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和你介紹一本書,中文名叫《成長的邊界》,作者是大衛·愛潑斯坦。這本書的英文名非常簡潔,就是一個單詞「Range」,我把它翻譯成「廣度」,後面我們也用《廣度》來稱呼這本書。
你可能知道有一本非常著名的書《異類》,分析成功者為什麼能夠成功。我們之前的來信里也提到過這本書。而這封信要和你介紹的《廣度》,恰恰提出了和《異類》針鋒相對的觀點。
簡單來說,《異類》提出了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強調「刻意練習」、成為專才的重要性;而《廣度》這本書就如它的標題所言,更強調「廣度」在成長和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兩本書的觀點,談一談廣度和深度的問題。
愛潑斯坦為什麼反對「深度」?
先簡單介紹一下《異類》和《廣度》兩本書各自的主要觀點。《異類》一書中有三個非常鮮明的觀點,《廣度》主要針對前兩個,我們就重點談兩本書有交集的地方。
先來看《異類》的第一個觀點,就是大環境和起步的時間很重要。你生對了時代,就有更大的概率成功;甚至你生對了月份,一開始比同年級同學大了幾個月,容易成為孩子王,後來就更有可能成為領袖。《異類》的第二個觀點,就是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講什麼事情要做好,需要有一萬小時的練習。
針對這兩個觀點,《廣度》這本書又是怎麼說的呢?
《廣度》的第一個觀點,就是認為早期優勢或者說早期的刻苦練習對於長期發展來講幫助不大。《廣度》的第二個觀點,就是它的副標題,講在這個專業化的世界中,通才更能夠取勝。
簡而言之,《異類》強調起跑線上的優勢,一開始佔優,後面就越發展越好;而且強調人要投入大量練習,成為專業化的人才。《廣度》則認為,早期優勢沒有那麼大的作用,比起專業化,現在的世界更需要的是通才。
《異類》的觀點你應該很熟悉了,也是現在社會的一種主流觀點。這封信我們介紹《廣度》,就稍微展開看一下《廣度》的作者愛潑斯坦是怎麼論述他的意見的。愛潑斯坦從四個角度論述了自己的觀點。
首先,愛潑斯坦把世界上的事情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規則明確的事情,比如學鋼琴、打高爾夫球、做銷售、編程序,成功的標準非常清晰。在這些事情上,一萬小時定律是成立的。
但是還有第二類事,就是大量規則不明確的事情,比如創業。我在之前的信中講過,成為億萬富翁比登上珠峰更難,因為後者目標清晰,訓練方式固定,而前者沒有可以遵循的通用標準。愛潑斯坦認為,對於這樣的事,就算投入大量時間練會了一個單一技能,意義也不大。愛潑斯坦還特別提醒,要警惕那種「因為自己手裡有了一個錘子,因此看什麼都是釘子」的思維方式。
其次,愛潑斯坦講專業人士的判斷未必就更可靠。有的專業人士過於相信自己的訓練和固有的方法,結果有時候表現甚至不如普通人。這樣的例子我們見過很多,比如對股票的預測,對選舉結果的預測等等。
愛潑斯坦還舉了一個很特殊的例子。他說一項研究發現,每年心臟病專家聚集起來開年會的時間段內,心臟病患者死亡率反而會降低。這項研究推測,可能是因為心臟病專家忙於開會,沒時間做手術,而手術本身有風險,因此手術總量減少帶來了患者死亡數量的減少。換句話說,有些患者不做手術可能還能活過這段時間,結果因為做手術反而喪命了。這個統計結果提示,專家的判斷也有可能是不準確的。
第三,愛潑斯坦認為,方向比毅力更重要。愛潑斯坦也承認毅力是個好東西,但一味堅持、永不言退,甚至一條道走到黑,卻未必是美德。
愛潑斯坦講,世界上成功的道路千千萬,你怎麼知道自己選的路就是對的呢?如果走在錯誤的道路上,那越有毅力可能越糟糕。
《廣度》這本書講了許多改變人生道路而成功的名人故事。其中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梵高。梵高年輕時做過牧師、傳教士、店員、藝術品交易員,對每份工作梵高都做得很認真,但就是做不出成績。直到接近三十歲,梵高才開始學習繪畫,並且迷上繪畫藝術。我們知道,最終他是作為畫家而流芳百世的。
最後,愛潑斯坦還舉出了很多實際案例,說明很多成功人士不是只懂某個領域的專才,而是廣泛涉獵的通才。這樣的例子你肯定也能想到不少,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通過上述分析,愛潑斯坦提出結論:面對複雜問題、特別是沒有明確衡量標準的問題時,廣度比深度更有用。人要懂得放棄和退讓,不要一根筋只知道往前走。後退一步看似多花了時間,但可能因為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反而省了時間。每一次拓寬人生道路的嘗試,只要處理得好,都會成為人生的閱歷,並不白走。愛潑斯坦舉了喬布斯的例子,講喬布斯當年旁聽的一門書法課,後來對他設計麥金托什電腦和其他產品發揮了作用,因為喬布斯對藝術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這門課。
要廣度還是要深度?
介紹完愛潑斯坦的觀點,問題來了:我們該信誰的呢?是《異類》作者格拉德威爾說的刻意練習、成為專才,還是愛潑斯坦說的多加嘗試、追求廣度?兩位作者都舉出了很多現實案例支持自己的觀點。當然可能你也會覺得,兩人的觀點並不完全矛盾,也可以並行不悖。
但我們在生活中要面對的問題往往更加實際。比如你剛下班,接下來有一個小時的自由時間,你到底應該做什麼?對此我們必須有一個選擇,因為做了這件事就不能做另一件。如何選擇呢?其實還是要回到理性的分析上來,而不是聽信任何現成的答案。
我常常講如果你不知道做什麼,就想一想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不妨按廣度和深度兩個維度,把人分為四類。
第一類人,既沒有廣度,也沒有深度,這自然不是我們的目標。
第二類人,既有廣度,又有深度。這種人通常是天才,比如達芬奇、牛頓、愛迪生、喬布斯,還有用數學建模來進行投資的文藝復興公司創始人詹姆斯·西蒙斯等等。不過,這類人的數量在世界上可能連萬分之一、甚至百萬分之一都不到。我們雖然能講出不少這樣的名字,但這是因為他們站在聚光燈下,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看看身邊,這樣的人可能一個也找不到。當然,如果把要求放低一點,只說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人,可能還是能找到一些的。
再看第三類人,有深度,沒有廣度。這種人我們身邊應該有不少,或許我們自己就屬於這一類。
第四類和第三類反過來,有廣度,沒有深度,這樣的人也比較多。
簡單分析一下:第一類人我們不用考慮;第二類人雖然你我都很嚮往,但很難成為這樣的人;那麼我們主要考慮的,就是在第三類和第四類中選擇。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結合你自己的情況,要成為第三類或第四類,哪一種對你比較容易?此外,第三類和第四類人,在生活中哪一種相對更受歡迎、更容易成功?根據我自己的觀察,答案是第三類,也就是比起有廣度沒深度的人,還是有深度、但廣度有所欠缺的人更容易成功一些。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完全不贊成愛潑斯坦的看法呢?並非如此。我專門和你分享這本書,正是因為雖然愛潑斯坦和我的觀點不完全一致,但仍然給了我很有益的啓發和提醒。他提醒我們,做事不要死鑽牛角尖,要注意看方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情,要嘗試各種新東西。實際上,愛潑斯坦講的「廣度」也不是蜻蜓點水、多而不精,他也談到了在保持一顆開放心靈的同時,我們也要選擇某個領域往深里走。
怎麼讀書才能為我所用?
最後,借著《廣度》這本書,再和你談一下讀書這件事。我們在閱讀他人想法和接受他人經驗的時候,有一個很容易進入的誤區,就是當那些想法和經驗特別符合我們的胃口,我們就會非常順暢、甚至不假思索地接受它們。
有的人讀了《異類》這本書,聽到了一萬小時定律,覺得很有道理,然後就為自己簡單低水平的重復工作找到了理由;被其他人問起來,就抬出一萬小時定律當藉口。同樣的道理,有的人讀了《廣度》這本書,就為自己不能在一條路上深入找到了藉口,說自己是要成為通才。很多人說是讀書,只是不斷為自己找藉口而已。
實際上我們讀書的時候,對於作者的觀點,既不應該輕易接受,也不應當直接拒絕。不同視角、不同觀點的書,往往能給我們有益的啓發。
比如有人覺得一萬小時定律很有道理,但自己試了好像不靈,就不知所措了。這時你讀到《廣度》這本書,就會發現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立,還需要其他條件,比如只有對於可以清楚衡量、可以明確追蹤進步的目標,一萬小時定律才有效。這樣一來,兩本書中看似不同的觀點就起到了相互補充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多讀書,而且要讀不同的書。
一本好書,不在於它的觀點都符合你的心意,而在於它能夠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視角,啓發你的思考。因此,即使我不完全贊同《廣度》的觀點,這本書仍然值得一讀。
小結
如果你自己讀這本書,也要記住我們讀它的目的是接受它的啓發,而不是聽了那些遙遠的故事就放棄努力。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比起廣度,更欠缺的還是毅力。成為通才並沒有錯,但更多人只是把「成為通才」當成了半途而廢的藉口。
當然,對於格拉德威爾和愛潑斯坦的觀點是如此,對於我的觀點,也是如此。我的結論應當是啓發你思考的材料,而不應該直接成為你的結論。瞭解了這兩本書,你更應當運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和審視,找到適合你自己的進步道路。」
同時也有15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80的網紅OP凱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Q&A: 有點小疑問,關於三大法人買賣權交易口數的變化或契約金額的變化哪個比較重要 我知道是要搭配著一起看﹐另一個問題是契約金額是看絕對值得變化嗎? 那契約金額的正負號是什麼意思,假設-2000 → -1000 這樣是變大還是變小(數學上來說是往0或+靠攏,算是變大吧?) 目前對這部分比較困惑一點...
「股票 數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股票 數學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股票 數學 在 吳淡如每周一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股票 數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股票 數學 在 OP凱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股票 數學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股票 數學 在 電玩醫生 馬克羊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股票 數學 在 Re: [請益] 投資跟數學好壞有差嗎? - 看板Stock 的評價
- 關於股票 數學 在 神準數學(股票六合彩樂透彩券研究)'s Photos 的評價
- 關於股票 數學 在 新聞每周花1節數學課模擬股票買賣國二生不再怕數學- B5 留言 的評價
- 關於股票 數學 在 想認真學理財,但數學不好,投資工具又很多 的評價
股票 數學 在 吳淡如每周一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大早又接到朋友的訊息。
這位朋友絕對是個好人,很善良。
而且他是大學教授🙈🙈
其實套住這兩個字只是表示:現額比本金少。
如果你想解套,基本上就要甘於讓自己的錯誤判斷變成沉沒成本。
電視名嘴我認識好多,尤其是在講理財的,股票和房地產都套住的所在多有,只是不敢公開說出來,公開推薦什麼還是振振有詞!
人生實用商學院原則很清楚,機關算盡太聰明,我支持的是施昇輝的傻瓜理財法(學長對不起,我的意思是方法簡單),還有陳重銘老師的稍微複雜一點,但是用數學大數法則設定的理財法…
這兩者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您的年紀跟我差不多,存款也不少,實在不需要跟年輕人一樣去賭一把致富。
大家所謂的套住,其實是不願意承認昨天的過錯,並且壯士斷腕!
說真的,我這位好人朋友幾年前也跟我求助過,不過我想他看電視的時間太多了,這也不是第一次。
請冷靜想想:這世界上真的有人會熱心引導你致富而沒有任何目的嗎?
就算是理財作家也有目的⋯他要賣書哈哈哈😆
電視裡的老師付了那麼多錢買頻道,如果他真的想普渡眾生,他應該去幫忙開孤兒院,幫忙流浪貓狗,為什麼要對一個薄資產的人花這麼大的心思?
早上看到一位fb讀者的精彩留言:他用的應該是銀行的理財App,
他承認用AI選股賺得錢比自己選的股賺得多⋯
老實告訴你,我也一直想自作聰明!但是連買S & P 500績效都比我搞了老半天的強!
我們理財一定要這麼累嗎?
很多人為了不甘心套牢斷腕之後的損失,去聽另外一個老師(比如說我的朋友來找到我),想要扳回來,轉虧為盈⋯⋯
那如果我是詐騙集團怎麼辦?
心態沒有改,永遠想要找一個領導人,就會跟領導人一起掉進大圳溝裡呀!而領導人老早就準備了一個救生圈給自己⋯
P S,只要提到股市,每個公眾fb下面都會有人請你加入群組。我保證我不認識他!而且有很大比例是詐騙集團。
股票 數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大早又接到朋友的訊息。
這位朋友絕對是個好人,很善良。
而且他是大學教授🙈🙈
其實套住這兩個字只是表示:現額比本金少。
如果你想解套,基本上就要甘於讓自己的錯誤判斷變成沉沒成本。
電視名嘴我認識好多,尤其是在講理財的,股票和房地產都套住的所在多有,只是不敢公開說出來,公開推薦什麼還是振振有詞!
人生實用商學院原則很清楚,機關算盡太聰明,我支持的是施昇輝的傻瓜理財法(學長對不起,我的意思是方法簡單),還有陳重銘老師的稍微複雜一點,但是用數學大數法則設定的理財法…
這兩者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您的年紀跟我差不多,存款也不少,實在不需要跟年輕人一樣去賭一把致富。
大家所謂的套住,其實是不願意承認昨天的過錯,並且壯士斷腕!
說真的,我這位好人朋友幾年前也跟我求助過,不過我想他看電視的時間太多了,這也不是第一次。
請冷靜想想:這世界上真的有人會熱心引導你致富而沒有任何目的嗎?
就算是理財作家也有目的⋯他要賣書哈哈哈😆
電視裡的老師付了那麼多錢買頻道,如果他真的想普渡眾生,他應該去幫忙開孤兒院,幫忙流浪貓狗,為什麼要對一個薄有資產的人花這麼大的心思?
早上看到一位fb讀者的精彩留言:他用的應該是銀行的理財App,
他承認用AI選股賺得錢比自己選的股賺得多⋯
老實告訴你,我也一直想自作聰明!但是連買S & P 500績效都比我搞了老半天的強!
我們理財一定要這麼累嗎?
很多人為了不甘心套牢斷腕之後的損失,去聽另外一個老師(比如說我的朋友來找到我),想要扳回來,轉虧為盈⋯⋯
那如果我是詐騙集團怎麼辦?
心態沒有改,永遠想要找一個領導人,就會跟領導人一起掉進大圳溝裡呀!而領導人老早就準備了一個救生圈給自己⋯
P S,只要提到股市,每個公眾fb下面都會有人請你加入群組。我保證我不認識他!而且有很大比例是詐騙集團。
股票 數學 在 OP凱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Q&A:
有點小疑問,關於三大法人買賣權交易口數的變化或契約金額的變化哪個比較重要
我知道是要搭配著一起看﹐另一個問題是契約金額是看絕對值得變化嗎?
那契約金額的正負號是什麼意思,假設-2000 → -1000 這樣是變大還是變小(數學上來說是往0或+靠攏,算是變大吧?)
目前對這部分比較困惑一點
那今天壓力支撐表的支撐,依舊是散戶?有支撐效果嗎?
想請問凱文自營sp跑到更價外的心態是不是因為怕原本建倉的位置會變價內,所以要再建更價外的地方才能妥收權利金?跟外資bp一樣是看空行情的 這有點疑惑還請凱文能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請問波動率和支撐壓力表的區間變大有何不同?兩者各代表什麼?
我是新學員 請問影片幾點會po出來呢
您好,請問有賣方被貫穿的應對策略嗎?影片太多了,有點找不到,可以貼影片連結嗎?
大大,我問一下選擇權的價格要像股票乘上1000倍嗎?還是不用?
請問週選和月選,他們是一起統計的嗎?謝謝
雖然我都去期交所官網看結算,今天學到周小台看結算的方法算是突破新觀念
如何可以成為鐵粉呢?
請問OP大還會開課嗎?
-------------------------------------------------------------------------------
接下來的規劃
學習寫程式,我也想開看盤直播
重整舊影片,去蕪存菁,增加圖片與影像說明
▼凱文的選擇權課程,適合新手、小資族,讓你瞭解如何運用選擇權獲利!▼
https://optionplayerkevin.teachable.com/
▼歡迎加入會員▼
小額贊助,可以在留言區使用特別的專屬貼圖
鐵粉會員,除了貼圖,每天我會與你分享我對盤勢的想法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2JKimITPdd37tEzJrHPAg/join
▼底下有各種資訊,歡迎點開參考▼
✅選擇權討論社團:http://optionplayerkevin.pros.is/groupkevin
✅IG:http://optionplayerkevin.pros.is/instagramkevin
✅FB:http://optionplayerkevin.pros.is/facebookkevin
✅line社群:https://lihi.tv/YcKVl
這個頻道專注在選擇權的話題上
股票、期貨、基金也歡迎大家來討論
希望大家都能變得更有錢,邁向財務自由
本集節目由蝦皮贊助播出
https://shp.ee/2dues3k
----------
***重要申明:影片主要為分享我個人的想法,並非投資建議,請觀眾在操作前仍需三思。***
股票 數學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今天第一次揭露不為人知的祕密,台積電誰找來參與這場疫苗捐贈戰的?結果真相竟然是郭台銘找來的!
今天第一次揭露不為人知的祕密,台積電誰找來參與這場疫苗捐贈戰的?結果真相竟然是郭台銘找來的!坦白說我一開始也不是很相信,但是因為綠營一直想要收割,搞到當事人身邊有很多人不爽,我找了好幾個消息來源才確認這件事。台積電是郭台銘找來為了突破這次的綠營封鎖,而蔡英文同意邀他們進府,這也是為什麼媒體突然被告知台積電要參加的時候一片譁然,但郭台銘卻沉默沒有表達任何意見,因為他早就知道啦!根本就他找的!
【鴻海及台積電BNT疫苗採購案近日已完成簽約,但台北市議員、民進黨中常委梁文傑日前在政論節目上表示,如果不是民進黨找台積電出來,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根本買不到疫苗,引發討論。對此,梁文傑16日在臉書解釋,他的看法是台積電的作用非常大,「誰在幫忙台灣人民突破封鎖才是重點」。
至於「找台積電來幫忙郭董」一說,梁文傑則解釋,並非台積電被迫做了不樂之捐,他是指當台積電在6月10日主動交件給衛福部說要買疫苖,而郭董也說要求見總統蔡英文,蔡英文就在6月18日請來台積電和郭董一起到總統府商討,因為兩家大公司一起出面總比一家好。】
但梁文傑的說法完全是收割,所以才會有我寫這一篇,事實上是郭台銘找了台積電來幫台灣讓這件事會成。因為一開始郭台銘找的是柯建銘,但沒想到跟上海復星才通完話,消息就洩漏,柯建銘還公開說郭台銘的BNT疫苗一劑要四十二美金;結果郭台銘遞件給衛福部是不是還被擋了七八天一直在那邊繞,柯建銘入總統府報告了,蔡英文就說好了指派李大維去談,底下陳時中也還在擋,而且還有消息人士直接跟郭講說,黨內有人有意見,你們會被擋。
所以他才悄悄地拉了台積電參與,謀定而後動之後才在六月十八日驚天一怒說要直接面見總統,而且今天下午就有空!但你不會覺得一直沒行程的蔡英文有空也就算了,台積電的劉德音董事長和法務長也都這麼湊巧都有空,是以為大家都在放暑假可以隨傳隨到嗎?那當然是已經準備好了啊!
其實這個邏輯很簡單,這就是用來鎮壓民進黨黨內派系牛鬼蛇神的,因為你擋得了郭台銘,擋不了護國神山,擋得了護國神山,擋不了郭台銘,你可以說台積電股票上市,但郭台銘已經不是鴻海的負責人了吧,總之這兩個組合在一起才會一剛一柔相輔相成。
而就像你後來所看到的一樣,剛者如郭台銘忍辱負重,至今噤口不語,柔者台積電驚天一怒,克服了種種刁難,才走到這一天啊!這背後的無奈與悶虧,恐怕短時間都不會有辦法讓一般人知道全部,總之只能感謝。
台灣的企業用自己的錢自己的人力自己的法務自己的關係幫全台灣的人民搶到了疫苗,就請那些除了拖累、想要賺一筆之外別無貢獻的政治人物閉嘴吧,這些功勞沒有你們的份,明眼人都知道,你們有過無功,閉上嘴比較聰明,有一天會全都跟你們要回來的!
好了,揭露完前所未知的內幕,接下來要談數據了。台灣這一波有幾個數據很奇怪,不符合常理。一個是得了新冠肺炎之後的死亡率,一個是注射疫苗之後的疑似異常反應的比例。
根據中時新聞網兩天前的報導「台灣死亡率4.8%比世界高2倍」,數學永遠不會辜負你的,因為不會就是不會。
我好奇比對了一下CDC公布的資料,我用這幾天的數據計算了全台各縣市新冠肺炎的死亡率,發現前五名分別是:
新竹縣 9.17%
基隆市 8.41%
台北市 6.11%
新北市 5.67%
彰化縣 4.81%
而且全台灣的死亡率竟然高達5.35%,高過於全世界的總平均2.1%,是全世界平均數的2.5476倍!看到這數字,不禁讓肥宅我打了冷顫…數字這個東西沒有偶然只有必然,真的就是這麼巧,因為我們得病年齡層過高的關係嗎?但真的不是啊,我國的死亡率一周前就已經達到世界第八了,如果以最新的數字來說是要追過索馬利亞了。(但不知道為何我國的資料已經有段時間沒跟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網站同步了,誰知道為何呢?)
COUNTRY CONFIRMED DEATHS CASE-FATALITY DEATHS/100K POP.
Yemen 6,964 1,366 19.6% 4.68
Peru 2,085,883 194,752 9.3% 599.04
Mexico 2,616,827 235,507 9.0% 184.60
Sudan 36,805 2,774 7.5% 6.48
Syria 25,806 1,901 7.4% 11.14
Egypt 283,409 16,418 5.8% 16.35
Somalia 15,076 781 5.2% 5.06
Taiwan 15,328 753 4.9% 3.17
另外,根據中國時報的報導,若以目前國內已經接種了201萬9986劑AZ疫苗後,共有387例死亡數來看,換算死亡通報率達百萬分之191.59;莫德納部分,231萬7286劑,共有25例死亡換算為百萬分之10.79,兩者相差達17倍。等等,這個數字真的太異常了,這世界上沒有偶然只有必然,CDC真的都沒有說法嗎?我們再把世界各地的長者注射疫苗後的死亡率調出來,這也還是異常啊!
接種AZ與莫德納疫苗的不良反應差距如此之大,而且我國的異常反應比例又比世界各國都高,但是我們偉大的CDC卻沒有說明,世界各國包括丹麥、奧地利、義大利、冰島、挪威在遇到副作用問題時,都是暫停施打,進行解剖調查之後,當時遭遇到疫苗注射的血栓反應時,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股票 數學 在 電玩醫生 馬克羊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申請訂閱加入馬克羊私人群組:
https://forms.gle/jvcP56bb3552Dzx27
我的FB粉專,裡面可以看到影片裡show所有貼文跟對帳單:
https://www.facebook.com/dryangmark
然後我再聲明一次,我不建議任何沒有學過策略或技術的人參與當沖。
#股票 #當沖 #投資 #賺錢
股票 數學 在 神準數學(股票六合彩樂透彩券研究)'s Photos 的推薦與評價
Facebook. facebook. 神準數學(股票六合彩樂透彩券研究)'s Photos. Loading... Try Again. Cancel. Loading... Loading... ... <看更多>
股票 數學 在 新聞每周花1節數學課模擬股票買賣國二生不再怕數學- B5 留言 的推薦與評價
小弟數學奧林匹亞,數學學科能力競賽都參加過,也有得名不過要把我數學的成績規在我國一開始碰股票有點牽強. ... <看更多>
股票 數學 在 Re: [請益] 投資跟數學好壞有差嗎? - 看板Stock 的推薦與評價
同意vonnewman,
其實很多時候和心理特質有關:
很多人會覺得自己的計算好像萬無一失
然後就一次把籌碼全壓了下去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人不是全知全能,
不可能每次都算得對、猜得對:
只有活下來的人才是勝利者
幾乎能長久勝利的人和聰明沒什麼太大的關係
倒不如說是"智慧":也就是能存活的原則問題
如果有看過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以及 金融怪傑 與 蘇黎士定律
會發現最重要的東西無非幾點:
1.風險:
引用一句科斯托蘭尼的話:"當作明天股巿就會關門來買股票"
誰也不知道明天到底會如何,只有留有老本的人才能東山再起
借錢去投資 風險更大,看起來好像會賺更多,但如果輸了便變成了大筆負債
所以降低風險最基本的就是:不要借錢
再來就是:1~7%停損,就算失敗一次還有多次可以努力
失敗的部位就要像切除腫瘤一樣,馬上切割以免損失擴大
最後,一定要留下足夠的流通性廣、強勢的保值物或貨幣
萬一有天本國貨幣都變得像癈紙(如二戰後的德國馬克),還有能使用的資本以東山再起
2.偏執:
錢就只是錢,有的人會有政治好惡或者主觀喜好
但是和賺不賺錢是無關的:不要以個人情緒好惡影響自己的思考
此外如果輸了錢,不要想在失敗的部份翻本:
這樣只會讓損失變大,而且充滿個人的報復心理,而非真正的思考過風險
3.想法:
對一件投資,要有想法才去作:
很多人只是聽到好像會賺錢就丟錢下去,但對它卻沒有任何研究
此外,還有很多人 只要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除非有思考過
不要隨便相信或否定任何想法,即使是自己的想法
有人會覺得自己的看法天下無敵,或者覺得有些看法是垃圾:連想都不屑去想
但是這樣會造成很多盲點:百密一疏,人總是會有疏失的時候
隨時思考所有的機會可能及危機限制,把握機會及安全
沒有誰的想法是一定正確的,只有讓自己的想法更寛廣,才不會有所遺漏
當設想的情況或者意料外的情況發生時,要馬上作決斷,不能遲疑
這樣才不會錯失獲利及逃命的機會
4.趨勢:
長遠的實際趨勢才重要
不要太過重視短期微小的利益,實際長遠的趨勢才重要
不然光是進進出出的成本就很可觀,並且突發事件會吃掉許多利潤
Kostolany's Egg(見"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M與W法則、趨勢 = 心理 + 貨幣
2 x 2 = 5 - 1
(見"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關於Kostolany's Egg,請參考skywalkertw網友的網誌
( https://skywalkertw.blogspot.com/2009/02/blog-post.html?spref=fb )
※ 引述《vonnewman (灰色腦細胞)》之銘言:
: ※ 引述《hikki82119 ()》之銘言:
: : 投資似乎包含很多數學理論,如果數學能力不好的人,
: : 是不是比較不容易成為市場的贏家,玩股票是不是數學
: : 基礎要好一點!
: 有數學家當基金經理人賺錢的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mes_Harris_Simons
: https://www.forbes.com/lists/2007/54/richlist07_James-Simons_5GZ7.html
: 但是,念財管的應該都聽過LTCM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ong-Term_Capital_Management
: 裡面網羅了一大堆博士
: 還包括兩位諾貝經濟爾獎得主,選擇權記價公式的發明者
: Myron Scholes and Robert C. Merton
: 結果落得卻破產的命運
: 但是,大多數賺錢的基金經理人數學都普通而已
: https://www.pmfcenter.com/recruit
: 華爾街當然會請數學家,可是數學家大多作研發
: 設計投資模型
: 真正賺錢的都還是經理人
: 根據索羅斯的傳記,索羅斯考兩次才進到倫敦政經學院
: 據他很崇拜的教授表示,對索羅斯的印象只是普通的學生而已
: 索羅斯看來在學術上的資質真是平庸而已
: 可是在投機界卻有特殊才能
: 投機這種類似賭博的行為
: 有時心理特質要比學術能力重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83.134.16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