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城影展即將登陸香港】
大學主修語言文學的我談不上很懂藝術,但確實很喜歡藝術文化,讀過很多文學書,看過很多電影寫報告。畢業論文自選了創意寫作,本來想寫一部劇本,但發覺太難,最後轉寫了後現代灰姑娘的日記。嗯,現在的我算是繼續在寫嗎?
很喜歡看電影,每次都可以讓自己忘記本來的身份,沉醉於自己的幻想當中。
遊走外地的時候,很喜歡參觀藝術館看當地的藝術文化。我很羨慕外國經常舉辦大型的藝術節,甚至有戶外的電影活動,亦十分期待香港會有自己的大型的藝術文化活動!
我終於等到了!康城影展電影周 (Festival de Cannes Film Week) 將首度登陸亞洲!並落戶香港Victoria Dockside的創新零售地標 K11 MUSEA。舉行日期定於11月12號至17號,期間會放映康城電影節2019其中6部官方評選作品。盛事不能錯過,你要約定誰一起去看嗎?
這絕對是一個喜訊,香港再不要被稱為「文化沙漠」了。
更多相關資料:
晴報:康城影展電影周登陸K11 MUSEA 鄭志剛冀打造「文化矽谷」
https://bit.ly/2YVLfBl
#cannes2019 #K11MUSEA #festivaldecannesfilmweek2019 #theartisanalmovemen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大會堂於一九六二年落成啟用,是香港首個為市民而建的多用途文娛中心。大會堂坐落於中環愛丁堡廣場的臨海填海區,佔地11 000平方米,於二零零九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大會堂的主要設施位於低座,包括以擁有出色音響效果而聞名的音樂廳、深受專業劇團喜愛的劇院,以及可以遠眺維多利亞港景色的展覽廳;高座則設有演...
香港藝術館電影節 在 貴婦出走日記 Travel Like A Lad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康城影展即將登陸香港】
大學主修語言文學的我談不上很懂藝術,但確實很喜歡藝術文化,讀過很多文學書,看過很多電影寫報告。畢業論文自選了創意寫作,本來想寫一部劇本,但發覺太難,最後轉寫了後現代灰姑娘的日記。嗯,現在的我算是繼續在寫嗎?
很喜歡看電影,每次都可以讓自己忘記本來的身份,沉醉於自己的幻想當中。
遊走外地的時候,很喜歡參觀藝術館看當地的藝術文化。我很羨慕外國經常舉辦大型的藝術節,甚至有戶外的電影活動,亦十分期待香港會有自己的大型的藝術文化活動!
我終於等到了!康城影展電影周 (Festival de Cannes Film Week) 將首度登陸亞洲!並落戶香港Victoria Dockside的創新零售地標 K11 MUSEA。舉行日期定於11月12號至17號,期間會放映康城電影節2019其中6部官方評選作品。盛事不能錯過,你要約定誰一起去看嗎?
這絕對是一個喜訊,香港再不要被稱為「文化沙漠」了。
更多相關資料:
晴報:康城影展電影周登陸K11 MUSEA 鄭志剛冀打造「文化矽谷」
https://bit.ly/2YVLfBl
#cannes2019 #K11MUSEA #festivaldecannesfilmweek2019 #theartisanalmovement
香港藝術館電影節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GlocalArtx國際關係會客室] 港荷藝術交流 展示本地多元文化
最近,康文署與法國五月聯合舉辦了「他鄉情韻──克勞德.莫奈作品展」。展覽成為城中熱話,吸引了不少名人和市民慕名參觀,一睹法國印象派大師的作品。而西班牙漫畫家Joan Cornellà亦在香港舉行亞洲首個個人作品展,其作品充滿黑色幽默,並帶有神秘詭異的風格。他以作品諷刺城市人的生活,發人深省,同樣在香港引起熱潮。除了這兩個展覽外,香港今年也舉行了巴塞爾藝術展、法國五月和亞洲當代藝術展等國際級展覽,這似乎與香港文化沙漠的形象格格不入。
其實,香港每年都會舉行一連串的藝術展覽,而且不少藝術機構都將亞洲總部設於香港,藝術家楊嘉美也在積極推動香港與外地的藝術交流。她擅長雕塑和攝影,在美國生活期間,一直從事藝術相關的工作。回流香港後,她開始與荷蘭領事館合作,曾擔任荷蘭藝術計劃Forge Portmanteau的視覺藝術總監和雕塑家,舉行不同藝術活動,藉以促進港荷兩地文化交流,相信她參與藝術工作的經驗,定能讓我們對香港的藝術發展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受訪者:楊嘉美(May, M)
訪問者:沈旭暉(Simon, S)
整 理:李志鵬
S: 你何時開始專注藝術發展?
M: 我在美國芝加哥大學主修政治和藝術,專注攝影和雕塑方面的發展,其中以公共藝術為主。我認為藝術作品,特別是雕塑,不應局限於室內,須在公眾地方展示,讓大眾可以和藝術品互動,從中了解更多。我曾在芝加哥大學、芝加哥藝術學院、火車站和教堂等地方舉行展覽。在美國生活和工作了10多年,至去年回流返港。
S: 你在美國生活了10多年,為何會回到香港發展藝術工作?
M: 港美兩地都有各自的優勢,美國工作空間大,有利雕塑創作,而香港則滙聚了不同地方的藝術家,方便交流。我在美國居住多年,雖然能說流利英語,了解美國文化,但始終有不在家的感覺,在香港我找到歸屬感,希望以自己雙語的背景,推動兩地藝術交流和發展。兩地都是文化大熔爐,但相比之下,香港更接受其他文化,少了一份美國至上的傲慢。
S: 香港人身份怎樣影響你在美國的藝術發展?
M: 相比起香港人身份,畫廊更注重我的亞洲人身份。作為視覺藝術家,在發展時都會遇到糾結,那就是選擇走一條普遍認為容易成名的路,還是忠於自己的藝術路。美國畫廊很容易將亞洲人定型為亞洲藝術家,但我想避免這個定型。美國對亞洲人有不同想像,既有美國土生土長亞洲人,也有亞洲移民,我希望游走於香港人和美國人兩個身份之間,而非一面倒。
凌晨到果欄表演跳舞
S: 你為何會與荷蘭領事館合作舉行藝術活動?
M: 回港後,我為一個舞蹈家朋友拍攝他們的表演,漸漸參與其中。起初,組織規模不大,後來集結了很多朋友,不少人來自荷蘭,荷蘭領事館開始資助我們的計劃,藉此促進香港和荷蘭的文化交流。現時,計劃有30至40位藝術家,參加者不止香港人和荷蘭人,更有法國、美國和加拿大人,活動涉及不同文化層面,例如舞蹈、古典音樂、電子音樂和藝術作品展覽。
S: 你們所籌辦的活動有何特色呢?
M: HKNLversations由香港和荷蘭的視覺藝術家、音樂家和舞蹈家組成,並於2014年開始舉行活動,形式類似法國五月。當時,邀請到不少荷蘭藝術館館長來香港舉行講座,也有藝術展覽。我就參與籌辦荷蘭日的活動Peer to Pier(彼此的碼頭),活動由9位女藝術家主理。那次活動包括三個範疇,首先有講座和展覽,隨後便到碼頭跳舞,並由荷蘭歌唱家在船上向岸上的人歌唱。這將活動和展覽融入社區。
另外,香港幾位藝術家也到荷蘭交流實習。我們亦積極將香港的傳統和特色元素加入表演中,包括尋找深水埗舊區天台和香港獨有的布料。我們曾經凌晨4點到油麻地果欄表演舞蹈,這是一個全新的體驗,有助我們衝出固有的框架。我們每年都會舉行工作坊、荷蘭電影節和藝術展覽等活動。
S: 期望藝術活動帶來什麼影響?
M: 活動的目的是推動兩地的文化交流,荷蘭人對香港也有既定印像,以為香港是與阿姆斯特丹般的大城市,活動正正要打破他們對香港的想像。我們有一些小型展覽在錦田圍村舉行,讓他們了解不同面向的香港。
部分圍村早在十七世紀建立,我們拜訪那條圍村正在慶祝建立100周年,村中插滿旗幟,當中的表演融合了跳舞和功夫,衝擊了不少本地藝術家的想像。這些活動令本地藝術家提升了不少,但他們仍面對不少困難,例如行政工作方面,荷蘭方面為他們提供不少支援,我們也一直向香港和荷蘭相關機構申請資助。
S: 香港政府近年推動藝術發展,成效如何?
M: 近年政府積極活化工廈,可是當這些地方活化幾年後,租金便上升,商業機構也紛紛進駐, 一些新興地點,如黃竹坑的工廈,難保將來也會轉向以商業為主。申請租用這些工廈的審批過程複雜,入伙後亦不容易維持。他們要開辦不同的教學班,但推廣方面遇到不少困難,因此,我們應借助社交媒體去支援他們的推廣工作。香港每年有不少藝術活動,也有不少藝術展覽公司將亞洲基地設在香港,可是,在一連串展覽活動中,大部分參觀者只是抱朝聖心態去看,甚少停下來靜心欣賞,活動慢慢變成嘉年華。另一方面,政府和藝術機構用於培育新晉藝術家的資源少之又少,他們應提供更多資助和劃定藝術用途的地點去孕育年輕藝術家。
S: 香港鄰近地區的藝術發展情況如何?
M: 在這方面,香港可以參考日本和台灣,他們在一些郊外地方設立藝術村,邀請本土和外國的藝術家到當地發展,並慢慢發展成為旅遊景點。這些藝術村既可以作為旅遊景點,又真正成為藝術家的工作室,讓他們有空間去工作。他們既有舉行展覽的地方,也有用於創作的工作室,並能從中找到兩者結合的位置。
S: 香港可以從哪方面着手推動藝術發展?
M: 我專注於雕塑藝術,特別是公共藝術,相比於其他國家,香港人對雕塑的認識少,學習雕塑的需要也較少。香港有潛質發展藝術,近年香港有些大型公眾藝術作品也受到重視,例如海運大廈外的大鴨仔,然而,這些雕塑都不是由香港藝術家所創作。政府應宣揚藝術的重要性,藝術不一定是繪畫和攝影,雕塑作品不一定是石像或是陶瓷,鋸木和鑄鐵都是藝術。我們需要教育下一代,打破他們對藝術的固有想像。
信報財經新聞 hkej.com 2016年7月16日
#楊嘉美 #荷蘭 #港荷藝術交流
延伸閱讀:台南的香港移民
https://goo.gl/8auMXy
香港藝術館電影節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大會堂於一九六二年落成啟用,是香港首個為市民而建的多用途文娛中心。大會堂坐落於中環愛丁堡廣場的臨海填海區,佔地11 000平方米,於二零零九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大會堂的主要設施位於低座,包括以擁有出色音響效果而聞名的音樂廳、深受專業劇團喜愛的劇院,以及可以遠眺維多利亞港景色的展覽廳;高座則設有演奏廳、展覽館和會議室等小型設施,適合舉辦各類小規模活動。香港大會堂被譽為本地最重要的文化藝術場地之一,見證了不少文化盛事,亦是本港文化發展的寫照。多項標誌文化發展新里程的活動,例如早期的香港節、第一屆香港藝術節(一九七三年)、第一屆亞洲藝術節(一九七六年)、第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一九七七年),以及第一屆國際綜藝合家歡(一九八二年),均在大會堂隆重揭幕。大會堂在推動文化藝術交流方面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值得港人引以為傲。五十多年來在大會堂獻藝的本地和海外優秀藝術家和藝團不計其數,其中包括世界知名的大提琴家馬友友、已故小提琴家艾錫•史頓、紐約交響樂團、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德國史圖加芭蕾舞團、中國國家話劇院、湖南省湘劇團、鋼琴家傅聰、歌唱家滴卡娜娃、費明儀,雛鳳鳴粵劇團和本地不少職業藝團等,節目豐富多彩,令人目不暇給。除了提供機會讓觀眾欣賞不同藝術形式的表演節目外,香港大會堂在培育本地文化藝術人才方面亦貢獻良多,多年來為這些藝術工作者提供專業演出場地和配套設施,以及場租資助。大會堂高座也是香港首間公共圖書館和美術館的館址。大會堂公共圖書館於一九六二年三月五日正式啟用,是香港首間公共圖書館,亦是六間率先採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其中一間公共圖書館,為讀者提供便利快捷的智能識別自助借還服務。圖書館在過去五十年不斷拓展設施及服務。館內提供多種電腦設施,讓讀者可即時搜尋、預約或續借圖書館資料,使用電子資源、數據庫及數碼化影音資料。館藏由啟用時的二萬項增加至逾五十三萬七千項,並先後設立工商業圖書館、創造力及創新資源中心和基本法圖書館等專門參考圖書館及專題館藏。圖書館亦於二零一四年年中設立中西區文化及歷史資源角,提供有關中西區文化、歷史及社區發展等方面的資料。隨着香港大會堂落成啟用,現代化的博物館服務亦宣告誕生。香港歷史博物館和香港藝術館的前身—香港美術博物館最初設於大會堂高座十樓及十一樓。經過多年的館藏徵集和購藏後,藏品數目與日俱增,展覽活動越見頻繁。為進一步提升服務,香港美術博物館其後一分為二,並遷往尖沙咀。數十年來,雖然有不少文娛中心相繼落成,但香港大會堂仍然保持其作為本港重要文化樞紐的地位。猶如精巧的樂器仍須要不時保養調音以保持音色,大會堂亦曾於一九九三年和二零一零年進行翻新工程,以配合社會的變遷和文化藝術的發展,有關工程既保留了大會堂原有的包浩斯建築風格,亦為建築物的外觀增添時代感。對香港市民來說,香港大會堂的重要性超乎文化藝術的界限。這座上世紀六十年代落成的建築物,至今仍是中環的地標。大會堂紀念花園內的紀念龕,記載着二次大戰時期香港的苦難歲月;至於與大會堂同年啟用的婚姻登記處,則見證了無數愛侶共諧連理,攜手踏進人生另一階段。在未來的歲月裏,大會堂將會繼續成為無數藝術家靈感的泉源,為香港藝術的傳承和各方面的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