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from Home📺 (#跑步不要聽 EP37快去聽
顧名思義,要有”Work”的本質,也要突顯出”from Home”的特性!
.
上半身Work;下半身from Home就是最佳解!
上半身Work:
1)創造上班的儀式感,幫助自己成功切換工作模式;
2)主權宣示,提醒家<半>人<獸>,08正在上班中,麥擱來亂;
3)conference call永遠呈現專<主>業<播>樣。
下半身from Home:
1)一來享受在家的輕鬆便利;
2)再者工作小段落或下班後可以隨時動一動,實在是維持身心健康的有效方式。
.
本週疫情嚴峻,為了家人、親友與同事,若非必要,跑友們就盡可能在家運動(核心、重訓、跳繩、跑步機、飛輪等)。
少跑個二週,跑步狀態上其實沒差多少🤗
但若是身心上實在有些壓迫,而非得透個氣走走跑跑,外出口罩一定要戴,除了務必要小心人與人的連結,盡可能避免人與一切的連結
戴口罩跑步時,由於容易潮濕造成口罩失效,建議盡可能減速,並以鼻子呼吸取代嘴巴呼吸;另外更建議隨身多帶些口罩,當口罩潮濕時即可立即做替換以確保人身安全。
.
🎵#回家回家我需要你_回家回家馬上來我的身邊
🎵#順子_回家
「跑步呼吸嘴巴鼻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跑步呼吸嘴巴鼻子 在 跟著象總跑步上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跑步呼吸嘴巴鼻子 在 Yang.AT 運動知識分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跑步呼吸嘴巴鼻子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跑步呼吸嘴巴鼻子 在 [討論] 跑步時應該用鼻子還是嘴巴呼吸- 看板Road_Running 的評價
- 關於跑步呼吸嘴巴鼻子 在 馬拉松世界- 跑步時用口或鼻呼吸?節奏多少? 專家解答5大 ... 的評價
- 關於跑步呼吸嘴巴鼻子 在 請問跑步用鼻子吸氣和嘴巴吸氣有何差別? 的評價
- 關於跑步呼吸嘴巴鼻子 在 跑步不用嘴巴呼吸的好處? - 運動板 的評價
- 關於跑步呼吸嘴巴鼻子 在 跑步用嘴呼吸?还是用鼻子呼吸?不要忽略最重要的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跑步呼吸嘴巴鼻子 在 [討論] 跑步時應該用鼻子還是嘴巴呼吸- 看板Road_Running 的評價
跑步呼吸嘴巴鼻子 在 Yang.AT 運動知識分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有注意過自己跑步時呼吸的方式嗎💨?為什麼跑一下就好喘?手麻又腳麻的?下腹部還痛?!
如果你有以上的問題
那這篇文章剛好適合你🌟
今天🐑老師教你跑步時該怎麼調節呼吸!
-
💡呼吸的目的:提供身體組織必需的氧氣,同時將代謝的二氧化碳,經由肺部的肺泡排出體外。
👉因此如果你跑步會喘,並不是因為身體缺少氧氣,而是體內的二氧化碳太多需要靠更多的呼吸將它排出!
是身體的正常反應
💡你鼻子吸的≠進到肺部的
肺部的氣體交換會受到呼吸深度(潮氣量)、呼吸頻率(次數)與死腔大小影響。
💨當空氣吸入身體時,死腔的空氣量並不會進入肺部裡進行氣體交換,因此,儘管安靜休息時的每次呼吸量約 500ml(女生約450ml),但是真正進入肺部進行氣體交換的空氣量只有 350ml。
💥死腔(Dear Air):人體口、鼻、咽喉、氣管與支氣管等氣
體通路,無法進行氣體交換(約150ml)。
💡先增加呼吸深度,而非改變呼吸頻率
而人體的氧氣攝取量與運動強度呈正比,嘗試使用有意識的「腹式呼吸」可以減少死腔空氣的佔用空間,同時提高肺部氣體的交換量。
💡鼻子呼吸?嘴巴呼吸?
「你的身體會自動適應你的氧氣需求」
沒有絕對的方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節奏
💚低強度輕鬆跑步(60% ~ 70%):
鼻吸氣、口吐氣「3:3」
吸氣時三步 ,呼氣時三步
💛中強度跑步(70-80%):
加深吸氣與吐氣「2:2」
吸氣時二步 ,呼氣時二步
❤️高強度(80%~90%):
以口幫忙吸氣「1:1」
吸氣時一步 ,呼氣時一步
📈隨著運動負荷的提高(速度、時間、強度...),呼吸的頻率也會慢慢提升。尤其是當跑步速度開始增快,死腔也會顯著增加(淺呼吸),如果只改變呼吸頻率,那麼肺部的氣體交換效率就不會提昇,不利跑步時的氧氣增加需求,促使呼吸肌疲勞,最後降低跑步效率。
-
⚠️但這些頻率僅為經驗法則,並不適用於每個跑步者
🏃♂️最好的方法還是多嘗試一些不同的呼吸節奏,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呼吸節奏喔!
📚最後文末小調查:
你跑步時會去注意呼吸嗎?
A.不會,這樣會分心
B. 會,這樣可以跑的更好
C. 有時後會,尤其是累的時候
把你的答案留言在下方!
給我們一些回饋吧!
-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留下一顆❤️讓我們知道吧❗️
你的支持是我們繼續的最大動力
#sportsyang#workout #sportsrecovery #yang#athletictrainer#fitness#exercise#sports#breathing#running#marathon
#coach #muscle#肌力訓練#運動傷害#運動#健身#重訓#健身房#健康#顏色#健康#肌肉#減肥#台北馬拉松#馬拉松#慢跑#呼吸調節
@ 河濱公園
跑步呼吸嘴巴鼻子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讓能量流動,可以使自己的身心靈維持在最佳狀態,而其中一種方式就是有意識地呼吸。
試一試
一、以舒適的姿勢或站或坐,在手舉過頭時吸氣,放下手臂時吐氣,慢慢重複此動作二十次。
二、在工作時,堅持每小時要起來走動、跑步、旋轉或到戶外騎腳踏車五分鐘。在這段時間內,專注在慢慢深呼吸,同時也注意周遭美麗的事物,並一起吸收這些美景。
摘錄自《#創傷照管》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之前我在贈書直播的時候分享過,深呼吸是一個跟身體連結的方式之一,很值得養成習慣。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2472008306433911
倒過來說,當我們身心難以放鬆的時候,我們很可能正在憋氣而不自知。呼吸的品質,跟身心目前的狀態有關。而影響呼吸,也能影響身心。
再進一步說,沒有呼吸,也就沒了生命。生命的進展,便在一呼一吸間,能觀呼吸,就回到了生命的當下—這不只是一種隱喻,也是一種實務。
呼吸又跟能量的流動有關,透過運動、調整呼吸,我們淤積的能量便有機會鬆動。有人一深呼吸,反而會心悸緊張,這也不用過於勉強,能注意到自己正在自然呼吸即可。
我個人得益於深呼吸許多,我尤其喜歡用鼻子吸氣,再慢慢用嘴巴吐氣,這是我長年的習慣。但少數時候,我也會只用鼻子吸吐,這似乎是無意識的過程,我就任它自然。
有時候,我會搭配動作,特別是在比較空曠的場地。吸氣時,雙手張開成擁抱狀;吐氣時,雙手慢慢合掌。這時會特別注意雙腳腳踏實地,成站姿,想像腳底有樹根牢牢抓住地面。
祝願您,能好好呼吸,能隨時靜心!
... ... ... ... ... ... ... ... ... ... ... ... ... ... ...
讓能量流動
【文/ 蘿拉.李普斯基, 康妮.柏克】
…
我從上個禮拜開始就沒好好呼吸過了。
──正在處理危機的社區診所執行長
…
我們也可以透過其他方式取得身心靈平衡,確保內在能量像風一樣流動,而非身陷在壓力過大的狀態。
傳統中醫相信人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能量停滯鬱塞。這裡的能量指的是生命力、活力等讓你能活得像自己、展現內在本質的力量來源。它讓你在早晨時願意起床開啟新的一天、讓你感受到他人走進房間、在想到過世的人或動物時湧現感覺。中醫特別強調,健康的關鍵在於促進能量流動,而非停滯在某個感覺或問題上。這種做法對於那些照顧受創傷者的人來說尤其寶貴,能夠幫助他們察覺痛苦輻射出來的影響力,並學著放任其漣漪效應自行消散,而非一味吸收、累積這些痛苦。
彼得.列文鼓勵我們向野生動物學習,從中了解為什麼人類如此容易受到創傷,但動物卻很少有這樣的問題。從數十年的研究中,他發現人類和動物面對威脅都有三種基本回應方式:逃跑、戰鬥或靜止不動(凍結),這些回應方式都由原始的爬蟲腦主宰。我們感受到威脅時,會發揮巨大的能量,並在戰鬥或逃跑時釋放這些能量。如同在野生動物身上所見,牠們可以再回復到遭受威脅前的生活狀態。然而,若無法戰鬥或逃跑,我們的生物本能會收縮(凍結),盡最後一份力來試圖自保。野生動物則是透過靜止不動度過威脅,並於恢復活動時,釋出累積的能量,然後繼續餵養、照顧其後代、過正常生活。
但是,列文發現,人類卻不容易透過這種方式釋放能量。只要我們進入收縮、凍結的回應方式,就會積攢巨大能量,對神經系統造成沉重負荷。如果我們的爬蟲腦可以按照自然方式運作,就能在度過危機後加以釋放能量;然而,我們高度演化的新皮質(理性腦)通常會干擾這段過程。其所感受的恐懼與欲望,會強大到抑制恢復訊號釋放的能量。身為人類,卻困在讓動物維持健康和成長的神經系統循環。對我們來說,未釋放的殘餘能量會成為根深柢固的創傷源頭,許多創傷接觸反應症狀,都包含為了制服這些堆積能量而衍生的生物反應。
列文在《喚醒老虎》一書中總結:「新皮質沒有強大到能取代我們面對威脅與危險時的直覺防禦機制,也就是戰鬥、逃跑或凍結等反應。在這方面來說,人類還是有相當大的程度受到動物本能約束。然而,由於動物不具備高度演化後形成的新皮質,身體藉由釋放能量自然回復正常的功能不受影響;但對人類來說,我們在面對威脅時,卻會啟動永無止境的直覺反應循環,直至形成創傷。」
列文用他的研究做為「身體經驗創傷療法」的基礎。奉行者相信:「創傷反應的核心為生理反應,我們也必須從生理下手才能開始康復。」列文的方法應用多種技巧,釋放因創傷而凝結的能量,若能成功,就可以使神經系統恢復原有的彈性、達到能自我調節的狀態。
學習如何與內在能量互動,是支持身體內在復元力的第一步。我們可以溫柔地探索讓身體內部能量保持流動的方式。當能量流通受阻時,便能找到解開阻礙的方法,進而創造長期維持健康的基礎。
…
我彷彿能感覺到身體中累積的一切毒素。如果不去衝浪、騎單車或跑步,我就沒辦法繼續好好生活。
──馬克.泰納西(Mark Thanassi),加州聖塔克拉拉急診主治醫師
…
在猶太傳統中,有人過世時,大家會「坐七」守喪。對於大多數猶太人來說,他們需要在這段時間與痛失至親者密切接觸和對話,以提供支持。在某些東正教社群中,坐七的其中一項規定,就是只有在喪親者主動搭話時,訪客才能與他們對話。其中一個原因是見證他人的痛苦本身也有巨大的力量。我們做什麼、說什麼或是以什麼方式觸碰對方並不重要,而是要讓這些承受痛苦的人了解自己並不孤單。因為我們本質上彼此緊密連結,就算什麼也沒做,見證他人創傷者也可以分享喪親者經歷的痛苦。
如果我們要保持身體、情緒與心靈健康,就不能把分享痛苦當成吸收痛苦,因為痛苦的能量必須持續流動。如果放任自己見證的掙扎和苦難在身體扎根、積累,就會使其過於蓬勃發展,遮蔽內在的一切光明。將這種累積的痛苦連根拔起,比預防痛苦在內心扎根要困難得多。
傑克.康菲爾德說:「別人託付什麼?我們又該怎麼回應?答案很簡單,當我們以不健康的方式接受他人的痛苦,我們會擔心、感到不安、不自由。既然一切都改變了,我們需要找到放下的能力,讓自己的心得寬慰。」
對不少人來說,要實踐這種概念,可能得先大幅度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放下痛苦聽起來很被動、很艱難,因為想到要減少對事情的掌握程度,就讓人充滿恐懼。畢竟從小到大,被教導的都是「採取行動等於實踐、等於成長、等於生存」。於是靜止可能等同放棄、軟弱,甚至是死亡。雖然最終這些聯想可能會遭到質疑,但也不必一夕之間丟棄一切既有想法。
不一定要靜觀問題,才能使能量流動,但可以透過有意識且自律的方式,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洗滌、排毒,並放下重擔。有些人能透過跑步這種快速的動作來讓能量流動;其他人則可能會更傾向透過靜止方式達到覺察、連結、行動,最終促進生命平衡。這些人可能會練習專注呼吸、靜心、散步、園藝、念經、頌唱禱文等。
釋一行曾對一位詢問應該把腳步放多慢的門徒說:「你從來沒看過僧侶跑步吧?我們總是慢慢走,如果你動得太快,就無法聚焦在當下。」
讓能量流動,可以使自己的身心靈維持在最佳狀態,而其中一種方式就是有意識地呼吸。很多人可能會很訝異,專注呼吸居然是讓我們維持平衡的關鍵。但幾乎所有古老傳統都認為,有意識、刻意的呼吸非常重要:北美原住民舉辦日舞與汗屋儀式(編按:Sweatbox,以蒸氣浴導致大量出汗,象徵排出體內不潔淨之物以達到淨化目的)長達好幾世紀;北美塔拉烏馬拉人把跑步視為健康的核心;印度自有史以來就有瑜伽的傳統,也開始舉辦大笑集會。
世界各地的冥想傳統發展出各種做法,透過呼吸為主要指引,使心思覺察力更敏銳,並培養慧眼。呼吸是最平常,且維持生命所須的動作。而這也提醒我們,萬事萬物,連同生命都服膺於「無常」的普世法則,讓我們了解自己必須與各式各樣的抉擇和諧共存,且對生命有更深入的覺察。
…
一般對於暴行的回應,就是將其從意識中驅逐。有些暴行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力過於可怕,以至於無法明言⋯⋯然而暴行卻拒絕被掩蓋。和企圖否認暴行欲望同樣強大的,就是掩蓋無用的信念。普羅大眾都知道,除非我們公開談論暴行,否則其影響力將陰魂不散。
──茱迪.赫曼,《從創傷到復原》作者、哈佛大學醫學院臨床精神病學副教授
…
卡崔娜風災過後,許多城市的居民深陷痛苦當中,眼神空洞不已。我在紐奧良主持創傷照管工作坊,並有幸能與風災紓困人道支援基金(People's Hurricane Relief Fund)合作,並看到兩位容光煥發、與眾不同的女性:金伯莉.理查茲(Kimberley Richards)與卡妮卡.泰勒墨菲(Kanika Taylor-Murphy)。她們都是社區組織者、倡議人士與教育家,風災侵襲、河堤垮掉時也都不在紐奧良,且度過了身為緊急救難人員帶來的創傷,其中一位更是僅存一幢位於密西西比州皮卡尤恩的磚房。兩人都在源源不絕的創傷接觸後續影響中,繼續堅強生活,更為生存與重建人道協會(People's Institute for Survival and Beyond)等機構服務,並與親朋好友一同努力重建紐奧良。
我幸運地能有機會問她們如何有效照顧自己,金伯莉說:「風災過後,我有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完全沒有照顧自己,之後我開始生病,精神方面開始出問題。自那時起,我每天早上都會花一、兩個小時散步。現在有其他七位女士也加入了我的行列。我們會在社區中行走,而我會在這時候好好呼吸。這很困難,因為我會想,要是我有時間散步,就應該去幫助別人。這念頭壓得我喘不過氣,但我依然堅持下來,繼續散步。」卡妮卡則說,練氣功以及和金伯莉與其他朋友一起散步,讓她得以克服創傷。
比莉.羅森的整個職涯都在第一線對抗創傷,且在全華盛頓州各地投入創傷心理減壓活動。她會在一天中找幾個時間點,提醒自己要記得深呼吸。在工作時,每當電話響起,她就會先深深吸氣、吐氣一次,才接起電話。
其他讓能量流動的方式有運動、寫作、唱歌、念經、頌唱禱文、跳舞、武術、散步與大笑,只要你在進行這些活動時,同時運用正念即可。有位在基督徒和睦行動中負責協助北伊拉克空襲受害者的同事說:「我喜歡能夠放空的活動,像是靜心、深呼吸、接觸大自然,還有思考自己能如何不緊緊抓住東西不放。」
……
試一試
一、以舒適的姿勢或站或坐,在手舉過頭時吸氣,放下手臂時吐氣,慢慢重複此動作二十次。
二、在工作時,堅持每小時要起來走動、跑步、旋轉或到戶外騎腳踏車五分鐘。在這段時間內,專注在慢慢深呼吸,同時也注意周遭美麗的事物,並一起吸收這些美景。
三、與一位可以固定聯絡的同事或朋友建立互助諮商的關係。你們必須同意為彼此提供諮商幫助,就算只有五分鐘也好。讓朋友先開始講話,並平靜地注意聆聽;接著再換你講。你可以將所有心聲都說出口,排出心中一切想法;而朋友也要專注聆聽你說話五分鐘,你們可以經常反覆這麼做。
.
以上文字摘錄自
《#創傷照管》
照顧別人的你,更要留意自己的傷
圓神書活網 https://bit.ly/T0400052
博客來 https://bit.ly/T0400052-B
金石堂★選書 https://bit.ly/T0400052-K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https://www.facebook.com/BookLife99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跑步呼吸嘴巴鼻子 在 馬拉松世界- 跑步時用口或鼻呼吸?節奏多少? 專家解答5大 ... 的推薦與評價
建議通過鼻子吸氣、嘴巴吐氣,可以最輕鬆的方式進行氣體交換。經過數週的持續訓練後,你的身體將會以增加換氣閾值的方式來適應。 Q︰跑步時的 ... ... <看更多>
跑步呼吸嘴巴鼻子 在 請問跑步用鼻子吸氣和嘴巴吸氣有何差別? 的推薦與評價
... 跑步要用鼻子吸氣嘴巴吐氣也就是吸吸吐吐這樣盡量不要用嘴巴吸氣請問這是什麼原因?因為以前當兵的時候早晚三千我好像都是用嘴巴呼吸的所以不太懂嘴巴 ... ... <看更多>
跑步呼吸嘴巴鼻子 在 [討論] 跑步時應該用鼻子還是嘴巴呼吸- 看板Road_Running 的推薦與評價
有氧運動時應該用鼻子還是口腔呼吸?
呼吸是人體最自然也是必須產生的基本動作,不論是在睡覺、日常生活還是運動中都會發
生,但呼吸動作有許多不同的模式,例如:鼻腔式呼吸與口腔式呼吸,你曾經思考過在進
行有氧運動,例如:跑步或騎自行車時,究竟應該採取哪種呼吸策略呢?
直觀上來看,用口腔直接吸氣吐氣可以更快、更大量的吸入或吐出更多空氣,似乎讓更多
的空氣能夠透過口腔進行呼吸會擁有更大的換氣量,但研究顯示似乎在中高強度下,鼻式
呼吸有許多其他的好處,鼻式呼吸似乎實際上的換氣效率更佳。
2017一篇研究調查了在跑步機上使用次最大有氧強度(50%、65%、80% VO2Max)進行跑步,
分別比較鼻式和口腔式呼吸,紀錄換氣頻率、呼吸交換率、平均換氣量、攝氧量、心跳等
生理數值也記錄自覺運動強度(使用伯格運動強度量表, 6-20分制),去比較鼻式及口腔式
呼吸的差異。
在同樣的強度下跑步,口腔式呼吸在所有次最大有氧強度下運動有著顯著較高的換氣頻率
(RR)、攝氧當量(VE)、攝氧量(VO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相較之下鼻式呼吸似乎是
較有效率的呼吸方式,在50%、65%、80%VO2Max的有氧運動強度下,帶來較好的經濟性。
因此根據實驗的所得到的數據,在次最大運動強度下,中高強度(50-80% VO2Max)的有氧
運動中,口腔呼吸會有較大的換氣頻率與換氣量,這其實表示在同樣強度下鼻式呼吸或許
是較有效率的呼吸方式,即使選手運動的自覺強度上感覺上不同呼吸模式並無顯著差異,
但因為鼻式呼吸僅需要較低的呼吸頻率及吸吐氣量就能維持在同樣運動強度下進行運動,
因此就實驗數據上來看鼻式呼吸或許是較有效率的呼吸模式。
但當我們考量如果將運動方式提高到更高的運動強度時,或許口腔式呼吸會變為較鼻式呼
吸更好的呼吸策略,因為即使從單次呼吸上來看口腔呼吸的效率較低,但在更強的運動強
度下,需要更高的換氣量與攝氧量時,總體上來說口腔式呼吸或許是更好的呼吸模式,因
為口腔式呼吸能夠較鼻式呼吸帶來更大更多的換氣量與氧氣攝取總量。
除了科學以外,要注意,這些研究並不是單純直接證明若透過鼻式呼吸進行有氧運動就會
有較佳的運動表現或是直接判斷鼻式呼吸比口腔式呼吸更好,只是單純從呼吸攝氧量、氧
氣交換率、換氣量等生理科學數據上來看,鼻式呼吸在中高強度次最大有氧強度下來看是
比較有效率的,鼻式呼吸在同等中高運動強度下具有較佳的經濟性。
若從實務上的角度來看,可能短時間內還是個人習慣的呼吸方式較合適,並且在高強度下
使用口腔呼吸是正常的不必刻意抑制或改變呼吸模式,但這篇文章提供另一個訓練思路,
若是在中低強度的運動中不習慣使用鼻腔呼吸的話,或許練習在中高強度以下使用鼻腔呼
吸能夠帶來一些好處並有可能幫助提升身體的心肺功能及有氧表現,其他研究也顯示在中
高運動強度(RER <1)下進行有氧運動時,鼻式呼吸能夠減少過度換氣的發生,因此若是不
習慣在運動時使用鼻腔呼吸的話,可以開始嘗試看看讓身體習慣鼻式呼吸,也許就能夠透
過改善呼吸模式幫助提升自己的運動表現。
References:
1. Dallam, G., & Kies, B. (2020). The effect of nasal breathing versus oral an
d oronasal breathing during exercise: a review. Journal of Sports Research, 7(
1), 1-10.
2. Hostetter, K., McClaran, S. R., Cox, D. G., & Dallam, G. (2016). Triathlete
adapts to breathing restricted to the nasal passage without loss in VO2max or
VVo2max. Journal of Sport and Human Performance, 4(1), 1-7.
3. LaComb, C. O., Tandy, R. D., Lee, S. P., Young, J. C., & Navalta, J. W. (20
17). Oral versus nasal breathing during moderate to high intensity submaximal
aerobic exerci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inesiology and Sports Science, 5(1
), 8-16.
4. Lacomb, C. O. P. (2015). Oral vs. Nasal Breathing during Submaximal Aerobic
Exercise.
5. Recinto, C., Efthemeou, T., Boffelli, P. T., & Navalta, J. W. (2017). Effec
ts of nasal or oral breathing on anaerobic power output and metabolic response
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ercise science, 10(4), 506.
-
https://instagram.com/jeff_liu_0801?r=nameta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8.8.6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oad_Running/M.1654095996.A.A41.html
抱歉,謝謝提醒!我還沒有找到太多關於鼻吸口呼或口呼鼻吸的研究,這篇單純討論鼻腔
主導跟口腔主導的呼吸而已,口鼻併用的模式與鼻子、口腔呼吸的比較就不清楚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