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聖誕夜》
* 相逢,好像下了第一場雪。我沒有禦寒的衣,卻感覺溫熱,來自於你眉峰之下的眼波。——簡媜《初雪》
* 有女人說「眼淚哭盡了,腦子裡的水就乾了,人就變聰明了。」原來人的一生,用眼淚來成長。 —-蘇芩
* 這世界是一面鏡子,每個人都可以在裡面看見自己的影子。你對它皺眉,它還你尖酸的嘴臉;你對著它笑,跟著它樂,它就是個開心的伴侶。—-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名利場》
* 生活是美好的, 更好的是勇敢做夢。而所有世間之事中最美好的,是醒來發現:夢已成真。—安東尼奧•馬查多
* 世界上總有那麼一個人,是你的想念,是你的溫暖。找不到理由忘記,因為情不自禁;找不到藉口放棄,因為刻骨銘心。無法代替,因為生命的痕跡裡有我,也有你。—-奧爾罕•帕慕尼
* 每天反覆做的事情造就了我們,然後你會發現,優秀不是一種行為,它是一種習慣。—亞里士多德
* 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為別人,只需做自己。——伍爾夫《一間自己的房間》
* 無能為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緣的人,當捨;心中煩欲執念,當離;目之所及,皆是回憶;心之所想,皆是過往。——山下英子《斷捨離》
* 讓我一個人呆在屋裡,我終於可以和自己巨大的平靜呆在一起。—費爾南多·佩索阿《我開始明白我自己》
* 《冬日詩行》
告訴你自己吧
當天氣轉冷,灰暗從天而降
你將繼續
前行,聽著
同樣的曲子,不必理會
在哪裡找到你自己
黑暗的穹隆裡
或是雪谷中,月亮凝望的
咯吱作響的白色下。
今夜,當天氣轉冷
告訴你自己吧
你所知的全屬虛無
只是當你繼續趕路時
骨骼奏響的曲子。
有朝一日
你終會躺下,在冬日之星
小小的火焰下。
如若那樣——你不能
前進或是回頭,在即臨的終點
你找到你自己,
告訴你自己吧
在穿過你四肢的最後的寒流中,
你愛你所有的一切。
—Mark Strand,1934—2014,詩人、散文家、藝術評論家。1934年生於加拿大的愛德華王子島,1990年當選為第二任美國桂冠詩人。
* 超過了一定年齡,所謂人生,無非是一個不斷喪失的過程。—-村上春樹
* 年復一年,我們生命中那與生俱來的神秘本質逐漸離我們而去。我們開始面對人生,承受重擔,有些對我們很有意義,有些卻不是那麼好。在這個瘋狂的世界裡,一切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所謂的人生,就是我們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遺忘了那神秘的力量。—-羅伯特•麥卡蒙《奇風歲月》
* 這個世界根本不存在「不會做」、「不能做」,只有「不想做」和「不敢做」,當你失去所有依靠的時候,你自然就什麼都會了。—尼克·胡哲
* 粗魯、推卸責任、欺瞞和愚蠢,是真實人類互動的寫照。—-喬納森•弗蘭岑《如何獨處》
* 與我們自己的私人意見相比,輿論是一個軟弱的暴君。—梭羅
* 我相信我的故鄉就是我走過的道路,以及我所持久關注的人與世界的命運。未來的歲月裡,無論是在故鄉還是在天涯,我願意平等的對待萬物,我願我是故鄉的,我願我是自由的。——熊培雲《追故鄉的人》
* 也許每一代人,都是這樣唱著思鄉的歌,回首凝望著故鄉的雲,繼續在人生的路途上,緩緩走向遠方。——艾小柯《流浪者的鄉愁》
* 隨露而生,隨露而逝,此乃吾身。如煙往事,宛如夢裡尋夢。——豐臣秀吉
路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在 鐵打的貴婦 Stacie Chen 陳璧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節倍思親
#思鄉情切近鄉情怯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北港小鎮
詞:林隆璇 /林亭翰。 曲 :#林亭翰
演唱 :#林隆璇 /林亭翰。
一扇清晰的窗
一碗溫熱的湯
一條寧靜的河
流過牽掛的橋樑
一張思念的臉龐
伴著一道月光
在我心上 也照亮
我最愛的故鄉
北港的小鎮 看人來人往
品嚐著現在 收藏了過往
北港的小鎮 看你我成長
那燈火好像在遠方 又像在身旁
炮竹聲 一陣陣
孩子們最期待的聲響
嚐一碗 麵線糊
種一段緣分在這村莊
傳百年 的信仰
虔誠徘徊在朝天宮旁
低著頭 拿著香
向默娘求一份平安
後記:
劇情的發想來自 #對母親的思念,進而 #對於家鄉的思念
無法輕易回去的叫「家鄉」,北漂小資女身處異鄉打拼,一成不變的辦公室生活中,無時無刻不惦記著對故鄉母親的思念,以及故鄉北港的一切。遙想家鄉母親總是在廚房辛勞的背影、日益蒼老卻依然溫柔的臉龐。對家鄉的牽掛,使她不顧一切搭上往北港的客運,啟程返鄉之路。
北港的朝天宮、北港的巷弄,故鄉的記憶一一路過,直到望見窗欄內母親如常的下廚身影,家的定義來自一碗由母親遞來的湯,溫熱暖心如北港獨有的人情味一樣。對母親的思念,不也如同對家鄉的思念一般。原來北港就是每一個北漂雲林人的母親。
一個母親能給女兒的愛就是成為支持她的後盾,女孩再次踏上北上打拼之路,在母親的目送下,她忍著眼淚,北港小鎮風景快速掠過眼前,她知道自己是永遠的北港女兒......
腳本引用:#鈞鋒影像 製作
https://youtu.be/EP8aUU9vhmI
路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試試看做第一時間的選舉分析吧,雖然一定不準確,何況褲子剛被沖走,但因為票開出來情勢明朗化之後反而可以開始做修正。
先講結論給大家:賺親中快錢的農產、旅遊業,被砍年金的軍公教、反同性戀的保守派是憎恨主力,加上媒體助攻,解放軍的網軍也是以正規作戰進行侵略。另外還有意識形態的問題,蔣經國的陰影太巨大了,又正好人口結構是中年巨嬰統治草莓島。所有的不幸與仇恨都完美連鎖起來。
一、人口
用簡化、不長篇大論的方式來說,這次敗選的第一大原因是「人口」。戰後嬰兒潮老年人口整體凋零,老藍在黨國體制下社經地位普遍較優可以活比較久,菁英老綠多半因為黑名單被迫移民,所以在台灣還活著的老人以藍偏多。
中年人,也就是「蔣經國世代」,他們經歷的是在台國民黨的全盛期,因此他們在求學以及剛出社會這段黃金時期,被「十大建設」、「全盛期馬英九」、「民進黨是亂黨」、「貪污扁」這幾個印象嚴重定錨,因此他們永世不投民進黨。
中年人是這次投票的主力,特徵是「拼經濟」。
青年人,或許可以稱為「太陽花世代」,特徵是對政黨沒有愛或恨,高度支持同婚,覺得老人都是白癡。今年很多青年甚至「只想投公投票」,對候選人消極支持、「投不下去」。他們認為政黨就該輪替,但他們並沒有普遍認知到國民黨本身有戰爭罪、反人類罪,DNA內建種族主義與黨國扈從恩庇體制,並且現在收了很多中共資金。
青少年,硬要冠上名詞的話,就是「網紅世代」,在心理學上人類會排斥陌生事物接受熟悉事物,因此曝光度越高就越熱門;越奇葩吸睛的事物,就越受追捧。
我本來就知道這樣,但沒想到悲慘成這樣。
二、議題
這次最巨大最有穿透力的議題有兩個:年金改革、同性婚姻。從愛家三公投超過五百萬票來看,全國軍公教賭爛連鎖,加上全國恐同反同保守派仇恨連鎖,再搭配人口結構,創造出遠超預期的 500-600 萬公投票。
宣傳奧步、長輩群組都只是後端發酵用的工具,社會結構才是真正長出仇恨與悲慘的土壤。
原本我們很樂觀地認為,改革的陣痛應該可以趁著民進黨佔優的日子去承受,但是我們忘記台灣是草莓國度,最愛拼經濟的草莓族們現在已經搧了我們大大的耳光。
三、政治組織
其實從半年前就知道民進黨中央黨部與地方黨部開始有鬧不合的問題,原因很多、各地不同,但可以濃縮為一句話:可以共苦,不能同甘。
那國民黨呢?國民黨與被砍年金的軍公教團體、親中商業勢力、保守宗教組織全面結盟。就連泛進步派宗教組織如長老教會都壓不住反同而失守,何況是非進步派的宗派?
另外還有境外的問題,解放軍於2015年12月31日成立的軍種「戰略支援部隊」,專責情報戰、心戰、網路戰。利用中資、投共台商、轉投資、國民黨新黨島內買辦等各種管道大量投放廣告與假新聞,同時使用大量假帳號干涉輿論。
四、媒體
前一節提到媒體,但不只如此。專制時代媒體是特許行業,媒體從業人員包括藝人也要經過考核,這些從舊時代留下來的媒體人現在都是媒體大老,他們與紅色、藍色資金結合,天天製造風暴。
在中國以「經濟崛起」的形象進行人才掏空以及娛樂事業投資(中國戲劇、中國電影)的情況下,接受過舊時代國民黨教育的人都受到了「華人之夢」的召喚。
另一層媒體是社群媒體,在分眾化現象激化以後,我們幾乎無法觸及其他人的動態牆、群組、影音頻道等等,但是我們台灣面對的不只是「分眾化」,而是「情報侵略」,你搭車時隔壁中年人手機裡群組正跳著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刻意製作與散布的消息。他們甚至可能拿的是華為手機,後台時刻將台灣電信資料傳送回解放軍的機房。
五、拼經濟
講到這裡有點疲倦了⋯⋯多數時候台灣人說「拼經濟」這個詞與真正的「經濟」是無關的,他們只在乎「現錢」、「快錢」,因此中國的那種大把快錢讓他們爽到不行。多數台灣企業沒能力賺白人的錢,但心裡也不屑賺髒兮兮的黑皮膚人的錢,同文同種又站起來的中國人的錢真的是心之所愛,前進人民幣。
這裡要附加悲觀的預測:台灣很可能在 2020 以後全面迎接新一波中國熱錢,成為中國貿易戰下緊縮經濟的最後一根漂浮木;台灣的高端產業則是準備面臨一波新的緊縮、轉型停滯和外移,甚至非常高機率的貿易封鎖。
如果 2020 敗戰了,現在的美國商業與軍事的種種合作、技轉、資訊共享都會終結,美國在兩年內必須面對一個自甘墮落的台灣島開始做敗戰處理,要馬就是重新介入國民黨,要馬就是放棄台灣。同時日本、澳洲等印太戰略的重要大國,也會開始以敵對狀態對付台灣。
六、選務
這一段會帶到比較多的「同溫層內部仇恨」,我必須先請年輕的進步派朋友接下來請在政治上殺死苗博雅、溫朗東這些撈仔,因為帶頭說要教訓民進黨造成反國民黨陣營內部分裂的就是這些人。甚至連時代力量都應該停止支持。
這一次的選舉,在技術面上因為公投門檻的降低而直接吞下了苦果。青年同溫層之中,因為一年前神聖婚姻公投事件造成的議題關注能量分散混淆以及內鬥,造成整體力量的分散。這些撈仔對民進黨的攻訐,到頭來全部變成對國民黨的助選,這些帳必須清算。我們不能再放任屋內失火。
11月24日全台灣所有人都看見了投票所因為十項公投而進行大排長龍,但有些人的投票時間並不寬裕,排不到隊就只好放棄,因此投票行動受到干擾。
各位知道誰最閒可以慢慢排隊慢慢投票嗎?就是那些住在戶籍地投票所附近的保守中年與退休軍公教。實務上來說,無視現實擁抱理想的公投,變成朝向自己的刀,而國民黨與恐同者毫不遲疑將這把刀捅進我們的肚子裡。
請把這一節搭配第一節「人口」、第三節「政治組織」一起看,如今我應該不需要說明這有多嚴重了。
七、歷史與集體記憶
這一段只能挑最重要的部分講了:我們至今仍活在蔣經國的陰影裡。
李登輝當年的改變,其實是在蔣經國於冷戰中後期創造的族群政治與地方政治結構上推了一把而已,雖然李登輝贏得了國民黨主流非主流之爭,但是他隨後也被踢出國民黨,這與整個社會結構有直接的關係。
在心理學上,人類要破除根深蒂固的印象是幾乎不可能,並且極為痛苦的。經歷過戰後重建與產業轉移下台灣經濟奇蹟的「拼經濟中年」,這些人是鐵打的「蔣經國世代」,因為他們不懂人口、不懂國際分工鏈、不懂生產要素價值均等化定理、不懂民主,但他們心頭上非常深刻烙印著「中華文化」、「儒教倫理」、「黨國神話」、「十大建設經濟起飛」、「孫運璿李國鼎馬英九趙少康是一時才俊」、「李登輝陳水扁邱義仁謝長廷無恥卑鄙下賤邪惡」。
黨外當年的成功,有賴島內台獨的抵抗暴政與民主自由願景,以及海外台獨用大筆的政治獻金在美國國會進行政策遊說,新興都市中產開始要求政治權、環境權,加上冷戰舒緩到結束也創造了有利的大環境,這些歷史機遇已經不會再有。而當年經歷的絕大多數老百姓,他們的集體記憶關鍵字是「十大建設」。
前面幾節都說明了各種因素,在歷史的幾個時刻上發揮了不同的作用,但是我們居然在 2014 反擊短短四年之後,就又進入堪比 2008 的黑暗時代。人口結構、媒體生態、議題、政治組織構成了如今的社會現實,我們沒有不接受的餘地。
八、希望的火苗
最後給大家一點點希望的火苗吧。
台灣的民主鞏固是確實有發生的,主要發生在國民統合與民主制度的成功,現在的台灣人都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認為投票選舉與政黨輪替是常識。
雖然敵國軍隊入侵不會在乎你的認同、雖然新帝國主義的侵略宰制根本不需要取得你的主權,但只要主權還沒喪失(圖博與東突厥狀態),只要經濟還沒有全面崩盤(拉丁美洲狀態),台灣就還有底氣可以搏鬥。
中國的狀況並沒有太好,他們的市場雖然會繼續發展,但是接下來幾年在貿易戰下全面緊縮,並且極可能在 20-30 年後因為高速人口老化而產生全面性的社會失墜。
但是但是,中國就是要拉著台灣一起,中國從來就不怕打敗仗,哪怕是生靈塗炭,也要統一天下。這就是儒教天下觀,這套思想與信仰,威力堪比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
我們活在「中華」的踐踏之中,活在蔣經國的陰影裡,我們的社會充滿保守歧視的藍血人(真天龍)與藍腦人(腦補天龍)與白痴小清新,但是這才是真實的社會。
我們絕對不會放棄故鄉的土地,我們要整軍經武,增加干涉現實的知識、手段、財力,兩年之內就有下一場大戰,我們沒有時間懷憂喪志。請各位憤怒、仇恨、悲痛,今夜咬著牙慘痛地哭泣吧!
我們面對的是這個地球上最巨大的兩個邪惡政權(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即使不是傳統軍事戰爭,我們也正在面對新型態的戰爭。這就是我們的建國戰爭,我們必須活下去,戰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