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實際的是,透過自己分析,可以得到比較有實證的結果,在臨床治療上,增加治療的把握度,光這一點,我就覺得統合分析研究對臨床醫師很有意義。」
🎯 實證醫學是為了在臨床應用
我想很多人都會提到,meta-analysis 在實證醫學領域中,是最高等級證據,但在臨床研究中,因為不是自己收案完成研究,所以不被台灣大老、前輩們所重視。
但從曾秉濤醫師與張凱閔醫師的分享,我覺得統合分析論文,不止對發表有用,對臨床工作也非常適用。例如:曾醫師分享自己擔任精神科醫師,發現 valproic acid 使用在 schizophrenia 患者,可以產生一定效果,這和原本藥理學教科書記載不同,因此,他整理後投稿,並被期刊接受。
曾醫師同時也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察:「Meta-analysis 最少可以只採用幾篇研究」。我認為這點,對於冷門研究領域的醫師而言,非常有幫助。像弱勢族群,在人體試驗委員會的審查要求,本來就比一般研究高,因此相關研究真的很少,從個別幾篇論文進行比較,已經相當困難,如果要完全符合 systematic review 的篩選條件,更是難上加難。
但是,經過這堂課程,我倒覺得,統合分析研究是個不錯的發表方向,一些冷門的題目,因為研究相對少,沒有人做過比較,我們可以搶先進入。最實際的是,透過自己分析,可以得到比較有實證的結果,在臨床治療上,增加治療的把握度,光這一點,我就覺得統合分析研究對臨床醫師很有意義。
🔺減少卡關|無資源也能寫出好論文
🔺立刻預約|2019 / 10 / 19(六)統合分析工作坊
🔺學術起飛|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新思惟校友 PubMed 成績大爆發!
▪ 2019 年 8 月|49 篇 SCI 論文發表
▪ 2019 年 7 月|55 篇 SCI 論文發表
▪ 2018 全年成績|共有 443 篇論文發表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schizophrenia pubmed」的推薦目錄:
schizophrenia pubmed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家醫科醫師的傑出榮耀
黃暉凱醫師探討「癌末病患合併思覺失調症」之臨終照護議題的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Schizophrenia Research 刊登!
♥ R2 的黃暉凱醫師心得
『我是發自內心地感謝新思惟,因為新思惟讓我的名字出現在 PubMed!
這些課程,除了分享論文寫作的技巧,更幫助我們提早知道,論文在投稿各個時期可能會面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雖然我平常是以嘴砲、鬼扯著名,不過目前回覆的幾個 revision 也都順利通過,甚至自己當起 corresponding author,親自處理投稿過程大小問題。』
📜 期刊介紹
Schizophrenia Research 創刊於 1988 年,是 Schizophrenia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的官方期刊。此期刊的 2016 年 impact factor 為 3.986,在 Psychiatry 領域排名 34/142 (Q1)。
📈 想發表論文,但是......
- 因為剛起步,所做的主題個案少。
- 因為個案少,所以很難通過常態檢定。
- 好多種不同建議,到底哪一種適合我?
- 我這樣努力下去,真的會有成績嗎?
- 有沒有剛走過這條路的人可以告訴我?
臨門一腳的成敗關鍵,少有人與你分享的學界秘密,就在這裡!
🏆 校友傑出榮耀|單月超過 30 篇發表
Original article x 29
Case report x 3
Letter to the editor X 1
🔔 Impact factor 區間: 0.342 - 5.986
今天報名,明年換你榜上有名!
11/26 (日)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schizophrenia pubmed 在 藥學人生 - Pharmalif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長效注射型 risperidone 與思覺失調症患者之早期治療與預防復發 (Long-Acting Injectable Risperidone for Relapse Prevention & Control on Recent First Episode of Schizophrenia)】
▬▬▬▬▬▬▬▬▬▬▬▬▬▬▬▬▬▬
原先被稱為精神分裂症的 schizophrenia,因被認為有可能讓民眾有誤解、污名此症之虞,故在 2014 年,台灣精神醫學會與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聯合宣布「精神分裂症」一詞正式走入歷史,從今往後改以「思覺失調症」稱之。在兩會的聯合聲明中也提到,此症為思考與知覺功能的失調,而『失調』二字同時也代表它「恢復的可能性」,而胡海國教授等人,也順應此趨勢,將官方認可的 DSM-V 中文版中,將此症統一更名為「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症主要的藥物治療是以 antipsychotics 為主(這... 現在應該不適合翻譯成抗精神分裂劑),其中又可以分為典型(第一代,typical antipsychotics agents or 1st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FGA)與非典型(第二代,atypical antipsychotics agents or 2nd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SGA),由於第二代副作用較少,且能有效改善活性症狀 (positive symptom) 與負性症狀 (negative symptoms),故目前治療地位較高。
之前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多以口服型態之 SGA 作為起始治療,如 risperidone, quetiapine, aripiprazole, seroquel 等(olanzapine 與 clozapine 因副作用較大,為後線用藥),然而,近幾年部分學會也建議,可以將長效肌肉注射型的 SGA (risperidone, long-acting injection - RLAI) 的介入時機提前使用 (risperidal consta)。
UCLA 研究團隊發表了一篇關於近期診斷出思覺失調症患者,使用「口服」或「RLAI」的研究成果。此研究收納 86 位近年兩內第一次出現思覺失調症狀的患者,所有受試者先接受 3 週的 risperidone 口服治療後,在隨機分配至口服劑型 (3.6 mg/day) 或 RLAI (25 mg every 2 weeks) 進行持續治療。患者需同時接受認知與心理治療,研究追蹤期間為 12 個月。
研究發現,相較於口服型態的 risperidone,RLAI 具有許多優勢:
(1) 能降低思覺失調之症狀惡化或復發率 (psychotic exacerbation and/or relapse)(5% vs. 33%; relative risk, 84.7%; p<0.001)
(2) 能降低幻覺 (hallucinations) 及妄想 (delusions) 發生率 (p=0.01)
(3) 服藥順從性較佳 (p<0.001)
思覺失調症患者每一次的疾病惡化或症狀爆發,對患者本身,以及周遭親屬而言,都是件難受的事情,若能選用接受度與順從性較高、能長期維持血中濃度的藥物治療方式,再輔以認知與精神治療,相信對於疾病的控制與預防復發會是一大利多。
過往 RLAI 的治療角色被擺在比較後線的位置,若是有更多研究的問世,相信可以幫助學會、協會重新調整思覺失調症的治療計畫,提高治療效果,幫助患者重返社會,恢復功能。
Adapted from JAMA Psychiatry. 2015 Jun 24. 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15.0270. [Epub ahead of print]
Link: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6107752
schizophrenia pubmed 在 Schizophrenia - PubMed 的相關結果
Schizophrenia is a chronic psychiatric disorder with a heterogeneous genetic and neurobiological background that influences early brain development, and is ... ... <看更多>
schizophrenia pubmed 在 Schizophrenia: Overview and Treatment Options - NCBI 的相關結果
Schizophrenia is a complex, chronic mental health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an array of symptoms, including delusions, hallucinations, disorganized speech ... ... <看更多>
schizophrenia pubmed 在 Schizophrenia - PubMed 的相關結果
Traditionally, symptoms have been divided into two main categories: positive symptoms, which include hallucinations, delusions, and formal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