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象的美好實為醫病雙輸 揠苗助長的自付差額特材標準】
這幾天自付差額特材標準引來各界的關注,原本第一時間就想耙梳整理些想法,但看到陳時中部長、蔡英文總統的訊息後,本以為事情還有轉圜,但看到主管機關用閉門黑箱會議、以媒體放話的方式處理爭議,我要站在在野黨監督的角色點出問題。
#張育美 #自付差額特材自費標準 #揠苗助長 #醫病雙輸
過去國家地理頻道曾報導我國的醫療品質是全球第3、亞洲第1;但另根據「2019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世界競爭力年報」我國的總醫療支出在GDP中卻占比極低,在63國中排名第40,遠遜於鄰近已開發國家。也就是說「物美價廉」是我們醫療服務沉痛的特色,健保為民眾提供了基礎的醫療服務,但卻又像緊箍咒般以價格控管箝制各項「超前」的醫療發展,除了「物美」之外,在各種品質更好的醫療服務中,難道還需要強求醫界繼續「價廉」嗎?
近日健保署公告的民眾自付差額特材的自費上限,就不免讓人有「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之感。另外,這也會剝奪民眾自主選擇醫材的權利,因為這項政策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品質好與水準佳的醫材可能因此退出台灣市場,民眾未來極有可能想用也用不到。只怕健保署的政策只是辦公室裡的美好,最後反而造成「醫病雙輸」。
#劣幣逐良幣真實發生
對於醫界已提出自付差額特材自費上限將造成劣幣逐良幣的質疑,健保署固然解釋健保署及食藥署會做上市前後品質把關,但如此說法顯然混淆「品質精良」和「符合標準」兩個層次問題。君不見有多少人認為「原廠藥」效用較「學名藥」更佳,同樣問題也發生在醫療器材,安全性、品質、效能符合標準,但部分醫材在效能上就有更好的表現,例如癒後更佳。如醫界朋友舉例的Biobrane傷口敷料,可說是款嚴重燒燙傷患者的福音,但就曾因為健保收載問題而退出國內市場。
#資訊公開透明即可杜絕弊病 #知情同意達到醫病雙贏
病主法施行已過1年,其中很重要的觀念就是「知情同意」,也就是醫師要將醫療選項及各選項可能成效與風險預後告知病人,在資訊充足的情況下,做出醫療選項的選擇與決定。與其訂定價格天花板,不如思考如何減少醫病資訊落差,讓患者能掌握利弊後,在自己可負擔的範圍內做出合宜選擇,而不是藉由價格天花板限縮病患可選擇的項目。
#醫療生技產業的崩解 #傷害的不是醫界而是醫療供需鏈
價格的制訂不外乎是成本考量,成本涉及到進價與議價能力,大醫院需求量大、議價能力高,反之小型醫院則可能難以壓低進價。今日齊頭式的平等,恐怕無視於社區醫院的現實困境,減少社區醫院採購意願,分級醫療該如何落實?除此之外,醫院不願採購,高品質的醫材商轉而投入國際市場、高階醫藥生技人才出走,國內相關產業陷入困境、品質無力繼續提升,如此惡性循環正是這次公告背後的結構性問題。
#疫情稍緩就倒推醫界一把的衛福部
尤記得前幾個月疫情方興未艾時,醫界傾全力和政府一同防疫,從發燒篩檢、病床建置,到各式的院內感控措施,掙得今日的防疫成果。所幸疫情趨緩,醫療機構才剛稍有喘息空間,就收到主管機關如此「大禮」,我實在為醫界感到痛心。政策的推動絕對是要因勢利導,才能達到多贏局面;如果只是閉門造車,醫界恐怕只剩「真心換絕情」的悲鳴而已。
醫療生技產業的崩解 在 新藥研發助攻醫療生技業大補 - 工商時報 的相關結果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經濟衰退陰霾籠罩下,即便是隸屬防禦族群的醫療保健股也跟隨全球股市下跌,不過,各國強鷹立場勢必先讓需求降溫, ... ... <看更多>
醫療生技產業的崩解 在 《基金》好消息不斷生技基金潛力大 的相關結果
群益NBI生技ETF(00678)ETF經理人曾盈甄表示,觀察近期醫療保健指數與標普500指數表現,醫療保健類股呈現相對優異態勢,且近期生技醫療產業不乏正面 ... ... <看更多>
醫療生技產業的崩解 在 台灣生技業是場騙局?危機背後藏著你沒看到的機會 - 鉅亨網 的相關結果
由虛轉實成顯學. 新藥股近來氛圍低迷,往年生技展前的生技行情不復見,在指標股解盲不如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