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聽】#你看見的不是鬼,你看見的其實是自己 | 魔神仔與聖誕老人的關係? | 榮格取向的鬼文本分析 // 李長潔 👻
.
聽膩鬼月千篇一律的恐怖故事了嗎?覺得鬼故事不就是要嚇人而已嗎?偽學術曾經從社會學、文化研究、民俗學、人類學等面向幫大家解析鬼魅文本。這次,在七月半的時刻,我們從「榮格精神分析」學派的角度切入,重新思考「靈異」(occult)與「科學」(science)之間的模糊地帶。透過「#黃色小飛俠」、「#邱高事件」、「#魔神仔」、「#聖誕老人」(關他甚麼事?)等精神分析式的鬼故事文本分析,發現個體生命經驗的隱密面貌。
.
最終,你會發現,幽靈,其實就是我們的心靈。
.
🙋如果你想要了解榮格的精神分析,可以從頭開始聽。如果你想要直接聽鬼故事,可以從22:49的地方開始。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神秘主義的心理學家—榮格
▶ 什麼是「原型」批評
▶ 研究靈異現象的科學家
▶ 幽靈、死亡、夢境的研究
▶ 陰陽眼是一種內在知覺
▶ 鬧鬼時那些會發光的物體
▶ 阿公身邊的黑白無常
▶ 撞鬼是清醒的夢境
▶ 奇萊山上的小型人
▶ 魔神仔與聖誕老人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sh20tou0i1e082264yxtl4t?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XZ4mHCoT4XGDHob5sU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5Lx5MaODJ6fNh5JNqDw68U?si=QrdBjqTkRKaxL3xCgnobjA&utm_source=copy-link&dl_branch=1
.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ep-54-%E7%9C%8B%E8%A6%8B%E9%AC%BC-%E5%B0%B1%E6%98%AF%E7%9C%8B%E8%A6%8B%E8%87%AA%E5%B7%B1-%E9%AD%94%E7%A5%9E%E4%BB%94%E8%88%87%E8%81%96%E8%AA%95%E8%80%81%E4%BA%BA%E7%9A%84%E9%97%9C%E4%BF%82-%E6%A6%AE%E6%A0%BC%E5%8F%96%E5%90%91%E7%9A%84%E9%AC%BC%E6%96%87%E6%9C%AC%E5%88%86%E6%9E%90-%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32347340
.
📱 #facebook 完整論述: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834300230090927/
|
////// 完整論述 /////
.
▓ #從原型批評開始
.
大家知道,偽學術很喜歡日本精神分析師河合隼雄,他透過榮格心理學,分析過大大小小的日本神話、傳說、典籍等,尤其是用原型(archetypal psychology)的概念批評「鶴妻」、「浦島太郎」等等重要故事,探索了日本人的文化心靈,非常精采。
.
我們先來聊聊榮格(Carl Jung)與原型分析好了。榮格是佛洛依德的學生,因為在神秘經驗上與佛洛伊德意見相左,他不信服老師的童年經驗性欲本能說,因而自己發展出一套「集體無意識」學說。他認為,無意識中不僅有童年經驗,更存在著許多(被累積下來)原始的經驗。這個觀念,使得榮格的研究轉向神祕主義,從精神醫學轉向神話、民間文學的人類學。
.
這個集體經驗,在早期的榮格理論中,稱之為「原始意象」(primodial image),後來被正式命名為「原型」(archetypes)。原型作為集體無意識的結構,主要由被抑制的和被遺忘的心靈素材所構成,這在神話、傳說、占星術、煉金術等中得到非常明顯的表現。偶而也會發生在個人的幻想與夢境中,變成一些具有共同性的主題。而「靈異經驗」就是其中一種幻想的展示,這個(原型)的展示,有時候是心靈的,有時候則是物質的,在實際發生的情況下,並不相違。
.
▓ #靈異現象的病理學
.
榮格1902年的博士論文,運用降神會的實驗,寫出了〈論心理學與所謂靈異現象的病理學〉,就是研究了一位女靈媒(表妹)所發生的超自然經驗:女靈媒的「生動幻想」,呈現她是一個「多重人格」者。但其中仍有某些未解之謎,女靈媒居然可以在附身時,提出一個神秘哲學體系來解釋宇宙存在的目的,榮格認為那是一種深刻的智性見解,超乎凡人的人生經驗和智能。
.
這令我相當驚訝,榮格的學術和神秘經驗總是相關聯,但我從沒想過他的博士論文是研究「靈異現象」。所謂靈異現象,試指活人與死人的靈魂、靈界的鬼魂、或是超自然的物體、靈體、生命體,以不同程度的接觸,而發生的超自然事件(不符合自然邏輯)。
.
榮格的「共時性」(synchronicity)觀念,詮釋了「有意義的巧合」,像是夢境、預感、心靈感應,當作是群體聚集(constellating)的無意識。他主張,無意識心理學就是超心理學的範疇。其實,在心理學誕生的初期,與神祕主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招靈會、催眠、附身)。從佛洛伊德與榮格的最終決裂,便可見一斑,佛洛伊德走向了科學的實證主義(但從科學哲學的角度來看也沒有多科學啦),榮格則選擇了神祕主義。
.
▓ #規律還是偶然
.
在《幽靈、死亡、夢境的原型取徑分析》(An Archetypal Approach to Death Dreams and Ghosts)裡,榮格的秘書,也是本書作者Aniela Jaffe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提問:鬼魂出現光、模糊的白影、無頭或透明,這些幽靈的出現型態為何有著「相似性」?是規律還是偶然?她運用榮格心理學的方式,分析了民眾投稿的鬼故事,包含無意識、夢境、意象、幻視在幽靈超自然現象上的神祕表現。
.
我們可以想一下常聽見的鬼故事版本(像厲陰宅裡面那種)。那些腳步聲、敲門聲、打碎瓷器、撞擊牆面、晃過的人影、這些經驗幾乎存在於每一個文明中的長遠歷史中。這些原型包含了人類生活的基本關係與情境,例如父子、母子、男女關係,或是,出生、死亡、疾病、婚姻關係等。雖然在各自生命中有著不同的說故事方式,但其基調有著幾乎相同的原始樣貌。
.
▓ #經驗靈異的能力—靈視
.
「通靈預言家」,以前有一個學生,好稱自己看得到某些事情發生,也看得到鬼。這些人對榮格而言,是共時性的實踐者。從榮格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自性化經驗,他們透過這種「神秘的指引」。這些夢境時常像是某種「冒險」、「旅程」、「公路電影」,它代表著無意識領域中所呈現的持續轉化,是內在知覺的投射。
.
▓ #鬧鬼的經驗
.
內在知覺的投射,也時常表現在撞鬼、鬧鬼的經驗中。我覺得,這會依照著文化中的神秘體驗,有著不同的詮釋,例如「發光的靈體」,也對照著榮格研究中的煉金術裡的「光人」,那是某種向內的、靈性的人。
.
以光做為「彼岸」的意象。我們在「西藏度亡經」中也可以見到,人死後會有一種耀眼的光,被稱之為「原初之光」,或法身之光,是完全開悟的境界。在各宗教中,許多對於「發生」、「原初」的描繪,都是帶著隱密的光芒。這預設了無意識領域的「絕對之知」,唯有在日常之識消滅時,才會真正地顯露出來。例如河合隼雄所提到的各種神話、傳說的「非常情境」。
.
不過,鬼魂也不總是神聖的智慧之光,很多時候是以「幾何」的形式顯現。例如白色的影子,在煉金術中,白色象徵月亮,是無意識的領域。黑色,其實並非白色的對立,而是象徵另一個面向,哀悼、告別、內疚。
.
▓ #清醒的夢
.
簡單地看過了榮格對「幽靈、死亡、夢境」的分析,大致上可以理解,幽靈現象,或許就是一種「強化的夢」。清醒的夢境,使得原型的、無意識的心靈內容,變得更加清晰,這樣的狀態可以理解為我們的夢一直持續到白天,但由於意識的占據、日常活動的阻礙,而無法被充分意識到無意識的顯現。所以,也就是說,或許我們在生活中的「見鬼」,可以被認識成「無意識」對日常意識的偷襲,可以試著透過「它們」,去理解個體的精神世界。
.
▓ #鬼談百景中的「影男」
.
我們以鬼談百景中的「影男」故事。裡面的媽媽就明顯地經歷白日夢、黑影、身體抑制、共同經驗的幾個轉折。或許是某種內疚的心理再現,記錄了自己的個體化過程(母親的角色)。
.
這種超自然事件經歷,時常是未來、現在、過去在現在的共時同步。從一般的角度來看,就是撞鬼了。但像是在《神鬼第六感》、《咒怨之始》、《厲陰宅》都運用了共時性的概念,去顯現了人們的超心理經驗。共時性事件是一次原型的顯現,是突如其來被「組織」起來的無意識「秩序」。
.
▓ #奇萊山上的邱高事件與照片裡的小人
.
再來一個耳熟能詳的鬼故事,「邱高事件」。這是奇萊山最著名的山難意外,發生在1972年。當時剛從東海大學畢業的邱高與高中同學李福明、胡德寧相約,3人決定一起攀登奇萊山,不料同年8月24日入山後,一行人就突然失去音訊;直到9月10日,邱高的父親一直等不到兒子回家,直覺對方可能出事,急得趕緊報警協尋。
.
幾年後,《玫瑰之夜》上登一張靈異照片,後面的影像被認為是「穿著胡德寧外套的小人」。因為就在邱高事件發生的9年後,某位登山者成功登上南華山能高北峰時,喜悅地拍了一張照片,獨照後面竟然出現了一個狀似「小矮人」的形影。邱高事件失蹤者之一胡德寧的母親,看到這張照片,激動地指認:「小矮人身上穿的就是她兒子登山穿的外套」。
.
▓ #鬼故事中的小人
.
在榮格的文本分析中,邪惡的故事(惡魔或路西法)通常會與「小人」、「小矮人」有密切關係。在煉金術的文獻中,這類形象多為小型人、地靈、地魔。是不是覺得跟魔神仔有點像呢。通常小人是死亡與厄運的通報者,榮格將之與赫密士—默丘利(Hermes-Mercurius)關聯在一起,具有轉化的作用,是「無意識精神」化為人身的代表。大部分訊息是關於死亡、災難、危機,乃基於強烈的利害相關需求。
.
很有趣,赫密士—默丘利是重要的「信使」,在邱高事件、黃色小飛俠等鬼故事中,鬼形象都有著「嚮導」的角色,儘管它們通報的是「死亡」。聽起來很恐怖,但其實,對榮格學派來說,這樣的通報,是一種「生命的實現」,這個實現當然也包含著「死亡」,他標示著一個體朝向自己的衰弱。
.
▓ #魔神仔與聖誕老人
.
這些形象偶而會被看見,但又不想要被看見,正如人們面對無意識時的態度。而小孩與老人又特別容易看見。在《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中,林美容統計新聞中出現的事件,其中以「小孩」與「老人」最容易遇見魔神仔,這一方面有傳播學與生理學的意義,但從榮格的角度來看,小孩與老人都是比較容易接近無意識的生命時段。
.
魔神仔的故事具有雙面性,他不只是代表陰暗、迷失、自然、死亡,同時也給予被迷惑的人,豐富的食物與溫暖的場所。這與聖誕老人(他其實也可以是一種精靈)很類似,一方面他帶來甜蜜的糖果,另一方面則恐嚇淘氣的小孩,揚善罰惡,而且每一年都會來一次,他提示著人們,生命總是矛盾的,有生意盎然、快樂無比,也伴隨死氣沉沉、罪惡苦痛。這就是大自然的本質。
.
▓ #靈光乍現的片刻
.
從頭談到尾,我們可以發現,在榮格的經驗與分析中,「撞鬼經驗」與「鬼故事」可能可以分開理解。鬼故事,在偽學術討論的脈絡中,更多如涂爾幹的社會事實之意義,也就是說,透過大眾口耳相傳、爭相較勁、加油添醋的恐怖鬼故事、都市傳說,或許更能反映的是歷史性、社會性的結構再現。例如各種校園鬼故事(宮燈姊姊)、恐怖小說(吸血鬼)等。
.
而「撞鬼經驗」,就是那些真的碰到的人所訴說的體驗,那是榮格認為更加與個體相關,是一種心靈、生命在無意識上的展現。或許如夢境外溢組合出某種具體的斷簡殘影,或許是集體潛意識中那些被日常生活所致力排除、刻意遺忘的隱密、自然經驗。當有一天,我們自己真的遇見時,會不會感到是某種靈光乍現的片刻,而不是飽受威脅的懼怕。
.
而這些經驗反映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我們現在以為自己看到的,僅是那些「觀察的自然」,具有科學性的邏輯因果關係。而還有更寬廣的「現實的自然」,即榮格的「純粹的自然」,則是某種難以言喻的方式存在於那邊,促使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學習著去將所有的現象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邁向更加深度與寬闊的存在。
|
#參考文獻
1. Jaffe, A. (1999). An archetypal approach to death dreams and ghosts (A. Jaffe, Trans.). Canada: Daimon Verlag.(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58).
2. ROWLAND, S. (2012). Jung’s Ghost Stories. Post-Jungian Criticism: Theory and Practice, 31.
3. Jung, C. G., Maslow, A., Rogers, C., Assagioli, R., James, W., Freud, S., & Fromm, E. (2018). The New Age Psychology of Carl Jung. New Age.
4. Petersen, B. A. (2001). Psychology and ghosts: A historical review and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of apparitions perceived in the context of mourning. Massachusetts School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5. 艾德嘉(2020)。【邱高事件】黑色奇萊的永恆懸案。
6. 林美容(2014)。《 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Lice萊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個月真的有滿多重點遊戲可以選擇,喜歡橫向的有類銀河戰士惡魔城的《終結者莉莉:騎士救贖》,喜歡3D動作角色扮演的則有《緋紅結繫》,想要割草的有《戰國無雙5》,喜歡復古一點的玩法有《聖劍傳說:瑪娜傳奇》,還有《Final Fantasy VII 重製版 Intergrade》和《拉捷特與克拉克:切割分...
「魔域幽靈角色」的推薦目錄:
- 關於魔域幽靈角色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魔域幽靈角色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魔域幽靈角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魔域幽靈角色 在 Lice萊斯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魔域幽靈角色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魔域幽靈角色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魔域幽靈角色 在 [情報] 新角色服裝:魔域幽靈系列- 看板streetfight 的評價
- 關於魔域幽靈角色 在 大型街機《魔域幽靈2》世界級妖魔鬼怪爽快亂鬥! 的評價
- 關於魔域幽靈角色 在 Re: [問題] 魔域幽靈的蒙妮卡是個怎樣的角色? - C_Chat 的評價
- 關於魔域幽靈角色 在 THE TROUBLE MAN >> 這首是97年OVA動畫「魔域幽靈」 ... 的評價
- 關於魔域幽靈角色 在 Re: [問題] 魔域幽靈的蒙妮卡是個怎樣的角色? -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魔域幽靈角色 在 網路上關於魔域幽靈角色-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魔域幽靈角色 在 網路上關於魔域幽靈角色-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魔域幽靈角色 在 網路上關於魔域幽靈角色-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魔域幽靈角色 在 [問題] 魔域幽靈的蒙妮卡是個怎樣的角色? 的評價
- 關於魔域幽靈角色 在 [問題] 魔域幽靈的蒙妮卡是個怎樣的角色? kid725 ... - PTT 的評價
- 關於魔域幽靈角色 在 [問題] 魔域幽靈的蒙妮卡是個怎樣的角色? - 看板C_Chat 的評價
魔域幽靈角色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認真聽】#妖怪的誕生與妖怪學 | 日本的妖怪系譜 | 井上圓了、柳田國男、小松和彥、河合隼雄這些妖怪學者們 // 李長潔👹👺👻
.
妖怪,在當代日本流行文化中,有著非常豐富的表現,像是《妖怪手錶》、《鬼太郎》、《鬼滅之刃》等,散見動畫、電影、漫畫、電玩諸多不同的媒介文本中。對於日本大眾而言,妖怪不僅恐怖,有時候更是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那到底妖怪是甚麼?跟鬼與幽靈有甚麼不同?還有專門防範瘟疫的妖怪?
.
剛好最近應 #曉劇場 的 #鐘伯淵 的邀請,與知名妖怪畫家/作家 #角斯,一起在宜蘭大學進行線上講座,漫談「#妖怪文化與創作」。我系統性地整理了一下「妖怪學的系譜」,就順勢將講座的內容做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
📌 #今天的內容有:
.
▶ 妖怪文化與創作
▶ 我想要看到鬼
▶ 妖怪幽靈的起源與區別
▶ 什麼是百鬼夜行
▶ 妖怪學的誕生與系譜
▶ 妖怪博士—井上圓了
▶ 民俗學大咖—柳田國男
▶ 妖怪研究大師—小松和彥
▶ 傳說中的心靈解析—河合隼雄
▶ 防護傳染病的妖怪
▶ 當代台灣的妖怪復興運動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pi4iq8er97a08905t3dfzo4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KnwheK-Gr11ZYd6OLW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4Xu5k2MuYVPMp8s5SDR4nK?si=oYl7WuVRSv-Sp2VV14WMww&utm_source=copy-link
.
📣 #Apple 聽這裡:https://reurl.cc/W3kldk
|
///// 完整論述 ////
日本自古就有大量關於妖怪的傳說,像是土佐光信的「百鬼夜行繪卷」、鳥山石燕的「畫圖百鬼夜行」,後來還有柳田國男民俗學、小泉八雲的怪談文學、水木茂的妖怪漫畫。妖怪對於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影響深遠,相關文化的淵源流長、系譜龐大。
.
▓ #鬼妖怪與幽靈的區別
.
首先,我們先來區分一下「鬼」、「妖怪」與「幽靈」,雖然他們都是會令我們害怕的東西,但在不同文化的解釋上,有著不同的發展脈絡。在中國的脈絡裡,妖指稱著「異常」的現象,怪則比較複雜,包含「異常現象」與「異常事物」。(廖翊如,2018)
.
我們以日本文化為範疇,對妖怪的想像起自於繩文時代的萬靈想像,世界萬物都具有某種神異,以其作為解釋自然的邏輯。進入到平安時期,妖怪的概念開始快速發展,明確地《續日本書紀》裡寫到,龜寶八年(777年)時皇宮中妖怪頻傳。江戶時期,「お化け」、「百鬼夜行」等相關的詞彙,開始頻繁地使用,透過風俗畫卷、說書、物語等形構與流傳,鬼、妖怪、幽靈成為人人口耳相傳的重要故事主題。
.
當然,怪異事物的光譜遼闊,我們做一個普遍上日文中的分類說明。傳統中的おん(後來搭配漢字的「鬼」),指稱「隱」的事物,說的是各種被集體排斥、感到害怕的事物,其包含被作為鬼的人,和想像中的鬼,兩者會互相影響,例如怨靈菅原道真。後來鬼的形象越趨明顯,指的是「酒吞童子」、「桃太郎故事」裡的那種長角的妖怪(青鬼、赤鬼),在神社寺廟裡有許多祭典都圍繞著「鬼」這個角色,有著濃厚的佛教傳播色彩,而牛角虎皮的形象,則來自中國風水上鬼門的概念(北東=丑寅)。因此,鬼可以說是一種「惡」的綜合,有時候甚至是「盜匪」的借代。
.
妖怪(ようかい),則是泛指奇怪的現象或物,像是河童、天狗、傘怪等。原本較無描繪型態,後來,從室町時代開始,像是土佐光信的《百鬼夜行繪卷》,開始以畫卷做出各種妖怪型態的描寫,如枇杷、傘、魚等。土佐光信將原本就存在的妖怪想像,首次進行視覺化,也奠定了日後江戶時期大眾對「百鬼夜行」的娛樂興趣。
.
而幽靈(幽霊)就是台灣文化中的「鬼」,指的是人的魂魄的延伸。幽靈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事記》裡黃泉的故事(大家應該知道吧),平安時代也有影響國家政治史的三大怨靈—「菅原道真」、「崇德天皇」、「平將門」。室町時代後開始有許多以「幽靈」為主題的能劇與歌舞伎,後來就出現很多大家孰知的《四谷怪談》、《皿屋敷》、《牡丹燈籠》三大女鬼故事,而幽靈的形象(小雪)也在畫家圓山應舉的水墨畫中奠定(加治屋健司,2011)。
.
江戶時代以降,這些妖魔鬼怪的故事成為日本社會文化中重要的成分,直到今天,我們總也能在大眾文化的許多地方,遇見它們,像是各地的吉祥物不就正是某種地方文化妖怪化(具體化、現象化)的實現。
.
好啦~以上我們是以一個概論的形式來討論「妖怪」,接下來,便以日本學術界對「妖怪」的論述,來做一個系譜性的研究。
.
▓ #虛怪與實怪的妖怪哲學
.
若要說第一位將「妖怪」作為研究對象的學者,就是井上圓了。生於1858年的井上圓了,做為一名哲學家、佛學家,怎麼會去研究妖怪呢?還被號稱為「妖怪博士」。圓了研究妖怪的目的,在於探討「人心的近代化」(人心の近代化),希望透過分析妖怪的存在,來去破除日本傳統中陳舊的迷信。這裡的「妖怪」指涉一種「學術用語」,指稱各種非合理正常的事物與精神(三浦宏文,2017)。
.
1887年井上圓了出版《妖怪玄談》。明治時代初期,有許多強調「不思議」的社會現象,像是「狐狗狸降靈術」(こっくりさん)(類似碟仙的占卜巫術)、「鬼門」等,讓井上認為應該要「除魅」與「近代化」。井上將妖怪當作一種現象,並且區分出「虛怪」、「實怪」,虛怪是人為的妖怪現象,又分成主觀與客觀上看錯的「誤怪」,與意圖製造出來的「偽怪」。(甲田烈,2014)
.
而真正從自然真實派生出來的實怪,則分成對自然現象進行有限解釋的「仮怪」(假怪),像是用鬼的肆虐來解釋瘟疫的傳播,和統攝萬物現象運作的「真怪」,例如「太極」、「真如」等。從井上圓了「妖怪哲學」來看,我們必須要拂除假怪,關照真怪,使事物合理,便是讓市井常民的生活更加明亮。(井上円了,2001)
.
▓ #江馬務的妖怪變化史
.
再過渡到大正時期,歷史學者江馬務則將「妖怪」的主題,聚焦在視覺文化上,這些不可見的妖怪,是如何在歷史的過程中,被化成具體的形象。江馬務的《日本妖怪變化史》(1923),透過風俗畫來解讀妖怪形象的變化,對妖怪、幽靈、鬼做了細緻的分類,例如區分出人、植物、動物、物品、無法解釋的現象等怪異類型。江馬務與井上圓了有所不同,他並不認為妖怪是一種現象,而是將其作為古代社會的真實:既然古代人相信有妖怪,那研究妖怪就等於研究古代風俗民情。也就是從客觀的社會變化,對照人類對妖怪的主觀想像;透過妖怪的形象變化,來理解常民文化的面貌,尤其是造型化、視覺化後的妖怪。
.
▓ #柳田國男的妖怪民俗學
.
1936年,第一位使用田野調查方式對民俗進行考察的學者—柳田國男,出版了專論妖怪的《妖怪談議》。柳田國男基本上是拒絕井上圓了的「除魅」論,並承接江馬務對妖怪民俗的興趣,進行大量的妖怪故事蒐集。《妖怪談議》等著作的重要貢獻就是,採集了全日本的妖怪故事,並分析其種類與分布;區分出妖怪與幽靈的差別(基本上兩者是對立的);最後,柳田國男將妖怪的出現看作是神靈信仰的衰退。雖然將妖怪看作是神靈信仰的衰退被受批評,但這樣的觀點直接影響了後來的當代妖怪學大師小松和彥。(小松和彦,2001)
.
除了《妖怪談議》外,柳田國男還整理與撰寫了《幽靈思想的變遷》、《狸與鬼神學》、《巫女考》、《遠野物語》等。這樣對故事的蒐集,是柳田國男的民俗學基礎,他認為「有形文化」、「語言藝術」、「心意現象」,是了解民俗的三條路徑。其中「心意現象」(或說精神世界),是把握文化架構的終極目標。所以研究妖怪,就是了解日本人恐懼感的原初形式,也是那些沒有被外來文化所影響的深層部分。
.
▓ #當代妖怪學大師小松和彥
.
如果提到妖怪研究,必定無法迴避文化人類學家小松和彥。承接著柳田國男的妖怪民俗學、妖怪口述文學、妖怪宗教學,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小松和彥,更進一步以結構主義、符號學的社會科學觀點與方法,對所蒐集的故事傳說與繪卷進行分析。小松的結構主義方法強調,「妖怪」現象不僅是物件和事物的總和,這些物件和事物背後都另有涵義,研究妖怪就是研究人心人性、研究社會狀況。小松和彥是一個高產量的研究者,《憑靈信仰論》(1994)、《異人論》(1995)、《惡靈論》(1997)、《神明的精神史》(1997)、《妖怪學新考》(1998)《怪異的民俗學》(共8卷)(2002、2001)、《京都魔界案內》(2002)、《異界與日本人》(1998)等,還有一堆沒寫上。
.
在小松和彥的研究下,所謂的「妖怪學」正式成為一種研究領域,或研究取徑,他的《妖怪學新考》(1998)融合前人之大成(像是柳田國男對文化心靈的追尋,或是谷川健一《魔之譜系》中妖怪(敗者)支配人類(勝者)的政治想像)。他開展了透過妖怪來理解人類社會結構、精神歷史與內心狀態之間關係的方法論。小松和彥主要以「妖怪概念」作為分析社會的架構,其領域有「妖怪現象」、「妖怪存在」、「被造型化的妖怪」。
.
妖怪現象是指某種不可思議現象解釋的超自然假設,這是一種感官上、情感的恐懼現象;妖怪存在則是指未成為祭祀對象的妖怪現象,無法被解釋的現象在江戶時代轉化為存在;造型化的妖怪指涉被形象化的妖怪存在,在室町時代、江戶時代大量被生產與再生產出多元的妖怪視覺化樣貌。而「超自然」的現象解釋,變成為修補日常與超常之間斷裂的論述話語。
.
對我而言,妖怪是一個上層概念,其與神、人形成一個動態的關聯,也解釋世界的圖式。這個圖式明顯地揚棄柳田國男的「神靈衰退說」,將妖怪提升到與神明平等的超自然位置。
.
並且妖怪是出現於非日常的「異界」,而這種地理上的實質異界(邊緣地帶),混合在村落、鄉鎮、都市三類的「社會生活」中,如此一來將異常與日常縫補起來,更加能理解日本人的文化心靈。
.
小松和彥的《京都魔界案內》是我的啟蒙。想到幾年前在日本書店看見小松和彥監修的《京都魔界案內》雜誌版,真的是眼界大開,原來可以用妖怪鬼魅的故事與空間,去詮釋整個京都的歷史、地理、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等面向,還可以拿來當作旅遊手冊,增添遊歷的趣味。
.
▓ #諏訪春雄的幽靈論
.
近世文學家、藝能史研究者諏訪春雄,也對這些妖魔鬼怪非常有興趣,著名的研究主題是「蛇」,他詳析了中國、日本的「白蛇」故事。在《日本の幽霊》(1988)一書中,諏訪春雄也區分了妖怪與幽靈,他認為,幽靈是人類的延伸,是祖靈信仰的產物,通常出現在「他界」,相較而言,諏訪春雄認為幽靈形象與故事是較為嶄新,且幽靈通常是純真而容易相信他人的人,即使受到欺負也不知道怎麼反擊,這樣「一心一意」的人,最後就成為幽靈。妖怪則是一種生物,是泛靈論的產物,通常出現在「異界」。他界指的是與人間平行、對稱的「死後的世界」,而異界就是「無序、恐怖、反常的世界」。
.
▓ #河合隼雄的怪奇精神分析詮釋學
.
從河合隼雄的榮格學派精神分析角度來看,「異界」正是無意識的領域,是非日常、例外、內在、感性、混沌的,因此,他非常重視異界中的日本傳說,其詮釋著日本人的文化心靈結構。在讀河合隼雄之後,非常深刻地體悟,所謂的心靈,就是文化,一種不可言喻的內外統合意義世界。像是「浦島太郎」、「鶴妻」等,都反映了日本人精神世界的個體化面貌。(河合隼雄,1982、1994;千野美和子,2009)
.
我們以在疫情中爆紅的妖怪—アマビエ為例,在社群媒體爆紅的這隻妖怪,就反映了大眾社會的不安情感,以及期待療癒與未來(預言)的心靈撫慰。
.
▓ #妖怪研究的當代觀點
.
總結而言,妖怪自古就存在,進入到明治時代之後,學者們將妖怪與人類心靈做了一個整合地理解,更在這樣的基礎上,展開民俗學的研究取徑。我們要說妖怪是什麼呢?綜合來說,它們有著「有形のもの」(the tangible)與「無形のもの」(the intangible)的存在方式,甚至,也可能是一種「有形と無形のあいだ」(between tangible and intangible)的存在方式,而各種妖怪鬼魅存在,正是社會文化的本身具現。(廣田龍平,2014)
.
當代的妖怪研究,在80年代後加速地興起,無疑是一種日本人對日本傳統文化消失的「鄉愁」。1990-2000年的妖怪鬼魅流行文化與文本的興起,無疑的,也是某種對日本文化的自我審視與在生產。不過從狐狸、天狗類型的妖怪逐漸消失在現代都市中,與大量增加的人系幽靈出沒,可以見到人對自然敬畏的遠離,對現代生活人間關係的疑慮,更反映了個人主義化的趨勢,人人以自己的認知結構來劃分「異界」,於是,恐怖的事物更加地個人化,而非顯現為傳統集體性的鄉野傳說。不過別擔心,妖怪的活力還是充裕滿載,小松和彥說:「只要人類存在,妖怪就不會消失」,「研究妖怪,就是研究人」。
.
▓ #台灣的妖怪再生產與消費
.
近年來,日本的妖怪不斷在大眾/次文化場域推陳出新,從充滿萌元素的動漫至詭譎的推理小說,再到妖怪的周邊商品,這股妖怪旋風也吹至台灣,掀起一陣「模仿」熱潮,從溪頭妖怪村、臺中經貿夜市以妖怪作為經營特色方針,都可以看出妖怪符碼的挪用。
.
然而,台灣妖怪的出現不僅僅可以視作商業流行符碼操作,更應該深思臺灣文化中對妖怪的刪除與找回,探索背後的文化脈絡與焦慮。妖怪是一個地方的人們,利用他們有限的知識與想像力,去理解生活周遭的環境之後所產生的心理投射與文化創作(廖翊如,2018)。無論是系譜性、系統性地去回顧、整理台灣的妖怪田野,引出資料中妖怪的形象,或是更進一步去創作出新的鬼魅妖怪,像是《還願》這樣的遊戲作品,或近期興起的妖怪文藝。都是對人們日常生活的重新賦給意義,增加大眾文化的趣味與厚度,更可成為對社會的描述、紀錄、探索與批判。
|
📒#參考文獻
.
1. 井上円了. (2001). 妖怪学. 井上円了選集, 21, 13-94.
2. 高橋直美. (2001). 井上圓了と妖怪学の現在. 井上円了センター年報, (10), 97-118.
3. 甲田烈. (2014). 円了妖怪学における 「真怪」 の構造. 国際井上円了研究, (2), 250-271.
4. 三浦節夫. (2014). 井上円了の妖怪学. 国際井上円了研究, (2), 285-311.
5. 井関大介. (2017). 井上円了の妖怪学と心理学. 井上円了センター年報= Annual report of the Inoue Enryo Center, (26), 95-116.
6. 三浦節夫. (2001). 井上円了と妖怪学の誕生. 井上円了選集, 21, 464-493.
7. 小松和彦. (2001). 井上円了の妖怪学とそれ以後. 井上円了選集, 21, 449-463.
8. 三浦宏文(2017). 井上円了の哲学と妖怪学の目的.
9. 馬場真理子. (2014). 妖怪. 東京大学宗教学年報, 32, 237-239.
10. 川野明正. (2020). 漢語における 「妖怪」 概念-日・中・台の概念比較.
11. 江馬務. (1923). 日本妖怪変化史. 中央公論新社.
12. 廖翊如. (2018). 臺灣大眾文化中的妖怪再現與生產. 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1-87.
13. 加治屋健司, & カジヤケンジ. (2011). 日本の中世及び近世における夢と幽霊の視覚表象. 広島市立大学芸術学部芸術学研究科紀要, (16), 37-44.
14. 諏訪春雄. (2010). 霊魂の文化誌: 神・妖怪・幽霊・鬼の日中比較研究. 勉誠出版.
15. 冨安由真. 心霊表象論: 心霊イメージの変遷から読み解く 「不気味な」 表現の可能性.
16. 小松和彥(1998)。妖怪學新考。講談社。
17. 千野美和子. (2009). 日本昔話 [鬼が笑う] にみる母性. 京都光華女子大学研究紀要= Research bulletin of Kyoto Koka Women's University, 47, 105-120.
18. 河合隼雄. (1994). ユング心理学入門 (Vol. 1). 岩波書店.
19. 廣田龍平. (2014). 妖怪の, 一つではない複数の存在論―妖怪研究における存在論的前提についての批判的検討―. Journal of Living Folklore.
20. 河合隼雄. (1982). 昔話と日本人の心. 岩波書店.
|
#也太長
#謝謝大家聽我囉唆
魔域幽靈角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年的關鍵字,仍舊是疫情,但在亂世之中, 2020 年自己與 360 部電影共同走過。由衷覺得在台灣是幸運且幸福的,還能輕鬆走進電影院,於漆黑的場域之中,和無數陌生人共享光影魔法,而除了電影院之外,串流的發達與普及,也讓電影在疫情之中有了其他生存的空間。因此,在台灣,在世界各地,影迷與電影邂逅的方式,就無拘無束,也有了更多可能性。
在自己今年 360 部的電影之中,藉由年底回望今年,梳理出自己的「年度十大佳片」,留存為 2020 年自身的時代印記,更有幸提供給讀者、影迷參考、交流或是留存,作為 2020 年的回顧。
去年也同樣寫了年度電影推薦,當時的評選標準為「2019 年度台灣院線電影」,不包含影展、串流、數位修復等片,但由於 2020 年全球受到肺炎疫情影響,許多片子少了商業映演的機會,故今年更改評選規則,影展、串流皆納入考量,唯一限制為今年首度在台灣看見的作品(不包含舊片和數位修復)。順道一提,榜單中的某些電影為去年出品,但因片商作業時間拉到今年的台灣院線放映,仍舊選進評選。
整理了今年的觀影紀錄,發現讓自己最有感觸的,還是在於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國家怎麼共處的作品,世界已經夠亂了,但透過影像我們好像還能奢侈地去反思,還能去醒悟,雖然某些時刻對於諸多議題有種無能為力的失能感,但在電影之中,或許人們終能找到一絲避世的位置。
🎬以下排名有分喜好順序,並附上短評。1 至 5 名後天刊出。
10.《#曼克》,【#Netflix】
名導大衛芬奇沉潛 6 年,在動蕩不安的 2020 年交出《曼克》。1941 年,劇場與廣播界的金童奧森威爾斯執導了震古鑠今的《大國民》,縱使《大國民》在 1942 年的奧斯卡僅拿下一座奧斯卡,但時至今日,《大國民》在影史的地位已不辯自明。當時的好萊塢有《亂世佳人》這類的大製作電影,而《大國民》的出現,走出與古典好萊塢截然不同的嶄新道路,是時代的開創者先鋒之一。
《大國民》讓觀眾跟著記者視角,透過回憶錄的方式不斷帶出主角凱恩的過往,拼湊可能的人生模樣,更重要的是,片子從媒體帝國巨擘之中,反映美國自由資本主義以及英雄主義;而《曼克》在大衛芬奇的視野底下,聚焦於《大國民》的編劇曼克維奇,他嘴巴凌厲,酒氣熏天,但才華過人,以筆為戈,觀注政治,反映社會概況。大衛芬奇在杯觥錯影、吞雲吐霧間試圖梳理出《大國民》劇本的生成原因,大衛芬奇同樣在解構神話,從財團的資本面向,到個人的英雄樣態,都是《曼克》拆卸的細節之一。
說到底,《曼克》是世人愛看的「小蝦米對抗巨人」的故事,曼克維奇是狂傲不羈,唾棄商業鉅子的編劇,奧森威爾森則是初出茅廬,亟欲證明自我的金童導演,兩者在片廠掌權的體制之中,不斷對立與斡旋,才有了曠世傑作《大國民》。大衛芬奇找到巧妙的切入點述說曼克維奇這位真實存在的人物,不刻意歌功頌德,反而聚焦於小人物在時代浪潮下的掙扎與失敗,大衛芬奇毫筆一揮,將人性的各種面向融於一爐。
而觀眾乘著《曼克》劇組匠心打造的時光機,返回 30 年代的好萊塢,橫跨在一戰後的經濟大蕭條、二戰時的風起雲湧,大衛芬奇遊刃有餘地刻畫紛擾的政經局勢,更在《曼克》後段花了篇幅勾勒加州選舉,並劍指官商間的操弄,與人心動盪,而當時代的政治概況回看今年,美國大選的擺盪與鬥爭,就有了某種趣味,《曼克》的出現能在美國大選中增添一絲解讀趣味。
至於手法上,《曼克》中隨處可見對於《大國民》的致敬。首先,兩部電影雙雙採用倒敘法,從這樣的形式來看,大衛芬奇對奧森威爾斯的挪移是顯而易見的。再來是分鏡,舉例來說,片中能看到主角曼克躺在病床上,從手中將酒瓶摔下,而後酒瓶在地上滾動,此處的剪接與攝影機運動對應到《大國民》,就成了主角凱恩躺在病床上,從手上將童年時的水晶球摔下而破裂,這是《大國民》的經典之一,「玫瑰花蕾」(Rosebud)就從這裡延伸而出。
最後是符號象徵,在《大國民》中,空間場域極為重要,冰冷的檔案室、夫妻間的餐桌距離,都暗示人與人之間的疏遠關係;在《曼克》中,主角曼克來到好萊塢權貴們的重要聚會,在此也出現了狹長餐桌,曼克在此發起酒瘋,而後被拒於門外,並被譽為「猴子」,此處的影像語言,與《大國民》遙相呼應,並對戲劇產生關鍵作用。而「猴子」一詞也是《大國民》中的經典台詞。
從這幾點來看,《曼克》巧妙掌握《大國民》的手痕印記,並準確在新的故事中賦予意義,並非為了「致敬」而「致敬」,大衛芬奇的導演功力依然無庸置疑。但平心而論,《曼克》並不是那麼容易入口的作品,片中複雜的人物關係,後設的趣味性,都要對於影史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才能知曉箇中奧妙,但倘若能稍微理解《大國民》與當時的好萊塢狀況,《曼克》會是一部相當過癮的「影迷作品」。
《曼克》走到最後一幕,最後的台詞說道:「這就是電影的魔力。」替全片畫上最佳註解,在 2 小時 11 分鐘過去後,觀眾自然能明白,影像可以左右政治,干涉政權,而曠世傑作也可能僅是一個失勢、酒醉之人寫出來的奮力一搏,電影的魔力在《曼克》中展露無遺,並從好萊塢的黃金時代再度提煉而具現。大衛芬奇並不亞於奧森威爾斯,《曼克》是獻給編劇的作品,但在浪漫的說詞之中,觀眾望見的是不堪、醜陋與血淋淋的真實。
最後,有趣的是,1940 年走過 80 個年頭,當代電影產業的軌跡也發生巨變,尤其是在今年,串流大肆崛起,好萊塢傳統大型片廠應該沒想過,電影產業已經逐漸脫離電影院,人們在家中已然就是全世界,於是從今年的環境之中,Netflix 恰巧推出《曼克》,若用一種後設的角度解讀,《曼克》或許可說是大衛芬奇的《大國民》,藉以諷刺傳統掌權者,又是一種油然而生的趣味。
9.《#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繁盛映畫 Wild Green Films】發行
《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是一部冷靜、克制的作品,但靜下心感受,能在表面之下挖掘出極富情緒的底蘊,巴勒斯坦電影代表人物伊利亞蘇萊曼不發一語地透視世界,熟稔「以畫面說故事」之道,輕點影像魔力,帶著觀眾心領神會,望見當代社會。
綜觀全片,蘇萊曼經常選擇從一顆用於觀察事物的鏡頭切入,然後帶回蘇萊曼「觀看」的動作本身,並不斷在這兩者間擺盪、轉換,點出「觀看」的主動/被動,同時拋出客觀環境,觀眾在此模式下,帶著些許超現實「被動地」共同「觀看」巴黎、紐約以及巴勒斯坦的處境與氛圍。
猶記得《一一》特愛拍後腦勺的孩童洋洋,這是屬於此年紀對世界產生好奇獨有的觀看方式,觀眾平常看不到的,洋洋(楊德昌)拍給我們看。然而,在《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中,伊利亞蘇萊曼和洋洋一樣,拍著背影,似正在對世界提問,這也恰恰為蘇萊曼提供觀眾另一種看世界的方式,觀看永遠是事物與人之間的關係。不過與洋洋不同的是,蘇萊曼拍下的背影,少了點好奇心,取而代之的是深刻的省思與從容的凝視,在優雅中透著擔憂與諷刺。
「It Must Be Heaven」,天堂無處不在,此刻蘇萊曼外表仍克制,但激動之情早已溢於言表,透過畫面與音樂穿過銀幕傳遞出來。世人的確不能選擇出生的地方,但能選擇觀看世界的角度與方式(巴黎、紐約、巴勒斯坦的對比),「觀看先於言語」(Seeing comes before words),或許是導演先生挪移約翰伯格著作的溫柔提醒。
📝全文請點👉https://bit.ly/34QuTPz
8.《#誓血五人組》,【Netflix】
史派克李延續上一部作品《黑色黨徒》的風格,開場便開宗明義地使用歷史畫面,將砲管對準美國歷史上的戰爭污點──「不知為何而打的越戰」。《誓血五人組》開場呈現一段段黑人前往戰場的真實畫面,史派克李善用交叉剪輯,靈巧地在當中倏地剪進阿波羅 11 號登月的歷程畫面,聽著旁白說起:「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這是縹緲的登月計劃,人類對外太空虛無的想像;而越南戰場中流血、送命的軍人,則是血淋淋的真實──兩相對比之下,當時美國的登月輝煌、軍備競賽中的勝利,與越戰的失敗並置,更顯諷刺。這是史派克李熟稔剪輯的力量,送給觀眾一記當頭棒喝。
《誓血五人組》是一部專屬於黑人的公路史詩電影,當年血氣方剛的英勇青年,經過歲月洗滌後轉為白髮蒼蒼的老人,然而,這些老兵就算帶著瘸腳的傷疾或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到了熟悉的叢林,縱使地雷滿佈,仍舊對地形、環境記憶猶新──這是時間帶不走的歷史傷痛、戰爭遺毒。史派克李透過角色的傷痕,暗示越戰如同幽靈鬼魂般,纏繞著老兵,同時也籠罩於美國之上,揮之不去,也無法抹滅。
更驚喜的是,史派克李巧妙地透過攝影媒材的轉換,拉出今日與往昔的對比:電影中只要是「現在」的時空,畫面比例大都以 1.85 : 1 或 2.39 : 1 拍攝,進入回憶後,便限縮畫面比例,改以視覺風格較小的 1.33 : 1,藉此呈現出當時越戰壓迫、緊繃的氛圍。而本片攝影師 Newton Thomas Sigel 再透過 16 釐米底片獨有的顆粒色澤感,拉出舊回憶的時代感,光是媒材的轉換,便能窺見史派克李的用心。
綜觀全片,《誓血五人組》對於種族議題的力度,每一場戲、每一句台詞都是直球對決,且史派克李雜糅各類型的影像,鏡頭語言豐富、視覺風格強烈,在公路類型中醒覺、成長、找到救贖,並與人性對抗,重口味卻不鹹膩、直通人心,進而反思越南戰爭。史派克李透過手中的鏡頭直面剖開美國底下的醜陋面紗,其情緒是鏗鏘有力,如同片中「美國欠我們的」那句台詞一樣,擲地有聲。
最終,《誓血五人組》結尾收在馬丁路德金恩博士逝世一年前的真實演講畫面,開場是拳王阿里,結尾是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史派克李透過兩名黑人平權運動且反越戰的英雄做出首尾呼應,更將真實歷史畫面和虛構故事合一,將劇情片與紀錄片兩者形式疊合,強調了這部作品的真實性,可謂神來一筆。
更重要的是,透過這段宣言可以識讀史派克李現今對美國的態度,從電影拉回現實,美國目前正處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平權抗爭風暴之中,歷史過了幾百年,種族歧視的警察暴行等事件一再上演,美國或許正搖搖欲墜;美國或許離平權還有一大段路要走;美國或許永遠抵達不了和平彼岸,但史派克李仍舊期許美國能成為理想中的樣貌,堅定帶著各種膚色的觀眾共同見證。
📝全文請點👉https://bit.ly/3rzZEC5
7.《#悲慘世界》,【海鵬影業 / Swallow Wings Films】發行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 19 世紀問世的名著小說《悲慘世界》,在 21 世紀成了法國新銳導演拉德利(Ladj Ly)鏡頭下的犀利映襯,一本書、一部電影,不同媒材但核心異曲同工,盤根錯節的結構性問題、人性不斷的對立、來自社會底層貧窮的掙扎,仍舊不斷重演。人類文明看似不斷前進,卻被拉德利拆解成停滯,甚至是倒退;雨果筆下的革命百年之後,對於拉德利來說或許近在咫尺,全片擲地有聲,令人膽戰心驚。
拉德利聰明地透過這三位個性鮮明的警察視角,遊走(巡邏)在充滿犯罪、危險氣息的底層街頭,觀眾得以紮實地一窺與警察處在對立位置上的各種小人物,拉德利也進而描繪出這些小人物們不同的求生輪廓,拼湊出郊區的完整樣貌,難能可貴的是,拉德利並非一味地批判,在這樣的灰色地帶中,「善」與「惡」當然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
《悲慘世界》是一部生猛有勁的作品,拉德利展現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剛強氣勢,在巴黎郊區中完成了一場艱難的衝突,隨時充滿箭在弦上的挑釁,引人入勝,且其暴力筆觸也神似賈克歐狄亞在 2015 年拿下坎城金棕櫚的《流離者之歌》。
《悲慘世界》雖然發生在巴黎,卻能打破文化藩籬,因為此種對立走出巴黎,在世界各地、社會的角落上仍舊不斷上演。但或許,拉德利並不想極為悲觀地認定人性的無可救贖,開放式的結尾以及開場的人心凝聚就是很好的證明。
「親愛的朋友,請謹記。沒有壞種子或惡人,只有壞的耕養者。」雨果百年前提筆的嚴厲警示,到了當代,拉德利巧妙地挪用,鏗鏘有力地奏出一曲法國當代的底層荒涼悲歌。
📝全文請點👉https://pse.is/3avndj
6.《#殺戮荒村》,【捷傑電影】發行
《殺戮荒村》由巴西名導克雷伯曼東沙費侯和長期藝術指導合作夥伴胡里安諾杜內耶斯聯合執導,很難想像這部帶著些許科幻感的民族記事,在風格上會展開成昆汀式絕地大復仇中的暴力美學,且在轉場上皆有 70 年代西部電影的味道,開頭便替這部時間軸定於未來的電影注入矛盾的衝突美感。
敘事上則在名為巴庫勞(Bacurau)的小村落中,殘酷劃分社會、種族間的階級地位,透過一群由美國白人組成的殺手集團,埋下政治操弄後對窮人村落進行的屠殺,由此來看,巴庫勞可以視作過往歐洲帝國主義對巴西的殖民以及文化上主導地位的典型。
然而放眼未來,高科技更可能使人們認為有「權力」將人命視為屠宰遊樂場,編導對於歷史傷痕、現今局勢、未來發展,有著細膩、透骨的觀察,這些不斷上演的掠奪,無時無刻發生,不管是在從前,或是未來,且背後原因令人寒毛直立。
《殺戮荒村》是一部充滿幻想的當代寓言故事,但其核心主題,可能更是這群無力的個體們對企圖剝削其利的強國們的終極反動(白人、遊客),是政治上的、文化上的、經濟上的,也正如同昆汀塔倫提諾的《決殺令》般,在影像中出了口惡氣,大快人心。《殺戮荒村》真實的可怕。 巴庫勞是極為渺小的貧瘠窮鄉,或許世人不會注意到它是否存於地圖中,但在這座小村中政客與強國卑劣的荒謬事,極有可能發生於當代地球的每一寸土地,自然也能這樣看待台灣了。
📝全文請點👉https://bit.ly/3nRmrXX
#2020年度片單
魔域幽靈角色 在 Lice萊斯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個月真的有滿多重點遊戲可以選擇,喜歡橫向的有類銀河戰士惡魔城的《終結者莉莉:騎士救贖》,喜歡3D動作角色扮演的則有《緋紅結繫》,想要割草的有《戰國無雙5》,喜歡復古一點的玩法有《聖劍傳說:瑪娜傳奇》,還有《Final Fantasy VII 重製版 Intergrade》和《拉捷特與克拉克:切割分裂》兩款PS5獨佔遊戲,有幾款是你預計想要玩的呢?
圓剛AX310介紹:https://www.avermedia.com/tw/product-detail/AX310
00:00 前言(E3展時間)
00:32 奈克羅蒙達:槍手 (Necromunda: Hired Gun)
1:37 AVerMedia Nexus 直播控制器AX310
3:06 經典回歸 魔界村 (Ghosts 'n Goblins Resurrection)
3:44 鐵翼少女 (Wing of Darkness)
4:26 忍者外傳:大師合輯 (NINJA GAIDEN: Master Collection)
4:59 Final Fantasy VII Remake Intergrade
6:01 拉捷特與克拉克:切割分裂 (Ratchet & Clank: Rift Apart)
6:56 喋血復仇 Back 4 Blood
7:13 狙擊手:幽靈戰士契約2(Sniper Ghost Warrior Contracts 2)
8:02 戦国無双5 (SAMURAI WARRIORS 5)
9:18 聖騎士之戰 -奮戰- (GUILTY GEAR -STRIVE-)
9:59 魔域之书 RogueBook
10:52 聖劍傳說 Legend of Mana
11:43 緋紅結繫(SCARLET NEXUS)
12:10 LOLLIPOP!
12:47 暴走大鵝
13:22 終結者莉莉:騎士救贖
-----
【各種社交平台】
最近DISCORD有起色:https://discord.gg/JCNbErN
Twitch 實況:http://www.twitch.tv/lice0424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ice0424/
-----
【# 特賣推薦影片】
Steam特賣不知道要買甚麼?遊戲荒沒遊戲玩?看這邊!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pVkxO-KqEaButYz52MMXQIvYygzOsy2M
-----
【播放清單推薦】
【實況日常&精華】:https://goo.gl/f6zVMu
【萊斯垃圾話】:https://goo.gl/GJyNP8
【萊斯聊Game】:https://goo.gl/RXus2
#萊斯推薦報 #六月發售遊戲 #推薦遊戲
魔域幽靈角色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好,我發誓,我們今天的日本主題旅行,絕對會進行到「地獄」的部分!不然我請100份雞排!這一趟文化研究式「死亡」之旅,終於從古墳時期到平安期,就在上集,我們從小松和彥的民俗學觀點,為「#京都魔界」下了操作型定義:巨大的封魔都市計劃,為一条橋、深泥池、鐵輪井戶、貴船神社的妖魔鬼怪,鋪成順理成章、自成邏輯的魔幻世界。
.
話不多說,本集就直接開啟魔界大門,由 #偽學術 的長潔與 #臺灣通傳智庫的黃采瑛博士,引領大家著魔幻視,一探京都的四個地獄,並且利用妖怪電車的「嵐山電鐵」,深度踏查京都「太秦豪族之謎」。地獄即天堂,日本佛教的地獄思想,其實帶來是對人世「無常」反思。
.
這將我的地獄連結到了姚巧梅老師的《愛欲京都》,在該書的女性書寫中,我讀到了愛與慾的本性,這正是真誠地面對「#愛恨交織」,謙卑地接納「#生老病死」。從京都旅行,看見人生。
.
📌 #本集的節目有
.
▶ 魔界與公共衛生有關?
▶ 京都的四個地獄
▶ 屬於地獄的「美食」—幽靈育子糖
▶ 嵐電的冒險—妖怪電車與太秦之謎
▶ 《愛慾京都》的人生案內
▶ 地獄即天堂
▶ 旅行作為一種方法
▶ 從旅行看見人生
.
📣 #firstory 聽這裡: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ijz1it1fjgp0810fy2r6n32?ref=android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AN3Uf2iYKG3TBpyWMfvpf?si=2Pr8WRThReudR8GC7kGJqA
.
📣 #apple 聽這裡:待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Krw8-c79ubuoiKPOWa
.
📲 #FB 完整論述: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46380362216249&id=208541192666847
.
📣 #教育廣播電臺版:https://www.ner.gov.tw/program/5a83f4eac5fd8a01e2df012b/5fccf839a4224a0007c34aae
|
//// 完整論述 ////
.
▓ #京都的四個地獄
.
我們今天要談的地獄,在京都。從平安時代起,佛教帶來夜魔天的觀念,進而產生「閻魔信仰」,「閻魔注定三更死,並不留人到五更」的諺語更賦予閻魔(閻羅王)角色無上權力。對於常民來說,地獄是一種消極的、警告的道德判斷,這樣夾帶著恐怖氣氛的警世作用,強力地滲透於民間日常生活,成為東方文化中獨特的地獄觀。
.
在京都主要有四個地獄地點,其充滿冥界、冥土、閻魔、黃泉的話語論述:包含「都市的地獄寺院:#矢田寺」、「地獄通道:#六道珍皇寺」、「巨大閻魔王:#引接寺」、「地獄的景象:#西福寺」。只需要走完一遭,絕對能領略京都最幽冥的體驗。
.
▓ #地獄也是愛欲
.
延續著地獄,我想談談愛慾,某個程度上應該要很浪漫吧~ 不不不,它還是蠻可怕滴~ 恐怖的怨魂與幽靈在日本的歷史裡總是強大的。在稻岡彰的《怨靈史跡考》中,分析了平安時代初時期的「怨靈思想」,他從一個法文化史的角度出發,說明古代日本人如何運用「怨靈」敘事達成社會的秩序化。
.
在尚未「政教分離」的古時,民俗與國家緊緊相繫,怨靈通常始於政治權力的迫害,如菅原道真、崇德天皇,政爭敗者時常化身怨靈,目的在透過恐懼訴求,讓政爭對象失去正當性。
.
如果說,日本傳說中的男性怨靈反映的是,公共領域上國家層次的權力鬥爭,那麼,鬼故事中的女性復仇,則是再現私人領域裡個人情感的糾結游移。「鐵輪井戶」與「橋姬」兩則鬼故事,是女性情感的雙重體:「恨之魂」與「愛之魂」,我們看到了愛與恨的一線之隔。
.
而故事的發展地點,宇治的橋姬神社、京都五條的鐵輪井戶跡、京都山上的貴船神社,就可以說是這樣糾結情感的甜蜜又怨恨的個人處世象徵。
.
▓ #到處都是無常的感悟
.
本集總結在地獄與愛慾的「#無常」,想起每一段旅程,想起每一位旅伴;很高興我們可以陪伴著彼此一起走過,也感謝分離後所留下來的那些。留下甚麼,我們就會成為什麼。讀到《#愛欲京都》裡的這段:
.
「二十五歲那年春天,與母親一起出遊嵐山。站在渡月橋上眺望無邊春景,被遺世的靜寂深深地吸引,種下二度求學時選擇京都的種籽。如今,同遊的母親已作古多年,而我,也開始長白髮了。」
.
我不知到你怎麼想,總之在節目裡,我是感動到哭了。這是京都的旅行,這是人生的旅行。這就是旅行的意義。
|
#冬季感傷
#厭世日常
魔域幽靈角色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桐人現實世界的妹妹,其實真實身份為表妹,15歲,2009年4月19日出生,被和人暱稱「小直(すぐ)」,外表看起來運動神經發達,但在現實世界或遊戲世界都不懂游泳和在水上或水中進行的活動。擅長劍道,從小毫不間斷地揮舞了8年竹刀的努力女孩。是在國中時擠進全國前8名,僅僅高一就獲選參加全國大賽的好手。
小時候和和人是感情很好的兄妹,因為和人的緣故開始學習劍道。在和人想放棄劍道而被祖父責罵時,哭喊著自己會連哥哥的份一起努力而持續劍道至今。但在和人放棄劍道而迷上電腦後,兄妹間漸漸不太講話。
和人被關進SAO的世界後,開始對兩人之間的冷漠關係感到後悔。聽到和人正在SAO最前線奮戰的消息而燃起希望,盡心盡力的照顧和人的身體。為了更了解和人,開始踏入自己討厭的網路遊戲世界。 SAO事件發生後,得知和人不是自己的親哥哥而是「表哥」,在懂事前因姨父、姨母車禍死亡而被自己家收為養子。
在ALO中的角色為風精靈「莉法」,是族內排名前五名的實力玩家。
在妖精之舞篇中,遭火精靈集團獵殺時被「桐人」搭救,在雙方都沒有發現對方真正身分的情況下,莉法教導還是ALO新手的桐人基礎知識與自力飛行的訣竅,並自告奮勇擔任桐人前往世界樹的導遊。遊戲內不斷被一起冒險的桐人吸引,在現實世界也有如潰堤般發覺自己對和人的心意。了解到和人和亞絲娜的羈絆與「桐人」就是「和人」後,非常消沉與自責。受到同班同學長田鼓勵後才鼓起勇氣重新面對和人,和桐人再次挑戰世界樹。
在幽靈子彈篇中,與夥伴們在ALO內觀看GGO「第3屆BoB大賽」實況轉播時,得知死槍是前SAO「微笑棺木」公會的生還者。
在斷鋼神劍篇中,跟隨著桐人、亞絲娜、克萊因、西莉卡、莉茲貝特、詩乃等人攻略聖劍任務。
在PSP/Vita遊戲原創劇情裡,使用NERvGear並使用ALO的帳號登入SAO,然後與桐人和亞絲娜相遇。
在劇場版《序列爭戰》中,熱衷於Augma的AR遊戲《OS》和相關活動,還以OS的優惠使用健身房的服務。之後,因參加學校劍道部的合宿活動而無法參與OS的活動。其後桐人為了奪回亞絲娜等人的記憶而拼命地提升OS排名,決定把自己練習劍術時的影片供給桐人參考。
在Alicization 篇中,跟隨著亞絲娜等人一起尋找失踪的和人。
在Alicization Underworld 大戰篇中,自結衣口中得知Underworld中人界與暗之國的大型戰爭並在結衣的指示下與詩音一起前往RATH六本木分部跟菊岡取得聯絡,其後透過菊岡給予的超級帳號03「地母神提拉利亞(地母神テラリア)」登入Underworld以參與大戰,實力被半獸人族譽為足以殺死暗之國皇帝。
#SAO #刀劍神域 #莉法
魔域幽靈角色 在 大型街機《魔域幽靈2》世界級妖魔鬼怪爽快亂鬥! 的推薦與評價
大型街機#魔域幽靈2 #tobit. ... SEGA音速小子刷出隱藏角色《電子雞原來這樣玩》關山清水莊| 突襲! 遊戲收藏室PART5. 遊戲職人社長•4K views. ... <看更多>
魔域幽靈角色 在 Re: [問題] 魔域幽靈的蒙妮卡是個怎樣的角色? - C_Chat 的推薦與評價
引述《kid725 (凱道基德)》之銘言: : 但也因為魔域幽靈本身的劇情量並不 ... 什麼接觸了: 所以想問問大家後來四處串場的蒙妮卡變成了怎麼樣的角色? ... <看更多>
魔域幽靈角色 在 [情報] 新角色服裝:魔域幽靈系列- 看板streetfight 的推薦與評價
Source:
https://www.capcom-unity.com/strumslinger/blog/2018/03/26/
cloak-yourself-in-darkness-with-darkstalkers-costumes-for-
menat-juri-and-urien-in-street-fighter-v-arcade-edition-on-april-3
縮
https://goo.gl/V3WmvJ
Juri, Urien & Menat有魔域幽靈系列造型的新服裝
Juri -> Lilith 莉莉絲
Urien -> Donovan 吸血鬼獵人
Menat -> Khaibit 木乃伊(女性版)
卡普空很會……這個應該會吸引不少人買
但Urien搭Donovan的理由到底是…?這造型給Alex好像還比較合適一點
(而且Juri這個造型的胸部整個大縮水 XDD 完全符合Lilith的風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9.159.2.1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reetfight/M.1522168341.A.533.html
※ 編輯: hohiyan (149.159.2.10), 03/28/2018 00:41:0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