能討好只代表少數、卻掌控話語權的那一方;而是要確切了解什麼才是多數民意,什麼樣的政策符合多數民眾的利益。尤其,一旦確立國家的發展方向,就必須展現勇氣與魄力,無畏少數人的抗爭與阻撓,堅定不移,勇往直前,才能真正帶領國家突破困境,向前邁進。改革之路一向顛簸崎嶇,險阻重重,特別是在反改革派與既得利益階層的誤導下,改革經常遭受污名化與責難,因此執政者更要有堅定的核心價值與信仰,方能不受短期選舉利益牽絆,雖千萬人吾往矣,終能完成改革大業。
論及領導人的施政風格,小英在英國留學時擔任英國首相的柴契爾夫人是很好的對照組。一九八○年代同為女性國家領導人的柴契爾與美國總統雷根,推動國有事業私有化、解構官方資本、控制工會的影響力、彈性的勞動市場,降低管制,強調自由市場機制,尤其金融市場的鬆綁,引領全球走入新自由主義的風潮。如今看來,此種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在金融海嘯時許多後遺症迸發,但對錯姑且不論,至少柴契爾在推動政策時,面對再大的罷工、抗爭,都展現堅定不移的意志,絕對沒有輪流討好誰,或向不合理的罷工抗爭妥協退讓。而雷根總統更以偉大的溝通者著稱,但他有明確政策方向與價值,因此充分溝通協調之後,貫徹的意志也絕不動搖。這才是政治家的領導風格。
遺憾的是,台灣自李登輝總統之後,再也沒有理念型的領導人,陳水扁、馬英九都缺乏中心思想,重視統治術。彼等的差別只在於溝通或獨斷,乃屬手段的差異,而非理念的歧異。對小英來說,她的政策思維輪廓在競選白皮書與總統就職演說中非常清楚,但執政兩個多月後,什麼是執政者的政策理念卻愈來愈模糊。尤其,一連串的事件、抗爭與意外接踵而來,不僅讓強調政府的功能在解決問題的小英政府陷入泥淖,改革的步履也略顯搖擺,令民眾產生茫然之感。奇特的是,小英的溝通、宣導工具,特別倚重社群網站臉書,重大事件、政策缺乏嚴肅的政策說帖,卻充滿臉書上文青式的感性告白。例如不當黨產處理條例通過,總統理應有一嚴肅談話定位其歷史性成就,然而吾人卻只見小英在臉書上感謝「雅分們」的花絮。以文青式的呢喃談論國家大政方針,乍聽頗有新鮮感,感觸強烈,但重複為之,就會讓人感性疲乏,找不到政策的重點。
政策的核心在內涵,並非文青式的包裝;政策的落實在實事求是,溝通協調只是手段上的應用,不是目的本身。如今小英雖聲稱不是輪流討好誰,卻陷在變相討好各方人馬的惡性循環之中。例如年金改革會議,應是用來討論改革方案,而不是以溝通協調之名,讓反改革的既得利益代表猛放砲,抨擊改革。易言之,召開年金改革會議之前,政府就應擬好方案與說帖,讓代表們討論與修正,以期得到共識,交付立法,不是還在討論年金該不該改革。執政者強調溝通協調,解決問題,基本上是好的,卻不能反客為主,反而改變核心價值與施政理念。總之,執政者的工作就是落實核心價值,絕不能因為誰的聲音比較大,誰的抗爭手段比較激烈,就向誰屈服妥協。只有像政治家般堅持理念,方可贏得民眾的掌聲與歷史的肯定。
缺乏新鮮感英文 在 工作新鮮感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工作新鮮感英文」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新鲜感-翻译为英语-例句中文- Context Reverso使用Reverso Context: 它可以作为一个满嘴喷全天保持新鲜感。 ... <看更多>
缺乏新鮮感英文 在 如何讓愛情保持新鮮感?別把忙當成藉口!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如何讓愛情保持 新鮮感 ?別把忙當成藉口! - Bryan Sparks(中英字幕) ... 當兩個人在一起久了,熱情逐漸減少了... 當你不再感到小鹿亂撞時... 怎麼辦? ... <看更多>
缺乏新鮮感英文 在 工作新鮮感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工作新鮮感英文」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新鲜感-翻译为英语-例句中文- Context Reverso使用Reverso Context: 它可以作为一个满嘴喷全天保持新鲜感。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