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言論審查機制應公正透明
#數位平台壟斷霸權需要更多治理
#看歐盟如何保障人民數位權利
臉書(Facebook)會以自己的《社群守則》、審查員來審查言論。
例如,討論到中國人對於特定事件的反應並無羞辱言論被禁言;提到台灣人工智慧發展基金會發起 #葉黃素計畫 被鎖帳號;提到台灣獨立、高端施打數據、美食評論,被歸類為霸凌、騷擾或垃圾訊息。
但另一方面,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提及:「有人以簡體字一直罵人『民進黨養的狗x種』,經檢舉卻被判定未違反《社群守則》;同樣的,諸如『台巴子』、『留島不留人』等各種言論,都在臉書允許之列。」( https://new7.storm.mg/article/3939131 )
顯然,臉書審查機制出了問題。
我自己則接過不少性別和人權團體反映,這幾年來,臉書也會出現攻擊同志及女性的仇恨言論,內容還混雜不實謠言。
但這類 #真正的仇恨或不實言論 幾乎無法被檢舉下架,不論提供多少證明。
這顯示,臉書可能不只審查機制出了問題;甚至可能倒過來,成為 #仇恨歧視與假新聞的幫兇。
江雅綺Yachi Chiang(北科大智財所副教授)也提到:「這幾年臉書成為假訊息、不實資訊、訊息戰的平台中心,也已不是新鮮事。
『劍橋分析』公司操縱選舉的案件,透過Netflix的紀錄片『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十分清楚的呈現,透過臉書平台可以輕易取得選民的資料,幫助選舉團隊建立使用者的個性模型,然後利用這些資料、操縱選民的行為。
除了操縱選舉的前科紀錄,臉書也常常被認為是仇恨言論的傳播中心,聯合國甚至曾控訴臉書為仇恨言論提供最佳平台,應該為緬甸的羅興亞族群所遭受的迫害負主要責任。」
我辦公室整理了,臉書審查機制的問題,可能包含:
❌《社群守則》並非由實際整體社群擬定,無法反映社群共識。
❌《社群守則》多數規範過於攏統,缺少細部指引及示例,審查標準高度依賴人工判定。
❌ 但審查工作會外包給不一定具足夠專業且嚴重過勞的血汗審查員。臉書自己也承認,每天約有10%的審查錯誤(還不包含申訴無效的案件)。
❌ 審查機制缺乏透明度,限制發言、懲處(包含降低觸及率)、申訴都未說明審查判定的原因及標準。
❌申訴機制形同虛設,即使是最後一層的監察委員會也鮮少發揮實際作用。
#數位平台已形成壟斷霸權
我雖然以臉書做例子,但這些審查爭議,不只在臉書發生;也已在包含Google、Twitter、Line等平台發生。
只要有人提出疑問,就會有人說:「不爽不要用,又沒人逼你用。」
但這已經不是個人是否要使用的層次。當這些平台成為 #國內外資訊快速傳遞的關鍵核心,不用的人或國家,會因此降低獲取國際資訊的速度、乃至於減弱和國際的連結。
平台已成為 #數位世界的壟斷霸權。
近年世界各國都在關注及想辦法以法治處理。台灣正要準備成立 #數位發展部,各種討論中,我也不斷提醒必須注意 #網路反壟斷 ,這是 #數位治理 重要的一環。
#參考歐盟經驗
#保障人民基本數位權利
之前愛信任-劉世芳邀請我共同主 辦「跨國網路平台與內容產業影響」公聽會。我便指出,台灣應參考歐盟《數位服務法》及 《數位市場法》草案,這兩者是繼GDPR(一般資料保護規範)後,歐盟推出保障人民基本 #數位權利 的第二步。
#數位服務法
針對超大型跨國數位平台*,制定高達17類義務。
包含平台須建立值得信賴的舉報及申訴機制、公開各種機制與透明度報告、通報刑事犯罪、外部風險稽核和公共問責等。
藉此對平台或有心人士操控資訊、大量假新聞入侵、政府不當干預等問題 #建立預防機制,強化公民對數位平台的 #民主監督,保障使用者數位權利。
此外,還被要求必須針對風險管理系統進行獨立審核,以防止濫用。
特別是「非法內容散布」、「對基本人權的不良影響」,以及「平台服務遭蓄意操縱以傷害公共利益及公共安全」等三個面向。
如果查到違反法規,將會有高達年度營業額6%的罰鍰;若調查發現平台/企業提供「不正確、不完整或誤導性的資訊」,罰鍰最高可達年營業額1%。
*對歐盟來說,覆蓋歐盟人口10%以上、即4,500萬人的跨國數位平台,即算是超大型跨國數位平台。以這算法,臉書、IG、Google在台灣都算是。
#數位市場法
平台壟斷的問題不光是前面所提的言論自由及散播不實或歧視言論,同時在技術發展上也會有托拉斯的問題。
因此數位市場法將大型跨國數位平台定位為 #守門人(Gatekeeper),禁止平台不公平對待企業用戶及使用者來獲取不當利益。
南韓公平交易委員會日前對Google濫用市場主導性、限制其他手機系統開發商競爭的問題,開罰2074億韓元(https://bit.ly/3Axetd3),也是基於同樣的觀念。
在大型跨國網路平台優點及問題不斷浮出的現在,#數位治理政策 更顯得重要,我會努力加速 #數位發展部 的推進,並訴求納入對平台的適切監督。
數位環境中,人權、隱私、言論自由,同樣是不可退讓的底限。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歐洲足總、南美足協先後宣布歐洲盃、美洲盃推遲一年後,2020東京奧運也將改辦在2021年夏季。也因為這次疫情相當的嚴重,東京奧運因此延期或取消了,對日本來說將會是最壞的結果。 因為東奧原本是日本寄託經濟大翻身的救世主!舉辦東奧可帶來場館、交通網絡建設,以及刺激觀光等各種好處,日本經濟成長雖然一度...
跨國工作例子 在 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歡迎回到【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為什麼要做這個Podcast節目
想透過訪問各行各業,給正在職涯卡關的人一些參考和方向,對我而言也可以向不同領域的職人學習,蒐集他們身上的「超能力」
❌為什麼我們要不務正業
原因有三個:
1⃣事業上多元發展
2⃣正職上多重輔助
3⃣生活上多彩多姿
首先,事業上多元發展大家比較容易接受,現在是斜槓時代,許多人逐漸發現穩定的工作好像不再持久、企業再大也不一定能基業長青。舉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在節目上曾經訪談副業教練王明聖老師,他出的一本書叫《多找個籃子放雞蛋》,就是很傳神的理解,發展副業、培養多元技能就是為了要分散風險呀,尤其是現代、甚至在不久的未來,很多事情都不斷的在取代我們原本的認知跟工作需求,若永遠只守住單一發展,就像你的錢只投資在一支股票上,不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嗎?
正職上多重輔助,舉個例子來說而言,因為過去自己訓練簡報的能力,還參加學校簡報比賽取得好成績,沒想到在現在的工作上,簡報製作和上台說話的能力就用上了。另外,也因為做了Podcast,在做受訪者調查訪談的時候,其實這過程與正職工作中和客戶溝通、調查廠商需求是相同的。因此,不務正業並不一定要創業或開啟斜槓,擁有跨領域的認知和能力,可以讓你在正職的表現更突出、更無可取代。
最後,生活上多采多姿,我就不得不講到對我人生影響的top1電影:Be a Yes Man沒問題先生。除了金凱瑞演戲很出色之外,我覺得完全可以用裡面的劇情來解釋為什麼要不務正業。劇中的金凱瑞一開始因為一些原因過得非常不好,妻子跑掉、朋友討厭、將自己的心給封閉起來,後來因為某些原因他開始得發誓自己遇到什麼事情都要Say Yes,沒想到這個看似很鳥的舉動就讓他的人生就此徹底改變。當然過程你可能會覺得很麻煩,但當一個一個的yes之後,所有他學到的、他認識到的人、他學到的技能都幫助他可以變得更好,生活也變得更精彩,甚至有能力可以貢獻社會、幫助別人。最後,那種散發光芒的狀態也讓片中的金凱瑞自然而然變得與眾不同!
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對任何事物保持好奇、對任何事情勇於嘗試,Say yes to everything,找到我們的熱情之所在,盡力將心血傾注其中吧!
❌收聽Podcast節目到這裡
。Apple:https://apple.co/2BycIiV
。Spotify:https://spoti.fi/35Kp8Sw
。KKBOX:https://bit.ly/2KWKXbr
。比較常出沒在IG @william.buwunight.podcast
❌節目列表陸續更新中
S2EP23 整理師 | 其實整理沒你想的那麼簡單,普通人也能學會的精準整理術 / 精準美學 Mini
S2EP22 副業教練 | 傳授「不務正業」也「不誤正業」的本事 / 副業學校 王明聖
S2EP21 行銷接案 | 行銷新手該如何進步 培養現代職場人人都需要的行銷力 / 野羊
S2EP20 少年頭家 | 18歲就創業的大學休學生,分享自我探索的不太乖哲學 / Bello
S2EP19 旅行創業家 | 結束369天的環遊世界,我把世界帶進台灣 / 徐銘遠Chester
S2EP18 線上英語家教 | 為什麼我這麼用功學英文,但看到外國人還是不敢開口? / LuLu
S2EP17 職涯作家、講師 | 該如何給予需要幫助的人職涯建議? 克服迷惘的人生指南 / 野羊
S2EP16 遠距英語教師 | 我想活得和周遭人的期待不同,真的可以嗎 / LuLu
S2EP15 泰國藍帶主廚 | 逃避不可恥還很有用,逃離外商改學廚藝的翻轉人生 / 暹羅猴老大
S2EP14 催眠師 | 前世竟是俄羅斯將軍?學會抵抗誘惑的自我覺察術 / Candice
S2EP13 半導體、顯示器設備工程師 | 外商幸福工程師的跨國職場與生活 / 台灣應材
S2EP12 書店店員 | 在網路時代好好讀書,談閱讀的意義 / 三個賣書人
S2EP11 雜誌總編 | 好好過日子,培養編輯雜誌的生活覺察力 / 大雄誌 王倚祈
S2EP10 旅行作家 | 把下班後的夢想變成職業 / 旅行沙舟 張J
S2EP9 占星師 | 用占星找尋自我的自雇者養成之路 / 文森特
S2EP8 在地經理人 | 把想法不同的陌生人變成夥伴 / 米濃聚落 陳佳鴻
S2EP7 獨立記者 | 面對真相:永不放棄、永遠質疑 / 陳映妤
S2EP6 訪問主持人 | 如何養成讓人眼睛一亮的提問力 / 你在幹嘛Han
S2EP5 消防員 | 學會與死亡和恐懼共處 / 阿憙
S2EP4 演員 | 我們是否也能演好「人生」這部戲 / 群堯&瑩美
S2EP3 生活黑客 | 人生就要破解系統不斷升級 / 雷蒙
S2EP2 劇場導演 | 如何擁有導演的洞察力 / 歐摩
S2EP1 專利師 | 幫普通人上一堂專利攻防課 / 胡書慈秘書長
S1EP38 音樂經紀人 | 為何在台灣大多數學音樂的人賺不到錢 Make Music Make Money - Linda
S1EP37 環境教育 | 海洋垃圾的怪奇物語,拯救海洋其實可以從簡單開始 / 湧升流環境教育 李東霖
S1EP36 泌尿科醫師 | 燒結菜花的細菌飄到鼻孔? 尿尿地方的迷思破解者 / 大鳥博士aka陳兆宏醫師
S1EP35 國際ISO稽核員 | 強者的路上是孤獨的,系統管理大師淬鍊之路 / Steven展宏
S1EP34 巧克力農場 | 屏東可可邁向巧克力王國的重要推手,返鄉青年的美麗與哀愁 / 好時丰農 黃琬倫
S1EP33 監獄管理員 | 人間煉獄? 在監獄工作跟你想像的不一樣 / 釣客
S1EP32 台灣小姐 | 代表台灣重新奪回國際小姐的舞台:「自信就是最好的妝容」 / Joyce邱怡澍
S1EP31 博士後研究員 | 當一個參與COVID-19疫苗開發的菜鳥研究員,是什麼體驗? / Scott
S1EP30 餐飲內場 | 你想開一間家喻戶曉的林聰明,還是享譽國際的米其林 / 書時料理小P
S1EP29 共同辦公室 | 想經營Co-Working Space是門好生意嗎 / WEE聯合辦公室 劉祥德老闆
S1EP28 賣粽人 | 肉粽不是我的最愛,但我已經嫁給肉粽了 / 郭家肉粽 郭明坤老闆
S1EP27 商業地產開發 | 百發百中諸葛亮,談中國地產開發的怪奇物語 / WEE聯合辦公室 劉祥德老闆
S1EP26 偏鄉教師 | 想讓孩子們從小就能找到想做的事,我加入了Teach for Taiwan / 王雅民老師
S1EP25 職業軍人 | 你每天在網路上罵的中共,對我們來說是真真實實第一線的威脅 / 小郭
S1EP24 藥師 | 長期不被重視專業的我們,口罩發放或許可以藥師被看見的好機會 / Daniel
S1EP23 移民顧問 | 不一定是舉家遷移,而是創造國際間更多的選擇機會 / Maggie
S1EP22 生涯規劃師 | 讓我為你心中的種子澆點水,用你的力量讓心中的種子發芽 / 小雅
S1EP21 老人送餐 | 我們不只是要讓長輩吃飽吃健康,更要他們吃開心吃享受 / 銀色大門
S1EP20 市議員 | 每一件你認為的無聊小事,可能都是民眾的人生大事 / 黃捷
S1EP19 原住民文化交流 | 是什麼原因讓她在節目上哭了,原住民族的身分認同大哉問 / 法法漾播客 Sagubi
S1EP18 賭場荷官 | 最有趣、最悲慘、最黑暗的賭場秘辛大揭密 / Carol
S1EP17 教育訓練人員 | 保險業也有教育訓練? 百萬年薪業務の養成 / 道舜
S1EP16 高中公民老師 | 為了讓學生學習如何表達立場,我在班上模擬小型市議會 / 詠霖
S1EP15 部落客 | 幫客戶分析客群與你的重疊之處,是案子源源不絕的關鍵 / 原味覺醒Moni
S1EP14 行動心理師 | 我們懂得上健身房練身體,應該也要懂得找心理師來「心理鍛鍊」 / 阿濡米
S1EP13 遊學顧問 | 代辦菲律賓遊學:最常遇到學生爽到不想回來 / 仁育國際John
S1EP12 車用電子工程師 | 擁抱「接近客戶」思維,當個不一般的工程師 / 猩哥
S1EP11 口譯者 | 翻譯翻譯,什麼叫做口譯 / Kimi
S1EP10 Podcasters | 致敬所有正在燃燒熱情,聊出一片天的我們 / 彼岸薄荷
S1EP9 示範演奏家 | MBA轉職音樂家的電子琴人生 / Eric
S1EP8 專利審查官 | 台灣專利其實很強? 走入專利攻防戰的世界 / Peter
S1EP7 新創輔導 | 你這麼年輕,真的能輔導我們創業嗎? / 小培
S1EP6 插畫設計(萌系繪師) | 這怎麼聊啦? 一窺神祕二次元的異想世界 / Amo Heavell
S1EP5 牧場管理(下) | 為什麼你那麼年輕,竟然跑到山上養雞 / 大野山雞 啟洋
S1EP5 牧場管理(上) | 我們養雞,從第一級產業到第三級產業全包了 / 大野山雞 啟洋
S1EP4 動物園照養員 | 我們的夢想其實就是失業 / 阿炸
S1EP3 人資管理 | 開箱公司裡的人資到底都在做什麼 / 張安妮Annie
S1EP2 空服員 | 不太乖「前」阿聯酋空服員的奇幻旅程 / 張安妮Annie
S1EP1 生產管理 | 將理性與感性做到極致的人們 / J小姐
#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威廉の職業圖書館
跨國工作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稍早北美影壇的熱議話題,除了茱莉蝶兒拒絕演出《愛在》系列第四部曲之外,還有一條值得關注的新聞——史蒂芬史匹柏旗下的 Amblin Partners 將與 Netflix 合作。為此,知名娛樂媒體《Variety》標題更寫道雙方的簽約協議「正改變好萊塢」。
在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推波助瀾之下,小螢幕風起雲湧且千變萬化,迪士尼旗下的 Disney Plus 因為漫威、《星際大戰》等熱門 IP 蒸蒸日上,訂閱戶約 1.4億;華納媒體(WarnerMedia)則與 Discovery 合併,壯大旗下串流平台 HBO Max 的聲量(雖然不知是好是壞);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更以 84.5 億美金收購電影公司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MGM)。
至於台灣觀眾熟知的 Netflix,今(2021)年全球訂閱戶早已突破 2 億大關,且持續積極佈局全球,而 Netflix 將與美國大導史蒂芬史匹柏旗下的影視公司 Amblin Partners 合作,Amblin Partners 預計每年將為 Netflix 製作至少兩部電影,此舉引發熱議。
Amblin Partners 在 2015 年成立,整合了安培林娛樂(Amblin Entertainment)、安培林電視(Amblin Television)、夢工廠(DreamWorks Pictures)等多間製作公司,其主席當然是一手打造此娛樂帝國的史蒂芬史匹柏,安培林娛樂的標誌 Logo,就來自於史蒂芬史匹柏的《E.T. 外星人》。
而 Amblin Partners 在成立之際,便與環球影業簽下一份 5 年合約,固定供片給環球影業,由艾蜜莉布朗主演的《列車上的女孩》就是雙方合作問世的第一部作品。
在 Amblin Partners 成立後的 5 年間,旗下各大製作公司操刀的電影作品,有主攻北美獎季的《1917》、《郵報:密戰》、《登月先鋒》、《幸福綠皮書》、《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等作品;也有商業娛樂大作的《一級玩家》、《滴答屋》、《大黃蜂》、《MIB星際戰警:跨國行動》、《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等作品,未來即將上映的作品則有《Stillwater》、《西城故事》、《侏羅紀世界:統霸天下》等等。
Amblin Partners 也在去(2020)年合約到期之際,再與環球影業簽下一份延長合約,表示雙方合作愉快,畢竟環球影業與史蒂芬史匹柏的關係深厚,舉凡商業大作《大白鯊》、《侏羅紀公園》等等,再到獲獎無數的《辛德勒的名單》等等,都是史蒂芬史匹柏與環球影業合作的結晶成果,因此,雙方延長攜手合作算是各界的預期之中。
不過,今日傳出 Amblin Partners 與 Netflix 的合作,就令各界驚呼,原因在於回朔過往史蒂芬史匹柏的公開發言,都被外界解讀為「擁護傳統電影院」、「反對串流家庭電影」的導演之一。
史蒂芬史匹柏曾經在《ITV News》的訪問中公開表示:「一旦你承諾採用電視格式,你就是一部電視電影,當然,如果它是一個好節目,應該得到艾美獎,但不是奧斯卡。我不認為那些在少數電影院上映幾週,進而獲得像徵性資格的電影,能擁有資格獲得奧斯卡獎提名。」
而史蒂芬史匹柏也曾在 2019 年於「Cinema Audio Society’s CAS Awards」領獎時說:「我希望我們所有人都繼續相信,作為電影人,我們可以做出的最大貢獻就是為觀眾提供電影體驗。我堅信電影院需要永遠存在。我喜歡電視,今天所看到的一些最偉大的作品是為電視而生,一些最好的電視導演,一些最好的表演正在今天的電視上演。但是,當你和一群陌生人在一個漆黑的電影院,一起經歷一場洗腦體驗,沒有什麼經歷能比這更棒。這是我們真正相信的事情。」
如今 Amblin Partners 與 Netflix 簽訂合約,每年將為 Netflix 製作至少兩部電影的前提之下,也正意味著未來 Amblin Partners 旗下的作品不會進入院線廣泛發行,這樣的策略自然與過往史蒂芬史匹柏擁護的「傳統電影院」大相逕庭。
雖然史蒂芬史匹柏也曾聲明否認曾試圖阻止 Netflix 贏得奧斯卡,且也與 Apple TV+ 有合作關係,但外界多數人仍認為史蒂芬史匹柏是積極捍衛電影院的導演,至於 Netflix 的電影不採取院線廣大發行的策略,也早就從北美戰場,燒至歐洲大陸的法國坎城。
2017 年的坎城影展,破天荒在主競賽單元選入兩部 Netflix 出資製作的電影,一部是韓國名導奉俊昊的《玉子》,另一部則是美國導演諾亞鮑姆巴赫的《邁耶維茨家的故事》。不過,在此之後,坎城影展強調在法國有院線上映計畫的電影,才有資格參加主競賽單元角逐金棕櫚;時至今日,這項條件一直擋著Netflix的作品前往坎城競賽,而當時影展藝術總監泰瑞法莫則表示很歡迎Netflix來坎城,對話、討論都仍然持續在進行中:「Netflix熱愛電影,但我們現在處在不同立場。」
然而,對比坎城的守舊,每年秋季登場的威尼斯影展則是大大擁抱 Netflix。
威尼斯早在 2015 年就將 Netflix 投資的首部影片《無境之獸》選入主競賽單元。而投資製作的《羅馬》更拿到了最高榮譽金獅獎,也是 Netflix 首度在三大影展奪最高榮譽;此外,美國名導柯恩兄弟集結六段短篇故事,其中深刻探討人性慾望、種族藩籬、自然環境等諸多議題的《西部老巴的故事》,也是由 Netflix 投資,並拿到威尼斯最佳劇本獎。
顯然威尼斯影展對於串流平台的看法是更具開放性的,之後《羅馬》則一路過關斬將,在北美獎季勢如破竹,最終在奧斯卡的試煉中,艾方索柯朗以外語片之姿,拿下 2019 年奧斯卡最佳導演,同時抱回最佳外語片(最佳國際電影前身)和最佳攝影——Netflix也如願以償,拿到首座奧斯卡獎。
然而,除了艾方索柯朗、柯恩兄弟之外,這幾年也越來越多名導演與 Netflix 合作,包含馬丁史柯西斯的《愛爾蘭人》、大衛芬奇的《曼克》、史派克李的《誓血五人組》、諾亞鮑姆巴赫的《婚姻故事》、朗霍華的《絕望者之歌》、查克史奈德的《活屍大軍》等等。未來則有蓋兒加朵、萊恩雷諾斯、巨石強森主演的《Red Notice》;亞當麥凱執導、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珍妮佛勞倫斯主演的《Don’t Look Up》等大片。
事實上,串流平台能擁有更多彈性,當馬丁史柯西斯耗資近2.5億美金打造《愛爾蘭人》,多數走傳統院線的片廠承擔不起票房上的虧損,Netflix 就給了相對的解套空間;而馬丁史柯西斯下一部史詩作品《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也須 2 億美金的製作預算,原先傳出以派拉蒙影業負責,但也因為資金上的困難,最終由 Apple Tv+ 出面相助,最終達成在北美由派拉蒙影業發行院線,而 Apple Tv+ 則負責全球映演。
串流平台的加速崛起,也因 2020 年大流行的 COVID-19 有關,當全世界各大電影市場幾乎全面停擺之際,僅有串流平台能持續進行,且更加蓬勃繁榮。例如,索尼影業原先走電影院發行的災難鉅作《怒海戰艦》敵不過無法上映的慘況,最終將版權賣給了 Apple Tv+;Amblin Partners 旗下夢工廠製作、派拉蒙影業發行的《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也因疫情關係,最終賣給 Netflix 做線上發行。類似的例子在去年層出不窮。
去年華納影業更率先宣布《神力女超人1984》採取院線與HBO Max同步發行的模式,並在上線滿月後從 HBO Max 下架。到了年底,華納更鐵了心對外表示,包括《哥吉拉大戰金剛》、《真人快打》、《紐約高地》、《駭客任務4》、《沙丘》、《自殺突擊隊:集結》等大作,2021年共計17部電影,都採取與「院線」與「串流」同步發行的商業策略,此作法等於直接改變了電影產業發行的遊戲規則,傳統電影院在疫情之下不再有所謂的「窗期」保護,失去了傳統電影院的優勢,給了串流平台人流、資金成長空間。
從世界影壇的趨勢來看,串流的存在與成長已勢不可擋,這次握有好萊塢話語權的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ㄧ改此前對串流的態度,旗下的 Amblin Partners 與 Netflix 共同合作,或許也讓好萊塢其餘傳統大片廠更加確信串流發展的可能性,注入一劑強心針。
對於這次的合作,史蒂芬史匹柏表示:「在 Amblin,講故事永遠是一切的核心,從 Netflix 首席執行長 Ted Sarandos 和我開始討論合作夥伴關係的那一刻起,很明顯我們擁有一個絕佳機會,能一起講述新的故事並以全新的方式接觸觀眾。我們也將繼續與環球及其他合作夥伴共同講述故事,但自從我們與 Ted Sarandos 共事以來,對我個人來說非常充實,我已經迫不及待與 Netflix 團隊工作。」
Netflix 首席執行長 Ted Sarandos 則表示:「史蒂芬史匹柏是一位富有創造力和遠見的領導者,與世界上許多其他人一樣,我的成長過程是由史蒂芬史匹柏鏡頭下令人難忘的人物和故事塑造的,這些人物與故事經久不衰、鼓舞人心。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與 Amblin 團隊合作,我們很榮幸也很激動能成為史蒂芬史匹柏電影歷史篇章的一部分。」
Netflix 原創電影的負責人 Scott Stuber 則說:「Amblin 和史蒂芬史匹柏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娛樂代名詞。他們的熱情和藝術相結合,製作出吸引人又充滿挑戰的電影。我們期待與 Amblin 家族合作,製作一批新的電影,這些電影將在未來幾年間,讓好幾代人都感到高興。」
目前 Amblin 娛樂正和 Netflix 合製布萊德利庫柏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作品《Maestro》,卡司部分除了布萊德利庫柏之外,還有凱莉墨里根、傑瑞米史壯,此片處於前期製作階段。
📝完整報導寫在『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請點此👉https://bit.ly/3vN8Bcc
跨國工作例子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歐洲足總、南美足協先後宣布歐洲盃、美洲盃推遲一年後,2020東京奧運也將改辦在2021年夏季。也因為這次疫情相當的嚴重,東京奧運因此延期或取消了,對日本來說將會是最壞的結果。
因為東奧原本是日本寄託經濟大翻身的救世主!舉辦東奧可帶來場館、交通網絡建設,以及刺激觀光等各種好處,日本經濟成長雖然一度在2019年調漲消費稅暫時下滑,但市場都對東奧能帶來景氣好轉抱持期待!但現在取消了,根據日本民間單位試算,東京奧運如果『延期』,可能造成6000億到7000億日圓的日本國內經濟損失;如果『取消』舉辦的話,造成的經濟損失是『延期』的十倍以上,可能造成7.8兆日圓經濟損失,並讓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減少1.4%!
因為我們現在身處的奧運,跟20世紀上半的奧運完全不同,已經發展成全球最大的商業活動,存在國際奧組委、舉辦城市、運動員、電視台、贊助企業等各種利害關係者,中止或延期將導致多方産生巨大損失,光是轉播權收入至少會少賺一半以上!更別說如果『延遲』到2021年或2022年舉辦,還會影響到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資金籌集,如何維護贊助商的權利估計也會引起爭論。
現在還有很多人在討論的『無觀眾方案』?閉門比賽可行嗎?閉門比賽至少可以管控大規模的人員移動,國際奧委會也可以確保轉播權收入,但人潮就是錢潮,沒有觀眾的奧運會氣氛不僅不會嗨,贊助商所獲得的效果也會減半!
而且不讓觀眾來,你也不能保證運動員就不會感染新冠肺炎啊!看看NBA的例子,運動健將也是很有機會感染!
而且奧運延期才不是像那種把足球賽延到下週六舉行,那麽簡單勒!
根據《法新社》整理了 延期3 大重點,第一點是『賽事安排』!有多達33個奧運項目,各自在接下來一年的單項賽事日程將要做出相應的調整,最大的難題還是在,如何與2021年和2022年的各項賽事進行賽程的協調!田徑和游泳是熱門比賽項目,東奧延期一年會跟明年八月在美國舉辦的田徑世錦賽,以及七月在日本的游泳世錦賽衝突,歐洲冠軍聯賽也已從今年延至明年舉行,若是延期兩年又會影響2024年奧運!對持續針對奧運調整狀態的運動員而言,延期極有可能打亂自身節奏、影響成績。雖然很多事情仍取決於延期時間的長短,但這些變動,對運動員、行政人員及賽事轉播工作人員來說,都是一場夢魘。而且運動員的職業生涯很短,光是延後賽事,都可能很難保持在最佳狀態,更別說一旦取消活動,看不見的改變是運動員的存在感、影響力,他們面臨的身心狀態都要重新調整!
第二點則是『場地安排』,東京奧運共有43個場館,有些是暫時性的,有些是專為東奧而建的或是重新再利用的場地,例如,全新打造、可容納6萬8000個座位的奧林匹克體育館最大亮點之一,就是奧運結束後,將作為文化或體育活動場地。一旦東奧延期,與奧運撞期的文化或體育活動,日期就需要跟著調整,這其中還有志工也是問題,東京有11萬多名東奧志願者,志工五月就要開始培訓了,其中有22%,大概3萬多人是學生,一旦東奧延期,如果無法配合學校上課時間,可能造成這些年輕志工無法到場。
最後第三點就是『選手村後續用途』問題,東奧選手村位於東京黃金地段,不僅可俯瞰東京灣,也可遠眺知名的彩虹大橋,根據規劃,選手村在奧運結束後,將重新改造為豪華型的公寓式住宅,供出售或租用,奧運延期也就意味著,改造工程將延後進行,為那些已簽約的住戶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影響到後續交屋,這背後也透露跨國大型運動賽會所暴露的問題。
就是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甚至造成主辦國財務巨大負擔。
兩週賽事過後,體育場館使用頻率低落的問題,這些議題一再受到檢視,對奧運所宣稱能帶來的經濟效益,是不是可以兌現,備受遲疑,甚至各地還有反對日本承辦奧運的聲浪出現呢。
延期説起來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卻存在高難度障礙!東京奧運想要對世人展現福島走出9年前的311震災創痛,但如今日本卻又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襲擊,在面對這場疫情浩劫下,續辦與否不再只以疫情為唯一考量,延期雖然無奈,但卻也是必須面對的現實。你對這集有什麼想法,歡迎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喔。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跨國工作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裡,經常會遇到學員有這樣的困擾,那就是從小害怕被老師點到名,很怕要站起來,或者是跟大家說話。
以致於這樣的習慣一直跟著他長大,讓他對於公開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勇敢說出自己的認為很抗拒、很排斥啊!
然而如果老是閃避,能夠讓他事事如意、日子過得順風順水,那我也覺得蠻好的啊!但問題就在於這樣的情況,並不能讓他的人生過得更好。
而且更可惜的是喔,他並不知道自己長期給人一種閃躲的印象;所以別人根本不認識他、根本看不見他啊!也因為這樣子,讓他錯失很多很好的機會。
還有另外一種人的狀況就是喔,他跟同事、跟家人在積極討論某件事情的時候,他其實有很好的點子,或者是很棒的解決方案。
但他每次開口之後,都會因為太緊張,所以把方法講得二二六六,在外人看來喔,簡直就跟胡言亂語沒什麼兩樣、根本聽不懂他到底在說些什麼。
所以呢,他就要更心急的去講得更清楚,但是偏偏更心急要去說那些東西,又會讓自己看起來更緊張、越說越模糊。
因為這樣的惡性循環,就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甚至於把開口說話、表達這樣的事情,當成是洪水猛獸,就算跟這些事情保持距離了,但是腦子一想起,都會覺得腳底發毛、很恐怖啊!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情形,因為會擔心自己表現的不好,所以害怕公眾表達,甚至於遇到非上台不可的場合,你常常會覺得很焦慮;焦慮到變成「上台恐懼症」,那到底該怎麼辦呢?
在我提供解方之前,我想先跟你分享一個例子,這個例子是這樣子的喔~在美國有一間跨國公司,這家公司正在進行一項高級幹部的培訓計畫。
入選的經理人將在兩年內,每隔6個月就要輪調到不同的單位,因此這些高階經理人,必須要有一項很特殊的能力,那就是他們必須要更習慣、更快速的融入新的團體裡面。
如果你目前沒有加入跨國公司的這樣的經驗,而你可能不知道,這種高密度的輪調,每到一個新環境、面對新工作夥伴的時候,你都要一次又一次的為自己開場。
在陌生的同事面前,表現出領袖的姿態,從無到有的去建立跟大家的關係,想辦法跟大家有更好的熟悉度,才能夠在短時間裡面去領導團隊;然而只是光想到這樣的過程,是不是也會讓你頭皮發麻、坐如針氈呢?
沒有錯!這對一般人來說是很不容易的,就算是這些高階經理人,面對這樣子的高強度挑戰也會難以招架,甚至於是焦慮不安。
你可能會好奇喔,這間跨國公司到底要怎麼樣做這樣的培訓呢?他們的做法非常的有創意!
他們找了一個很特別的即興喜劇的團體,而這個喜劇團體,跟這些入選的經理人,玩了一個叫做「亮相」的遊戲。
一剛開始呢,他們先請一半的經理人上台,另外一半坐在台下,再讓台上和台下的經理人互相對看。
在這個階段喔,幾乎所有台上的經理人,都會表現出不安的反應,不自覺的做出扭動身體啊,或者是拉扯衣服這樣的行為表現。
接著呢喜劇團體的講師,就對台上的經理人下了一道命令,請台上的人數一數這個牆壁上喔有幾塊磚頭?
結果沒想到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當台上的經理人,專心一意的數著磚塊的時候喔,他們原本那些扭動身體啊、摸頭髮啊...這些安撫緊張的行為都消失了!
而且台下的人還能夠感受到,台上的整體氛圍是放鬆下來的,不再是一剛開始的那種緊張感。
聽到這裡喔,你有沒有發現真正神奇的事情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台上的人,接受了新的指令之後,就能夠慢慢的安穩下來呢?
其實真正的關鍵就在於,台上的人都在專心的數磚頭,也就是他們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到這些磚塊上面。
而這樣的有趣的發現,並不是因為跨國公司病急亂投醫、瞎貓碰上死耗子的偶然成功;事實上喔,這種緩解緊張焦慮的方法,是受到專業學習者一致認同的。
在芝加哥的一個研究機構,「恐慌焦慮恢復中心」裡面的主任,菲費爾博士;他跟另外兩個學者曾經發表過一篇論文。這個論文證實了「喜劇即興療法」,是治療社交焦慮症的一個新方法。
這樣的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為這種療法能夠幫助「社交焦慮」的患者,在團隊凝聚力、遊戲、曝光、幽默,這四種過程當中切換、探索。
一方面幫助他們在不確定的環境裡面,因為習慣切換不同的狀態,所以能夠悠遊而自在。
而第二方面就是在不同的活動裡面,不斷的體驗「轉移注意力」就能夠緩解社交焦慮的效果,身體就自然能夠放鬆下來。
菲費爾博士還對於這樣的即興訓練喔,下過一段很精準的結論。他說喔:「當你學會一次不害怕,你的大腦就會跟著改變。」
「即興訓練,就是讓神經路徑改變的最快方式,幫助你在面對自我恐懼的同時,學習處之泰然。」
也就是說啊,當你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人們,不妨專注於當下;尤其是你自己的主要任務。
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如此一來無論是精神緊張;或者是過度擔心、焦慮的情況就會自動的消散。
那麼回到你身上,要是你也常有被「緊張、焦慮」綁架的困擾,除了把注意力轉移到當下的任務之外;我還要特別提醒你,人的專注力都是很有限的。
你與其把力氣花在擔心、緊張,這樣的結果你只會得到「表現不好」啊,那還不如把力氣花在真正對你有幫助的事情上面。
我自己在公眾演說或者是教學之前,也都會有意識的運用「轉移注意力」這樣的方法。
我通常會這樣做喔,在即將要上場之前,我會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讓自己先安靜下來;然後專注在自己的呼吸上面。
而到了站上台之後,我只關注自己說出來的「前三句話」而已,而這之後的內容,我就交給我的直覺跟身體,去感受現場的整體流動。
而在我的經驗裡,只要在前三句話能夠清楚明白的說出來,後面就能夠很順暢的接著講下去。只要一次成功,你就會學會一次的不害怕,大腦的神經迴路就會跟著開始改變了!
那當然如果你對我夠熟悉喔,你也可以歸因說,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因為做業務工作嘛!本來就要每天說話。
所以呢當我轉換跑道,成為公開班的老師、成為TED的講者,我的神經迴路當然容易改變啊!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我就來跟你說另外一個例子,那就是我的內容編導~「怡璇」的例子。
怡璇呢,過去她從事幕後的編劇工作;她經常是整天宅在家裡,兩三個月都沒有出門是很正常的,她根本就沒有公眾表達的機會。
不過當她決定要跟嘉玲合作,在啟點開【寫作小學堂】這一門課的時候,第一關啊就是要先通過啟點文化的傳統,也就是「內部試教」。
她過去從來沒有教學的經驗,一上場就要面對台下的學生,而這個學生還是我誒,這樣的陣仗,她難道沒有擔心跟壓力嗎?當然有啊!
不過如同我今天所分享的,她專注在自己的第一張投影片裡面的內容,很勇敢的跨出第一步,沒有因為新的環境、新的挑戰而心生畏懼或者是怯戰。
而如今呢,【寫作小學堂】也邁入了第五期了,她對於上台講課的掌握度,越來越好,也能夠更充份的享受這樣的舞台。
這就是喔「一次的不害怕,而改變了神經迴路」這樣的內在運作,送給她最好的禮物。
能夠戰勝「上台恐懼症」的最重要原則,就是你越關注自己的表現,你就越無法控制好自己的表現;就如同你沒有辦法叫自己不要緊張啊!你能做的就是「轉移焦點」!
那麼要是你也很想要克服恐懼、學好表達,我會很鼓勵你可以加入我們全新的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的學習。
我會在【自信表達力】裡面的第個一單元,教你三個具體的方法;幫助你轉化自己的身體跟注意力,陪伴你去理解壓力跟表現的關聯性。
並且透過心像的練習,調整自己的狀態,讓你懂得善加運用「緊張」這樣的反應,讓恐懼成為你的動力,幫助你達到最好的表現。
很多人都想要成功,而邁向成功的道路上,有些旅程你必須一個人走,任何人能給你的幫助都很有限。
但是假如你想挑戰的部份,是「表達」,那麼這一段路,由我來陪你穿越,會讓你走得更輕鬆自在。
期待呢,在【自信表達力】的課程裡跟你相遇;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收看的朋友除了訂閱之外,記得把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把它打開。
而Podcast的收聽的朋友,除了訂閱我們之外,也請你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都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自信表達力】課程,相關的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面都有。
這一門這集合了我多年在面對表達,無論是一對一還是一對眾,甚至於是透過遠端、網路,去傳遞自己理念的一個經驗。
相信這一門課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希望你的加入,也期待聽到你在學習之後的體會與發現;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跨國工作例子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國際法的日內瓦公約裡明明就規定了「醫療隊無論何時均應受尊重和保護,並不應成為攻擊的對象。」為什麼這幾年來還是聽到越來越多醫療團隊受到攻擊的新聞出現。
但其實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這幾年來聽到越來越多在中東以及非洲地區的NGO團體,被他們正在幫助的當地人民厭惡。」不管你是醫療人員還是誰,基本上只要你是外來的白人,都很有可能會被當地民眾討厭;因為排外的風氣越是盛行,就會讓這些NGO團體所面臨的風險跟著升高。只不過醫療人員在國際間有明確的保障共識,所以被攻擊的新聞才特別顯眼。
雖然許多NGO團體來到當地,都為當地帶來許多實質的貢獻,但是,卻也帶來很多本來沒有的社會或是文化的衝突。有些是因為NGO內部人員或是組織本身的腐敗,對當地人民反而造成更嚴重的傷害。比如說在肯亞,因為當地政治穩定、氣候宜人,大部分的人都會說英文,是許多人參與NGO工作的首選。但是當地的NGO協調委員會就曾經說過,在肯亞活動的NGO人員大概有一萬兩千人,但是大部分做的都是一些其實沒什麼路用的工作,又可以領比當地人平均多四倍的薪水。有的NGO為了吸引外派人員,提供很好的福利措施,給房子、車子、保險,小孩子來有高級學校可以讀、家裡還可以請清潔人員和廚師等。這樣的規格對比當地還有36%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自然會衍伸出不少問題。
之前衛報更曾經報導過,有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內部人員寫email對媒體爆料,說資深長官挪用防治伊波拉病毒的錢,幫自己的女朋友買機票,還有用不合理的高價從杜拜空運車輛。email裡還有提到,很多WHO的人員對非洲當地人有嚴重的歧視。如果這個爆料是真的,那就是WHO的人員自己把事情變成種族問題。
這還不是最誇張的例子喔。我看到最誇張的例子,有一個美國籍的Katie Meyler,跟賴比瑞亞籍的Macintosh Johnson,兩個人一起在賴比瑞亞幫助政府設立學校。本來賴比瑞亞大概有60%的失學兒童,政府一聽說有人要來幫忙當然超開心的啊,他們就一直合作總共開了19間學校,在2013年的時候盛大開幕。結果還不到一年,隔年年一月就有護士發現學生感染了性病,結果竟然是被這個共同創辦人Macintosh Johnson強暴。
後續的調查還發現受害者根本不只這一個人,是大概30個人左右,年紀最小的受害者當時還只有10歲。後來這個Macintosh Johnson很快就被逮捕了,在2016年死在監獄裡,死因是愛滋病的併發症。
這都只是一些NGO團體反而帶來很多麻煩的例子,總而言之,在這些國家就已經普遍對於西方來的白人越來越不信任,甚至已經強烈到不少人希望這些人通通滾回去。雖然NGO團體對當地還是有不少貢獻,但就是會有豬隊友抱著「哎呀你們好可憐喲」、「哎呀我來幫幫你們這些落後國家吧」的這種「白人救世主情結」。
而且有些NGO或是民間志願組織,雖然這些名字聽起來都很厲害,但沒有任何單位可以來保證他們擁有專業技能與水準。所以當這些團體做著跨國援助時,基本上都只能靠各個國家自己跟這些團體互相協調。啊出包了怎麼辦,負責人最多最多就破產或是被判刑,大部分都是跑回自己國家被罵一罵就沒事了。但是他們所帶來幾乎的都是一些社會規模的問題,都不是只要少少幾個創辦人或是內部人員負責就可以處理的。要是真的出事了怎麼辦,這些國家難道就倒霉嗎?
因此前一陣子在非洲出現了一個叫做”No White Saviors”的團體,有當地人也有美國人,雖然規模不大,但宗旨是要呼籲大家在投入自己的資源參與援助之前,先花點時間多了解你想要幫助的人、國家、社會以及文化。才不會到了當地反而帶來更多問題。
在現今的國際環境,任何只要掛上”國際”的名字以乎就變得更困難。不管是救援工作或是各種跨國的經濟、文化協助,都是非常需要當地人民與NGO團體長期的信任及合作,才能有效推展。也許我們以前在全球化的年代,對與外國的交往,太強調好的地方,太忽略了壞的地方,造成反對全球化的勢力全面反擊。
但看到這些想要幫助人的救援人員這樣被攻擊,我不禁要想,是不是又只看到壞的地方,但把好的地方全都抹去了呢?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跨國工作例子 在 蝦子維大力- 每日一企管全球組織類型:主要分成多國籍公司 的推薦與評價
... 跨國或無邊界組織。 1.多國籍公司(Multidomestic Corporation):將管理權下放,讓當地分公司有決策權,當地的員工較能發展出適當的工作方法及實務能力 ... ... <看更多>
跨國工作例子 在 [心得] 不用留學的出國工作術—跨國履歷實戰要點- 看板Tech_Job 的推薦與評價
《不用留學的出國工作術—跨國履歷實戰要點》
好讀版(含履歷範例圖檔):https://bit.ly/cctw-resume
--------
這篇文章的緣起,是四年多前我開始籌備的「台灣工程師在英國」(TEiUK) 分享會。當時
活動的投影片一直公開在網路上供大家下載,而我們從 2016 年以來也持續透過每季一次
的分享會,讓更多土生土長的台灣朋友都能獲得站上國際舞台的門票。這也是原來《如何
在英國找到工程師的工作》系列文的最新續集,重新命名為《不用留學的出國工作術》,
希望這些經驗分享也能幫助工程師以外的族群,順利達成出國工作的夢想。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國際工作的機會也顯得曖昧不明,但也正是在這樣的時刻,越能持
續儲備能量的人,就越有機會在融冰之際啟程出航。更何況,也並不是所有地區所有產業
都在結冰呢!
--------
我學生時代剛準備從生物科系轉向商管職缺時,就決定以外商為主要目標。一方面是因為
那時候認為外商會是比較容易出國工作的管道,一方面也覺得如果是國際知名的公司,未
來出國工作時會比較容易讓人認識。第一步,就是要準備一份英文履歷。
但我很快就發現英文履歷和中文履歷並不是一種「翻譯一下」就好的關係:不只格式不同
,包含的內容也不同。焦慮的我於是也到處在網路上搜集履歷範本,並努力參與一些校內
外的職涯講座,希望自己能用完美的履歷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很多前輩的分享也都提到
履歷是求職的關鍵,就像約會一樣,你必須要讓公司對你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而要
展現你對於目標公司的熱誠,你就一定要針對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職位進行客製化。精心
雕琢的履歷不只是你脫穎而出的關鍵,也是一份優秀工作的保證。但在職場打滾幾年,歷
經近百場面試之後,我開始覺得事實並非如此。
履歷常見迷思
迷思一、好的履歷能讓你獲得好的工作?
很多人以為履歷存在的目的是讓你獲得一份工作,事實上這是個迷思:履歷並不能讓你獲
得工作,他只能讓你獲得面試機會!換句話說,如果你現有的履歷已經讓你能夠順利進入
面試流程的話,你就不應該再浪費時間去打磨履歷了,把時間投資在培養實力和準備面試
才是重點。反過來說,你如果已經求職很長一段時間卻總是得不到面試機會,很有可能就
是該進行履歷健檢的時刻了。
迷思二、履歷的格式必須讓人眼睛一亮?
履歷會是素昧平生的招募人對你的第一印象,而招募人 (recruiters) 實際閱讀每份
履歷的時間平均只有不到 20 秒,因此讓招募人能夠在短時間內對你產生好印象並確認
你符不符合面試資格就是履歷的重點。怎麼做到呢?用簡潔的排版減少對方的認知負擔,
用常見的順序讓對方便於瀏覽即可。標新立異的結果也許真的能讓你被注意到,但並不保
證那會是好的第一印象,所以除非你應徵的是平面設計相關的職缺,或者職缺說明一開始
就有要求你發揮創意,用業界最常見的格式會是最有效的作法。
迷思三、履歷絕對不能放大頭照?
那麼什麼是常見格式呢?不同產業或不同地區可能會略有不同。舉例來說,履歷上要不要
放大頭照呢?志在尋找海外工作的朋友可能很早就聽說過,國外為了避免種族歧視的疑慮
,會更傾向不放大頭照,你如果刻意放上大頭照甚至有可能讓履歷直接被丟進垃圾桶,因
為雇主不管錄不錄取你都有在未來被投訴的風險,在英美放上大頭照甚至是違法的。但是
你知道嗎:如果是專門針對德語系國家的履歷,你不只應該放上大頭照,甚至連服裝、攝
影角度、和表情都有潛規則,你只要上網搜尋 Lebenslauf (履歷的德文)即可看到大
量範本。這點在找日本工作時也是類似的:除了需要包含大頭照「履歷書」之外,還需要
附上更接近英文履歷內容的「職務經歷書」。
德式履歷範例: https://www.lebenslauf.de/vorlagen/
迷思四、履歷永遠只要寫一頁?
又比如履歷應該要寫幾頁才好?有人會告訴你永遠以一頁為原則,至多寫兩頁,除非你是
論文滿盈或已在業界累積十多年經驗的資深大老。這個原則如果是在講美式的 resume
時並沒有錯,但如果是英國更常說的 CV (curriculum vitae),也有的雇主會質疑
你的 CV 是不是漏了什麼資訊,怎麼會只有一頁?這種履歷需要是多頁完整文件的觀念
在學術圈和歐陸職場都很常見。
英式履歷範例:https://www.careers.ox.ac.uk/cvs/
範例來源: Oxford Career Service
迷思五、履歷就是寫給招募人看的?
另外還需要釐清的重點是這份履歷究竟是給人看的還是給機器看的。當你透過公司
官網或求職平台上傳履歷之後,這些履歷通常不會直接轉寄到招募人手中,而是進到所謂
的 ATS 系統裡 (Application Tracking System, 求職申請追蹤系統),招募人透過關鍵字
搜尋,再從系統中「撈出」符合職缺內容的履歷來進行審核。換句話說,你必須在履歷中
增加職務說明中對應的關鍵字,提高被搜尋到的機率和相關性,假如你使用特異格式的履
歷反而會讓系統難以讀取而降低被找到的機率!
ATS 後台範例: Greenhouse Support
用精實創業的精神來寫履歷
網路上專門針對各地區履歷撰寫的分享已經很多,針對不同情境製作客製化的履歷也不是
本文的重點。回到履歷存在的意義,它的目的終究只是讓你獲得面試。所以如果有一種通
用的履歷格式已經能讓你獲得足夠多的面試機會,那麼再投入更多時間去針對每一份職缺
客製化履歷其實是非常沒有效率的事。你可以借用 Eric Ries 在《精實創業》
(The Lean Startup) 一書中提到的的精神:快速迭代,不斷實驗,用最小可行產品
(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 來最大化學習 (maximize learning),找到你的市場定
位 (Product Market Fit, PMF) 之後,就可以暫停產品微調,直接進行市場推廣了。真的
行不通,再進行軸轉 (pivot)。
你的產品就是你的履歷,而你的市場就是國際人力市場。
不用害怕「浪費機會」,這個市場是很大的。把履歷當成自己的 MVP,而你的目標是蒐集
當地人力市場的第一手情報,不用急於一擊必殺:如果現有的版本沒有效果,那就多花點
時間進行細部微調;如果已經能夠取得大量面試機會,那就維持現有的版本,不必再客製
了。你要做的事情永遠都只有一件:確定好目標國家和職稱,搜尋對應地區的常見履歷格
式,然後就直接進行實驗,直到找到你的 Product Market Fit!
話說回來,有沒有跨地區、跨職種通用的履歷撰寫原則呢?
如果我想要製作一份能夠投遞到全世界的英文履歷 MVP,又該怎麼起步呢?
--------
履歷基本原則:一頁就好、倒敘條列、建立履歷母本
每一份履歷實際會被閱讀的時間只有短短 20 秒不到,這對於世界各地工作繁忙的招募人
都是相同的。也因此,精煉的一頁式履歷永遠會比多頁型的履歷通用。如果你只打算寫一
份通行世界的履歷的話,建議可以直接從一頁式的美式履歷 (resume) 起步。看個例子吧
美式履歷:https://careerservices.upenn.edu/preparing-effective-resumes/undergraduates-student-resume-samples/
範例來源:Penn Career Services
這種一頁式的履歷通常是依到職時間採用倒敘法的方式呈現,時間最靠近現在的職務放在
履歷的上半部,比較早期的工作則放在履歷表的下半部。即使是你特別想要突顯的經歷,
也不該跳脫時間順序任意往上拉。每一段經歷的內文,則應該使用條列式的方式呈現,把
重點放在你做的事和達成的成果,不要用散文的方式書寫細節。
隨著工作資歷的累績,你的履歷很可能會漸漸塞不進一頁的篇幅。這時候預留一份履歷的
「母片 (master version) 」就會是一個實用的作法:你可以寫一份不限篇幅長度的履
歷當作母片,每次有新的職務或專案達成新的里程碑時,就直接化成文字加進母片當中,
形成一個新的條目。當目標職缺出現時,再直接複製一份母片,重新刪減成符合這次求職
目標的一頁式版本,而內容刪除原則是:越新的越好、越相關的越好、越有重大績效的越
好。
履歷必備資訊:聯絡方式、工作經歷、學歷、技能與其他
從上圖的範例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份一頁式履歷由上而下主要會分成四個區塊:基本資料
、工作經歷、學歷、技能和其它。根據你自己的優勢和亮點,你也可以額外把領導經驗和
獎項證照另外獨立出一個段落。以下我們就先聚焦在四大核心區塊來分析:
1. 基本資料
基本資料包含了你的姓名、住址、電子郵件、電話四項資訊。一份標準履歷應該以你的姓
名為標題,不必再加上 RESUME 這幾個字。住址不一定要寫上完整的居家地址,可以簡單
用 [城市, 國家] 註記即可。
電子郵件會是招募人主要聯繫你使用的管道,請注意應使用專業的信箱名稱,切忌使用混
入生日數字、亂碼、或其他會有不當聯想的英文單字作為帳號。舉例來說:
不佳:[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較優:[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電話則建議使用加上國際碼的版本,有的地區或產業習慣直接透過電話聯繫。以臺灣來說
,放上 +886 的電話號碼就是一個較好的作法。
2. 工作經歷
工作經歷是履歷中最核心的部分,如同前述應該按照時間順序,由近而遠地將每一段經驗
寫成一個個獨立的文字區塊。而每一個區塊應包含的資訊有:
- 在職時間:以年份為主,可以加註月份。
- 公司名稱:如果是跨國公司,可以在後面加註所在的城市與國家。如果是名氣比較小
的公司,也可以在公司名稱下方加註公司所在的產業和規模,讓招募人更
容易理解你所待的產業和公司狀況。
- 職 稱:這邊的抬頭可以以實際執掌的工作內容為主,不一定要是公司人資系統內
部的抬頭。舉例來說你想要找的是前端工程師的職缺,但是你在現職的名
稱是軟體工程師,你就可以用比較便於招募人理解的方式來填寫,最好的
方式是:直接改用目標公司常用的職稱,增加自己履歷與對方職缺的關聯
性。在新創企業有時候一人身兼多職,你也可以同時列出多個抬頭,適當
地用斜線隔開即可,不過仍以和目標職缺相關的優先,不相關的其實多放
無益。
- 條列成就:列舉你在該公司的負責的職務 (responsibility) 和達成的成就
(accomplishment)。依據個人工作經驗的多寡和與目標職缺的相關程度,
每段經歷可以列出三到六個條目,比較早期的經歷則可以直接移除,或只
留公司名稱和職稱即可。
條列成就這個部分也有幾個關鍵點,最重要的就是成果導向和業界關鍵字。
你應該要多列出你達成的成就,而不要只是單純用該工作的職務內容填滿整段話。每一項
行動都應該有可衡量的數字作為證明,即使是無法量化的行動,仍要能以可讓人理解的績
效 (impact) 作為主軸。一個通用的方式是以 [行動];[成果] 的方式來撰寫條目,分號前
面用主動性的過去式動詞開頭說明你在這段經歷做了什麼,分號後面一樣用過去式動詞開
頭說明你達成了什麼。舉例來說,一個在飲料店的店頭促銷人員的職務內容可能是這樣:
Provided tea advice to customers
套用了 [行動];[成果] 模板,就能更簡練地呈現你和其他促銷人員的差異:
Provided tea advice to customers; increased the in-store sales
如果有辦法再加上數字就更能讓人理解你的任務規模和你的優異之處:
Provided tea advice to 1,000 customers per day; increased the
gross in-store sales by 20%
這就是 [行動];[成果] 模板的威力,也是你在撰寫每一個條目時應該注意的重點。
關鍵字的使用則是撰寫履歷的另一大關鍵。如同前面提到的,一份現代的通用履歷需要能
同時讓人和機器都看得懂。這點和網站的搜尋引擎優化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SEO) 的概念是相似的。基礎的 SEO 會多放一些針對目標客群的關鍵字在網頁上,讓
Google 給予較高的相關性權重,你的網站就能出現在搜尋結果裡比較前面的位置。你的履
歷也應該要多放一些目標產業和職務的關鍵字,讓招募人在撈履歷的時候更容易找到你。
工作經歷裡的職稱和業界術語通常是最容易被搜尋的關鍵字,而那些就是你該大量使用的
字詞,至於要怎麼找到這些關鍵字,最直接的就是去看目標職缺的職務說明。
舉例來說,如果剛剛提到的促銷人員想要轉職做線上行銷,他就可以將同一段經歷微調一
下,增加一些現代電子商務界常用的術語,像是使用者經驗 (user experience, UX)、轉
換率 (converstion rate)、每月活躍用戶 (monthly active users, MAU) 等。
Redesigned in-store user experience with customized tasting advice
to 1,000 customers per day (around 25,000 MAU); increased sales
conversion rate from 5% to 25%
有的人笑稱寫履歷的精髓就是要「寫到你媽看到都認不出是你」。當然不一定每一段經歷
都要進行這麼浮誇的改造,但是這裡提到的原則是跨界適用的。簡單來說:履歷上的關鍵
字和術語是讓機器看的,目的是讓你的履歷容易被搜尋地到;而履歷上的成就和數字則是
讓招募人看的,目的是讓招募人願意找你來面試。同樣的原理也在 LinkedIn 經營上也是
相通的,關於 LinkedIn 的經營可以參考之前《求職篇》的內容。
3. 學歷
學歷通常會放在經歷之後,如果你是剛畢業或正在取得新的碩博士學位的學生,則可以考
慮把學歷放到履歷之前。學歷點列的原則和經歷大致相同,學校名稱對應的是公司名稱,
你攻讀的學位則對應你的職稱。如果你的校內成績特別優異,或者曾經得過特殊的獎項和
榮譽,都可以加註在學歷這個區塊裡。至於社團經歷和選修過的課程,建議只放和目標職
位相關的即可,如果已經有多年工作經驗了,甚至可以直接刪減留下校名和學位即可。
臺灣學歷在國際職場上並不太知名,所以每個從臺灣出發挑戰國際的朋友都是站在相似的
起跑點上的,大家不用被學生時代的挫折綁架。事實上除了像劍橋 (Cambridge)、
哈佛 (Harvard)、史丹佛 (Stanford) 等英美國際名校,大部分的的學歷只要跨出學校所
在的國家就會貶值,因為雇主很難有客觀的指標在心中和本地學校作類比,換句話說,我
們和其他跨國求職者並不會差太多,身為臺灣人我們其實可以更有自信,不必妄自菲薄。
4. 技能與其他
有的工作會有必備的技能和證照需求,這些內容都可以直接放在獨立的技能和證照的區塊
中。比方說工程師必須要會寫程式,那麼列一些 Javascript, Python 等程式語言在技能
欄位就很合理。有的時候工具本身也具有代表性,像是 Salesforce CRM (客戶關係管理)
、Tableau (資料視覺化工具),這種也可以當成關鍵字來表列。而有的證照是跨國適用的
,比方說專案經理的 PMP 證照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或網路行銷的
Google 搜尋廣告認證 (Ads Search Certification) 等等,也可以主動提出。反過來說
,那些不屬於工作專屬的技能基本上就可以直接忽略不提了,像 Microsoft Office、
Google Calendar 這種基本技能列出來反而會有反效果。
如果你有多語言的專長,這個區塊也會是你可以提到的點。一般母語會用 native 表示,
工作上可以流利使用的則標註 professional 或 fluent。如果你有相關的語言證照可以額
外加註證書或成績,像是日文 JLPT N2、法文 DELF C1 等等,這在非英語系國家有時候會
成為工作錄取的門檻。至於英文的標註,其實有沒有相關證照並不會成為你的瓶頸,因為
英文仍是世界的國際語言,招募人不會預設你無法使用英文溝通。實際查核也只要寄一封
信給你或撥一通電話過來就能確認了。
興趣和生活小事也是可以額外提到的內容,寫這些的目的是讓你這個人看起來更立體,也
讓面試官在和你對談時有額外的話題可以開場或閒聊。這邊很明確地就是給人而不是給機
器看的,也不會是面試的焦點,所以以簡短的一行呈現即可,沒有篇幅也可以不提。
隱藏眉角:住址電話、志工經歷、職涯目標
履歷上的住址和電話是一個招募人判斷你的所在位置的依據,你的目標是讓自己像個當地人
,所以如果能取得目標地區的地址和電話號碼是最好的,這有時候甚至會是左右你是否能
拿到面試的關鍵。地址只是一個制式的欄位,並不會有雇主真的透過履歷上的地址與你聯
繫,所以大可以單純留下目標城市和國家即可。至於國際門號,很多旅行社都有提供其他
國家的旅行電話卡,你也可以去買一張卡來使用,或透過 Google Fi 這種跨國通訊服務
來取得國際電話門號。電話比較像是細部履歷優化的細節,我在前往英國之前,即使人還
在臺灣,只使用 +886 的臺灣門號也曾在兩週之內接到過 15 通左右的招募人電話。
志工經歷則是另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國外雇主其實很看重求職者的志工經驗,因為
這代表了這個人的動機 (drive),也常常是確認文化契合度的指標。我每一次拿到工作錄
取通知時都會詢問老闆,為什麼願意雇用我或找我來面試?我也不只一次收到「因為你做
過很多志工,看起來像個好人」這樣的回饋。這不是要你去偽造志工經歷或從今以後以非
營利組織為志業,但不管是你學生時代的服務性社團經歷、社區志工經驗、或實際在社群
擔任活動義工,都會是很好的著力點。如果你真的不曾有過任何志工經歷,不如現在就去
主動關懷一下這個社會吧,你會發現你能得到的比給予的更多。
至於是否在開頭列出職涯目標 (career objectives) 或摘要 (summary) 也是個經典議題
。原則上履歷本身就是你生命經驗的摘要,不需要額外再浪費版面去摘要一次。如果真的
要強調動機,也可以用額外的求職信 (cover letter) 或附件去提點。但這些都只是原則
,關鍵還是你的履歷會用在哪裡。如果你建立的是一份準備上傳到求職網站的通用履歷,
而非主動去投遞特定職缺,列出職涯目標就有助於你聚焦方向,讓招募者更容易直接透過
履歷知道你想要找的工作是什麼。如果你投遞履歷的管道也沒有額外的欄位可以讓你附上
其他附件,把職涯目標放進履歷裡,也同樣能讓面試官更能迅速了解你的背景和應徵的職
務。既然我們的目標是寫一份通用的一頁式履歷,就保留這個區塊吧,如果是針對特定公
司的特定職缺時,屆時再刪減即可。這個職涯目標也會是後續你可以寫在 LinkedIn 開頭
headline 部分的內容。
以上是我還在台灣時,實際面試過英、歐、星、日、澳、加等多國職缺的實戰心得,把你
的世界地圖攤開,你就不會再輕易地被一兩次失敗的面試擊倒,更能輕鬆地把履歷的回饋
當成是自己成長的動力。總結一下這篇的重點:
1. 履歷並不能讓你獲得工作,他只能讓你獲得面試機會。用精實創業的精神
來修履歷,不要害怕「浪費機會」,確定好目標國家和職缺、搜尋對應的
常見履歷格式、然後直接進行實驗吧!找到 PMF 之後,就不要再花時間
在履歷上了!
2. 寫一份通用式履歷的基本原則是:一頁就好、倒敘條列、建立履歷母本。
只要包含:聯絡方式、工作經歷、學歷、技能與其他,這四大區塊,就是
一份可通行世界的完整履歷。
3. 履歷內容要以成果導向 ( [行動];[成果]) 和業界關鍵字 (工作經歷裡的
職稱和業界術語) 為優化重點,讓機器讀得懂你的履歷,也讓招募人願意
找你來面試。
後記
這裡要和過去報名《闌珊處》Mentor 計畫的朋友說聲抱歉,過去兩年因為一些私人因素
和資源限制,導師計畫並沒有持續落實下去。如果要實踐我理想中每一段導生關係的品質
,我認爲至少和每一位導師進行約訪會是必要的步驟,但是因為報名人數達到數百人,已
經遠遠超過我原先設計的目標人數,導致很多人可能會疑惑怎麼寄出申請之後就音訊全無
,那是我力有未逮的結果,我心裡一直對於未能實現這個諾言感到愧疚。而過去兩年的私
人狀況也讓我沒有精力把這個計畫延續下去。
但最近我有了一個轉念:也許持續進行文章的分享還是我能做的,不如來出版一本書如何
?在過去 TEiUK 的分享會中,我已經聽到許多人用我在文章中分享的方法,成功啟程到
英國、荷蘭、澳洲等地。那麼我何不把這些已經下定決心要出國工作的朋友集結起來,做
一個小型的跨界工作坊,直接帶著大家實作,再把實踐的故事集結成冊,用書籍的方式達
成原本經驗傳承的目標呢?
這一次我會把規模做小,維持大概 15 個人左右的小教室形式,也希望能夠找到各行各業
的後進一起來實驗這套出國工作的方法。我會用過去五年歸納的 LISTEN 原則 起步,帶大
家從頭到尾走一段我當初從臺灣出發找到國際工作的歷程,具體包含的步驟如下:
融入當地 (Localize):讓自己像個當地人
跨出國界 (Internationalize):讓你自己被世界看見
強化專業 (Strengthen):給雇主一個雇用你的理由
不斷測試 (Test): 從人力市場的回饋選擇出擊時機
實戰演練 (Exercise):以戰養戰,培養自信和獲得談判籌碼
想下一步 (Next):讓你自己永遠保有其他選擇
如果你也對這本《不用留學的出國工作術》的書籍內容有些想法,或者對參與這個工作坊
有興趣,不妨填寫這個表單,給我一點回饋。這一回我會確保每一封來信都能及時回應,
但請包涵我可能無法照顧到所有人的需求。也再次和所有報名《闌珊處》Mentor 計畫的
mentors & mentees 誠摯地道歉。
書籍內容及工作坊回饋表:https://forms.gle/ray8D8CtBHZWceUn8
--
也許 到世界的職線距離 比你想的還要近
給一般人的出國工作筆記:https://www.facebook.com/CareerToTheWorl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2.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592888635.A.6AD.html
日本的心得最近在海外工作版有人分享 #1Uyr7vCT (Oversea_Job)
針對在日外商或日本軟體新創的話寫履歷的基本邏輯和本篇是一樣的,如果是針對日本本
土大手可能就還是要找比較專業的在地人幫你修日文履歷;透過一些日本獵頭/仲介公司
來幫修日文履歷是個不錯的免費方式。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