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官市場老靈魂,再現新味道】
高雄許多老舊的公有市場,原始設計早已不符合現代化需求,導致環境髒亂、衛生安全堪慮,阿彬上任後積極推動 #爭取梓官第一公有市場改建,讓市場符合現今消費者與攤商需求。
阿彬在第三次市政總質詢後(109/12/09),邀集副市長林欽榮、經發局長與工務局長相關單位現勘,💡提出以下建議:
1️⃣應 #儘速推動梓官第一公有市場改建計畫。
2️⃣應 #召開市場攤販說明會,改建計畫應融入當地文化、保留傳統市場特色,提升市場競爭力。
3️⃣ 應 #開闢打通梓官城隍巷口連接至平等路,以利改善市場周邊交通動線問題。
4️⃣ 應 #規劃市場臨時用地,以協助照顧攤商生計權益。
雖然傳統市場改建短期難見成果,但市場是城市的縮影,阿彬認為改建絕對勢在必行,會努力捍衛在地發展,持續向市府爭取約七千萬的改建經費,期望能整合當地特色,真正活化在地發展與人潮,請大家一起與阿彬努力,讓我們一起看見在地的轉型改變!
🔺相關貼文:(108年7、8月份現勘數次)
https://www.facebook.com/sunglipin/posts/727350877717156
🔺相關貼文:(第三次市政總質詢)
https://www.facebook.com/sunglipin/posts/1113363752449198
🔺YouTuBe完整質詢影片:https://youtu.be/drYrJPMkad8
#梓官第一公有市場 #好的政策應延續 #地方發展應持續 #海線議員宋立彬 #梓官 #阿彬用心市民放心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的網紅新竹市議員林彥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北門市場大改造❓打造沒有車位和排水的時尚空間😲 擁有 55 年歷史的北門市場,如今終於有了重建的機會,不論是當地攤商或附近居民都相當期待。我也一直都很關注,希望改建之後真的能活化公有市場空間、帶動地方繁榮。 然而,我跟市府要了市場的設計圖來看(電子檔在文末),發現裡面問題重重。詢問攤商和里長...
規劃市場臨時用地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北門市場大改造❓打造沒有車位和排水的時尚空間😲
擁有 55 年歷史的北門市場,如今終於有了重建的機會,不論是當地攤商或附近居民都相當期待。我也一直都很關注,希望改建之後真的能活化公有市場空間、帶動地方繁榮。
然而,我跟市府要了市場的設計圖來看(電子檔在文末),發現裡面問題重重。詢問攤商和里長後,才發現設計的過程中,完全沒有找他們討論,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市長在臉書上和新聞上一再強調:「傳統市場也可以很時尚」,未來北門市場外觀會是灰白色系的現代風,市場將不再只是採買購物的地方,更是集合傳統與創新的社區優質空間。
#真的有市長說的這麼好嗎❓
上周我拿著設計圖詢問北門市場的攤商,結果他們給我的回饋是不符合需求。
到底怎麼回事呢?
1⃣ #沒有整體排水系統規劃
排水做得好是讓市場環境衛生又不會產生臭味的關鍵,所以攤位周圍通常有排水溝。
結果不只圖上沒看到,翻遍整個設計簡報,也完全沒有任何關於排水系統的說明,連「排水」兩個字都沒出現。
2⃣ #沒有放冰箱和冷凍櫃的空間
不論是賣肉的或是賣熟食的攤販,都很需要有放冰箱和冷凍櫃的地方,因為東西放在外面很容易壞。
但是目前的設計,只是勉強把 64 個攤位擠進一樓的空間,完全沒有額外的地方可以擺放儲存設備。
3⃣ #沒有考量到多元販售的需求
目前的北門市場,除了傳統賣肉、菜、水果和熟食的攤販外,還有服飾店、理髮廳和修改衣服的工作坊。
然而在設計圖上,幾乎所有的攤位都長得一樣,只適合傳統物品的販售。那改建之後,上面原有的這些店,要何去何從呀?
4⃣ #沒有規劃熟食座位區
有攤商提到,希望未來北門市場可以像現在的東門市場一樣活絡,白天賣菜、晚上賣餐飲。
我在之前的市場報廢會勘也有提議,未來改建應該要規劃熟食區,吸引人來用餐,刺激消費,但顯然市府認為沒必要。
5⃣ #汽機車停車位嚴重不足
目前的基本設計只有規劃汽車位 18 個、機車位 40 個,加起來連 64 個攤販停都不夠。
甚至在簡報中,直接秀出機車停在人行道上的設計圖,根本是鼓勵機車騎上人行道,人車爭道。
#沒有停車位誰會願意來消費❓
原本社區居民一直很期待市場改建的同時可以增加停車空間,市府也回應說將會跟中央來爭取。
去年第 3 次臨時會,我在議會上要求產發處和交通處務必要做好橫向溝通,確保市場的設計保留未來能夠有加蓋停車場的可能性。
結果從設計圖來看,根本沒有預留加蓋的可能。昨天在議場上,市長才說確定沒有停車場了,但這樣的決定,攤商和社區居民卻還絲毫不知情。
他們還在期待著。
我進一步問市長,如果市場沒有停車場,這樣來購物消費的民眾車要停在哪?
沒想到市長居然回答說,機車可以停在 150 公尺外(實際上為 250 公尺)的棒球場停車場。
市民真的會願意在大太陽底下,提著大包小包走 250 公尺?況且市場旁的小巷子寬度才 7 米,也完全沒有人行道。
更令人意外的是,市長鼓勵民眾可以搭乘大眾運輸到市場購物,但最近的公車站點遠在 400 公尺之外,且一個半小時才一班車。這樣完全不切實際。
假如沒有停車場,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北門市場附近,要嘛是汽機車違停亂象不斷,要嘛就是民眾乾脆不來消費,導致市場變成蚊子館。
#沒有集會所如何保障社區權益❓
不論是在 2018 年的新聞,或是在我質詢前一天市府發的新聞稿上,市府都一再強調市場改建之後,將會提供給社區居民集會的空間。
然而,目前市場的設計完全沒有獨立的集會空間。雖然產發處長會後跟我說明,所謂的多功能市集就包含社區居民的集會功能。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市長會認為有獨立集會空間的緣故。
不論叫多功能市集,或是叫集會所,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讓社區居民能夠有固定可使用的集會場所。
感謝市長在議會上答應新竹市民,北門市場將來一定會有讓社區居民集會的空間,這樣就讓人放心了。
#土地利用率低浪費精華地段
北門市場的基地面積約有九百多坪,以市場用地容積率 240 % 來計算,可開發樓地板面積約有 2 千 2 百坪,但目前的規劃設計只用了 450 坪左右,等於容積利用率約是 20 %。
即使扣除 3 百多坪作為道路使用的土地,尚還有 450 坪左右的土地容積沒用到,若以實價登錄上土地一坪 30 萬來計算,等於市府浪費了約 1.3 億元。
可惜市府因為希望將市場盡快重建,所以市長也很明確表示未來不會繼續爭取其他經費,增建停車場或是其他空間。
#北門市場應該重新檢討設計
很感謝市長表示會來修正市場的設計,邀請攤商、里長和里民來參與討論,並將他們的建議和需求盡可能放進設計中。
停車問題,雖然市長表示可以停在棒球場或是搭公車前往,但我想在市長改善公車之前,這樣的解方一點也不實際,市府還是要想辦法來解決。
既然好不容易北門市場要改建了,而且預計要花費四千多萬元,那就更該蓋一個真的符合在地需求、能夠為地方帶來繁榮的市場,不要只是成為拍照打卡的時尚空間而已。
#第三次定期會總質詢
#北門市場 #市政公開透明
#二創向市長粉專設計致敬
新竹市北門公有零售市場拆除重建細部設計及都市設計審議簡報
https://reurl.cc/7XqKxy
規劃市場臨時用地 在 田雅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市議會108年度第二次臨時會將於3月18日召開了!雅芳整理了許多民眾建議後,已準備在此次臨時會努力為民眾提案。民眾如果有提案建議一定要讓我知道,雅芳定細心傾聽,秉持服務初衷,造福鄉里。
雅芳在108年第一次臨時會提案,涵蓋了跟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
(1)南區多功能圖書館
(2)老人婦幼看診接送
(3)首購屋免稅
(4)解編保留地供民眾使用
(5)落實徵收道路用地補償
(6)私人巷道供公眾使用免稅
(7)提南門市場、東門市場、東門城再造計畫,以上已照案通過。
市政府已針對提案著手進行,尤其攸關南區民眾休閒福利「南區多功能圖書館」竹市府已對規劃停車部分,申請到前瞻基礎建設補助經費,對其可行性評估初審通過。雅芳會持續監督市府在陸續規劃的多功能圖書館,希望能讓南區民眾,也能享有老人婦幼長照及各類藝文教學體驗,讓南區不再是二等公民。
規劃市場臨時用地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早前曾在立法會會議上要求政府考慮在大圍興建綜合市政大樓,可惜政府表示沒有計劃。另外,我亦十分關注領展壟斷,罔顧民生的情況,有見及此,我在不久前提出「力促市場健康競爭,制衡領展獨大局面」議案,促請政府正視各區社區設施和服務不足等問題。
地區規劃問題積存已久,但一直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我支持「更新《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及增加社區設施以優化生活環境」議案,希望政府聆聽市民的需求,善用公共資源,並研究是否可以從批地和地契方面著手,加強對領展的約束和規限。
以下為我的發言全文:
我在今年11月16日的立法會上,曾就「地區設施的規劃和管理」提出一項口頭質詢,並問及政府有否計劃在人口密度越來越高的大圍,尋找合適地方興建綜合市政大樓,為大圍居民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包括街市、圖書館、託兒所、護老院及停車場等。當時,發展局局長在答覆中清楚表明:「政府現時未有計劃在大圍興建新的綜合服務大樓。」不少大圍居民和區議員聽到局長的答覆都感到非常失望和不滿,並質疑政府的地區規劃「離地」,未能滿足市民和社區的實際需要,所以我支持這項議案,促請政府全面檢視和更新現時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和相關的城市規劃指引。
除了提出有關的口頭質詢,我在今年11月23日亦提出「力促市場健康競爭,制衡領展獨大局面」議案,希望政府正視各區的社區設施和服務不足、商品和零售商舖選擇不多,影響居民日常生活的問題,並建議政府推出一些短期措施,包括設立臨時墟市,以及推出以地區為本的先導計劃,在有需要地區興建公營街市,並邀請社 企參與營運,長遠政府應研究在各區興建新型綜合市政大樓,以及改善和提升現有市政大廈的設施,為居民提供更全面、更切合居民需要的社區設施。議案最終是獲得立法會通過。
主席,當日近40位就有關議案發言的議員中,不少都提到,政府應該修訂現行的規劃標準,希望政府可以考慮在一些新發展區,以及人口密度較高,且區內現有設施殘舊不足的地區,興建公營街市。我留意到,食物及衛生局高永文局長在總結發言時提到,政府在較早時候已經將過往按照人口、住戶數目等規定標準,修改為現時較具彈性,可以考慮一籃子因素的標準。在新規劃標準下,對於一些已有領展街市或其他私營街市,而數目上符合政府的規劃標準,政府都可以因其他不穩定因素而考慮是否需要在那些地區興建新街市。但在實際情況下,修訂有關規劃標準是否對市民有利呢?
事實上,根據規劃署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有關公眾街市的條文,原本規定每1萬人口便須提供40至50個公眾街市檔位,但當局在2009年作出修訂,刪除了人口與街市檔位比例的標準,之後政府是否真的可以更彈性地考量一籃子因素,在有需要的地區興建公眾街市?相信大家都心中有數。不少市民實際上只見到,東涌、天水圍、大圍等多個地區都出現社區設施、街市檔位不足等問題,對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不便。
此外,取消街市檔位的人口規劃標準,卻造成漏洞,就是領展可以無需根據原有規定,按人口提供相應比例的街市檔位,同時亦可將原來規劃為街市的用地,在無需申請兼免補地價的情況下,改為興建商場,為領展帶來更多的商場收益,至於市民卻成為最終受害者。據報道,今年二月底關閉的天水圍天耀街市,正是規劃標準在2009年作出修訂後,領展將旗下街市改建商的一個例子。我們實在不希望再見到類似情況再發生,對居民造成影響,希望政府正視有關問題,並研究是否可以從批地和地契方面著手,加強對領展的約束和規限。
主席,我明白,興建公眾街市要佔用政府土地,並涉及公帑開支,但同時政府亦應顧及市民的實際生活需要,以及經濟負擔能力,我相信如果地區規劃得宜,不但可以改善市民的生活質素,公共資源亦得以善用,對市民和政府都會是雙贏的。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