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如何重開經濟 是全球最重要決定
全球Covid疫情仍然嚴峻,確診個案衝破200萬宗,死亡人數超過13萬,但增速已有點放緩(但要小心南半球)。意大利和西班牙等西歐重災區,這一浪的峰頂已過;第一大災區美國亦已進入高峰期,每日新增個案逾2萬宗,死亡人數高達2500!
為了抗疫,全球各國採取了前所未見的封鎖政策,國際旅遊完全停頓(旅遊業佔全球GDP約10%)。全球約三分之一人口面對某程度的社交隔離,石油需求大跌30%,油價暴跌是意料中事,即使OPEC跟俄國達成減產協議,仍未必能解決問題。
最熱門話題,不再是疫情,已轉為如何重開經濟。中國和韓國已逐步開始恢復內部經濟,幸而仍能嚴控第二浪疫情。歐洲小心翼翼,亦已開始計劃重開。最焦急的特朗普,當然想盡快解封,自稱有重開全國經濟的絕對權力,但各州長同意嗎?他承認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決定。何止他,這亦是全球最重要決定。
美死亡率最高是低收入黑人
不少人認為為了疫情,全球作出了過於巨大的經濟犧牲,死亡人數只「區區」十多萬,根本不值得數萬億(美元‧下同)的GDP損失,股債市的損失更高達數十萬億。美國更有政客,說寧願犧牲多些人命,也必須盡快重開經濟。得州共和黨副州長Dan Patrick (白人,70歲)「偉大」地說,他們這一代人,為了拯救國家經濟和下一代的未來,「樂意」犧牲自己性命!聽起來有點感動,但他仍是在慷他人之慨,大部分受害者確是長者,但死亡率最高的是低收入黑人,高白人兩倍有多。
即使不從道德批評這論調,也須先弄清楚問題的邏輯。最嚴重謬誤是以死亡人數來計算經濟代價,正確方法當然是以因抗疫措施而避免了的估計死亡人數來計算是否值得付出的經濟代價。以美國為例,現在最新的估計死亡人數約6萬,證明過去一個月,遲來的隔離措施,尚算成功。如特朗普堅持己見,拒絕採取任何封鎖措施,估計死亡人數可高達200萬至300萬!若以類似環保的成本/好處分析來計算,防止這死亡人數的價值,高達10萬億至15萬億,即GDP的45%至60%!有些較冷血的人,爭論有多少為所謂「excessive deaths」,意思是部分人即使不死於Covid,在同期間也將死於心臟病、 癌症或其他原因,有多少是額外的?沒有準確答案,但即使額外死亡人數只約100萬,價值也有5萬億,約25%的GDP。
共識估計美國第二季GDP大跌30%以上,但全年僅將下跌5%至10%,所以到現時為止採取的措施,絕對值得,簡直有賺!當然每個國家都不一樣,較窮國家就未必能負擔長期社會封鎖。
講到環保,無可否認,今年空氣汚染大大減少,不止香港藍天白雲,洛杉磯霧霾也大大改善,PM2.5跌40%,印度北部城市Jalandhar,30年來首次能看見200公里外的喜瑪拉雅山脈!每年全球因空氣污染而死亡人數高達460萬,今年將減低多少,又值多少錢?我曾以全球暖化比喻為地球發熱,撫心自問到底人類跟Covid,誰是病毒,誰是白血球?貼切?
社會封鎖也有健康和生命代價。長期困在家中加上經濟問題,可導致精神病、酗酒、濫藥、家暴、自殺,甚至謀殺上升。但美國有研究顯示,失業率上升1%,確導致自殺率上升1.3%,但交通意外死亡率則大跌3%,整體死亡率反輕微下跌0.5%!跟醫生朋友傾談,他們指出今年一方面,因為大部分人都注重個人衛生和社交距離,其他呼吸管道病症大減,但所有擇期手術亦被推遲,恐怕因此而死亡的人數將上升。
什麼情况下,才可安全重開經濟?首先必須明白一點,在可見將來,不可能真正「回復正常」,我們只可走向一個「新(不)正常」!旅遊仍將困難,球賽和音樂會等大型聚集仍不適宜,簡單至上餐館,都仍需保持社交距離。
重開經濟必須按部就班,有周詳計劃。前設是必須疫情受控,新增個案很低,不容許因重開就馬上導致第二浪大爆發。美國看來即使到5月初,每日新增個案仍必過千宗,實在懷疑是否適合重開。即使局部重開都很困難,因為極難限制州與州之間的人口流動。邏輯上,其實應先重開感染率已很高,有點群體免疫力的地區如紐約,但政策上極可能背道而行,先重開感染率較低的地區,或是更危險的錯誤。如出現第二浪疫症爆發,又會否如香港和新加坡般,願意再度實施更嚴厲措施?
美股表現暗示絕不再封經濟
其實美股表現,已間接給出了答案。近日強力反彈,收復超過一半失地。聯儲局無限QE,連垃圾債都買,財政上,數萬億且陸續有來的拯救計劃,向企業派錢,變相MMT和UBI都出齊。加上美國投資者非常愛國,每晚多看CNBC就會明白。除此,美股表現正告訴大家,今次史無前例的經濟停擺,可一而不可再。即使有第二、第三浪感染爆發,也誓不會再度封鎖經濟!
當然不至於什麼也不做,必會嘗試模仿香港、韓國等地,企圖保持某些社交隔離措施,增加測試,對病人採取家居隔離(無效反連累家人,Chris Cuomo和Boris Johnson是例證)。蘋果和Google在研發「接觸者跟蹤」技術,但仍未知成效。
按倫敦帝國學院報告,第一浪疫情時控得愈嚴,即使有效壓扁感染曲線,反愈未能形成群體免疫,當一放鬆措施時,將出現更嚴重的第二浪感染。香港和新加坡正是這情形。香港第二浪感染個案,是第一浪的9倍,新加坡更慘,30倍!美國第一浪採取較鬆措施,群體免疫可能高一點,但仍不足,第二浪應不至於是第一浪的10倍,但相信也不可能控制得如中國和韓國般好。可能第二浪跟第一浪差不多,但已可帶來數十萬宗新病案。帝國學院建議,最理想是按ICU容量,靈活toggle(撥動)紓緩政策,當預見到緊張情况,就重新加強隔離措施。華府會否願意這樣做,不得而知。估計加州和紐約州等民主黨地區將願意,但特朗普和共和黨州份則必然抗拒,到時又必有一番爭議。
測試方面,歐美想法比我落後兩個月,但終於明白隨機抗體測試的重要性,有多樣好處。首先可知道感染率水平,是否已接近HIT(群體免疫臨界點)。其次如感染率已很高,亦即是IFR遠低於高達6.5%的CFR,最少心理上好過點。有人更幻想可用抗體測試作為復工標準,有抗體證明書才可上班。
這如意算盤未必打得響。德國Heinsberg進行隨機抗體測試,發現15%人口有抗體,以此計算IFR只0.37%,傳媒馬上慶祝,說只略高於流感。看似好消息,但想清楚就明白沒這麼簡單。德國CFR較低,約2.7%,但如把德國的0.37%IFR放到CFR高達13%的意大利,即使假設感染率是更高的20%,IFR仍必高於1%。跟流感比較亦不公平,經常提到的0.03%至0.1%應為CFR,其實IFR可能同樣低90%,只有0.003%至0.01%。事實是Covid的IFR可能比流感高100至300倍!即使對比SARS,所謂9.5%死亡率也是CFR,IFR應低很多,最後跟Covid相若。
以抗體測試作復工標準不可靠
Covid出現不到半年,此病毒非常陰險狡猾,危險性一直被人低估。病理上很多疑團,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氣管道病,且不停出現基因突變。初時專家都認為Covid比SARS毒性輕很多,湖北以外CFR只約0.3%,他們充滿信心預測隨着發現更多輕症病例,CFR必逐漸下跌。這猜測完全錯誤,全球個案急升,但竟然CFR不止未被分母急增拉低,反而攀升至6.5%,且仍未遏止!這亦非全因醫療系統過度負荷,連準備頗充足的瑞典、比利時和荷蘭等,死亡率都升至10%以上。另一修訂是R0,原來估計是1.4至2.5,最近美國CDC把中位R0估計提升至5!
Covid有點不尋常,本來傳染度極高的疫症,一般死亡率會較低。現在逐看清Covid(SARS2)的真面目,傳染度極高,比SARS1高一倍以上,同時CFR也直追SARS1!這駭人結合下,再講什麼群體免疫已沒意義。中位R0高達5,即HIT需高達80%,跟全體感染無大分別。死亡率太高的疫症,亦不會有人願意出席疫症派對!
以抗體測試作復工標準亦不太可行。假如發現只約5%至10%的人有抗體,怎辦?另一建議是只容許較年輕的人上班(45歲以下),其他人就需要隔離(人權何在?) 但現在發現較年輕的也極受影響,50歲以下佔住院人數35%以上,死亡人數也不斷上升。傷風感冒無所謂,但誰願為群體免疫而住院或甚至捐軀?
最近更有令人擔心的新醫學發現。近日發現少數核酸測試呈陰性康復者,一段時間後再測試呈陽性。可能是測試不準,亦可能是病毒未完全清除。但亦有人懷疑這些Covid康復者未能產生足夠長期免疫力,所以再受感染。如復元病人未必能產生免疫力,將打擊群體免疫論,甚至對疫苗研發都有影響。
無症狀者播毒 小心如愛滋
相關而令人更擔心的是「asymptomatic carriers」(無症狀帶病毒者),從4月初中國開始分類報道,現約有7000人。英國醫學刊物BMJ,估計高達78%的Covid病例屬無症狀,傳媒又誤解為好消息,代表更低IFR和更接近HIT。
其實是壞消息。最直接憂慮是無症狀但如仍能播毒,更防不勝防。除此,無症狀但核酸測試呈陽性,更令人費解。我推測有三個解釋。第一是部分病人仍在潛伏期,過一段時間仍將發病。第二,在康復中,殘餘病毒暫未完全清除,日後將會。
最差可能性是部分Covid個案,可如HIV(愛滋)、HPV(導致子宮頸癌病毒)、HSV(皰疹)和HBV(乙型肝炎)等病毒,長期潛伏在人體內(viral latency),成功避開免疫系統,甚至藏於免疫或神經系統內!Covid除主要襲擊上下氣管道和肺,亦會襲擊其他主要器官包括心、肝、 腎、腦和神經系統,甚至引發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最新發現Covid也可像HIV般,反而襲擊免疫系統的T-cell白血球!萬幸的是暫時研究顯示Covid不會如HIV般,利用T-cell複製自己。HIV至今仍未有疫苗,患者需要終生服藥。香港醫生常用Lopinavir和Ritonavir兩種HIV藥來醫治Covid,很有效,巧合?
我希望這猜測完全錯誤,無症狀潛伏期只屬短暫,而非終生。Covid傳染度已這麼高,經飛沫、按鈕都可感染到,毒性這麼強,CFR已接近SARS,如不幸證明可像HIV般成為長期病患,就實在太恐怖了!即使經濟重開,誰敢出外消費?經濟又如何復蘇?
(中環資產持有蘋果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7的網紅鍾佳濱。沖咖啡【給你不一樣的屏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晶片身分證爭議,鍾佳濱促修戶籍法20171115】 內政部擬換發晶片身分證,引發隱私權高度爭議。立委鍾佳濱抨擊戶籍法充滿警察國家遺緒,應該檢討修法;如果身分證只是要確認身份,建議思考更穩定精確又對個人隱私權影響最小的方式,例如虹膜辨識系統。 鍾佳濱15日在內政委員會質詢指出,任何國家不管對...
複製器官爭議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看來,在柯文哲任期裡,北市聯醫內部的側用人政治、酷吏式管理和經費不透明的問題,有增無減。
柯文哲在檯面上不厭其煩講的「公開透明」、「高人性高效率」的「新政治」,到底是落實了呢?還是其實只是幌子呢?
✩ ✩ ✩
(原作者: 名為變態的神父 )
#神父的鹽
北市聯醫傳醫護醞釀集體請辭,陳時中極力慰留,表示可以想像每位醫護對這件事情一直有心理壓力,「希望大家互相體諒,一起度過難關.」黃珊珊則表示,這是個人生涯規劃,相信每個醫院都一樣.
事實上,這透露出聯醫的管理問題,而這個號稱「柯p老搭檔」北市聯醫總院長黃勝堅,似乎存在不少爭議.
柯文哲2015年派出這個黃勝堅,說要整頓聯醫,形容「黃世傑(衛生局長)加黃勝堅,你們等著看,一個很兇、一個很會喬」,而他們整治的方向,也是很奇怪的.
「柯提及,近日閱讀《21世紀資本論》體認到資本社會的投報率,遠超過經濟成長率,因此貧富差距逐漸加大,在這次選舉中,貧富階級遠超過藍綠問題,是他勝選的原因.」
「主張重建北市醫療體系的柯文哲說,醫療是服務業,要讓人覺得方便,他舉自身為例,牙痛到台大醫院看病很麻煩,都跑到聯醫婦幼院區看牙,黃勝堅在金山分院任內,成功使醫療走入社區,讓偏鄉、弱勢民眾方便就醫,期許黃將經驗複製到聯醫.」
「黃勝堅表示未來聯醫會複製柯文哲過去在台大醫院的『整合醫療照護病房』,專收各種疑難雜症、沒有次專科願意收治的病人,打破以器官來醫治病人的觀念,回歸以人為本的全人照護.」
一聽要效法柯文哲,就覺得令人毛骨悚然.
【黃勝堅掌聯醫 推動轉型社區醫院】
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45082
【柯P老搭檔 黃勝堅接掌聯醫】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6000473-260107…
黃勝堅2016年曾遭監察院彈劾,是柯市府團隊第一個遭彈劾的人員,柯文哲替其開脫,並把責任歸咎「這個國家的申報制度沒有串連」.
「柯文哲20日晚間於監察院受訪表示,黃勝堅是『有錢人家』,從小就在家族企業當董事,但他以前沒有注意到,而且他是在擔任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時,就已經觸法.
柯文哲將責任歸咎於『這個國家的申報制度沒有串連』,因為教育部跟監察院的系統沒有串連,才會一直沒有發現,『所以不是要故意犯錯』,但是,有問題就改一改.」
【黃勝堅遭彈劾 柯文哲:他從小就當董事】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6-07-20/75429
2017年,就爆出了聯合醫院多年來違法扣薪、扣假,以負時數侵害勞工權益的爭議.
【不在乎抗議?還有血汗負時數?聯醫:即日起不會了】
https://www.setn.com/news.aspx…
2019年,爆出扣薪、扣獎金事件事件,被質疑聯醫財務黑箱.
【北市聯醫遭控「年薪減1成」 年終結餘少上萬】
https://news.tvbs.com.tw/life/1231092
北市聯合醫院工會:「我的血汗工薪,績效小組黑箱運作.」 高舉牌子,呼喊口號,北市聯合醫院工會今年六月才因為績效獎金被打折站出來,沒想到九月發放的統籌款年終結餘,又大幅減少.
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張詔程:「北聯醫的員工就忍不住好奇說,那如果是健保制度的問題,台北市的各大醫學中心,理論上都會遭到一樣的衝擊,但為什麼只有市聯醫的醫護人員,要承受這樣子砍薪的狀況?」
【中秋獎金被砍到剩13元 醫師工會怒控北市聯醫財務搞黑箱】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75028
運作聯醫獎勵金分配的績效小組,其員工代表選舉也被質疑黑箱作業,聯醫企業工會理事長郭簣瑩指出,許多員工都不知道投票時間、結果,「甚至不曉得自己被推派」,且小組每年開會4次,但2小時就能審25至30件案子,然而會議記錄卻都沒有公開,「完全不知道錢怎麼花、怎麼刪」.
而值得一提是這一段:
張詔程表示,柯文哲上任後,要求聯醫直興安寧醫療或居家照顧醫療,「承受許多公共業務,卻要面對扣薪問題」.他也指出,聯醫雖然宣稱是健保制度出現瑕疵,但台北市各大醫學中心卻都沒有扣薪問題,他也點名同為聯醫醫師的市長夫人陳佩琪「一定清楚砍新狀況」,張詔程說,如果無法保證醫護人員的待遇,勢必會造就超高離職率、影響醫療品質.
顯然,當初這兩人「整頓方式」,增加負擔,又扣薪水,根本大有問題.
而有工會秘書長昨日發出訊息,直指「柯文哲、黃勝堅要負最大責任」
【傳50醫護集體請辭...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廖郁雯批:柯文哲、黃勝堅要負最大責任】
https://fountmedia.io/article/50936
廖郁雯感嘆,時至今日,聯醫醫護人員從去年6月至今感受到的是,「工作量增加、病人還是一樣都會來、我都有好好工作,但我的薪水日漸減少」、「集體離職是遲早會發生的事情」.
「柯市長常自詡身為醫師,卻從來沒看見聯醫員工的痛苦和恐慌」.
黃勝堅的管理方式,顯然是承襲自柯文哲的酷吏精神,不知當初號稱全台灣唯一的勞動局長賴香伶,為何都沒看見?
至於這兩人的用人方式,更是令人不敢苟同,公私不分,醫院和政治的邊界搞不太清楚,劉嘉仁就是個例子.
劉嘉仁原為北市聯醫院長特助,進入市府,迅速升為市府顧問,市府顧問,服務對象應是整個台北市,然而,他被台北市議員批評,多是安排地方公廟行程,協助組黨事務,被轟是政治酬庸,爆出性騷擾學姊爭議後,說要請辭,結果是請假,回鍋聯合醫院,繼續擔任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的機要秘書,而學姊性騷擾案的調查結果,則是「依法不公開結果」.
這兩人,一個市長,一個院長,把醫院和市府當成旋轉門,任用的親信跑來跑去,到底把台北市民當成什麼了?是這兩人的後花園嗎?
至於柯文哲的滿口公開透明,反映在聯醫管理上,卻是不清不楚,血汗勞工,柯糞先前居然去質疑洪慈庸酬庸,只能說實在諷刺.
再來看看去年這則獨家消息:
【怒火燎原!聯醫人士沉痛告白:關說文化柯文哲切割完美,身邊人大剌剌做】
https://www.fountmedia.io/article/33708
「《放言》接獲醫界消息指出,柯上任後用台大好友黃勝堅定位聯醫,啟動居家與社區經營,各院區不只面對上級指標要求,還有應接不暇的競賽、分享會、製作影片、報告;議員、長官一交代,聯醫就必須以最快速度提供服務,『關説,柯是很完美切割,他説他不欠任何人情。但是他周圍的人,可是大剌剌地做…』」
「文哲上台後,用他在台大的好友黃勝堅,號稱台灣安寧之父,定位聯合醫院是社區型醫院,以病人為中心,要翻轉以利潤導向的醫療文化.居家、社區經營,固然是對的目標,但將醫療服務人力,特別是主管級人員加上各級人力,無視原來就不輕鬆的工作,是否是正確的作法?」
「基本上,擁有三萬臺北市公務員,聯合醫院六千人,會認為自己可以做到很多事.而且,台大的文化,本來就是由上而下,老師、敎授決定一切,他應該很習慣,也不自覺.市府在推什麼慈悲關懷社區、社區居家服務,譲聯合醫院用人力醫療去做社政、服務,當然對民眾而言是好事,卻犧牲本業,同時也用公共資源,去建立鄰里椿腳.」
問題出在哪,一目了然,不得不讚賞這位記者,實在是先知.
渾身大便,指著他人髒,吶喊乾淨,卻要人忽略他滿身汙垢,台北市聯醫醞釀離職的問題,恐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公開透明,勞工權益,真的不是某些人的衛生紙,和遮羞布.
至於柯文哲的用人方式,帶來的所謂改變新政治文化,只能說,死水一灘,醬缸一罈,
滿嘴荒唐言,醫護辛酸淚,都推是網軍,誰解醫護累?brother.
【贊助神父的菸 打翻中華台北大醬缸】
http://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複製器官爭議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神父的鹽
北市聯醫傳醫護醞釀集體請辭,陳時中極力慰留,表示可以想像每位醫護對這件事情一直有心理壓力,「希望大家互相體諒,一起度過難關.」黃珊珊則表示,這是個人生涯規劃,相信每個醫院都一樣.
事實上,這透露出聯醫的管理問題,而這個號稱「柯p老搭檔」北市聯醫總院長黃勝堅,似乎存在不少爭議.
柯文哲2015年派出這個黃勝堅,說要整頓聯醫,形容「黃世傑(衛生局長)加黃勝堅,你們等著看,一個很兇、一個很會喬」,而他們整治的方向,也是很奇怪的.
「柯提及,近日閱讀《21世紀資本論》體認到資本社會的投報率,遠超過經濟成長率,因此貧富差距逐漸加大,在這次選舉中,貧富階級遠超過藍綠問題,是他勝選的原因.」
「主張重建北市醫療體系的柯文哲說,醫療是服務業,要讓人覺得方便,他舉自身為例,牙痛到台大醫院看病很麻煩,都跑到聯醫婦幼院區看牙,黃勝堅在金山分院任內,成功使醫療走入社區,讓偏鄉、弱勢民眾方便就醫,期許黃將經驗複製到聯醫.」
「黃勝堅表示未來聯醫會複製柯文哲過去在台大醫院的『整合醫療照護病房』,專收各種疑難雜症、沒有次專科願意收治的病人,打破以器官來醫治病人的觀念,回歸以人為本的全人照護.」
一聽要效法柯文哲,就覺得令人毛骨悚然.
【黃勝堅掌聯醫 推動轉型社區醫院】
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45082
【柯P老搭檔 黃勝堅接掌聯醫】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6000473-260107?chdtv
黃勝堅2016年曾遭監察院彈劾,是柯市府團隊第一個遭彈劾的人員,柯文哲替其開脫,並把責任歸咎「這個國家的申報制度沒有串連」.
「柯文哲20日晚間於監察院受訪表示,黃勝堅是『有錢人家』,從小就在家族企業當董事,但他以前沒有注意到,而且他是在擔任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時,就已經觸法.
柯文哲將責任歸咎於『這個國家的申報制度沒有串連』,因為教育部跟監察院的系統沒有串連,才會一直沒有發現,『所以不是要故意犯錯』,但是,有問題就改一改.」
【黃勝堅遭彈劾 柯文哲:他從小就當董事】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6-07-20/75429
2017年,就爆出了聯合醫院多年來違法扣薪、扣假,以負時數侵害勞工權益的爭議.
【不在乎抗議?還有血汗負時數?聯醫:即日起不會了】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272628&fbclid=iwar2a4fnd2xgg5y5_pvq8re-4vg6wp6rhzwvegqrxpxpfdyxci6lvbg7sr_0
2019年,爆出扣薪、扣獎金事件事件,被質疑聯醫財務黑箱.
【北市聯醫遭控「年薪減1成」 年終結餘少上萬】
https://news.tvbs.com.tw/life/1231092
北市聯合醫院工會:「我的血汗工薪,績效小組黑箱運作.」 高舉牌子,呼喊口號,北市聯合醫院工會今年六月才因為績效獎金被打折站出來,沒想到九月發放的統籌款年終結餘,又大幅減少.
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張詔程:「北聯醫的員工就忍不住好奇說,那如果是健保制度的問題,台北市的各大醫學中心,理論上都會遭到一樣的衝擊,但為什麼只有市聯醫的醫護人員,要承受這樣子砍薪的狀況?」
【中秋獎金被砍到剩13元 醫師工會怒控北市聯醫財務搞黑箱】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75028
運作聯醫獎勵金分配的績效小組,其員工代表選舉也被質疑黑箱作業,聯醫企業工會理事長郭簣瑩指出,許多員工都不知道投票時間、結果,「甚至不曉得自己被推派」,且小組每年開會4次,但2小時就能審25至30件案子,然而會議記錄卻都沒有公開,「完全不知道錢怎麼花、怎麼刪」.
而值得一提是這一段:
張詔程表示,柯文哲上任後,要求聯醫直興安寧醫療或居家照顧醫療,「承受許多公共業務,卻要面對扣薪問題」.他也指出,聯醫雖然宣稱是健保制度出現瑕疵,但台北市各大醫學中心卻都沒有扣薪問題,他也點名同為聯醫醫師的市長夫人陳佩琪「一定清楚砍新狀況」,張詔程說,如果無法保證醫護人員的待遇,勢必會造就超高離職率、影響醫療品質.
顯然,當初這兩人「整頓方式」,增加負擔,又扣薪水,根本大有問題.
而有工會秘書長昨日發出訊息,直指「柯文哲、黃勝堅要負最大責任」
【傳50醫護集體請辭...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廖郁雯批:柯文哲、黃勝堅要負最大責任】
https://fountmedia.io/article/50936
廖郁雯感嘆,時至今日,聯醫醫護人員從去年6月至今感受到的是,「工作量增加、病人還是一樣都會來、我都有好好工作,但我的薪水日漸減少」、「集體離職是遲早會發生的事情」.
「柯市長常自詡身為醫師,卻從來沒看見聯醫員工的痛苦和恐慌」.
黃勝堅的管理方式,顯然是承襲自柯文哲的酷吏精神,不知當初號稱全台灣唯一的勞動局長賴香伶,為何都沒看見?
至於這兩人的用人方式,更是令人不敢苟同,公私不分,醫院和政治的邊界搞不太清楚,劉嘉仁就是個例子.
劉嘉仁原為北市聯醫院長特助,進入市府,迅速升為市府顧問,市府顧問,服務對象應是整個台北市,然而,他被台北市議員批評,多是安排地方公廟行程,協助組黨事務,被轟是政治酬庸,爆出性騷擾學姊爭議後,說要請辭,結果是請假,回鍋聯合醫院,繼續擔任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的機要秘書,而學姊性騷擾案的調查結果,則是「依法不公開結果」.
這兩人,一個市長,一個院長,把醫院和市府當成旋轉門,任用的親信跑來跑去,到底把台北市民當成什麼了?是這兩人的後花園嗎?
至於柯文哲的滿口公開透明,反映在聯醫管理上,卻是不清不楚,血汗勞工,柯糞先前居然去質疑洪慈庸酬庸,只能說實在諷刺.
再來看看去年這則獨家消息:
【怒火燎原!聯醫人士沉痛告白:關說文化柯文哲切割完美,身邊人大剌剌做】
https://www.fountmedia.io/article/33708
「《放言》接獲醫界消息指出,柯上任後用台大好友黃勝堅定位聯醫,啟動居家與社區經營,各院區不只面對上級指標要求,還有應接不暇的競賽、分享會、製作影片、報告;議員、長官一交代,聯醫就必須以最快速度提供服務,『關説,柯是很完美切割,他説他不欠任何人情。但是他周圍的人,可是大剌剌地做…』」
「文哲上台後,用他在台大的好友黃勝堅,號稱台灣安寧之父,定位聯合醫院是社區型醫院,以病人為中心,要翻轉以利潤導向的醫療文化.居家、社區經營,固然是對的目標,但將醫療服務人力,特別是主管級人員加上各級人力,無視原來就不輕鬆的工作,是否是正確的作法?」
「基本上,擁有三萬臺北市公務員,聯合醫院六千人,會認為自己可以做到很多事.而且,台大的文化,本來就是由上而下,老師、敎授決定一切,他應該很習慣,也不自覺.市府在推什麼慈悲關懷社區、社區居家服務,譲聯合醫院用人力醫療去做社政、服務,當然對民眾而言是好事,卻犧牲本業,同時也用公共資源,去建立鄰里椿腳.」
問題出在哪,一目了然,不得不讚賞這位記者,實在是先知.
渾身大便,指著他人髒,吶喊乾淨,卻要人忽略他滿身汙垢,台北市聯醫醞釀離職的問題,恐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公開透明,勞工權益,真的不是某些人的衛生紙,和遮羞布.
至於柯文哲的用人方式,帶來的所謂改變新政治文化,只能說,死水一灘,醬缸一罈,
滿嘴荒唐言,醫護辛酸淚,都推是網軍,誰解醫護累?brother.
【贊助神父的菸 打翻中華台北大醬缸】
http://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複製器官爭議 在 鍾佳濱。沖咖啡【給你不一樣的屏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晶片身分證爭議,鍾佳濱促修戶籍法20171115】
內政部擬換發晶片身分證,引發隱私權高度爭議。立委鍾佳濱抨擊戶籍法充滿警察國家遺緒,應該檢討修法;如果身分證只是要確認身份,建議思考更穩定精確又對個人隱私權影響最小的方式,例如虹膜辨識系統。
鍾佳濱15日在內政委員會質詢指出,任何國家不管對本國人或外國人,在執行公務時需確認身份,我國戶籍法規定國民必須隨身攜帶身分證,警察職權行使法規定盤查人民要求出示身分證,這兩項規定結合,給人警察國家控制人民的印象,根本不合時宜。
最近內政部循每10年慣例編一大筆預算,要求人民換發身分證,外界聚焦於是否換發晶片身分證?晶片身分證會不會承載過多個人隱私資料,爭論不休。內政部回應晶片身分證內容與現行身分證差不多。
鍾佳濱質疑,現行健保卡就有儲存個人就醫、病歷資料,如果只是把紙本身分證資料放在晶片身分證內,為何還需要換晶片身分證?
鍾佳濱認為,戶籍法規定國民要提供照片製作身分證,但人的長相會變,傳統用照片來辨識身份不可靠,無法提供有效辨識,若採「生物特徵」辨識,DNA負載過多資訊,包括遺傳疾病因子、血緣關係、複製器官所需要的資訊,超過辨識身份所必要的資訊;指紋會留下痕跡,曝露行蹤紀錄,因此被質疑侵犯隱私權,但大家忽略了,照片也是生物特徵的一種,加上普及的監視器,更容易被掌握行蹤。
科技日新月異,手機解鎖從密碼、指紋發展到臉部辨識,當iphone X推出臉部辨識功能時,我們更應擔心的是生物特徵被大量收集掌握在單一機構中,其所衍生的資料保全和管理,才是數位時代需共同面對的課題。
鍾佳濱指出,相較於臉部辨識,虹膜只是臉部的局部特徵,比iphoneX臉部辨識對隱私影響還小,一定要近距離攝取,通常在當事人同意情況下才會被採集。虹膜具有終生不變特質,可應用在通關辨識,協尋失蹤人口。
對於身分證可否採用虹膜辨識?內政部長葉俊榮表示,涉及隱私權、國家安全及科技管制互動是否到位問題,說不定未來科技更進步,連身分證也可取消。
鍾佳濱強調,過去沒有照片的年代,無法提供照片辨識身份,現在隨著科技進步,也應檢討使用照片的規定,10幾年前誰能想像現在每台車會安裝行車紀錄器,未來說不定每個人的手機都有虹膜辨識功能。他要求內政部徹底檢討戶籍法不合時宜的規定,為何國民還要隨身攜帶身分證?如果只是為了確認身份,是否需要提供一種更穩定、精確、對個人隱私權益侵犯最小的身份辨識方式。
複製器官爭議 在 雄中電神論複製器官之爭議及看法-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雄中電神論 複製器官 之 爭議 及看法.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If playback doesn't begin shortly,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