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手札】詮釋證監聲明有冇串警察(渾水)
哲學訓練涉及解讀文本、詮釋文本,文字記錄是思想內容的載體。詮釋文本成為哲學其中一門專科,亦即是詮釋學(Hermeneutics)。
我的哲學只屬三腳貓功夫,剛好我的讀者不乏哲學高手,何況詮釋學或哲學家Gadamer也不是我興趣所在,所以我就不班門弄斧了。詮釋學其中一個重要概念叫做「詮釋學之循環」,具體概念大家可以上網Google,我就不多說點到即止就算。
壹傳媒股價波動一事令警察緝毒科捉了15個人,證監會罕有地出聲明強調機構立場,我的解讀是跪了一半,坊間主流的解讀是證監會諷刺警察無知。
證監會的組成和核心位置是由外國人把持,他們的聲明也是先發了英文版本,再發中文版本,理論上英文版的解讀更接近證監會核心立場。證監會重申和警察之間的MOU,我覺得是一般官方文件的表述方式,坊間把這種寫法解讀成「讓專業的來」,我不同意。
跳出文本,用返共產黨的語言,香港是正在經歷白區變紅區的改造過程。一年前,消防局還有人會跟警察對着幹,現在這班人都消失了。國安當道,為了維持政權的核心管治,內部的反對聲音是不會容易讓我們這些外部人士見到。
金融系統也經歷一系列的改造。李小加是內地人,他曾經說一國兩制有基本缺陷,最後港交所CEO一職也續不了約,現在全面由查太控制。喺呢一種大環境壓迫之下,認為證監會會主動官方串警察,可能是一廂情願的精神自慰而已。
回歸文本,我們的詮釋和解讀可以各有不同,我的解讀是滲透了對金融系統的理解以及對大環境的警覺性。現實上,到底證監會有冇串警察,可能也不是那麼重要,我們也不應該停留在表層的解讀。
警察是武官系統,以他們毅進的智能,本應缺乏對文本精準解讀的能耐。所以比起自己表面的解讀,他們更在意輿論的解讀,當現在輿論偏向相信證監是有意暗串警察無能,他們會變得像万刀甲一樣,「跟住你串我呀嘛」。無論證監真正本意有冇串警察都好,都唔重要,總之警察現在會一廂情願地相信有,那是因為輿論導致他們會有這個先入為主的印象。
用返溫和的日本流行文化字眼,現在警察既中二又傲嬌。經歷這一年,佢哋放棄了公關,唔怕瘀。比起外在形象,他們更加重視自己系統本身的威權,證監的聲明於警察嘅解讀,多少都有一種僭越他們威權嘅意味,哪怕證監是專業的。我會預期,為了增強自己本身的威權,中二傲嬌的本性會誘使針對此事擴大範圍,加大攻擊,比起之前更加執着。
佢哋同巴士工會可以協調到以一個較輕嘅罪名告司機危險駕駛,客觀來講大家都知好大機會告唔入,將個波推畀法庭,短兵相接後巴士司機和警察各自搵到落台階。今次唔同,證監會把落台階打碎。
喺沙灘上面看颱風追浪自然過癮,我都有呢種人性弱點,睇人福乖很開心。現在我雙腿踏進浪濤之中,我睇到嘅東西自然同大家有所不同,越靠近風眼就越容易感受到危機感。
很多識股票嘅人都跟我說我冇事,理性上我都知道我一定冇事,只是現在社會不正常不理性不講道理。我能夠做到的就是從容面對,趁我仲有一口氣可以講多啲寫多啲嘅時候,盡量發揮自己,以報答大家對我的Podcast和文字訂閲支持。順便買一個廣告,今個禮拜五蘋果日報和我合作一個網上論壇,希望大家課金多多支持,我把自己的人血饅頭送給了蘋果日報。
渾水財經Channel x Fortune Insight 獨家眾籌出版《港斃。港完:國際金融中心崩壞史》率先網上預訂:https://muddywater.fortuneinsight.com/web/
你的支持,將會在香港金融史上烙下痕跡。
及早訂閲我,能早知天下國際金融事
➡️Water Podcast:我對壹傳媒事件的自白和分析,拆解警察的無知和深入解構一般SFC的調查方式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1485466
➡️Water Podcast:陶傑跟我分享的股票老千陷阱,他對於一馬基金、納吉、劉特佐和中國首富的有趣觀察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0767836
➡️Water Podcast:由壹傳媒講起證券案的調查是如何進行?淺談證監、市場失當審裁處、ICAC和警察的分工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posts/489431
➡️Water Podcast:再談證監查案的一般性罰則,由「杜軍案」和「金豐案」講到壹傳媒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posts/489474
掌握最新最精闢金融經濟資訊,立即訂閱《金融經濟精神食糧》
逢一、三、四出刊登專業財金分析文章,另設特別環節:每週解答觀眾問題、100萬模擬倉投資部署和每日金融財經Podcast,幫你補補腦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muddydirtywater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uddywaterfinance
詮釋學 之 循環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摸魚手札】詮釋證監聲明有冇串警察(渾水)
哲學訓練涉及解讀文本、詮釋文本,文字記錄是思想內容的載體。詮釋文本成為哲學其中一門專科,亦即是詮釋學(Hermeneutics)。
我的哲學只屬三腳貓功夫,剛好我的讀者不乏哲學高手,何況詮釋學或哲學家Gadamer也不是我興趣所在,所以我就不班門弄斧了。詮釋學其中一個重要概念叫做「詮釋學之循環」,具體概念大家可以上網Google,我就不多說點到即止就算。
壹傳媒股價波動一事令警察緝毒科捉了15個人,證監會罕有地出聲明強調機構立場,我的解讀是跪了一半,坊間主流的解讀是證監會諷刺警察無知。
證監會的組成和核心位置是由外國人把持,他們的聲明也是先發了英文版本,再發中文版本,理論上英文版的解讀更接近證監會核心立場。證監會重申和警察之間的MOU,我覺得是一般官方文件的表述方式,坊間把這種寫法解讀成「讓專業的來」,我不同意。
跳出文本,用返共產黨的語言,香港是正在經歷白區變紅區的改造過程。一年前,消防局還有人會跟警察對着幹,現在這班人都消失了。國安當道,為了維持政權的核心管治,內部的反對聲音是不會容易讓我們這些外部人士見到。
金融系統也經歷一系列的改造。李小加是內地人,他曾經說一國兩制有基本缺陷,最後港交所CEO一職也續不了約,現在全面由查太控制。喺呢一種大環境壓迫之下,認為證監會會主動官方串警察,可能是一廂情願的精神自慰而已。
回歸文本,我們的詮釋和解讀可以各有不同,我的解讀是滲透了對金融系統的理解以及對大環境的警覺性。現實上,到底證監會有冇串警察,可能也不是那麼重要,我們也不應該停留在表層的解讀。
警察是武官系統,以他們毅進的智能,本應缺乏對文本精準解讀的能耐。所以比起自己表面的解讀,他們更在意輿論的解讀,當現在輿論偏向相信證監是有意暗串警察無能,他們會變得像万刀甲一樣,「跟住你串我呀嘛」。無論證監真正本意有冇串警察都好,都唔重要,總之警察現在會一廂情願地相信有,那是因為輿論導致他們會有這個先入為主的印象。
用返溫和的日本流行文化字眼,現在警察既中二又傲嬌。經歷這一年,佢哋放棄了公關,唔怕瘀。比起外在形象,他們更加重視自己系統本身的威權,證監的聲明於警察嘅解讀,多少都有一種僭越他們威權嘅意味,哪怕證監是專業的。我會預期,為了增強自己本身的威權,中二傲嬌的本性會誘使針對此事擴大範圍,加大攻擊,比起之前更加執着。
佢哋同巴士工會可以協調到以一個較輕嘅罪名告司機危險駕駛,客觀來講大家都知好大機會告唔入,將個波推畀法庭,短兵相接後巴士司機和警察各自搵到落台階。今次唔同,證監會把落台階打碎。
喺沙灘上面看颱風追浪自然過癮,我都有呢種人性弱點,睇人福乖很開心。現在我雙腿踏進浪濤之中,我睇到嘅東西自然同大家有所不同,越靠近風眼就越容易感受到危機感。
很多識股票嘅人都跟我說我冇事,理性上我都知道我一定冇事,只是現在社會不正常不理性不講道理。我能夠做到的就是從容面對,趁我仲有一口氣可以講多啲寫多啲嘅時候,盡量發揮自己,以報答大家對我的Podcast和文字訂閲支持。順便買一個廣告,今個禮拜五蘋果日報和我合作一個網上論壇,希望大家課金多多支持,我把自己的人血饅頭送給了蘋果日報。
渾水財經Channel x Fortune Insight 獨家眾籌出版《港斃。港完:國際金融中心崩壞史》率先網上預訂:https://muddywater.fortuneinsight.com/web/
你的支持,將會在香港金融史上烙下痕跡。
及早訂閲我,能早知天下國際金融事
➡️Water Podcast:我對壹傳媒事件的自白和分析,拆解警察的無知和深入解構一般SFC的調查方式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1485466
➡️Water Podcast:陶傑跟我分享的股票老千陷阱,他對於一馬基金、納吉、劉特佐和中國首富的有趣觀察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0767836
➡️Water Podcast:由壹傳媒講起證券案的調查是如何進行?淺談證監、市場失當審裁處、ICAC和警察的分工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posts/489431
➡️Water Podcast:再談證監查案的一般性罰則,由「杜軍案」和「金豐案」講到壹傳媒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posts/489474
掌握最新最精闢金融經濟資訊,立即訂閱《金融經濟精神食糧》
逢一、三、四出刊登專業財金分析文章,另設特別環節:每週解答觀眾問題、100萬模擬倉投資部署和每日金融財經Podcast,幫你補補腦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muddydirtywater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uddywaterfinance
詮釋學 之 循環 在 無用學堂 WuYong / Keelung Life Lab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無用共讀001無用之用
#知識量大爆發的讀書會
嗯從社會學的角度來閱讀一本書,原來背後有這麼多可以探討的,而導讀人睿柏相當認真的準備著(看他面前厚厚的一疊書跟筆記就知道啦),隨著如此大的知識量,小編不能再如此無用惹,因此用力的消化了一整週,才有辦法在這裡跟大家分享筆記XD
一開場,睿柏就向我們提出,無用就是為了打破形式邏輯,在同一律、矛盾律與排中律帶有專斷的問題,所以我們可以說無用之用帶有「曖昧含混特性」,追求的是多元差異與無目的性。
而要探討無用,我們必然要先定義何謂有用,這又跟時代背景、社會結構有著密切關連。在此時此刻,我們不得不討論的便是當今的功利主義與資本主義所帶來的巨大影響。隨著資本主義的擴張,從原先提高生產力、創造更多價值的「正」,我們因為過於注重效益,讓工人與產品、在勞動中產生異化,甚至人際關係與自身存在都異化的問題,而不知不覺走向了人也商品化的「反」,若正反和必然循環,那我們能夠在思辨與修正的過程往「和」而去嗎? 透過拒絕實用性,定義哲學的自由、去除利益的審美、無目的性、海德格的此在(Dasein),存有學差異,這也許正是我們現在為何需要無用的原因。
最後,我們要如何將《無用之用》化為哲學社會學觀念與行動綱領呢,義大利社會哲學家Vattimo說到:形上學暴力化減,人被拋擲在世界之中(海德格),深知自身的歷史質性與侷限性,世界成為預言(尼采),詮釋學循環,不斷擺盪自我與他者之中,透過藝術與審美,豐富自身世界觀,永遠不停在當下的批判性判准。
或許我們需要的從來都不是絕對的定義或標準答案,而是鬆動自己,開放修正自己的判準,如此一來我們才能夠超脫虛無主義的什麽樣都可以,做到真正的多元差異。而那時,有用無用又有什麽關係了呢?
共讀的有趣之處,就是每個人讀同一本書,都可能獲得不同的心得與啟發,這一天睿柏帶我們從社會學的角度來閱讀,或許哪天再請個文學家來導讀《無用之用》又會有很不一樣的收穫吧,不過先把這樣的念想收著,下一次共讀選的是小編也很喜愛的《人類大歷史》,這次我們將從設計人的眼睛看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開始讀書囉~~~
#無用共讀001無用之用為什麽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