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竹塹,新竹平原七波移民經緯
今天邀請到新竹市文獻會委員、3屆金鐘獎得主潘國正老師,來為市民朋友分享新竹平原的七波移民經緯,一起「打開新竹」。
新竹自古就有著「既在地又國際」的城市基因,最早在十七世紀就因為和荷蘭人交易鹿皮而和世界接軌,300年來的新竹城市風貌,是由閩、客、外省、隨著城市發展而遷入的移民,隨著科技園區而移居的科技人,還有來自台東的阿美族人以及新住民等七波移民,成就了今日新竹文化的花團錦簇。
潘老師說,「我們都是寫故事的人!」以年代為縱軸、事件為橫軸,擁有過去、延續現在、建立未來,人的故事也好、城市的文化也好,才會變得立體。
短短兩小時的會談中,怎麼也濃縮不了新竹三百年來的歷史故事。雖然最後潘國正老師只談了第一波移民,但我們有幸能夠首次聽到開竹第一人王世傑故居和古墓的故事,我們也笑說後續還有6波移民,可能要開系列新竹移民講座了!
新竹是兼具歷史文化底蘊和尖端科技產業的國際城市。新竹的「現在」,是由「過去」不同時期移居新竹的朋友們所形塑,我們習以為常的街道建築都蘊含著先人和我們的故事。
#打開新竹 #鄭宏輝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撒奇萊雅族神話與傳說及火神祭」介紹 訪問作者: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 內容簡介: 2007年正名的撒奇萊雅族,分布於花蓮奇萊平原,受十九世紀末期加禮宛事件影響,族人的文化長期被隱沒在歷史洪流中。經實地口傳調查與研究,本書揭開撒奇萊雅族口傳神話與傳說之多元面...
阿美族 文獻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阿美族 文獻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直以來都很感謝你們讓我擁有一個平台
可以向你們傳達不管是歡樂還是社會議題想法
尤其是身為一個台灣原住民,我很明白這個機會得來不易
也不停的在思考怎麼樣運用自己的特色跟力量
讓我們一起去學習和反思台灣原住民的生活現況以及去認識屬於台灣原住民的美麗與驕傲
不是只有運動健將、不是只有幽默更不是只有歌手山豬小米酒
我們還有更多優秀的族人在各個領域發光發熱
等待你們去發現與關注支持
不管什麼樣的身分、都只是原住民的其中一個模樣而已
不是你認為原住民的全貌
都是屬於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或許跟你認知上有差距,但其實我跟你並沒有距離
而網路上的諧星身分也只是我其中一個樣貌、並不能代表全部的我抑或是全體原住民
謝謝你們支持我、喜歡我
族群文化土地認同是自己的、不是別人加諸於你的
我是台灣的原住民 排灣族 阿美族 的孩子
Ti a en ti Drangadrang lja Qapulu
原住民加油! 台灣加油!
8/1號 原住民族日 ,我們是台灣的原住民 !
kisamulja! sa'icelen!
#布萊克薛薛 #81原住民族日
#美族那張根本文獻照畫質
阿美族 文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撒奇萊雅族神話與傳說及火神祭」介紹
訪問作者: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
內容簡介:
2007年正名的撒奇萊雅族,分布於花蓮奇萊平原,受十九世紀末期加禮宛事件影響,族人的文化長期被隱沒在歷史洪流中。經實地口傳調查與研究,本書揭開撒奇萊雅族口傳神話與傳說之多元面向,包括完整的故事分類,進一步看見撒奇萊雅族最深層的生命史。此外,對播粟祭、捕魚祭、收成祭、豐年祭與收藏祭等民族誌紀錄,以及為紀念加禮宛事件中喪生的頭目與族人而舉行的火神祭,皆有第一手的口傳採訪、踏查與記載,是了解撒奇萊雅族必備參考典籍。
本書特色:
1.台灣原住民十六族當中,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正名的第十三個原住民族。主要分佈於花蓮奇萊平原的撒奇萊雅族,十九世紀末期因受漢人壓迫發生加禮宛反抗事件,事件後族人逃逸融入阿美族之中,因此在日人後來的舊慣調查中無法被明顯辨識。80年代後,族人開始重新建立撒奇萊雅族口傳相關歷史與文化,終於在2007年正式成為台灣原住民其中一族。本書即正名後的撒奇萊雅族神話與傳說之實地口傳調查。
2.2006年部落舉辦首次火神祭(Palamal),此為紀念加禮宛事件中喪生的頭目古穆夫婦,古穆頭目被後人尊為「火神」。除了一年四季的農漁祭儀──播粟祭、捕魚祭、收成祭、豐年祭與收藏祭之外,火神祭已成為撒奇萊雅族近代非常重要的祖靈祭典之一,也是造訪其部落不可錯失的原鄉深度旅遊,本書有極為詳盡的口傳與民族誌紀錄。
3.神人與巨人(阿里嘎該)傳說是花蓮地區非常重要的妖怪傳說,除了阿美族有相關傳說,撒奇萊雅族也廣為流傳族內的版本,神話與傳說反映的是一族原始心理與文化內涵的重要資產,本書採實地田野調查口傳文學,與文獻紀錄互相參照,是閱讀撒奇萊雅族文化不可缺的用典。
作者介紹: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
南投縣信義鄉人,省立屏東師專史地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族籍:布農族巒社群卡豆諾蘭人,族名:達西烏拉彎.畢馬。曾任南投縣政府國語指導員、常民文化通訊輪值主編、原舞者布農樂舞顧問、南投縣史館諮詢委員、南投縣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委員。現任台灣布農文化藝術團團長、南投縣布農文化學會顧問、《台灣源流》雜誌編輯、理事。學術研究包括台灣原住民文化、中國民俗學、中國民間宗教及其神話與傳說、中國佛寺歷史與文化、中國少數民族研究等。出版有【台灣原住民傳說】《布農族神話與傳說》(晨星文化)等十冊、《眾裡尋她:南投縣鄒族口傳文學與歷史》(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台灣原住民社會運動》(台灣書房)、《圖解台灣十二生肖誌》(晨星)等。2015年獲南投玉山文學貢獻獎。
阿美族 文獻 在 劉櫂豪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1016
劉櫂豪提出國際級南島文化園區 打造台東成為南島首都
今(16)日台東縣長候選人劉櫂豪,舉行「南島首都 魅力台東」影片發布記者會,公布四大政見最後壓軸之南島首都願景及政策。劉櫂豪的原住民族好朋友拉勞蘭獵人學校戴明雄牧師、達魯瑪克部落主席胡進德、杵音文化藝術團團長高淑娟及部落族人、高山舞集執行長羅瑞華、林天福牧師、文史工作者姜祝山、自然與人文學會理事長林娜鈴等,各族群部落的朋友到場表達對劉櫂豪的肯定,並在林天福牧師帶領禱告,祝福每一位好朋友平安順利。劉櫂豪表示,我們這一代人有責任,將原住民這個珍貴的文化寶藏,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因此提出南島首都政見,要讓原住民族文化成為台東最具魅力的特色。
劉櫂豪提及自己上小學的第一個好朋友就是卑南族人,在台東這塊土地上,原住民不只是文獻,而是每個人生活日常的經驗與情感,我們共同在這裡組成一個大家庭,尊重彼此差異、互相欣賞,把這些珍貴的事情當成寶藏,一代一代傳承,政府也有責任,把這些當成生命中重要的事情,一起來推動。
劉櫂豪指出,在他推出的南島首都政見,規劃三個面向,第一個面向要傳承南島文化培力,透過部落裡的族語傳承、工藝學習、及社區營造,讓部落族人的智慧能夠保存與傳承;第二個面向是向中央政府爭取成立國際級南島文化園區,劉櫂豪表示,當其他城市都在成立科學園區之際,台東要發揮獨特的優勢,園區成立包含著培育人才、創作展演空間等功能及最終形成南島學術研究的文化重鎮;第三個面向則是要加強南島語系國際交流,這也是台灣外交的軟實力,主辦與在地文化相連的南島文化節,並由政府帶頭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太平洋藝術節,規劃辦理國際性南島國際博覽會。劉櫂豪強調,在明(17)日的民進黨行動中常會上,劉櫂豪將向總統提出在台東成立南島文化園區,打造台東成為原住民族學術、慶典、文化傳承的中心。
致力於阿美族馬蘭部落歌謠傳承的杵音文化藝術團高淑娟團長表示,台東對西部而言是後山,卻是面對太平洋的前哨,全世界很難找出面積這麼小卻有這麼多元族群的地方,大家在這塊土地茁壯耕耘,文化綿延。這裡蘊藏南島文化非常悠遠深厚的人文,在這裡互相欣賞。高淑娟也感謝肯定,劉櫂豪透過愛台東夢想資助計畫,推動在地青年朋友在台東不同的角落為這塊努力加油。
達魯瑪克部落主席,亦任教於達魯瑪克民族實驗小學族語與文化課程的胡進德主席表示,這些年部落也正在積極推動語言、文化的保留,還有農業、發電的自給自足,展現屬於魯凱族的部落價值與精神。劉櫂豪推動南島首都的精神讓人感動,希望能夠在劉櫂豪的幫助下,大家能夠把原住民的精神推向全世界。
拉勞蘭戴明雄牧師感動表示,他深深被劉櫂豪的堅持所打動,願意挺身而出繼續為台東奮鬥。不因失敗而怪罪任何人,反而努力讓原住民認同,設身處地在部落學習求教,跟大家一起規劃藍圖。他也強調,只有原住民自己改變,才能真正脫離被殖民的現象,重新認識自己。希望這次在劉櫂豪的競選活動裡,原住民朋友的自信氣魄展現出來,從台東開始,讓劉櫂豪把原住民帶向國際。
劉櫂豪今天與妻子林子煊身著卑南族初鹿部落圖紋的背心並表示,每次記者會都會舉辦在別具意義的地方,【南島首都 魅力台東】影片暨政見發佈會選擇在料理、裝潢、音樂各方面都極具南島特色的MATA台東縣原住民文化會館,「MATA」這個詞在台灣許多原住民族、及南島語族中都有共同的「眼睛、看見」之意,更能顯現台東與南島語族的緊密相連,劉櫂豪強調會致力把台東打造成為南島首都,讓南島文化成為台東最美麗的印記。
阿美族 文獻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浪子回頭有良雞 柴燒甕窯雞 美味很獨特
礁溪台九線下北宜交流道
短短一百公尺都是在賣烤雞
從嘉義來宜蘭的粗曠老闆
曾經入獄,也沉澱跟反省
走回正途經營獨門甕窯雞
☞棄補教高薪接手漁塭 冬天也能吃到虱目魚
成大數學系畢業
又唸了生技碩士的顏榮宏
因為父親的身體微恙
於是接手祖傳的魚塭產業
於是他選擇透過科技和藥草
養出冬天的虱目魚
☞北投溫泉隱山林 張學良幽禁之所
北投一處溫泉禪園
整修後變成溫泉餐廳
百年古厝完整的保留了
更從張學良的日記跟文獻裡
來找尋張學良享壽百歲的
飲食密碼
☞60年川菜名店人潮絡繹不絕 政商名流藝人也是坐上賓
擁有60年歷史的川菜餐廳
近幾年開始虛擬化
餐廳的第三代張容軒
英國牛津大學碩士的高學歷
她如何傳承老味道
締造新商機呢
☞樂當配角的原味王 阿美族野菜 內行人才懂
利用原住民的傳統野菜
然後融合一些西式料理
讓陳惠珠連續得到兩屆
原住民料理大賽的冠軍
在偏遠的光復鄉賣咖啡簡餐
吸引了好多人專程開車來吃
☞顛覆你對提琴家的印象 叛逆黃義勛 不是乖乖牌
這位小提琴家叫做黃義勛
曾經玩期貨股票一度慘賠
還因此顏面神經失調
但老婆竟然沒有跑掉
浪子回頭成立了樂團
大受粉絲歡迎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