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央行正常應「放水」,卻因為全球供應鏈斷裂令物價上漲,使央行反其道「收水」遏止通脹,這就是我一年多前已講「後疫情時代」下將面臨的「滯脹風險」。對央行而言,這是個「向左走向右走」的難題。特別是對於已有28萬億美元國債的美國,滯脹就是「美元遊戲」的死門。
大家有時間可重溫我這兩年疫情前後所寫的文章,值得大家重溫。局勢正按照劇本一步步的進行,大家要及早部署,然後繫好安全帶,準備坐上大時代的過山車。
———————————————
向左走 向右走的大時代
全球各國央行為應對新冠肺炎的疫情,均紛紛減息,重啟大規模量化寬鬆(QE)救市。部份經濟學家以傳統的貨幣經濟理論分析,均認為「無上限量寬」即將會帶來全球史無前例的惡性通脹(hyperinflation)。然而,全球經濟不景氣,加上新冠肺炎等不明朗因素將導致全球需求大幅萎縮,按此推斷理應會出現通縮。那麼,全球物價的走向應該會是向左走(通脹/滯脹)還是向右走(通縮)?這是一個複雜而有趣的議題。
要解題,首先要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所有經濟理論都不外乎「供求理論」(即DSE同學仔都會的demand & supply),關鍵是將「供求理論」放在哪一個市場進行分析,而得出綜合的結論。今時今日,我們面對變化最大的主要有兩個市場,一是貨物市場,二是貨幣市場。
大家印象中應該還記得,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新增了數以萬億計的貨幣供應,不少經濟學家都認為會引發全球通惡性通脹。然而,惡性通脹最後並沒有到來。原因之一是全球化導致的產能過剩。全球化供應鏈使生產鏈由先進國轉移集中佈局在中國、越南、柬埔寨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大幅增加全球產能的同時,其低廉的生產成本及關稅的下調大幅降低了物價成本。在全球化供應鏈下,一個國家的物價水平已並非由單一國家的國內的供求所決定,而是以全球產能反映的總供應與全球性需求的角力。
另一方面,量寬新增的貨幣供應沒能有效地流入實體經濟,反而增加了投資/投機性需求,資金追逐高息及風險資產,最後只推升資產價格,要知道資產價格並不會計入消費物價指數(CPI)去衡量通脹水平。這是為何海嘯後的十年,儘管大規模QE,全球的通脹率仍然維持低水平,箇中的原因是全球產能過盛和資金流向資產市場的兩大主因。
以上是08年金融海嘯後十年的情況。然而,今次情況將會比當年有所不同,而且將會更複雜。首先,今次黑天鵝的主角是新冠肺炎,而新冠肺炎的傳播性使人人都不敢外出消費,一切都好像回歸基本,人人都只會搶購日用品,對於非必要的奢侈品需求一下子完全消失,消費意欲預期都會維持低沉相當一段時間。更重要的是,各國的封城封關使經濟完全停頓,全球供應鏈斷裂。正所謂飛得越高,跌得越痛。近年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得越來越成熟,當發展中國家集中生產,已發展國家加強科技的發展和消費,生產要素成本大幅下降,關稅下調,國際貿易效率一日比一日提高。萬萬想不到的是,一個看似完美的「全球供應鏈模式」,竟然被一隻黑天鵝切斷了,還要是完美地解體,一個完美的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正在發生,各國即時走向供應鏈本地化(localization)。從此,產能不再過剩。
另一方面,正如前文《「對症下藥」還是「落錯藥」?》所講,量化寬鬆手段能夠即時解決的並非實體經濟的問題,要量寬能夠解決經濟問題,其關鍵在於資金流向是否能夠有效流入實體經濟,但事實證明,大部份資金最終只會流向投資/投機,資金追逐資產,最終使資產價格不停上升,情況如08年金融海嘯後十年一樣。因此,要真正救經濟,一定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雙管齊下。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錢從何來?同一個題,2016年特朗普上場時我也問過,當時我寫了一篇名為《特朗普上場 (二) - 錢從何來與加息的邏輯》的文章。大家有時間可以參考一下。
有關「錢從何來」的問題,一般的財政政策項下的政府支出(Government Expenditure)是從政府的財政儲備而來。正如我們香港政府昨天剛公佈的1375億港元大規模抗疫救市措施,號稱是史無前例,但要知道香港政府目前的財政儲備有1.1萬億,而「全副身家」(即計及外匯基金的總資產高達4萬億港元),是次的大規模救市的支出對比副「身家」依然是九牛一毛,可以說全民退休好幾年也沒有問題。這是為何我經常說香港的金融系統和基礎是非常穩健,即管是當年金融海嘯,香港的金融系統依然穩健。
另一方面,根據美國財政部2月12日公布的數據,美國預算赤字達到1.06萬億美元,而國家債務總額達到了23.3萬億美元,這是天文數字。當數字去到一定水平後,其實已經再沒意思,天文數字的債務不是債務,因為根本償還不了,再增個一兩萬億美元,影響不大,美元依然是「美元遊戲」棋盤下的唯一「代幣」,各個遊戲參與者只能相信美元,不信者大可離場。至於如何離場,我目前還未想得到。或者說,如果連我都想得出來,我想大部份國家應該一早已經離場。
巨額財政赤字下,美國如何支付即將推出的「2萬億美元救市計劃」?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直接向聯儲局借貸,那聯儲局的錢從何而來?那當然又是「憑空印出來」,原理跟QE一樣。說白了,就是美國財政部借聯儲局的手印鈔,因為美國政府很難還清這筆錢,或者亦沒有打算還錢。因此,對美國來說,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雙管齊下」實際上是「雙QE」。
如今,美國政府的債務負擔已經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0%,以美國財政年年赤字的作風,這筆負債只會越來越多。因此,美國政府的負債相當於美元的永久性超發。在世界上存在的美元只會越來越多,全球的財富在美國「印鈔」的過程中被稀釋,世界各國再一次被美國政府「收割」。當然,在全球都面臨嚴重經濟危機的時候,美元超發的危害並不明顯,反而能提高市場流動性。但是,經濟危機過後,金融槓桿會迅速放大美元超發的危害,形成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
事實上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引發美國金融危機的導火線,美股及債券價格之所以會迅速下跌,是因為長期貨幣超發導致金融體系中積累了大量泡沫。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長期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刺激經濟,導致債務槓桿高企、資產價格高估。疫情對本身疲弱的實體經濟的衝擊刺破了債券、股票等金融底層資產的泡沫,導致相關的衍生金融產品定價體系瞬間崩塌。而為了解決金融市場的問題,聯儲局選擇了QE,繼續向金融體系中注水,繼續「培育」資產泡沫,同時拉闊貧富懸殊,然後當下一個黑天鵝來臨時又再推QE。這個情況,在未來會繼續重演,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世界各國的財富將不停被收割。
可是,這次與之前不同的是,在今次的「雙QE」中,除了無限量QE的貨幣政策外,美國財政部借聯儲局的手印鈔推出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會直接將資金注入經濟實體。另一方面,世界各國開始發現孤注一擲全球化的風險,如以單一國家如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風險,同時亦揭示了全球各國對全球化的隱憂,即使疫情過後,全球化再次啟動時各國之間的互信也大不如前。最後各國只會「各家自掃門前雪」,在表面上呼喊著「全球化口號」的同時,開始建立自己本地的供應鏈,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化也就只成為一個「口號」。未來世界很大可能會走回頭路,「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會令生產要素成本提升,慢慢回復至全球化之前的水平,過去全球化所導至的產能過盛不再。當兩大壓抑通脹的因素不再存在,當經濟回復正常時,全球或產生流動性過剩,而最終導致通脹的來臨,到時美聯儲不得不加息控制通脹,但在疲弱的經濟下加息會剌破經濟/資產泡沫,形成「向左走向右走」的兩難局面,而滯脹(Stagflation)就是「美元遊戲」的死門。這一天可能是「美元遊戲」的終結,同時也可能是世界經濟的嚴重崩潰。
我曾說過,最好解決泡沫的方法不是去延長泡沫爆破的時間,而是讓泡沫直接爆破。
Starman
2020.4.10
原文:
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10.html?m=1
#舊文重溫系列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Lew Mon-hung劉夢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美貿易戰發展到現在不可收拾的地步,確實考驗當今中國領導人駕馭大局的能力。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三頭馬車(出口、消費、投資)是極其重要的推動力。出口方面,中國去年從美國獲得的貿易順差總額達到3752億美元。如果不計算這筆順差,中國整個對外貿易總額很可能會變成逆差,特別是中國每年要進...
「美國債務總額」的推薦目錄:
- 關於美國債務總額 在 Starman 資本攻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美國債務總額 在 陳思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美國債務總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美國債務總額 在 Lew Mon-hung劉夢熊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美國債務總額 在 Sky Finance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美國債務總額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美國債務總額 在 [新聞] 過度依賴借貸美國債務總額恐達GDP的20倍- 看板Stock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債務總額 在 美國債務上限到期了?市場會如何應對?|股乾爹.EP023 的評價
美國債務總額 在 陳思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民進黨執政債留子孫
#舉債天后是誰?國債增加破錶
#比馬英九更敗家蔡執政6年舉債超2兆
立法院新會期將審議明年度預算,回顧過去民進黨一直自詡不會是債留子孫的政府,蔡英文總統在2015年時也曾說過「國債別丟給下一代」,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先前蔡英文曾多次表示「109年度預算是22年來首次平衡預算,顯示政府是非常謹守財政紀律的、不債留子孫。」
👉沒想到卻引來#監察院打臉蔡總統
監察院通過報告指出,如果計入特別預算,其實歲入歲出短差達1,232.30億元;總債務更較108年度多出1,182億元。事實上,中央政府恐有將「部分支出隱藏於前瞻計畫特別預算」,造成「109年度總預算財政收支平衡之假象」。
#民進黨執政撒幣保證
👉如今蔡政府執政邁入第六年,據財政部國庫署8月底統計,蔡政府自106年度起的舉債預算數,包括總預算,和特別預算的編列,合計「六年舉借達1兆9,929億元」,與馬政府時代執政六年所舉借的2兆2,028億元,雖然仍差約2,100億元。但是再加上1,600億元紓困振興追加預算案即將在立法院審查,預料將順利過關;行政院日前也通過「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條例草案」,預算上限為2,400億元,蔡政府舉債將超過馬政府,根本就是台灣的舉債天后?!
事實上,據財政部資料顯示,蔡政府在「110年度的總預算舉債加特別預算的舉債預算數,合計總額高達6,287億元,也創下近十年新高。」
對此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蔡政府於2016年5月底承繼馬政府近5兆4千億的負債後,截至2021年8月底為止,實際債務未償餘額為5兆7098億,也就是蔡政府上台後,5年多來僅增加3110億元,遠低於馬政府所增加的1兆7324億元負債,足見蔡政府比馬政府會持家。蘇貞昌也表示國債比馬英九執政少很多。
👉根據國庫署統計,111年度中央政府公共債務將達到6兆4,197億元,「已較105年多出1.1兆元」,馬、蔡政府根本半斤八兩,實在沒必要拿出來邀功。
再者8年8800億元前瞻基礎建設,全部舉債;新冠肺炎防疫紓困振興特別預算8400億元,舉債8100億元;採購戰機特別預算2472億元,舉債2322億元;海空戰力提升特別預算舉債約2400億元(美國新增對台軍售);111年度預算赤字690億元。以上任內舉債共2166億元。
反觀,台北市長柯文哲不只還債570億,北市借新還舊年省2800萬利息!或許,蔡英文總統沒有擔任過民選的地方首長的經驗,無法體會債務纏身的感受,只懂得在冷氣房裡看數字,但國債別債留子孫說得很好,但說再多都是徒勞無功,唯有嚴守財政的紀律才是解決舉債問題的根本。希望蔡政府接下來的任期能夠時刻銘記開源節流、量入為出,而不是胡亂舉債拍拍屁股走人,債留下一任總統。
美國債務總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書推薦《#大減速》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你正坐在一輛高速前進的列車上面,當列車突然剎車的時候,你會感覺整個人被往前拋。只有在事後回顧過去,你才會察覺,自己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快向前移動了。我們就像是被往前拋的乘客,誤以為世界仍然在加速,卻沒察覺到周遭的一切已經開始放緩。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slow-dow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大減速》的作者是牛津大學的社會地理學教授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他的研究領域涵蓋住宅、健康、就業、教育和貧窮。在這本書裡,他揭露了一個人們很難察覺的事實:「世界並非加速前進,而是開始慢下來了」。這些成長趨緩的領域包含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
近代的人們覺得快速成長是常態,但是作者以實際的數據顯示,趨緩的成長和穩定的步調才是世界得以永續生存的條件。而綜觀各項領域的指標來看,各國的發展漸漸邁向更加緩慢、穩定和平等的狀態。只是在這些樂觀的背後,仍有一道不能忽視的難題:世界平均溫度的增溫速度持續加快。
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趨緩的成長是好事,不需要因此擔憂,而我們需要將注意力轉往真正重要的事。這本書多達480頁且偏內容「硬」,篇幅有大量的圖表和資訊,讀起來並不輕鬆。但是書中呈現的「事實」反而很有意思,因為它刷新了我的老舊認知。以下針對書中概念導讀並且列出我覺得有省思的部分。
.
#鐘擺效應
.
這本書多達67張圖表,作者在他的官方網站公開全部的圖片,並且都有「GIF 動畫」的呈現方式。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搭配這些動畫,讀起來更加生動。要讀懂這本書首先要懂一個叫做「鐘擺效應」的原理,如同下圖所示,當鐘擺擺盪從左邊的「高點 1」逐漸加速擺盪到「低點 2」的時,速度最快。當鐘擺從「低點 2」擺盪到右邊的「高點 3」時,速度緩慢下來直到靜止為零。
作者透過這本書要傳達的觀念就是,人類在近代工業化和數位化的年代,一直體驗到了「高點 1」到「低點 2」的「加速時代」。可是自從1970年代開始,世界的各項指標其實漸漸地減速,變化越來越慢,實際上是走入了「減速年代」。只是人們的心中仍然有一種錯覺,覺得時代會越來越加速,變化會越來越快。但實際的情形卻剛好相反,這本書就是在說這件事。
.
#獨特的時間線圖
.
這本書中使用了一種很特殊的「時間線圖」來詮釋所有的資料。比起常見的只看「時間vs.總量」的趨勢圖,這種時間線圖可以表示出數值的「變化的速度」,用這個方式更能清楚顯示各種趨勢的演進。在這個時間線圖中,Y軸仍然代表數量的絕對值;X軸則用來代表「變化的速度」,越往右邊的資料點代表「增加的速度越快」,越往X軸左邊的資料點代表「減少的速度越快」。接下來的各項討論會引用作者官網的動畫來說明。
.
#趨緩的人口數量
.
作者直言,從來就沒有「人口定時炸彈」這種東西,世界的人口成長必定會持續趨緩。作者的這項觀察,也同樣在讓我對世界的發展趨勢大為改觀的《真確》書中被詳細提及。
以下這張圖呈現了聯合國對世界人口的成長預估,從2017年以來人口的成長速度持續放緩,來到了2090年人口會達到110億人。作者針對世界各國的人口成長做了更細緻的統計,他認為聯合國高估了這個成長,真實的人口數字到了2090年應該只是會落在90億人左右。
作者分析了中國的人口狀態,不同於我之前以為中國還會有人口紅利,現在中國呈現了一種「穩定」的階段,就像鐘擺已經擺到頂端,人口增加的速度正準備降低了。另一個我們熟悉的國家日本,則已經正式走入了「減速」的階段,人口的增加速度持續降低。放眼望去,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口成長都即將邁上這兩種階段。
同樣減速的還有「生育率」。整個世界的公共衛生的進步、嬰幼兒死亡率的降低,讓人可以少生好幾個小孩。當人們相信社會有辦法照顧你,會生得更少或只生一個,因為不再需要養兒防老。尤其當女性接受的教育和擁有的權利提高之時,她們有權提出與傳統父權社會不同的聲音,她們能夠自己決定要不要生、要生幾個。
根據數據統計,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試圖提升生育率,但是幾乎都以失敗告終。我回想到前陣子網路瘋傳的「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政府推優惠措施 前景仍不樂觀」這類新聞,這究竟是「經濟不景氣」貨「政府不爭氣」惹的禍?還是「全民教育程度高」和「女性擁有更平等的權利」?從書中的資訊給我的想法是,人口和生育率的趨緩,不是一件壞事,它本身就是世界必然的趨勢。
.
#趨緩的經濟成長
.
隨著人口增長的趨緩,許多人一定會認為經濟恐怕就此完蛋,會不會經濟的發展因此趨緩了?對,一定會。作者統計了世界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某一特定時期在某一特定地區內,所有完成的貨品和提供的勞務之總值),整理成以下這張圖。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世界整體的GDP總值雖然持續上漲,但是成長的速度都已經慢了下來。其他的經濟指標例如學貸、車貸、房貸和國債,總額雖然持續增加,但是增長的速度都出現了趨緩。如同動畫的鐘擺一樣,經濟的成長也開始減速。在新冠疫情之後,經濟的成長更加趨緩,但是這對地球的生態永續反而是好事,更少的製造、更少的汙染、更少的浪費。這或許是一個經濟成長趨緩但即將變得更好的世界。
這個經濟趨緩的過程,在西方常被誤認為是經濟下滑,或者跟中國的崛起扯上關係。實際上,從書中的資料不難看出,中國正出現史上最大的生育率趨緩,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也同時在急劇減速。作者對這件事下的結論是,這其實只是資本主義轉型結束的新狀態。因為資本主義強調的成長和擴張本身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穩定狀態」。
我從書中的各類觀察發現,作者從英國學者的角度去分析美國、歐洲、亞洲、大洋洲各國的狀態,其視野更顯得宏觀。歐洲(尤其北歐)各國已經開始適應這種趨緩,打造許多對應的社會福利和機制,而且人民幸福指數高居世界之巔。只有美國老大哥認為自己的經濟砸鍋是中國的錯,這也不難看出美國想要奪回世界霸權地位的別有居心,但我認為即使美國最後「贏了」這場經濟對抗,資本主義的歡樂派對將無以為繼。
.
#趨緩的知識數量
.
作者認為,全世界的「數位數據總儲存量」雖然持續呈現指數級的成長,但是有意義和值得留存的「知識資訊量」並沒有以指數成長。數位訊號讓我們容易「複製」、「傳遞」和「儲存」,但光是儲存大量無用、過時、多餘的資訊,對於人類知識的增進其實沒有太大幫助。
維基百科從2001年開站以來,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急速攀升,到了2007年增加的速度達到最高峰,但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反轉。自此之後的每一年,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都持續減緩。雖然到了2019年的條目總數超過了600萬筆,但是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察,全世界大多數的人感興趣的事情介於100萬到200萬件之間(百科全書紀載的數量都遠少於100萬則),因此之後增加的條目都比起以前的「更不有趣」。現在追加的新內容,充斥著一堆只有條目的標題和簡介、卻沒有詳細內容的「小作品」等著別人去補充資訊。垃圾資訊量的成長速度遠高於真正的知識資訊量。
還有另外一個跟知識資訊量有著類似趨緩跡象的東西:「書籍」。根據書中的數據,可以發現新書數量的增加速度也持續在減緩,看起來新數據和新想法的產出速度都在減緩下來,作者評論道:「這是越來越沒有新東西的洪流」。我自己反思的事情是,不要隨著資訊洪流起舞和追隨「更多」的資訊,反而要仔細篩選、挑揀高品質的內容。要去主動連結和創造出自己的洞見,或許,「少」即是多。
.
#加速中的地球暖化
.
作者談了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都正在「減速」,這對地球永續是好事,對社會公義是好事,但是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危機:「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的速度越來越快」。從下圖可以發現,溫度的變化一直往右上角發展,代表增溫越來越快。這個數據跟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呈現很強的關聯,遠在2010年左右還有許多反對地球暖化的學說,但如今科學家們面對實際的數據,幾乎沒人在辯駁暖化效應正在惡化的事實了。
作者引用了世界自然基金會執行長 潭雅.斯蒂爾(Tanya Steele)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是第一個知道自己正在毀滅地球的世代,也是最後一個還能做些什麼的世代。」雖然人類對於衛生、貧窮、教育等方面作出重大努力,也克服了許多難關,但是對於溫室效應的挽救,卻顯得束手無策。
如同最近發生在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和災難,其嚴重程度不斷打破歷史紀錄,這不是偶然,而是平均溫度上升的必然。最令人憂心的是全球溫度上升的速度,至今仍然沒有半點趨緩的現象。只能祈禱美國和中國的對抗戲碼盡快落幕,或是美國什麼時候才要覺醒帶領世界各國一起迎戰真正的敵人「地球暖化」?人類是否能團結起來打贏這場戰役,或者事後回顧去奚落當初的無所作為?
.
#後記:放慢不是壞事
.
《大減速》的作者透過這本書帶出一個觀念:「人類過去生活的環境一直都是停滯和緩慢成長的平衡狀態,就只是沒有像現在這麼『急遽變化』而已。」我們正走向逐漸的減速,只是當停滯到了極點,又會出現下一次的加速變化(不知道我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
從書中的各類數據看來,以及世界各方面的趨勢顯示,這是一個成長趨緩的年代(除了溫度加速上升)。我們要警覺那些舉著大旗吶喊「加速經濟成長」和「重返成長榮耀」的人物和口號,事實是趨勢早已改變,而且舉世皆然。我們已經不是乘坐在加速的列車上,也不該繼續乘坐下去。
作者認為趨緩帶來的另一項好處,是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質問,那些「我們祖父母和父母輩沒有質問過的事情」,因為他們的年代變化得太快、出現太多新鮮事物了。未來我們遭遇的無論科技、經濟、生活模式的變化速度,都可能會來越慢(看看令人失望的 iPhone13),如何降低自己對加速的期待,過上理想和滿足的生活,成了我們這代人的新課題。
最後,我想引用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Bezos)談打造商業策略的一句話:「與其問未來什麼會改變,不如問未來什麼是『不會改變』的?以這個回答去打造你的事業。」套用到我們自己的人生,享受親人、朋友和家庭的快樂相處時光,或許就是那件不會改變的事情。讓我們放慢腳步,細細思考什麼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並以此打造自己心中的理想生活。
.
Kobo電子書7折代碼:WAKISLOW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jW9fkV
使用期限:9/26~10/2
.
感謝 聯經出版 提供抽獎贈書
美國債務總額 在 Lew Mon-hung劉夢熊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中美貿易戰發展到現在不可收拾的地步,確實考驗當今中國領導人駕馭大局的能力。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三頭馬車(出口、消費、投資)是極其重要的推動力。出口方面,中國去年從美國獲得的貿易順差總額達到3752億美元。如果不計算這筆順差,中國整個對外貿易總額很可能會變成逆差,特別是中國每年要進口2700億美元的芯片和2600億美元的石油。所以,如果沒有對美國5000多億的出口,中美貿易歸零的話,對中國整個出口以及進口將受到重大打擊。
然後,消費又成問題。近年中國的房地產不斷飆升,中下階層的市民將畢生的積蓄都放在房地產的置業當中去。付了首期之後,每個月都要供樓,成為房奴,負擔已經非常重。在股市方面,股票投資佔了中國老百姓財產的相當部分。十年過去了,美國的股市從6000點,上升到25000點,增長了4倍有多;但中國的股市就從6000點,跌到現在3000點以下,前天當美國加徵關稅的措施一出台,中國的上證綜合指數更跌破2800點,民眾的錢包便大大縮水。
投資方面,全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當中,25個省市面臨財政赤字的問題。能夠向中央政府進貢的、有財政盈餘的,只有6個省市。但這6個省市隨著中美貿易戰升級,相信財政收入也會大為縮水,向中央進貢的數額也會大為下降。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債務非常沉重,有些地方連工資都發不出了。在這個情況下,搞地方基建來刺激投資,錢從何來呢?
我曾經提出以德報怨的招數,也就是宣布取消7月6日12時01分對50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貨品,還要對500億美元總值的芯片、半導體、高科技產品,以及進口藥品等等實行零關稅,來一招以德報怨,徹底消除美國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貨品徵收25%關稅的依據,這樣的做法正好顯示了我們遵守WTO的承諾的善意和誠意,也使得我們在國際上取得同情分和支持分。
美國債務總額 在 Sky Finance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集內容熱點:
.
1)美巨企Google、阿馬遜、微軟,宣業績有啟示...
2)Tesla上海自貿區設廠見眉目,互惠互利博翻身?
3)加泰棄提前大選,倡地方議會自決,獨派垂死?
4)華發美國國債總額10億美元,小心加息縮表...
5)美參院預算案獲通過,揭美國債務風險更趨危...
6)美聯儲局縮表量縮減,波及歐、日部署累歐元?
.
#Financial_Market
______________
【天裕財經頻道】一站式財智創富資訊平台!
YouTube:www.youtube.com/SkyFinanceChannel
Facebook:www.fb.com/skyfinancechannel
Website:www.skyfinance.hk
IG:sky.finance
美國債務總額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Jack係一名穩健的投資者,希望減低投資組合嘅風險,因而將債券加入喺自己嘅組合中。但係,喺之後兩年,全球進入加息週期後,佢睇見價格不斷下跌,又唔捨得將債券賣出止損,兩年過後,債價繼續下跌,Jack最終都係二手市場賣出止損,原本保守嘅資產變成殺人工具。Francis同樣係一名穩健的投資者,也把債券加入在組合中,佢就睇見香蕉公司同蠟燭國國債竟有30%利息,回報十分吸引,所以佢買入咗唔少佢哋公司同賣國家債券。但係,香蕉公司和蠟燭國因為環球經濟不穩而宣布破產,Francis嘅投資直頭化為烏有。雖然債券傳統上係較穩定嘅資產,但唔留意影響債券價格嘅因素嘅話,可以死得不明不白。
究竟什麼係債券呢?有咩因素會影響債券嘅價格呢?當投資者買入債券嘅時候,他們初始借出嘅總額就稱為「債券本金」。作為回報,該公司或國家會定期支付利息,假設係一或者半年,稱為「票息」,另外時間上要注意嘅係「年期」,亦就係當債券發行人交回「債券本金」嘅日子。當然,債券中嘅條文或多或少會有唔同,大家亦必須睇清楚條文,留意發債公司可唔可以提早還清本金。所以,債券就係投資者借出一定嘅資金,定期能夠收返利息和本金嘅投資產品。不過,如果一唔小心,忽視債券風險嘅存在,有可能損¬失所有投資資金,得不償失。
投資債券嘅時候,有三個基本嘅風險,係需要留意嘅:
1) 違約風險:當任何人決定借出款項嘅時候,最大嘅危機當然就係借款人違反合約。當一間公¬司宣布破產嘅時候,債務人是會比股東優先收到清算嘅資產,但有時債務人亦唔能夠收返所有債務金額,各投資者就會蒙受損失,甚至損¬失所有投資資金。所以,為咗避免這種風險,喺投資債券嘅時候,一定要參考環球信用評級機構嘅評級資料,例如常見嘅穆迪同標準普爾,佢哋為環球資產嘅安全同危險性進行評級。以標準普爾長期債券評級為例,可分為AAA、AA+、AA、AA- A+ A A- 到B級嘅 BBB+至B- 到C級嘅CCC+到C,至最差嘅D即違約級別。高評級的公司同¬國家授於AAA,代表違約風險理論上係最小,相反,剛才Francis買入嘅可能係BBB或者CCC的債券,因此違約風險大,當經濟有危險時,便首當其沖宣布破產。
2) 利率風險:例如我們早前所講,票息對投資債券都非常重要。債券入門必定要知嘅係,國家利率同債券價格係成反比嘅,因為當國家利率上升時,持有債券嘅票息吸引力相對下跌,因而債券價格亦會下跌。而當¬利率下跌的時候,就會有相反嘅效果,債券價格上升。假設Jack買入票息5.5%嘅債券,但美國宣佈加息,美國國家債息都有8%,咁Jack一定喺二手市場沽出現有嘅債券,換入國家債。抵抗這風險最¬基本嘅方法,就是唔理會債券價格嘅趨勢,而簡單地持有至到期日,咁投資者可以取回本金。去返頭先例子,Jack根本就唔應該喺加息週期時候買入債券,就算買咗,可以按投資債券嘅最初目的,就係持債券到到期日,不在二手市場賣出,可以賺回本金和當中的票息。
3) 另外,我哋亦需要留意提前還款風險。有啲合約內會寫明債券發行人,係有權喺到期日前償還債券本金及終止合約嘅¬。通常係喺市場利率已下降的時候,公司能夠以另外啲渠道以較低嘅成本借取資金,公司就會償還息較高嘅債券及終止合約。係大多數情況下,有提前還款權力的債券對投資風險加大,所以呢類嘅債券嘅票息都會係較高嘅,但唔係全部情況都係。大家投資債券時,必須睇清¬楚合約嘅條款。
以上教學簡單講明三個投資債券嘅基本知識,投資者需要留意評級機構、加息週期、以及提前還款嘅風險作出正確嘅投資部署,否則低風險嘅資產都可以招至損手。
════════════════════
?財務自由不是夢!把握機會免費體驗?
施傅【10年財務自由】1小時簡介+工作坊
立即試看:https://www.gregorysy.com/
════════════════════
❓有效 極速 儲存千萬❓
【零至千萬加速器】1小時簡介+工作坊
免費試看:https://edu.money-tab.com/pages/accelerator
════════════════════
茶敘50 《ALL or NOTHING》
立即購票:https://edu.money-tab.com/pages/teatalk-50-online
所有課程/活動一覽: https://money-tab.info/activity
施傅新書「量化交易」手冊
網上即買: https://www.money-tab.info/2020-book-purchase
✓ APP下載: http://onelink.to/mtapp
✓ 升級版: https://money-tab.com/membership
❖訂閱【富翁電視MTTV】頻道:
https://bit.ly/35dJW4Y
❖訂閱【我要做富翁】頻道:
https://bit.ly/35LOy2J
❖讚好Facebook專頁:
https://facebook.com/203349819681082
❖追蹤Instagram專頁:
https://www.instagram.com/money_tab/
美國債務總額 在 美國債務上限到期了?市場會如何應對?|股乾爹.EP023 的推薦與評價
... 債務 上限的機制是如何運作?這一次市場又將如何面對?有關 美國債務 上限你所需要知道的事。 00:00 開頭00:48 美國債務 ... 金額的4倍。聯準會該減碼QE了嗎? ... <看更多>
美國債務總額 在 [新聞] 過度依賴借貸美國債務總額恐達GDP的20倍- 看板Stock 的推薦與評價
1.原文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379584
2.原文內容:
根據全球資產管理公司 AB Bernstein 發布的報告,目前美國總務總額已接近 GDP 的
2000%,其中又以社會福利項目債務的 GDP 佔比最高,達到 633%。
AB Bernstein 的計算方式不僅計入傳統債務水平,還納入公共債務、金融債務以及社會
福利項目、醫療與撫卹金等等,準確來說,美國債務總額佔 GDP 比率達到了 1832%。
負責聯邦預算與財政問題的改革者認為,債務水平確實已達到必須採取行動的地步。美國
聯邦預算問責委員會主席 Maya MacGuineas 認為,如今我們已過度依賴借貸,將其作為
一切問題的解方,事實證明就是如此,這可能對未來幾十年的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儘管如此,AB Bernstein 首席美國經濟學家 Philipp Carlsson-Szlezak 仍表示,雖然
情況看起來不樂觀,但並不代表債務危機不可避免。
他認為債務危機的關鍵不在於總體金額,而是償還能力。他稱,「美國的債務相當龐大,
且還在持續成長,但當我們去思考債務問題時,可以發現環境條件遠比債務水平來的重要
,當宏觀條件不佳,債務危機也可能建立在較低的債務水平之上」。
目前,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已飆升至 22.5 兆美元,佔 GDP 總額 106%,排除掉政府間的債
務,大眾持有債務為 16.7 兆美元,佔 GDP 總額 78%。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預估,2028
年,大眾持有債務佔 GDP 總額將達 105%,顯示出潛在債務危機。
根據 AB Bernstein 分析,社會福利項目債務佔 GDP 總額最高,達到 633%。其他像是社
會保險項目佔了 484%、金融債務佔 450%、家庭和公司債共佔 150%、聯邦與地方政府債
佔 100% 等等。
信評機構穆迪 (Moody’s) 近期警告,在下一次經濟衰退期間,垃圾評級的公司債將急遽
膨脹,大幅增加違約風險。副總裁 Christina Padgett 表示,債務違約數量甚至可能超
過總債務量的 14%,高於大蕭條時期。
儘管目前經濟狀況良好,違約率仍屬較低水平,Maya 表示,現在是時候對美國債務問題
採取行動,並制定長期策略。
3.心得/評論:
在川胖不斷的減稅 舉債 壓低利率下
美或成最大贏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6.125.4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568186173.A.F7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