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理以外的人物形塑 】
「所謂的境遇跟本不值一提,性格才決定一切。因為人可以斬斷外部所有的關聯,卻無法斬斷與自己的連結。」——《阿爾道夫》
說起來,在讀推理小說的時候,我本來就是偏愛「社會派」多於「本格派」的,也因此,在看到《天黑請閉眼》這麼用心的去刻畫每一個角色時覺得特別感動,讓他們不只是「被害者」、「加害者」、「偵探」、「目擊證人」之類只作為被賦予功能性的人物存在,而是有血有肉一如生活在我們身旁的朋友家人一樣。每個人的性格來自於迥異的出身背景,而他們的每個決定與選擇又是與自己的個性環環相扣,於是看到幕後花絮裡導演對毓秀指導時提及沒出現在劇中的背後設定,就更加欣賞編導在塑造人物及呈現角色時的細心。
所以兇手不是計畫縝密的大魔王,而是像藍毅聰這樣,意外間就不小心害死了白欣怡,並且笨拙地想藏匿這個事實。他們都只是普通人,因為心中的慾望、貪念、疑心、猜忌,而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鑄下了一連串的錯誤。就像是十年前,明明是那麼要好親密的朋友,卻因為一場私密照外洩事件,而變成如今這樣令人不勝唏噓的一盤散沙。
也如洪曉彤說的,「你們每個人都是兇手」,每個人或許都或多或少的為這場決裂,為這些兇殺案,推了一把。於是雖然有荒謬的動機,卻沒有鼻屎大的殺人執念,有時候一念之差,就會讓你走上偏離正軌的岔路,而人在極端的環境壓力下,是否有更可能做出自己沒想過的事情呢?為了生存、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保護所愛的人,人或許比自己想像的還要殘忍跟複雜許多。
在第五集,透過陳亞正這個登山社以外的角色,讓這八個人證言上的矛盾之處,不為人知的秘密,個性上的缺陷及陰暗面,漸漸攤開在觀眾面前。於是看來富有正義感的周若青,實際上卻是會為了個人利益而做出收賄檢舉昔日同學的事情,而這點在若青與毅聰第一集的爭執時,就已悄悄埋下伏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黑暗面存在,有光的地方就有影,那些負面的部分在某些時刻,會被誘引出來變成邪惡的行為,這並不代表人性一定本惡,只是不管是行善還是犯罪,都不過是我們在每個人生的關口上所做出的選擇,而有些決定所造成的蝴蝶效應,會朝著更無法挽回的後果,讓你在日後想起時悔不當初。
除了八個主角以外,亞正這個在第五集才正式登場的角色,也很有意思。因為不是登山社的一員,所以他沒有「友誼」的包袱,沒有不想懷疑自己人的心結,可以更超然的去審視每個人的行為,也因此能夠這麼快的就釐清並破解謀害欣怡的真兇。但同時,身為欣怡的男友,他又並非全然客觀的偵查(偵探)角色,他自然也會有他的盲點。編劇做了這樣特殊的設定,再加上黃迪揚的精湛演技,讓這個角色的厚度與魅力一下子就吸引住我,而這一集說是他的個人秀也不為過,為了突破這些人的心防,他必須採取不同的訊問方式,面對較為怯懦的子碩他顯得較為高壓,面對被毓秀指涉為兇手的曉彤、他則反問了她覺得誰最可能是真兇,而針對有勇有謀的若青、他也懂得運用手中的線索去換取他的坦白。
這或許是我看到現在已經不那麼糾結真兇是誰,反而對這些人的情誼因為一連串偶發事件而淪落到這步田地,感到十分悵然。也因為對這些角色產生了感情,所以更不想再看到有人會領便當,反倒是希望他們都能平安下山,但人生或許總是會走向這樣事與願違的結局。
天黑請閉眼_植劇場Qseries
#第五集一點都不拖啊覺得很精彩時間一下子就過了
#重建犯案現場的剪接拍得很好
#黃迪揚的聲音好好聽
#這部真的拍出台灣推理劇新高度
重建犯案現場的剪接拍得很好 在 五億高中生要真相.討公道<五五運動> | 這兩個不同人啊 的推薦與評價
... 現場出現2台救護車?誰叫的?還是他們自動來的?第2台救護車最後幾時幾分離開大樓?車上有共犯嗎?犯案工具?血衣證物? 28. 為什麼在賴小弟身旁是粉色拖鞋?他出門的時候穿的 ... ... <看更多>
重建犯案現場的剪接拍得很好 在 不負責任影評:《嚇死鬼》(大雷) - 看板Horror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作者: jimulder (Get a life.) 看板: movie
標題: 不負責任影評:《嚇死鬼》(大雷)
時間: Sun Jan 28 05:00:19 2007
原文刊載於《金桔粒的影像部落格》
https://www.wretch.cc/blog/jimulder
最近幾年來,泰國鬼片在台灣市場的能見度似乎是越來越高了。從早期的《幽魂娜娜》
、《三更》系列的泰國短篇,到前一陣子頗受注目的《鬼影》、《邪降:惡魔的藝術》
,到最近上映的《嚇死鬼》(非常鳥的片名)。泰國電影工業正一步步扭轉台灣觀眾對
鬼片的接受度與印象。就在日本鬼片式微、韓國鬼片漸漸玩不出新意的潮流之下,泰國
鬼片無異給了我們一個新的選擇。
《嚇死鬼》以現代泰國為背景、傳統泰國舞蹈做為戲劇元素,將一項充滿異國色彩的文
化活動,轉化成令人膽戰心驚的鬼片橋段。劇情描述一名懷抱著明星夢的少女「婷」,
為了爭取成名機會,參與了警方「還原犯罪現場」計劃裡演出被害人的角色(註1)。在
她的「演藝生涯」中,最著名的就是泰國名模「明」被丈夫殺害的社會案件。婷為了揣
模這個角色,不但反覆觀看「明」生前的錄影帶,甚至還到了案發現場,親自感受「明
」被殺害時的恐懼。然而,就在她的角色越接近「明」的同時,卻不曉得「明」的幽魂
已經離她越來越近。
(當然,以上的電影簡介並不完整。但是由於本片的劇情過於複雜,難以用精簡的文字
描述,只能夠講個大略。)
不論是在氣氛的營造、鬼魂的扮相,以及音效和剪接的搭配,《嚇死鬼》都是以嚇死觀
眾為最高指導原則。我特別喜歡「婷」模擬完被害者後,在犯罪現場拜拜時,那些往生
的人又一個個出現在她面前。那種陰魂不散的鬼魅,才是鬼片裡頭真正令人揮之不去的
恐懼。
除了恐怖氣氛的營造,編導似乎有意在形式上做一些改變。這些改變並非不好,只是似
乎沒有「原創」的感覺。當我看到演員撞邪失態,導演即時喊「卡」那場戲時差點吐血
。片中疑似膠卷卡住的效果早在彭氏兄弟的《見鬼》第一集的開頭玩過了。以拍片為背
景,利用「劇中劇」的方式來詮釋鬼片也非首創,日本導演清水祟早在《輪迴》裡面就
已經利用電影與DV鏡頭,做了女主角/觀眾的主客觀的調換遊戲。一方面讓觀眾進入導
演的全知觀點,另一方面透過女主角的視野來重建整個事件的發生源由。《嚇死鬼》裡
頭的戲中戲卻只是像多拉出來的線一般。無法看出戲裡戲外的戲劇衝突。連形式都嫌老
梗了,接下來發展的劇情更是令人感到不奈。前頭的表現似乎只是曇花一現,接近結尾
的半個鐘頭幾乎毀掉整部電影。
當觀眾看到中間,發現原來電影的前三分之二,都是由電影中的「電影劇組」拍出來的
。本以為編導會在結局給個交代,或是至少來個Twist,像《鬼影》一樣扭轉所有觀眾
的認知。結果事實卻是:掰出一個跟前面完全無關的故事,讓整事件凹某個觀眾都不熟
悉的人身上。當我看到那個想要模仿女明星而去變性整容的變性人橋段時,我一直拚命
地回想「這個人剛剛有出現嗎?」結果是:「沒有。」《嚇死鬼》竟然走向韓國鬼片最
令人垢病的窠臼,也就是在結局時硬塞一個與前面劇情完全去脈絡化的答案。
當然,鬼片不用講究邏輯。畢竟觀眾被關在黑漆漆的電影院中,等著就是看導演會端出
什麼嚇人的橋段,而不是看邏輯嚴謹的劇情片。「一皮天下無難事」,或許這就可以解
釋為何女主角可以突然知道變性人的住址(附身?)、女警、製片與導演無釐頭地像乾
屍一樣莫名其妙地死去(那幾個橋段有種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悲哀),以及女主角梅進入
變性人的家中,突然冒出來的手電筒了。
不過話說回來,我對電影裡的某些橋段還頗感同身受,尤其是剪接室那段格外令我發毛
。倒也不是那從電腦瑩幕跑出鬼來的老梗,而是我平時工作的平台就蘋果電腦的Final
Cut Pro。電影裡的每個指令和畫面都再也熟悉不過。我深怕哪天打開蘋果電腦會有心
理障礙,到時候可能就要寫信給導演控訴他們造成我的PTSD了。
由於前一陣子著著實實地被台灣片商的鬼片給「嚇」到了(澤尻繪里香的《車靈》真的
令人失望透頂),因此現在對鬼片的挑選可說是精打細算。《嚇死鬼》雖然不是一百分
的作品(在我的心目中,《鬼影》還是我的泰國鬼片首選),但是撇除該片沉悶無力的
結尾不談,它仍然是一部值得讓鬼片愛好者進入戲院看的電影。到電影院去感受一下泰
國的混音技術,你才會發現台灣的鬼片,有多麼的小兒科。
註1:《嚇死鬼》的英文片名是"The Victim",也就是女主角演出犯罪現場還原中的受害
者名稱。搞不懂片商翻成《嚇死鬼》是想嚇死觀眾嗎?
--
I am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49.19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49.19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