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之旅課有同學問到,擺爛、臣服與接納到底有什麼不同?如果這由內在運作來看,有相當大的不同。
擺爛的內在,是因為對一切視為無力改變,也就是曾努力試過但無法改變狀況,久而久之習得無助後,只能關閉自己的感官及情緒,對一切漠然。這並不是坦然接受的,而是切割掉連結,讓自己感受不到事情任何一面的變動或變化。然而,擺著不理到爛的期間,會愈來愈無助,也無力去改變,最終便會抑鬱。從本來的憤怒、到抱怨,到最後的鬱悶,事情自始至終都沒變。
接納是能夠敞開心去看見自己的各個面向,包括好與壞。不摒除自己的任何一部分,即便是自己憎惡的部分,也從投射到他人身上去認領回來,試著接受那就是部分的自己與之共存,並且看見壞的部分裡的好,以及好的部分裡面的壞,整合而達到真實且完整。因為自我接納,那麼事情是會跟著改變的。
臣服則是最高階,因為自我接納了,對自己信任了,才能夠去相信他人及世界,相信生命及宇宙。從相信到信任是一條轉化的路,相信中其實包含了不相信,或者說是從「相信-不相信」的一體兩面中選擇其一。但是即使是選擇了相信,它還是含有不相信的成份,因為它本是一體,無法被排除。信任則不一樣,信任沒有所謂信或不信,它是一種以更高視角來看世事的。
就好像如果你參與玩一個遊戲,但因為你是遊戲設計者,所以從一開始你就知道最後贏的都會是你,那麼在每一個關卡遇難時,你不會有相不相信的困擾,因為最後贏的就會是你,你是一定能過關斬將的。因此你能信任,不需要選擇相信或不相信,你就是知道,這就是臣服的概念。
當然並不是說臣服就一定會贏,只是臣服是信任自己靈魂或生命的安排所發生的一切,都會是最適合自己的,也都是此時要學習的,那麼自然就能夠接受現況而不抗拒或排斥了。
#更多內容歡迎報名
#靈魂之旅課
#2021週一過三班登記中
❤️接下來要開的是週一及週三班
時間:週一/週三晚上8-9
預計明年1-3月,為期三個月。
☑️ 靈魂之旅課
https://facebook.com/events/s/%E9%9D%88%E9%AD%82%E4%B9%8B%E6%97%852021%E5%B9%B4%E9%80%B1%E4%B8%80%E9%80%B1%E4%B8%89%E7%8F%AD/691726235071653/?ti=icl
在人的情感深處,其實藏有許許多多隱祕又生動的人性需求。
不論是兒時與父母的關係、長大後與同儕朋友或長官部屬的關係、婚戀關係及人際關係等,無一不再顯現給我們看心靈修復之路的成長有多重要。一個人從嬰兒時期對周遭環境(人事物)的感知,將形成對世界的現實感知,而足以影響著成年人的一生。雖然我們已無法回到過去改變當時的環境,但我們能探索自己的內在運作,理解自己在無意識層面都是如何在與人及世界互動,而造成所謂自己的命運,或是如何一再地遭遇相同挫折的。
我個人的體驗是在找尋方法解決前,得先理解造成問題的原因,這一步已是一個大關卡;若是能有對原因的理解,那麼接下來的實際作為及療癒就能透過自己付出的努力去改變。真正推動自己成長及覺察的,是願意面對的勇氣及嘗試。
📣 適合「靈魂之旅」課的同學:(上過工作坊的同學大推)
1) 常莫名感到情緒起伏,也許焦慮、悲傷、憤怒、無奈等,卻找不到方式來安自己的心。
2) 不懂為什麼自己不斷遇到類同的人事物。
3) 想要照顧好內在小孩,想療癒兒時創傷與原生家庭有糾葛的議題。
4) 在婚戀關係中不斷觸礁,容易與人產生爭執,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
5) 想要了解心理運作的理論及靈魂視角的解讀,如何與自己和解及成長。
6) 想更深層的探索了解自己,讓自己完整獨立而感到安心。
7) 想要了解焦慮、沒安全感、控制、依附、防衛、人際邊界、自尊、疏離、內疚等議題,是如何在關係中觸發恐懼或憤怒的。
8) 想了解情緒如何影響身體,又是如何在家族能量中運轉。
9) 想了解意識與潛意識是如何鏈結,而產生自己無法控制的想法、信念及行為的。
10) 想了解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己都是如何在防衛及攻擊他人的。
☑️上課方式:
每天線上群組心理學知識分享及一週一次線上課程,針對一週以來的內容做理解及探討,並提供我個人親身體驗的自我療癒方法(任何問題可提出來討論)。
☑️上課費用:
三個月台幣$6000(含書)
海外paypal加手續費為台幣$6400(帳號:yvonneyuhsuan@gmail.com)
開課時間會再群組上另行通知,人數滿班即開課。
有興趣參加課程,完成匯款後請告知匯款帳號後五碼。
戶名:邱俞璇
銀行:台北富邦(012)
帳號:757-168-003670
習得性無助解決方法 在 蘇絢慧分享空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受害者情結》_蘇絢慧23號作品_平安文化
你有沒有遇過一種人,總是不斷地複述自己的無辜、反芻自己的無助,把自己說成這個世界上最可憐也最不幸的人,而如果你沒有照著他的期待將他視為唯一重要的關注對象,就會遭遇他強烈的情緒攻擊?
你遇見的,正是所謂有著「受害者情結」的人,也可以說是一位專業的「受害者」。
具有「受害者情結」的人,會在生活中反覆地將自己推向痛苦的邊緣,而且會把這種痛苦傳染給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因為內心十分空虛和恐懼,所以幾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空虛和恐懼上,並且被一種莫名的焦慮支配。
「受害者情結」是一種由長期的無助感、自卑感、消極性和敵意所形成的應對人生處境的方式,「受害者」們不會嘗試去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是靠自己的思考來面對難題,而是會去尋找心目中能夠幫他們伸張正義的強者或承擔責任的代罪羔羊來拯救他們。
本書《受害者情結》要教你如何辨識「受害者情結」的「八種特徵」以及「八種常見的關係模式」。
只有認清「能拯救他的,只有他自己」,避免落入「拯救者」的角色,不隨對方的情緒起舞,劃定清楚的心理界限和關心界線,才能擺脫病態的依存心理,重新建立健康、正向的人際關係。
《受害者情結》預購全面啟動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1842?loc=P_0004_037
-
本書目錄:
CHAPTER1 不滿足我,你就是敵人
——認識「受害者情結」
受害者情結,不等於「被害者」
受害者情結,是童年受傷及受苦經驗膠著僵化而成
CHAPTER2 從受害者到迫害者
——受害者的三角戲劇心理
「受害者情結」的八個特徵
扭曲的信念
情緒失調及情感障礙
八種常見關係模式
CHAPTER3 照顧好自己內心的小孩
——如何自我療癒
•建構完整的自我功能,找回人生主導權
•以慈悲和自己的痛苦連接,修復破損的自我
•引導自己鬆動固守的扭曲信念
•超脫好壞對錯的二元對立觀點
•重新習得安全依戀,發展客觀彈性的距離
•建立穩健的自尊,擺脫挫敗的自我攻擊
•學習自我負責,做一個有力量的成人
•放下對自己的「完美」期待,接納真實的自己
CHAPTER4 能拯救他的,只有他自己
——如何避免病態依存關係
•勿落入拯救者角色,與對方產生病態共依存關係
•建立清楚的心理界線和關心界線
•不隨對方情緒起舞,避免擔負改變對方情緒的責任
•還給對方生命的自主權、尊重對方的人生選擇
•不以「我好,你不好」的心理地位看待對方
•清楚看見彼此的限制,做好課題分離
•以正向情感做正向回饋,理解對方的世界
•尊重對方的摸索,祝福對方的蛻變
〔 結語 〕 解開受害者情結,才能擁有健康的自我及人際關係
#6/22 預購開跑🏃 #6/29 全面上市🎉
博客來|https://bit.ly/3dlFN1u
金石堂|https://bit.ly/3efc8YN
誠 品|https://bit.ly/2V0qMeS
讀 冊|https://bit.ly/2NanvFB
三 民|https://bit.ly/3egHA9g
博客來(電子書)|https://bit.ly/37LMoB8
#今晚午夜零時開始預購
習得性無助解決方法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情緒與感覺]
情緒和感覺之間的區別,從目前的神經學為這兩個關鍵詞做的定義開始談。「情緒是複雜、主要為自動化的行動程式,此程式是由演化過程編寫而成。」
簡單來說,情緒是一種反射;感覺則是表現情緒同時有的知覺。
情緒觸發了大腦杏仁核和額葉皮質活化,接著引起內分泌變化,如皮質醇(壓力賀爾蒙),連動影響了行為,如焦慮時腸子蠕動增加、想逃走,臉部神經牽動,如表情悲傷猙獰。
依據《大腦、演化、人》第五章(作者:Michael S. Gazzaniga)
#情緒感染:「你的身體會對刺激自動產生反應,出現無意識的情緒;但是直到你的大腦意識確認了這種情緒,你才能說你有感覺。是情緒造成感覺。這和大部分人對於大腦運作方式解讀剛好相反。」
所以在討論事情時(或吵架時),往往先處理情緒,我們再來討論。因為情緒上來時,容易遮蔽真正的感受。往往因為只看到情緒,忽略了背後感受,例如明明擔心對方,結果情緒表現出來是暴怒,說出來的言語卻是負面積極回應。(關於擔心,跟關心的差別改天再來細說)
於是對方接受到你的情緒反彈,也築起防衛性的回應,這樣兩方互相磨損,很難達成共識啊!這時候要怎麼辦呢?
「先處理情緒,再來談感覺」
一、可以先彼此冷靜,但不是甩門離開現場喔!是提出「我們先冷靜一下吧!」但依然在對方身邊,靜等待情緒紓緩。
二、打破僵局。只要一方釋出了台階,就要「接受」。因為溝通才是靠近對方的第一步,所以請別斟酌在「總是我先低頭!」,畢竟兩個人想一起走下去的決心最重要了。邀約對方一同來溝通,時機點很重要,一般心理諮商會建議不要選在深夜時,良好溝通建議是白天、空間舒適、時間充裕時。
既然深夜不適合溝通重要事情,但又不能自動忽略吵架,所以可以提出「我們隔天下午或擇日較充裕的時候再好好談談,好嗎?因為你是很重要的人,而夜晚入睡前希望能抱著你看你安穩入睡。(如果是電話吵架不能立刻給對方擁抱時,可以說:我很在乎你,但此刻我知道你需要的是充足的睡眠,我們才有體力面對明天)
三、感情開頭也許是緣分,但讓緣分繼續的是經營。
過了幾個年頭你終於發現,那些短暫又來來去去的戀情、淺淺的遺憾、曖昧的甜美,都是假象!!!是假象!也是自己的想像!!(很重要所以說三次哈哈)
學不會經營跟相處,無論你經過多少次戀情,依然學不會走進彼此的心,因為放棄成為「習得無助感」的出口,要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首先就是面對!生命的課題會一直出現,直到你解決為止:)
四、溝通時雙方要剝開情緒防衛,說出真正的感受,如「我難過,因為__(事件)」減少言語中的疑問和質問。互相引導對方,並學著互相理解,雖然你不能做我的夢,但我可以傾聽你的夢。
五、傾聽之後如何達成共識?兩個人都是獨立個體,要建立連結前提是要有「同理心」,能達到共識不是百分百委屈配合,而是說出彼此地雷(在意的點),然後討論遇到這樣情況時,是否在情緒爆炸時,多給彼此空間和提點,如「下次再遇到__(事件),我已經知道你會在意了,但有時候我遲鈍,可以溫柔提醒嗎?」(像梁靜茹的勇氣歌詞:如果我的堅強任性,會不小心傷害了你,你能不能溫柔提醒,我雖然心太急,更害怕失去你 <3 )
六、勇敢面對。其實前面說的多好聽,大家都知道說的比做得容易,生氣當下誰想這麼多啊!!(翻桌都來不及了是嗎哈哈 >:O )的確啊!愛的本身沒有錯,愛的能力有限,所以每個人都要學習愛的能力(理解、溝通、責任、照顧、關懷等等。)
「沒有一種關係是放著就會好好的。」-探討兩性心理學的專家海苔熊。
那種過去了就過去吧的心態~殊不知心結一直耿著還在,憋久可是會內傷耶!所以面對很重要,要有勇氣再下次遇到爭吵狀況時,好好「實踐」上面的方法,情緒管理是能練習的。在嬰兒時期到青春期,我們都在學習如何處理情緒。(嬰兒大腦尚未發育完全,所以情緒的表現很立即),但越大以後我們會開始知道怎樣去調節,去覺察自己的感受其實是被包覆在其中。(調節情緒的大腦系統會逐漸完成,包含處理情緒跟認知分析)。
#有情緒是正常的
#要想完全沒情緒是不可能的
#人之所以為人啊
#感覺跟解釋型態有關
#你是什麼樣的解釋型態決定你看事情的角度
習得性無助解決方法 在 總覺得自己沒救了?你患上了「習得性無助」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可能你患上了「 習得性無助 」。 不管你正在面對著愛情的困難,交友的困難還是工作上的困難,你都不想再努力了,因為你 ... ... <看更多>
習得性無助解決方法 在 #問題有人知道如何克服習得性無助嗎 - 心理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 太依賴他人評價導致越來越沒自信沒信心也沒成- 習得性無助,行為學派, ... 的改變和嘗試不願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接受挑戰和尋找解決方法只是被動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