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導演一見鍾情的梁家輝】
1992年推出的情慾經典《情人》(法文片名:L'Amant),將於10月15日在台數位修復重新上映。本片改編自法國知名作家瑪格麗特莒哈絲(Marguerite Duras)的同名得獎小說,由香港金獎影帝梁家輝和《夜色》英國女星珍瑪琪(Jane March)主演。
故事以法國殖民時期的越南為背景,描述一個中國男人和一個法國少女之間一段跨越種族和年齡的禁忌之戀,片中兩人有大量正面全裸床戲,一刀未剪,堪稱是梁家輝生涯最大尺度演出。
#情人選角有夠難
男女主角是《情人》的核心,因此選角非常重要,導演尚賈克阿諾也為此苦惱許久。
因為原作小說設定女主角是十五歲半的少女,尚賈克阿諾決定要找年紀相近的素人演員,他在巴黎、倫敦、紐約、洛杉磯等大城市發出了選角廣告,也大量訂閱世界各國的青少年雜誌。
在排除數千名人選後,仍然無法找適合的演員,讓尚賈克阿諾一度懷疑自己對女性失去興趣...後來,尚賈克阿諾的妻子偶然在一本英國雜誌發現珍瑪琪的照片,讓他如獲至寶,在親自面談後更加驗證他的直覺。「幾個月中我第一次證實了我在『身體本能』方面沒有問題,這個十七歲的鄉下女孩給了我一種直接的情感刺激。」雖然當時珍瑪琪還沒有任何表演經驗,尚賈克阿諾仍決定要起用她。
另一個角色「中國男人」,尚賈克阿諾一開始前往好萊塢尋找適合的人選,但是他發現當時在好萊塢能出頭的華裔演員大部份都是擅長武打的類型,跟他需要的溫文儒雅形象相去甚遠。
尚賈克阿諾轉往亞洲尋找,跑遍東京、北京、上海、台北、香港之後,依然沒有找到適合的演員,直到義大利名導柏納多貝托魯奇向他推薦梁家輝。
#一見鍾情的感覺
尚賈克阿諾表示,他很相信「一見鍾情」,選角的決定往往都是在一瞬間做出來的,只要一見到面,他馬上就會知道這個演員可不可行,「這種情況發生在布萊德彼特、裘德洛、史恩康納萊、珍瑪琪,還有就是梁家輝。」雖然尚賈克阿諾相當中意梁家輝,但是他因為擔心自己的英語能力不足,遲遲不敢接下這一角色,尚賈克阿諾花了很多時間說服他,他才終於接受,事後證明這個選擇是完美的。
《情人》將於10月15日一刀未剪重返大銀幕。
#BeautiMode #情人 #電影 #梁家輝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拉千禧之夢」小說介紹 訪問作者:蘇蕊 內容簡介: 第一屆「後山文學新人獎」得獎作品──拉千禧之夢 帶我們從記憶中拾起對生命的熱忱,以勇氣完成人生的未竟之旅。 一場意外的相遇,一對闊別二十年的兒時玩伴,熟悉又陌生的彼此, 一起療癒了鄉愁,也重新審視了童年的共...
「重新見到他小說」的推薦目錄:
- 關於重新見到他小說 在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重新見到他小說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重新見到他小說 在 晞。觀影記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重新見到他小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重新見到他小說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重新見到他小說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重新見到他小說 在 [普雷]《回不去的那座山》有些事只在山裡頭-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重新見到他小說 在 Wingstory - #現代言情小說推薦盛世別墅。 韓珺瑤渾身顫抖地握 ... 的評價
重新見到他小說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9/4 這個週六是個難忘的週六,收到了「 高屏澎東分署 / YS青年職涯發展中心 - 9月份職人講座」的邀請,到高雄現場跟高雄的讀者們分享我的職涯以及寫作歷程,主題是「用書寫力量,在挫敗中變得強大」。我想要用這邊文章分享我的幾個收穫。
▍#第一個收穫:#忠於自己的寫作,就算是黑暗的日子,都可以透過文字給他人力量。
老實說,這個機會真的是來得完全在意料之外,某一天,我的信箱收到了 YS 的邀請信函,上面寫著:
「我曾在【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的粉專上,看到您分享「黑夜了,黎明還會遠嗎?」的文章, 文中有提到您是 #如何拯救在裁員名單上的自己......」
欸等等,我腦中閃過了一萬個驚嘆號,因為你們知道嗎?當我寫出來台北的那段日子的時候,我彷彿有重新感受到那時候的無助、挫敗,以及身為一個新鮮人,我真的是菜中之菜啊。
我從來沒有想過,我人生中最低潮的時刻,會為我在七年後帶來了一場演講的機會,我當下,真的是下巴要掉下來了(內心),這就是這段演講的起源。
很多人都會問我:我如果是寫失敗的經驗,真的會有人看嗎?大家不是只喜歡成功的故事嗎?我以前只會鼓勵大家「你就寫吧!」,但我想,我以後除了鼓勵之外,我還可以用自己的例子實際證明。
▍##第二個收穫:有時候,當你認真觀察的時候,會發現,到處都是你值得學習的對象,《原子習慣》說的,每次都進步1%,我想,就是這樣吧,同時永遠 #不要小看你在做的事情,做到極致,他人會感受到的。
從 YS 發出邀請到演講當天,我受到了 YS #高規格的對待,在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我要特別謝謝 YS 的 Stacy對我的照顧。
1. 第一封邀約信件非常完整,作為一個 B2B sales 偷偷觀察他人的邀約信件是我的小怪癖,我必須說 Stacy 寫得非常好,包含了:
① 為什麼會有這個邀約,也就是上一個部分所展現的,完整讓我知道前因後果。
② 附上了完整的提案簡報,包含了「青年職涯發展中心簡介」、「系列講座的介紹」、「過去活動紀錄」、「曝光通路」、「客製化的合作內容」、「合作案聯繫方式」。
這裡必需再細節介紹所謂的「客製化的合作內容」是什麼,內容雖然只有一頁,可是,非常完整,以下為我認為非常值得學習的:
☑︎ 預計的分享內容:天啊!這個真的非常重要,有了一個方向後,再來討論就會聚焦
☑︎ 預計的活動日期:先提供了兩個時間選擇,二擇一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選項,至少不會需要講師自己想時間。
☑︎ 活動流程:包含了講座時間與QA時間的分配
☑︎ 辦理模式:因為疫情的關係,因此提出了線上與實體講座各自方式。
☑︎ 費用:包含講師費用與交通費用
☑︎ 參加對象:預計的年齡層與收費標準(YS 是免費的)
第一封信訊息如此完整,我當下馬上就決定答應了。
但是,不是只有這樣。
後來 Stacy 非常細心根據「線上」與「實體」兩種模式的現場進行方式,拍攝了現場的照片並且文字解釋,這件事情非常幫助講師可以完全具體知道現場的環境,幫助超大。
報名吿了一個段落的時候,提前兩週提供了報名學填寫的參加動機,我從這個資料看到了很多人跟我一樣都是文院畢業的學生,因此,我可以微調內容,讓內容更貼近現場讀者的需求。
接著(對,還沒結束,細節真的很多),還提供了當天投影幕的比例,甚至是轉接頭都直接拍照提供,不擅長電腦的講師看到這個轉接頭的照片都會哭的。
會後迅速的提供了學院的回饋,從8月受到邀請,9月出席,這期間我們往返信件超過30封,可是,我覺得我被好好地照顧了。謝謝 Stacy 給了我一個這麼棒學習機會,我希望我以後如果邀請他人的話,我也可以做到如此高規格。
後來,我同時受邀參加他們podcat「誘思沙龍」的錄音(過去內容收聽連結,我的大約會是9月底上線喔~),再次感受到她和另外一名主持人 Aco 的專業,他們除了是我的粉絲之外(害羞 >///<)之外,也是我們podcast「三樓居酒屋」的酒友(聽眾),天啊~~~我當下超害羞的XDDD
▍#第三個收穫:#不擅長的請專業的來,#永遠都是不會後悔的事情。
以往的簡報我總是親自做,但這一年,我感受到我的時間非常稀有,我可以創造好的內容,但是,美編真的不是我在行的,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可以協助我做這塊的人。
有一次,我一個讀者做了一系列的懶人包,而我是其中一個,他 tag 了我,我從此愛上他的設計(傳說中的一見鍾情),我這次就付費請他製作簡報。
我只能說,我絕對我真的是完全放心,而且我非常滿意成果,任何事情都可以優化,但我已經很喜歡這次的成品了。
1. 他省去了我很多的時間。
2. 他做得比我好100倍。
3. 他事前提供很多風格可以選擇,因此,我可以直接指出我想要的。
我可以說,如果不是他,我不可能在一個月內,趕出100張PPT,別鬧了,去年可以,今年絕對不行XDDD
▍因為快樂走到了這裡,看到你們也在這裡,我又更快樂了
最後,#我要謝謝我的鐵粉們的到來,真的,我一到現場,你們就直直看著我,給我笑容(雖然帶著口罩,但我知道你們是在對我笑,對吧?是吧?絕對是這樣的),你們的笑容是我最大的鎮定劑,看到你們,我整個人都卸下重擔了。
我一直想,覺得,這一切都非常的妙,尤其是我見到了一直跟我通信的Wendy,一直跟我IG 私訊的Sunshine,跟我一樣錄製過世安哥訪問的小柔,特別從台南來的季成,還收到了神秘小禮物,omg,看到你們真的都覺得要哭了。(#我覺得我有種被放在心上的感動)
原諒現在是疫情,不能脫口罩拍照,也不能給你們大大的擁抱,而且我後面要錄製podcast,還不能大聊特聊,但是,原本我要自己舉辦的高雄讀書會因疫情取消後,卻迎來了這場在高雄的講座,我想,是宇宙彌補我的一個小遺憾。今年,2021年,我還是見到了你們:)
謝謝你們,真的,從一個誰都不是,被說是不是要當網紅以及時間太多的人,到現在,我很想說,如果你覺得我是網紅,那我覺得非常榮幸,哈哈哈哈哈,畢竟網紅聽起來很漂亮,我的虛榮心願意接受XDDD
▍#現場讀者的回饋
1. 對於老師的經歷過程,我覺得很感動,尤其是線上教育工作的經歷,我會想像如果是我,我會怎麼抉擇。
2. 一直以來都很在意別人的看法還有認同,很喜歡講師說的「一是干你屁事,二是干我屁事」,還有不要因為覺得別人也想得到或做過了,而成為自己不去做這件的藉口。
3. 小金魚的職涯歷程很勵志,簡報和文字兼具美感和易讀性,很高興有機會可以聽到小金魚的現身分享
4. 感謝講師細心分享她本身一路的求職經驗,並從中抽絲剝繭的講述這些過程所帶。
5. 謝謝講師分享的故事,讓我在未來求職,面試等等能有更好的方向
6. 很感謝有這個機會能實際瞭解一個人的職涯歷程,使自己對未來不那麼恐慌。
7. 很不錯,找到工作之外的生活興趣,是很重要的部分,講師的故事也很有趣,增廣不少見聞。
8. 我是一個很喜歡看書的人,前陣子也有考慮讓自己讀的內容消化後產出,謝謝您
9. 讓我有個方向。
10. 給她的轉變與成長,讓我很受用。
11. 謝謝講師,讓我對未來的職涯有了一些想法
12. 謝謝妳今天的演講對於未來工作方向更有點想法了
13. 講師分享的很有趣,讓聽的人也很有共鳴! 我很喜歡
14. 謝謝講師的分享,給了我很多規劃未來的方向與力量
15. 對於講師的心路歷程老師的講解很淺顯易懂
16. 覺得對於求職非常有幫助
17. 一直都有在寫作,但並非是市面上常見的文章,而是小說創作,也一直不敢發布給其他人看,但聽完講座後,我意識到獲得回饋是很好的一件事,以及我究竟寫的好不好到底干別人什麼事
18. 謝謝講師的演講,辛苦了!
19. 講師很棒,謝謝講師給我一個美好的聽講經驗
20. 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去做同樣的事是很重要的
21. 謝謝講師的分享,內容很豐富,而且學到很多!
22. 我聽完這次講座,受益良多,謝謝講師
23. 講師很有親和力,也很勇敢嘗試,給了我一些動力前進
24. 聽完講座後,更了解自己的職涯該做什麼了
▍真心的回饋收下了,我們10月來一個改版的吧!
而且我還想要 #優化這次的簡報跟內容,184先生在場聽完了整場後給了我很多的建議,我覺得非常寶貴。同時,讀者也私下給我很真心的回饋,結合兩邊的意見,我覺得謝謝 YS 給我一個這麼棒的主題,這是一個很值得再深入討論的主題。
我記錄下來優化的重點有:
1. 自己的職涯故事可以再結構化一點,段落清楚。人生故事總是前後互相關聯,但講座的節奏要掌握。
2. 文字顏色配色深色,避免反光。
3. 內容太多,調整張數,尤其是後半段寫作需要精煉。今天兩個小時,我估計需要三小時。
4. 衣服太軟,要硬挺一點。
5. 如果整身深色,頭髮要綁起來,顯得幹練。
6. 寫作的結尾可以回扣職場,做到頭尾呼應。
7. 如何寫作的內容可以再更細節。
馬上腦袋迸出了很多新的想法,真的是差點就要在寫文章的當下又打開了我PPT開始修改XDDD
10月的時候,#我想要再來一次演講,但是我需要把時間拉長,這次在 YS 的演講時間是2個小時(不包含 QA ),我想要在10月的時候變成線上的,並且提升為 3 個小時。
主題:#小金魚的職涯與寫作
時間:10/9 14:00 - 17:00
方式:採用google Meet(會有錄影檔)
費用: $499
內容:上半場:小金魚的職場故事 / 下半場:如何開始寫作與我自己透過寫作建立個人品牌的故事
付費連結:https://p.ecpay.com.tw/91437F3
重新見到他小說 在 晞。觀影記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惡煞》短評幾句 X 到底《尚氣與十環幫傳奇》可以有幾好睇?(無劇透)】
兩大發行商同一晚搞兩套大片場,趕到hihi但兩套都睇得好滿足,喺我聽晚全心投入《紙房子》前,簡單講兩句。
《#惡煞》:
1. James Wan監製咗咁多套(部份幾失望)恐怖片後,繼《詭屋驚凶實錄2》五年後再拍恐怖片依然冇失禮
2. 成套戲都好有佢一貫個人風格,紅光、白霧、鬼屋、血腥、潛意識,呢一切全部都會見到,今次就嘗試玩個新方向類型故事
3. 氣氛控制上依然係佢拿手好戲,一閃而過異像、大玩心理驚慄、善用唔同鏡頭去製造驚慄感,將個你以為千篇一律故事都拍得充滿張力,重新打造典型恐怖片套路,前大半段堅精彩
4. 做乜要三級,因為啲暴力場面好勁好極致,尤其最後場殺戮,結合佢拍商業大片學到嘅鏡頭調度同佢本色暴力風格,睇得幾爽喎!
5. 結局相信唔係人人接受到,又或者講你唔難估得到,但成件事點樣呈現、點樣鋪個伏線出嚟,的確拍到驚人效果;執行上未必好似佢往作咁圓滿,依然眼界大開
《#尚氣與十環幫傳奇》(片尾有兩節片段,第一段好重要!):
1. 作為一套唔可以讚嘅戲,只要你一讚就一定收咗錢,我想問可以點出糧😂真心我個題未至於入到「到底可以有幾好睇系列」,而係入場前堅好奇:捧到史上最佳零負評,到底可以有幾好睇?
2. 整體嚟講「史上最佳」有排都未到,但動作場面就可以話係史上最佳之一——我依然覺得二三集《美國隊長》最好睇,呢套五甲之內啦。多場動作場面出乎意料精彩,由大肆宣傳嘅巴士戰,到大廈外牆追逐戰,成功將東方武術結合到荷里活特技,情況好似當年睇《22世紀殺人網絡》同《神探俏嬌娃》種驚艷
3. 動作場面駕馭得好,連同視覺效果都相當出色,大場面更加比想像中強得多,完全係套超級娛樂爆谷片,節奏之明快都睇得好爽,對比之下《黑寡婦》簡直唔係果回事
4. 以為係典型「拍俾西方人睇東方電影」,今次結合東西文化都做得好好,普通話同英語轉接,大部份都係情理所需,將東方陰陽(太極)、血濃於水家庭概念融入故事;一班華人角色都唔係獵奇式耍功夫,或如《花木蘭》咁無厘頭,呢種東西文化衝撞以為會中招,點知係最好睇嘅
5. 一如雷神、黑豹,一個起源故事都係涉及到「Family issue」,呢套用東方文化「家」嘅概念去講故事,同雷神或黑豹都有唔同嘅方向。唔係爭皇位,反而係父權社會下倫理概念,將東方家庭上一代所想強加到下一代,令下一代唔可以自由追夢理念融入;最後甚至有武俠片味道,係Marvel繼《黑豹》後一個唔錯嘗試
6. 梁朝偉對比其他Marvel反派,可能解唔到佢有幾強,但佢走上絕路嘅原因同矛盾抉擇,反而會令人同情兼投入到。戲份絕無吹到咁多,每每出場都好有壓場感,而果種深情、滄桑,亦係佢最擅長一環
7. 因為劉思慕搞到台灣宣傳要叫人「放下成見」,真心佢演出俾外媒捧到「史上最佳」唔知點嚟,又未至於一文不值,只能話一般啦,感覺有少少硬滑稽但又唔及Awkwafina,反而張夢兒毫無星味演技都好平庸,竟然做個咁重要角色,仲要之後疑似俾佢擔正,搞乜?
8. 作為「起源故事」,對於尚氣個出身同成長確係差咁啲,當其他Marvel電影都玩到咁大時,佢可以點樣融入到都難以想像
9. 鍾意佢由此去解釋之前另一條玩爛咗Timeline,又製造到喜劇效果
10. 想像到套戲好3D,可惜香港似乎已唔再入呢個技術,但全IMAX畫面睇都好有氣勢,只係當套套戲都可以用IMAX認證機拍時,IMAX驚艷好似低咗
《尚氣與十環幫傳奇》觀後感可看留言連結。
(有劇透疑惑😂)
.
.
.
.
.
.
.
.
.
1. 如果拎佢支龍鱗矛去插美國隊長個盾,邊個贏?
2. 如果拎佢支龍鱗箭同鷹眼鬥,邊個贏?
3. 「文武」聲稱自己打曬全世界,佢係咪漏咗Wakanda?
4. 竹林世界同Wakanda,邊個技術勁啲?
5. 當套套戲/ 劇都拉到Thanos時,呢班人有冇邊個消失過?點解佢哋唔幫拖?
6. 「假滿大人」隻無頭雞係咪只為merchadise之用?
‼️電影網店全新貨品已上架,低至$5起,快啲嚟搶購啦:https://bit.ly/3qLPkpk
【Patreon加強版】尊享優惠、更多深度獨家電影文章:https://www.patreon.com/travelerwithmovie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payme課金以作支持🥳:https://bit.ly/3a9wOzy
或使用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透過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IG請follow】www.instagram.com/travelerwithmovie
【MeWe請Follow】mewe.com/p/travelerwithmovie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https://bit.ly/3dRuUWu
重新見到他小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拉千禧之夢」小說介紹
訪問作者:蘇蕊
內容簡介:
第一屆「後山文學新人獎」得獎作品──拉千禧之夢
帶我們從記憶中拾起對生命的熱忱,以勇氣完成人生的未竟之旅。
一場意外的相遇,一對闊別二十年的兒時玩伴,熟悉又陌生的彼此,
一起療癒了鄉愁,也重新審視了童年的共同回憶與珍貴情感。
在蘇蕊的家鄉,後山台東,人口外移、離家討生活是無比正常的事情。三十年前就已經有很多孩子是隔代教養,孩子們每隔一段好長時間才能見到在外地工作的雙親回家一趟,以及父母從外地帶回來的各種新奇物事。而三十年後,當時還是孩子的他們,就像風吹的蒲公英絮一般,各自散入茫茫人海,再也找不到彼此。
直到在阿姆斯特丹機場,搭上離家一萬公里的飛機,蘇蕊和闊別二十年的阿崎相遇。他們的童年和關於家鄉的回憶,像進行了一場數位修復。互相比對著各自的版本,幾乎像電影後製一樣,每個分鏡裡的人物,對白,氣氛,場景,甚至色調,都不斷重新校正──那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但在此刻,蘇蕊終於不再害怕她的童年只是一場無人知曉的幻夢。
「如果沒有在阿姆斯特丹機場巧遇阿崎,或許我就會認命的放棄記憶裡關於家鄉那一塊。當作是一場,無人與我分享的夢,我就這麼孤獨的長大了。」
作者簡介:蘇蕊
本名戴鳳儀,台東成功人,旅居瑞典超過十年。瑞典林雪平大學分子物理博士,專長是表面科學,現職是高階分析儀器的產品經理和兩個女兒的媽媽。老了想回後山種水果,寫給小孩看的科普文章。
出版社: 釀出版
粉絲頁: 作家生活誌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HB7WA77j6I/hqdefault.jpg)
重新見到他小說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7/07(六)或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常常會跟朋友分享,有時候我們的人生要追求的不是對或錯,而是適當與否,尤其在我最近讀到的一些哲學理念,得到了一些呼應。
我最近讀到關於印度教的哲學,在印度教的哲學裡面,它把人生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學生、學習者、學徒」,它把它說成「人生的早晨」。
在這個時候呢,我們可能要遵守師父的告誡,我們要聆聽教誨、聽從批評、按規定行事。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理解,我們要學習怎樣去適應這個環境、適應這個社會,求得一些生存的基本能力。
然而到了第二個階段,可能人已經長大成人了,這時候處於「生命的正中午」。可能要面對的是「工作、結婚、生子」,所以自然的要去負擔起家庭的責任,也要盡力的去管理自己的財富,並且服從社會的約束。
而且呢隨著你事業的發展,可能你也要把這個「約束」加諸於他人,你可能身為一個管理職,在這個階段裡面,你可能要帶上一些面具,去扮演這個面具所代表的「社會角色」跟「家庭角色」。
然而在第三個階段呢,就是「人生的下午時分」,這個時候因為你有第二階段的累積跟成就,於是呢,你可以不那麼在乎這些,所謂的社會責任跟義務,家庭職責,和經濟上面的顧慮,成為一個在印度教面所說的「隱士」。
他們用一個比方叫做「前往森林」,所謂的「前往森林」呢,就是你關注的焦點,慢慢的從「向外看」,追求一些社會跟財富的一個肯定,而轉向成「向內看」。
可能你可以透過靜坐冥想,去探索、去學著認識,我們每個人內在那些可能沒有改變的本質,傾聽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等待自己靈魂真正的覺醒,而這個覺醒對個人的意義是永恆的。
它超越所有的面具、職務、身份認同,還有所謂的自我故事,這是人生的第三階段,而到了最後,到了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最後一個階段就是我們慢慢的從「隱士」變成是一個「朝聖者」。
隱士的概念喔,就是離群索居嘛!可是「朝聖者」反而是再一次的回到世俗裡面,再一次的回到真實人生裡面。然而這個時候,他回到的真實人生,並不是像第二階段一樣,他去追求很多的功名利祿、身份認同,帶上很多的面具,而是用一個真正的自己投入真實的世界。
在印度教的哲學裡面,叫做「巡遊」的階段,這個時候生命的狀態是一個真正的自在,你活在這個世界上,可是你可以不屬於這個世界,你既不是離群索居,也不是被這些世俗的身份認同所捆綁,這是一個真正的自由自在。
當我很快的跟你分享,印度教哲理當中的四個階段,那跟我有什麼關係呢?我回想過去自己的人生哦,我發現一件有趣的現象,當我回顧自己的生命經驗,我發現有一段時間,我覺得我自己已經要進入第三階段。
但事實上,我在第二階段的任務並沒有真正的完成,什麼意思呢?我記得那個時候的我,離開了業務的工作,離開了不錯的身份認同跟收入,那個時候我想追求我自己,我想要追求自己真的想做、真的愛做的事。
可是事實上呢,某個角度你可以說,我有意識的離開過去的掌聲,但是從某個角度來看,我也要很誠實的說,其實我離開了一個「我不想去」的地方,但是不等於我真的去了一個「我想去」的地方。
所以那個時候的我還不到30歲,其實在那個狀況底下,我應該好好的、踏實的面對人生的第二階段,就是好好的成家立業、立業成家,好好的再重新建構起世俗的生命認同,好好的去負擔起我的社會責任。
但是那個時候,仗著自己好像在先前有賺到一點錢,有一點小小存款,於是呢,我很想要、很急切的去過第三階段,就是那個「隱士」的生活。是的,我可以過的很隱士,你可以說我的運氣很好,可是那個時候的我,在還不到30歲的時候,我這樣的生活一點都不快樂。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我很清楚知道,我跳過了第二階段我應該做的事,我跳過了我在世俗裡面應該要負擔起的責任。你可以說它一點都不靈性,它是充滿著賺錢,它充滿著你要爭取世俗的功名利祿。
然而事實上,沒有一個步驟是可以被跳過的,當我沒有圓滿我的第二階段,我以為我可以進入第三階段,在這樣的狀況底下,我並沒有真正的得到心靈的安靜,我也沒有真正的觸碰到一些本質的東西,反而我充滿著挫折感。
我在過著可能不用為五斗米折腰的日子的時候,我充滿著焦慮,一直到我面對了自己的問題,我完成了專業的訓練,我讓自己真正的在生命面前彎腰低頭,好好的創業,好好的進行啟點文化的經營。
就在這幾年的時間,啟點文化慢慢的有一定的品牌認識,我忠誠的去面對我第二階段的任務。然而很奇妙的一件事,當我沒有為自己的第三階段,什麼時候要進入設時間表的時候,我發現我的心安靜下來了。
我發現我看待很多,不管在經營、不管在市場競爭、不管在未來挑戰的很多事情,我可以平常心,彷彿就是一種在工作裡面修行,在工作裡面覺察自己的一個節奏。
就像一般人所說的吧,生命就是最好的道場。我在這個道場裡面,我做的是世俗的事,不知不覺我卻慢慢的回到了自己的內心,我前往了自己的秘密森林,那至於這個階段,會多久我也不知道。
或許在過去的經驗,讓我學到了一件事,沒有一個階段是可以跳過的。我們越想要超車,我們就越有可能卡在原本的地方。所以呢,我常常會說,我左手忙著世俗的功名利祿,但是我的右手不斷的回到自己的內心,去覺察我到底是誰?我想往哪裡去?
或許在某一天的某個時刻,我會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是一個「朝聖者」,我不會為這件事情設下時間表,我只會告訴我自己,今天我在哪一個階段,我就把哪一個階段的事情做好、做滿。
希望有緣分聽到這一段分享給你,永遠別忘了一件事,不管眼前的任務跟挑戰,你多麼的不喜歡、你多麼的抗拒,你永遠要問自己的是「我應不應該去面對這件事」,而不是「我喜歡不喜歡」或「想不想要」的問題。
過去,我花了很多力氣逃避世俗任務,但是事實上不僅逃避不了,還讓自己無比的挫折,我以為我在追求內心的安靜,但是我的心永遠安靜不下來,可是當我好好的迎向我在那個生命階段裡,我就應該要面對的挑戰的時候,生命卻推著我,讓我在世俗裡面得到圓滿,而在內心當中又得到無比的寧靜。
我也不知道成為一個「朝聖者」會是什麼模樣,因為我認為自己還沒到那裡,那麼既然還沒有到,何不關注此刻當下呢?回到你身上,你覺得現在的自己,「應該」活在哪個階段?而你又「真正的」活在哪裡呢?
「思考」與「覺察」永遠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唯有思考覺察才能夠幫助你圓滿自己,我是凱宇,跟你做分享。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都有相關的連結。
如果你想要好好的認識自己,探索生命,那麼我會很鼓勵你把握9月11號開課的『CIA通達力』的學習機會,它會讓你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力量,期望我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2A7lFg0_VU/hqdefault.jpg)
重新見到他小說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身體語言,懂這些就夠了》去博客來看看~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6794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2014年,德國的偉頓賀德克大學心理學教授,喬漢娜斯米奇拉克,他進行了一項研究,他把30位在臨床診斷上有憂鬱症的病患,隨機分配成兩個組別。
一個組別呢,能讓他們用端正的坐姿坐著,而另外一個組別,讓他們用鬆鬆垮垮的坐姿坐著,就像我們平常攤在懶骨頭沙發上面東倒西歪的狀態。
然後這兩組病人呢,在電腦的螢幕上面,他們都看見了32個詞彙,這32個詞裡面,有一半是正面的形容,比如說美麗的啊、有樂趣的啊;而另外一半是沮喪相關的形容詞,比如說疲勞哇、氣餒呀…等等的。
然後在他們看完這32個詞彙之後,去做一些記憶的測試,結果發現喔那些鬆垮坐姿的受試者,在他們記憶當中很明顯的,是記得沮喪會比記得正面的詞彙更多,然而相反的端正的坐姿,他們卻沒有出現這種偏差,他們記得的正面跟負面的詞彙是一樣多的。
可是別忘了,這30個人在臨床上面其實都是憂鬱症患者,於是呢米奇拉克他就主張,如果教導憂鬱症病患,讓他們去改變習慣,從他們不良的坐姿或者是動作模式去做一些調整,或許就能夠減低負面偏差的資訊處理。
也就是說喔他們很容易看待這個世界,就會特別放大、強調,或者是記住那些負面的事情,反而那些正面的事情,他們就會忽略,就算是在他們眼前發生再多,他們一樣充耳不聞。
而且進一步的,如果訓練憂鬱症的患者,去覺知自己身體的狀態,可能是有幫助的,比如說讓他們去覺知自己鬆鬆垮垮的坐姿,然後去調整成一個端正的坐姿。因為這樣子會增進他們的體現認知當中,身體跟情緒的交互作用,隨著坐姿的端正,心情也會跟著好起來。
其實有很多的研究,關於這種生物性的回饋或者是體現認知,我已經分享過很多,而今天分享這個2014年的研究,也只是再去強化這樣的一個概念,然而每次看到這種新的研究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要跟你分享,是因為我覺得這樣的信息喔再多都不算多。
原因是我們現在人,真的不快樂的人好多,可是你要知道,要讓自己快樂的方法,搞不好是很簡單的,不是你靠意志力跟自己搏鬥,也不是靠很多的自我說服、讀很多心靈雞湯。
其實只要坐好、站直,你就會變得快樂起來,有什麼會比這個更簡單、更容易的呢?因為其實在我們的人體運作當中,我們的動作跟姿勢,它都在告訴我們的大腦,應該要怎麼去感覺眼前的事情,你永遠不可能在垂頭喪氣的姿勢底下,去感受到快樂的感覺,不是嗎?
所以談到這裡,就讓我想到多年前我出版的《這樣做跟任何人都能夠溝通》,那時候剛推出的時候,其實很多人就會開始留意到,我們的行為是怎麼影響到人際,更深入的怎麼去影響到我們對自己的看待跟看法。
那非常開心哦,今天也借著跟你分享這樣的實驗研究的機會,來告訴你一個訊息,就是《這樣做跟任何人都能溝通》,我們在5月份,已經有新版、新的改版上市了。
因為我們的出版社,覺得這一本書它在整個市場上面,和這方面領域的討論上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很多的書都會告訴你很多這樣的信息,然而這一本書是真正結合到你生活當中說的所有的情境。
所以呢我們就等於,把原本《這樣做跟任何人都能溝通》的內容重新編排、重新排版、重新訂定書名,再把它推到市場上。
所以如果你先前沒有看過《這樣做跟任何人都能溝通》的話,那麼很歡迎你可以到書店,不管在網絡上、還是實體書店來支持我們的書,新書的名稱叫做《身體語言懂這些就夠了》,再說一次《身體語言懂這些就夠了》。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奇妙的感覺,通常一本書推出就推出了,想不到這個「孩子」還可以再重生一次,希望大家都能夠來支持、鼓勵我們,我是凱宇,跟你做分享。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7月21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在6月份我們也有相關的講座,我相信這樣的學習會帶給你決定性的幫助,我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dL9et2jWSw/hqdefault.jpg)
重新見到他小說 在 Wingstory - #現代言情小說推薦盛世別墅。 韓珺瑤渾身顫抖地握 ... 的推薦與評價
現代言情小說推薦盛世別墅。 ... 書名是《重新求愛》,歡迎到“傳奇小說”閱讀噢。 ... 再說這句話的時候,韓珺瑤一下就捕捉到他在提到那個女人時,獨特的溫柔。 ... <看更多>
重新見到他小說 在 [普雷]《回不去的那座山》有些事只在山裡頭-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山戶男人的友誼,牽絆一輩子的摯友
台灣是多山的地形,因為有著東亞最高的山域聞名,這也使得偏向內陸與花東地區,山腰
、山間的住戶有許多,在如今台灣少子化或平地都市找尋工作機會的情況下,有時候年齡
相仿的孩子數量並不多,但也可能因為這個原因而發展出更為深厚的友誼與情感,多年不
見依舊可以彼此問候,但有時候山林間的事情可能只留在山裡。
改編義大利小說《回不去的那座山》,是以兩名男人彼此的友誼為出發點的電影。隨父母
搬去山裡村落的皮耶托,認識了山村同齡的孩子布魯諾,兩人產生親密的友誼,但隨布魯
諾不告而別告終。
多年後皮耶托因父親離世回到家鄉,遇到同樣前來的布魯諾,多年未見的兩人重新敘舊,
繼續這份20年的情誼,然而成人世界卻越發複雜……
《回不去的那座山》是什麼電影:
有時候友情是一件比愛情更加難以預料的事情,像是過去看不順眼的同學,有時意外的多
年之後情投意合,或是以前以為是能夠瞭解彼此的友人卻可能在後來價值觀念漸漸不同。
隨著成長環境、心理生理的變化,有些事情會逐漸的改變,就像王菲經典歌曲《紅豆》作
詞人林夕所寫歌詞:「相聚離開都有時候,沒有甚麼會永垂不朽。」人不會一直不變的。
但也有朋友隨然變了許多,但友誼的本質還在。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但回過頭
你還在燈火闌珊處,像是可以隨時回到過去一樣,像是穿越了時間迴廊。這也是為何同學
會、朋友、同梯久未見面總是一起想當年。
經歷過的事情或是知道的那些梗可能只有他懂,就算又對他人重來一次但那些真摯的情感
無法複製。故過去總會過去、該走的還是得走,但一些東西總會留在水流的漩渦中。
義大利電影《回不去的那座山》是改編紀錄片導演、作家保羅科涅蒂的知名小說《八座山
》,書名是以古印度佛教宇宙哲學的概念「世界由九山八海」組成,其最高的須彌山被海
所與世隔絕,獨立在中心點。
這部小說獲得過意大利最代表性的斯特雷加文學獎,保羅科涅蒂本身就是登山愛好者,故
在作品裡常常出現很多雲山環繞的描繪與景色,也常關注於社會、政治議題。
《回不去的那座山》故事以皮耶托和布魯諾的長達多年的友誼為主題,皮耶托因父母搬到
阿爾卑斯山而認識布魯諾,成為兒時玩伴。但布魯諾卻被父親帶走不告而別,青年時兩人
短暫酒罷偶遇卻只是尷尬不語,多年後因為父親病逝而回老家的皮耶托,遇到同來哀悼的
布魯諾,布魯諾談起想重建皮耶托父親的山中小屋,兩位男人重拾友誼,事情看似朝向好
的方向展開,但是未知的不安總在夜晚隨冬季的山脈席捲而來。
《回不去的那座山》分析與延伸:
原作《八座山》中雖然採取了古印度佛教宇宙觀,去對比尼泊爾的八座山峰。但其實說得
並不是很準確。因為八座山中間並未有海洋,也不是被海洋隔開的同心圓形山脈形狀,整
體而言應該是為了戲劇效果而做的改動。
因九山八海的寓意,八座山中最後不見的那座山,正是《回不去的那座山》的核心用意,
象徵有些山脈在你心中完全死去再也回不去。
《八座山》是保羅科涅蒂首部長篇小說,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裡面很直接的表
達出作者的登山嗜好,還有對於群山生活的嚮往,故不管是主角們童年的阿爾卑斯山脈、
還是後來的尼泊爾的探訪,父子關係都在這部電影中常以山與人之間作為一個隱喻,甚至
是皮耶托和布魯諾之間的際遇與他們的友誼,都如同山脈一樣變化多變,這是平地中一成
不變的生活所難體會的。
一般的山岳文學會聚焦於描繪人與山脈、人與自然之間渺小無力和自我啟發等思考,但從
原作《八座山》和改編影視的《回不去的那座山》卻著重描繪在兩個男人的山間故事。
同樣生活在山岳、喜愛山岳,因山開始也因山結束的人生旅途,讓這部作品並非是單純的
自我與山的對話,而是我們在山岳間那些帶給你我的記憶,只有你知道、只有我知道,如
獨留山岳與我、或山上只剩你,那一切變毫無意義。
《回不去的那座山》是一部探討山岳中男人的友誼,甚至親情,那些矛盾的心裡藉由山來
平息,但反之也由山而來回翻滾。山是可愛可敬的、同時又是可怕可恨的。從少年時期各
自交會,卻又在彼此生命來來去去的人生,最終都回到這座山、也只能是這座山,我想這
是這部小說和影視描繪群山美麗又可怕之處,是一且友情與愛的開始也是結束。
《回不去的那座山》值得一看嗎?
這部作品推出後就被許多人與李安的《斷背山》比較,甚至有人覺得他是「直男版的斷背
山」,我個人是不喜歡這樣去稱呼這部作品,因為這部作品從開始的架構和兩位男人的友
誼與劇情推進,明顯都不同於《斷背山》男男情愛,與對同志戀情的描繪。
我覺得《回不去的那座山》更多因為原作的關係描繪了很多兩人熱愛山脈的開端,還有對
於一起在山上活過的友情與遺憾。
《回不去的那座山》這部電影是以皮耶托和布魯諾的友情為主題,其中我認為皮耶托的父
親其實是牽起這座線的主要原因,不管是他啟發兩人熱愛群山,或是後面本身的寄託和希
望放在皮耶托身上等,雖然並非皮耶托和布魯諾兩人友情的開始,但的確是讓他們執著於
山脈的啟發者,而後故事也能一一證實這點,我想某方面這皮耶托、皮耶托的父親、布魯
諾三者都代表作者跟山的關係。
天真嚮往、固執己見、回不去的曾經。畢竟《回不去的那座山》原作本質還是山岳文學,
故我其實覺得作者將自己的心分作三人來描繪他對於山脈之間那喜愛又恨交織矛盾的情感
。
同時也以第三人的身份說著:「比起我,他更愛那座山」。不願意離開與跟現實妥協兩者
之間,我認為這部作品表現出保羅科涅蒂對於山的看法,而這友誼是平地城市的他與山林
小村的他,自我情感和解。
故以這點來看,男性與男性的友誼是一種現代對山浪漫與現實的投射共生,我的某一部分
只活在山中也死在山裡,心中有一座山不同於實際攀爬上的頂峰,而是永遠到不了的執著
。回不去的是心中的悸動、還是一個過不去的坎?我想《回不去的那座山》並沒有給出一
個完整的答案,又或許根本沒有正確解答來說這段以山的友誼或是以山開始無法回頭的那
登山之道。
--
個人Blog: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
小說連載頁:https://www.mirrorfiction.com/zh-Hant/member/2693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5.2.21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90796373.A.80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