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是脊柱的延伸】
陳大哥(化名)是做建築的老手,年輕時從學徒做起,至今已經是帶領一個工班的師傅,施工品質在業界頗受好評。
但成功的事業不一定能帶來健康,陳大哥的左肩與脖子漸漸開始痠痛異常。左肩開始出現坊間俗稱「五十肩」的症狀。除了肩痛,腰也常常出狀況,一開始以為是有年紀了,或是長期勞力工作的後果。但陳大哥打針、吃藥、整骨ㄠ肩膀喬頸椎(痛的要死)、按摩都試過不少,管用不過兩天,這次實在是腰太痛了,才經由朋友的口碑介紹而來。
我聽完症狀,手一搭上肩膀,請患者在旋轉椅上左右轉動,就請他趴下拍了張腳跟的照片。
「我的腰、肩是腳跟歪掉引起? 不是什麼骨盆還是五十肩?是你節目上講的 #抓交替 嗎?」陳大哥疑惑。
「就像蓋房子嘛!」我用他的專業去比喻「如果一棟房子地基(足跟)不正,結果一路(腰)歪到頂樓(肩)牆壁都裂了。如果要修,你覺得應該修哪裡比較正確?」我請他將心比心。
「其實不一定啦,要看屋況還有預算哈哈……」陳大哥笑道。
「你屋況ok啦,健康的預算當然不能省。」我也笑道。
我請患者趴下,讓陳大哥做左右翻轉的動作,讓他身體接上腳跟。過程沒碰他的手,請他坐起再抬左手。
「欸!」他感覺神奇。
「不神奇,it's science. 」
足跟是脊椎的延伸,光是整脊,一落地就會開始打回原形。調身體跟蓋房子一樣,要「腳踏實地」才行。
#關於足跟是如何影響骨盆與脊柱下期會做集視頻跟大家講解
「脊柱裂照片」的推薦目錄:
脊柱裂照片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阿萍醫師會的可多了⋯哈哈哈哈!
然後,因為拉真空吸引出來,兜兜產後第一次聽到阿萍阿姨的聲音用大哭表達不滿,阿姨我好好的道歉了一番。
❤兜兜生產記錄❤
調皮的兜兜到4/24(41W+6) 都沒動靜 ,中午到了協和,吃了兩輪的催生藥,感覺都不強烈,晚上稍微休息一下,來到4/25(42W)的這一天。早上開始決定打低量的催生點滴,打了大概2個多小時,感覺自己開始控制不了,就連絡了助產師嘉黛來協助,中間因為兜兜的心跳有稍微不穩,所以嘉黛來時我也開始戴上了O2導管。嘉黛協助讓不想平躺,身上又有胎兒監視器+O2+點滴的我更換各種讓我相對來說比較舒服的姿勢。然後因為兜兜比較大隻,壓迫到我脊柱側彎的地方,所以除了有宮縮的疼痛,還有脊椎的痛,讓我無法在宮縮時好好呼吸,需要有人在我宮縮時壓住我脊椎,才能讓我專注在呼吸。
就這樣一直來到了3點多,陳醫師來了,那時她們還在討論5點前應該可以結束,我還和陳醫師說可以給我點希望嗎?不要痛那麼久,還有一個多小時欸,大家都笑了(我看照片發現那時那麼痛的我也笑了,不過當然是非宮縮時)。陳醫師來之前有抽天使卡,抽到了滋養和接受,時辰是4:44(最後破水時是4:44,出生時間是4:45,實在是很神奇)。
一直到了4:30左右,突然兜兜心跳開始掉(因為臍帶繞了脖子1.5圈又繞身體1圈),大家趕快推我到開刀房(之前時間都是在待產室待產),那時因為太痛,我也知道這時要趕快,否則很危險,但我抽離了,大家的指令我也無法完全聽到,最後我只記得我叫好痛好痛,兜兜就被吸出來了。兜兜出來後就放到了我身上肌膚接觸,這時的我和生妞妞時一樣,只覺得終於結束了,什麼狗屁的感動都沒有,我也始終看着兜兜的頭髮在放空,陳醫師在幫我縫裂傷,助產師在做胎盤拓印,老公在看兜兜。陳醫師這時在說兜兜的臍帶是她看過最長的,兜兜的體重也可能是自然產中最重的,不過最後兜兜只有3935g,沒有破記錄啦。
這次的生產,和第一胎一樣選擇了溫柔生產,不過我選擇了 #好孕工作室 的團隊,大概32W開始,知道兜兜胎位不正,我就在陳醫師的建議下去看了中醫喝水藥和開始艾灸+做膝胸卧式,一直到40W兜兜還是有時在上有時轉下,有時又橫躺(活潑的很),體重也預估破了4000g,陳醫師只問過我一次還是想要自然產嗎?我回答是,之後就沒再問過我。(其他醫生的話應該就直接安排剖腹了吧!)不過也感謝兜兜在最後轉正了,至少讓我少吃點苦。這次也因為有助產師的協助,我使用了花生球、生產椅、產球來協助我放鬆,我也嚐試了跪趴、側躺、坐姿各種姿勢。而且,我真的竟然能在宮縮那麼痛的時刻,在助產師的引導下身體都放鬆,將注意力都放在肚子。這次除了有宮縮的痛,我還有脊椎的疼痛,等於前後都要人命的痛(有後悔怎麼沒先去做結構治療),如果沒有團隊的幫忙,我想我會生更久(哭)。最後要感謝一下我的神隊友,第一晚因為認床幾乎都沒睡,生產當天也一起協助我放鬆和壓着我的脊椎痛,最後還經歷兜兜臍繞頸的危急時刻,生完,我們有共同的想法就是該去結紮了😄
脊柱裂照片 在 Micheal Lin的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醫學碎碎念 #大腦 #brain #人體奧秘 #腦切除再生
from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44939175613377/?ref=share
【 出生後才長大腦的男孩和被切除 1/6 個大腦的男孩】
Noah Wall 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被發現沒有大腦,醫生評估幾乎沒有活下來的機會,五次屢勸 Noah 的爸媽人工結束懷孕,但是 Shelley 和 Rob Wall 因為年紀比較大了,還是決定把兒子生下來。現在 Noah 不但聰明活潑,還在出生後把大腦長回來,醫學界和大眾都驚呼奇蹟!
原來在英國出生的 Noah Wall 不是真正的無腦症,而是有嚴重的腦積水(hydrocephalus)和脊柱裂(spina bifida),腦脊髓液壓迫到他的大腦只剩 2% 的體積,本來醫生擔心他生下來之後應該活不久,可能連呼吸都有困難;但是 Noah 剛出生時就驚人地大哭一聲,因為腦幹沒有受損,他可以呼吸、進食、喝水。
一開始 Noah 的健康生活充滿挑戰,他全身麻痺而必須坐在輪椅上,但是經過多次手術和多年的復健,Noah 漸漸地學會了說話、坐直、走路。在他三歲時,醫生用腦成像檢查發現:哇——!他的大腦長回了 80%(圖1,出自 news.com.au)!
今年 2019 年 Noah 七歲了,這個大頭小男孩和父母上節目時既活潑又乖巧,他的媽媽說他很聰明,喜歡和不同年齡的人講話和開玩笑,面對群眾不害羞,也喜歡玩樂高積木、馬力歐賽車、畫畫、看電影、烹飪、和動物。現在 Noah 正在努力學走路和數數,他不久的將來還要學衝浪和滑雪呢!雖然 Noah 的發展比一般健康小孩慢了一些,但是他年紀還小,大腦還在發育中,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
同時在地球的另一端,科學家再次見證了一個小孩子的大腦受損後自我修復的神奇個案。美國小男孩 Tanner Collins 從四歲開始,因為大腦後端長了一個高爾夫球大小的良性腫瘤,每天都經歷痛苦的癲癇和偏頭痛而從學校被送回家,根本無法正常地生活;他的症狀越來越嚴重,抗癲癇藥無法治療,而且醫生擔心一再發作的癲癇會損害正在發育的大腦,最後決定在 Tanner 七歲的時候開刀把腦瘤和引起癲癇的腦區切除。
醫生切除了 Tanner 的整個右枕葉(occipital lobe)和半個顳葉(temporal lobe)——大概 1/6 個大腦——因為這些腦區負責視覺和分辨人臉和物體,他們以為 Tanner 大概會終身左眼眼盲,也很擔心他會不會連父母都不認得了,並有嚴重的發展問題。
剛動完手術時,Tanner 認得他的父母,但是無法把父母的臉和名字做連結;這個問題在幾天之後就自己解決了,唯一永久性的症狀是 Tanner 失去了左眼的周邊視力,表示他這一輩子無法合法開車,他學會在觀看四周時轉動他的頭來彌補這一個缺陷。他說:「那裡不是漆黑一塊,而是都混在一起,就像 Bob Ross 的油畫一樣!」
因為 Tanner 的父母和醫生很好奇他的大腦是怎麼恢復功能的,他們來到研究視覺感知的 Dr. Marlene Behrmann 在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的實驗室。在接下來的三年,Dr. Behrmann 每半年請 Tanner 來做一次實驗,給他看很多不同的人臉和物體的照片,在測驗他是不是記得這些物體的同時觀察他的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RI)訊號。
Dr. Behrmann 驚奇地發現 Tanner 的大腦發展一點都沒有異常或遲緩,而且和同年齡大腦完整的小孩比較,他的左半球完全取代了失去的右半球部分的功能(圖2,同年齡大腦完整的小孩;圖3,Tanner 的功能性腦成像,出自 onezero.medium.com)!在大腦完整的人中,右腦的一些腦區在辨識人臉的時候活動比較旺盛,Tanner 八歲時左腦開始出現一點這樣的活動,而十歲時左腦的活動和大腦完整的人的右腦活動幾乎一模一樣!
現在 12 歲的 Tanner 和其他同年齡的小孩一樣健康、聰明,喜歡下棋、玩樂高積木、和哈利波特,誰也不會想到他少了 1/6 個大腦。Tanner 和 Noah 的個案展現了年輕大腦偉大的可塑性和復原能力,也讓醫學界從新評估小孩子大腦手術的可能性:也許手術後的復原比大家之前預期的樂觀,可以結束很多人不必要受的病症和痛苦。
參考文章:
Baby born without a brain learns to count and surf
https://www.news.com.au/…/…/598c265d3ba3e3728e705c7033352293
THE BOY BORN WITHOUT A BRAIN IS NOW A PRACTICAL JOKER WHO LOVES PLAYING MARIO KART
https://www.cbc.ca/…/the-boy-born-without-a-brain-is-now-a-…
The Brain That Remade Itself
https://onezero.medium.com/the-brain-that-remade-itself-bcc…
脊柱裂照片 在 抓住黃金治療期兒童脊柱裂有解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脊柱裂 ,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分成開放性跟隱性兩種,今年四歲的小雅,四個月大時,就動了手術,免除後續可能有的症狀,包括大小便異常,無法行走等等, ... ... <看更多>
脊柱裂照片 在 脊兒的天空Spina Bifida Study Group二分脊椎症勉強会的帖子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脊柱裂守護協會以陳理事長為首,一行人前往教育部「研商脊柱裂學生就學支持會議」。 向教育部提案、以促進教育體制系統擬定脊柱裂 ... 2021/12/01. 没有照片描述。 ... <看更多>
脊柱裂照片 在 [寶寶] 我的脊柱裂寶寶-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打這篇文章是為了當時無助的我及未來面臨一樣狀況的病友。
面對茫茫然的未來和網路上少得可憐的資料,或許我女兒的狀況可以鼓勵大家。
下面分幾個點探討:
(1)脊柱裂的成因
現在網路上可以查到的原因有下列
1.母體太胖
2.葉酸不足
3.遺傳
4.環境
……以上都不是脊柱裂發生的主因。
脊柱裂發生的原因目前不明,上面四點是能降低脊柱裂發生的機率,要記得是"降低"而不
是避免。
我因為備孕所以有補充葉酸,體重54公斤也不是非常胖,家族內也沒有相關病史,生活環
境也沒接觸化學物品或服用藥物,但我女兒還是得病了。
所以別自責別追究,這不是任何人的錯。
(2)發現的過程
這是我女兒剛出生的照片,小草莓的地方是肛門,凹陷的部分是脊椎尾端,然後凹陷處的
上方有脂肪瘤。
異狀被護理師發現後向上呈報並追蹤,最後確診為脊柱裂。
如果醫護人員沒發現,家長自己發現有脂肪瘤(或長毛長尾巴)+尾椎處凹陷,可以趁未滿
月前掛小兒神經外科做MRI核磁共振確認病況。未滿月前做檢查對小孩負擔最小也較容易
確認病況。
不建議去一般小兒科診所,因為脊柱裂疾病罕見,很多小兒科醫生沒看過病例,有時會被
當成一般的脂肪瘤誤診。
(3)開刀的時機
脊柱裂要開刀主要是要保護神經避免(或減緩)神經受損,一般而言越早開越好。
我女兒是在出生兩個多禮拜的時候開刀,但在開刀前也歷經了一番掙扎,當時有資訊說三
個月大時開刀較安全,因為寶寶的神經較大比較不容易誤傷,再來就是體重較重麻醉比較
安全。
可是我女兒出生時剛好疫情大爆發,每天兩三百例,如果要尋求第二醫生的意見要跑到台
大,再者如果在台大開刀後續必須桃園-台北通勤,在疫情不明朗的狀況下其實很危險。
在上述原因下我們決定在林口長庚動刀,並相信醫生的判斷,醫生也有信心的說手術雖然
複雜但對團隊來說不難,我們相信專業交給專業,事後手術也非常成功。
(4)術後狀況
當時疫情嚴峻,新生兒都由嬰兒室照顧,由於新生兒不會翻身,術後傷口照顧較為簡單,
開刀後一個多禮拜就出院了,回家後除了每天洗澡後幫傷口消毒換藥,其他的照顧就和一
般嬰兒一樣。
(5)發展現況
下面是我女兒的發展狀況
三個半月---翻身
四個多月---爬
六個月---扶站
七個月---蹲&爬樓梯
目前剛滿八個月---扶走一兩步
紀錄到這邊大概可以稍微放心,脊柱裂並沒有影響到她的發展,未來還要觀察大小便是否
能自己控制。
(6)結論
一開始確診我以為天要塌了,但一路走來發現情況沒那麼糟。
我的女兒還是很可愛,是個活力十足的好奇寶寶。她的身體有點缺陷但醫生幫忙修好了,
如果不特別提起,真的看不出她是脊柱裂寶寶。
雖然這個疾病伴隨著的未來就是不斷的開刀,但她的智力是正常的,只要她學會照顧好自
己,她還是能過普通人的生活。
她腰背十公分的手術疤痕是勇敢的印記,是人生中一段小小的故事,我希望她不要因為這
個疤痕而自卑,誰的身上沒有一兩道疤痕,只是她的長一點罷了。
(本來想一歲再發文的,但這努力攀爬的小短腿太可愛了,就提早發了XD)
---------------------------------------------------------
回覆提問:
(1)高層次能不能發現?
老實說我不知道,因為我能做高層次的時候遇到了過年,醫生的檔期都滿了所以我沒做。
但我也問過醫生這個問題,他說不一定,因為病灶太小了,所以不一定能檢查出來。
(2)未來為什麼要一直開刀?
因為即使開過刀,也無法保證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會發生沾黏。如果發生沾黏了,就只能開
刀處理。
(3)進度是怎麼算的?
寶寶沒有早產,所以是從出生日開始算的,進度的確是超前部署,我只有在前期幫忙練趴
而已,後面沒有特別訓練她,可能是體重輕比較容易破關吧!
(體重輕也是另外一個煩惱啊…)
(4)是否該追蹤其他併發症或遺傳疾病?
脊柱裂的分類很細,脊柱裂在不同部位會影響到不同的功能,常見的是在脊椎尾端(我女
兒就是),故需追蹤她下肢的運動神經和發育是否畸形。目前定期看神經外科、健兒門診
、骨科這三個,未來可能還要追蹤看泌尿科。
至於遺傳疾病部分是沒有,脊柱裂的病患染色體是正常的,只是在發育的過程中出了一點
差錯,所以不用吃藥控制什麼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6.115.18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44158400.A.4D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