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飲募集貳點零 #募集中
雞霸 古早味雞肉飯
「臺菜囝仔 × 衝浪精神」
雞霸的老闆阿勝,輪廓有稜,眉眼銳利,乍看有道上兄弟的霸氣,開口卻低調溫吞,多了點老實的草根氣息:「我自己比人家矮一點,就是會想要說做給人家看,不服輸的心態。」
#本土職人發揚傳統老滋味
阿勝對飲食的感情與底蘊,來自在萬華的成長記憶,「我從小就愛吃,再加上生活在萬華那個區塊,太多的傳統美食,你沒有辦法抗拒,不管是鹹的甜的樣樣有。」其中幾家老字號的「好吃雞肉」,傳承至今也第二、第三代了,是陪伴阿勝成長的味道。
而「雞霸」開張,以「古早味雞肉飯」作為招牌,有反璞歸真的初心感,也是阿勝看見許多老店凋零中斷,而有了延續這傳統老味道的使命感:「老人家吃的是回憶跟日常生活,年輕人吃的是一份傳統跟懷舊的味道。」
古早味雞肉,不論是製程或口味都樸實純粹,因此,雞肉來源成為品質的決勝關鍵;雞霸採用的鹿野正土雞,體型太小油脂不足,太大又過於老柴, 必須嚴選 1.8 ~ 2.5 公斤以內的雞隻,確保肉質豐美,細膩去除血水油塊後,以濃縮的雞高湯低溫慢泡,入口才能鮮甜多汁。
有古早味作為底氣,阿勝也結合在多年在不同餐廳的汲取,承先啟後出更多元的風味,川味改良版的口水雞、日式丼飯為概念發想的銷魂雞肉飯,以更繽紛的料理,迎合年輕人的味蕾;過去做宴會的手路菜,金沙花椰、花雕醉雞,也精緻成了必點小菜。
#社區小店在地好店
阿勝年輕,卻有種古意(gǔ yì)的浪漫,問他這間店的意義是什麼?「人情味啊!」平實到有點老派的回答,「我想維持那種親民、人情味,不要流失那種感覺。」古早味雞肉緊扣著台灣庶民飲食文化,過去的老店在騎樓上簡單擺擺就上工了,在現代的餐飲模式中則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想維持好吃雞肉那股日常的美好,但也營造了舒適的店面、發展外送機制,讓餐點精緻卻不失常民小吃的本質,保有本心,又親民又高級?阿勝笑了笑說:「高級還不至於,就是給人家舒服,像家一樣的感覺。」
如今雞霸的客源都來自在地社區,不少長輩與家庭常客光顧,周圍如復興美工的學生,下課也相約來吃,國中、國小的小客人也有,符合大眾需求,也成為社區好店,肺炎疫情甫爆發之際,人心惶惶,許多便當店不敢送醫院,阿勝卻主動提出:「只要是雙和醫院的單,不限金額都能外送。」
「台灣的健康讓你們守護,醫護的胃由我們來顧。」這句話從阿勝口中說出,不肉麻,反而有些靦腆,不捨醫護忙碌有時只能以珍奶果腹,「常常會給他們一些招待小菜,我親自去送,會跟他們說『你們辛苦了』。」
相互鼓勵,都是在外打拚的辛苦人,
阿勝用人情味,撐起在地小小一家好店。
這次拍攝,讓我有種回到當初百飲1剛開始那樣,現場簡單的道具與空間發揮,為了錯開動態的同仁,我們把拍攝區拉到路邊,路上人來人往,進行了一個街頭表演的節奏(再度),不過我們都很熟悉這樣的狀況了,倒也沒什麼太大的問題,我自己本身是雞肉的愛好者,在拍攝上完全以會吸引我的視覺來構圖~
:: Photographer Nick Li ⠀⠀⠀⠀
:: Cinematographer 彭勇錦 (David Peng)⠀⠀
:: Assist partner Paul
:: Copywriting 陳宣澍
:: 合作單位 雞霸
#舌尖上的攝影師
#尼克的饗食天堂
🔍 報名資訊
2.0方案頁面:https://omodesign.myportfolio.com/no5
直接報名:https://forms.gle/MQaioBapmPNn1W1fA
加入官方Line:https://line.me/R/ti/p/%40pgnick95
---
我們尋找各地風格飲食餐廳,歡迎介紹推廣有意思的優秀餐廳,我們不是在美食的世界裡,就是在前往美食的道路上!
We are constantly looking around for interesting and unique restaurants the world over.
We are on a quest to capture the taste of season, the sensation of flavour, the savor of food through the lens.
If you’re a gourmet , introduce your secret spots to us.
If you’re looking for collaborations, feel free to send us your best dish!
assist同義字 在 舌尖上的攝影師:百飲募集/美食攝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100
給人的印象總象徵著達標、完美、圓滿,但真實的人生並非如此,有人會執著於獲得,有的人則糾結失去,即便連我也難免有此得失心。人都會成長,慢慢能真正理解,其實圓的缺口本身也是圓的一部分。(開場白好像有點沈重)
總之,走過三個年頭,終、於、完、成、百、飲、壹、百、間、了!
百飲募集攝影企劃 No.100 開蘭茶 KALON TEA
百飲活動的第100間,究竟會是什麼樣的品牌?其實中間出現過不少小聲音,包括自己的朋友想報、曾經拍攝過的店家要做新品牌想報、甚至市面上已頗有名氣的知名品牌都有報名,我一直問自己做這件事的初衷是什麼,不關於品牌大小、不關於知名度或是額外的附加價值,拿掉這些考量後,我們選擇了剛起步、相對來說小但很有質感的茶飲品牌。
當與負責人Cora聯繫上時,她很驚喜最後會選擇她們,我想是因為自己有設計背景的關係,我在觀察她們家包含產品、網站時,可以看得出用心,尤其是在細節的地方,網站上的品牌故事也描述得很清楚,很棒。
「一切都從那杯茶開始。父親是一位狂熱的茶葉愛好者,原本與母親是高雄的上班族,在30歲那年喝到一杯帶有特殊蘭香的茶,被品質所震撼,舉家搬遷到凍頂烏龍茶的發源地南投鹿谷,租下一間鐵皮小屋,全心投入茶葉的製造。」
山上的弟弟,城市的姊姊
「在茶山長大的,還有父親的小女兒。10歲開始學習茶藝,跟著母親喝茶,是南投的「茶仙子」。嗅覺敏銳的她,能有系統地將氣味分類,打破行政院農委會茶改場的紀錄,五年來第一位得到10杯 v.s 10杯盲測品評滿分。
在台北工作,心繫家鄉的她,常回南投品嚐剛做好的茶,聽弟弟分享突破的新技術,開發兩個人可以溝通的「茶葉評分表」,回饋每一道茶的品質優劣,讓弟弟可以持續優化製程。」
起初電話前我還有點煩惱,擔心不知道可以拍些什麼特別的,沒想到Cora其實已經有許多的畫面,她也認同並希望嘗試跳脫以往對茶拍攝的想像,以感官做為出發,以身體旅程的脈絡發想。
「皮膚、眼睛、鼻子、肚子、口、後腦勺、鼻子、心」
這次的拍攝某方面來說也是對自己致敬了這件事的初心 — 創作,另一個意義是傳承,百飲這個活動是我三年前所發起,而後事業隨之發展、創立了公司也請了員工,其中的1號夥伴我看著她從一個很原始(ㄎㄧㄤ)的狀態,跟著我東拍西拍,到現在可以獨當一面。她有一項能力我非常欣賞,就是跳脫框架的思考模式,這點對我這個目標導向人來說是加分的,不少畫面是我壓跟都沒想過(也想不出來),也正好因為百飲的性質,讓她可以完美發揮這項特長,於是我將最後一間的畫面交給她發想,正好Cora本身也是一個喜歡跳躍思考的人,二人一拍即合!我的工作就是確保這些神奇的畫面可以被執行出來(笑)
曾有人問,最後一間沒有自己完整做完,不會覺得好像有始無終嗎?接續第一段想談的,其實這些數字本身沒有太大的意義,百飲看起來很像是設定一個數字,然後努力達標,相信因為看到我,而設定類似數字目標、發起計畫的朋友不在少數,但做不下去的其實佔多數,因為這件事從來就與數字無關,直到了解這件事真正的意義後,會發現其實每間都是第1間,同時也是第100間,妙吧?
謝謝大家見證了這個瘋狂的故事❤️
-
Photographer Nick Li
Visual creation Pin Ting Lo
Assist partner 納格斯 Chia Hua Chou 李曼岑
Product concept Cora
Photographer (DV) 彭勇錦 (David Peng)
IG nick0968p
#舌尖上的攝影師
#故事未了
#最後有彩蛋
assist同義字 在 翻譯這檔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神奇的翻譯幻想魔力
The Magic of Reality: How We Know What’s Really True?
什麼才是真的?:真實世界的神奇魔力
作者: Richard Dawkins
譯者: 黃煜文
繪者: 戴夫.麥金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2/05/29
這位譯者譯了幾本我感興趣的書,幾年前揭露過他翻譯另一本書(《是邏輯還是鬼扯?》)時的一些誤譯,有些頗爲好笑。著名無神論者、倡導演化論的英國科學家道金斯這本科普好書的翻譯,看來也一樣的不用心(還是無能爲力?),這裡略舉例幾段。
博客來試讀第1-2頁(原文第一章第14-16頁、中譯第12-14頁)
// Back to those dinosaurs. How do we know that they once roamed the Earth? We have never seen them or heard them or had to run away from them. Alas, we don’t have a time machine to show them to us directly. But here we have a different kind of aid to our senses: we have fossils, and we can see them with the naked eye. Fossils don’t run and jump but, because we understand how fossils are formed, they can tell us something of what happened millions of years ago. We understand how water, with minerals dissolved in it, seeps into corpses buried in layers of mud and rock. We understand how the minerals crystallize out of the water and replace the 【materials】 of the corpse, 【atom by atom,】 leaving some trace of the original animal’s form imprinted on the stone. So, although we can’t see dinosaurs directly with our senses, we can work out that they must have existed, using indirect evidence that still ultimately reaches us through our senses: we see and touch the stony traces of ancient life.
讓我們回頭來談談恐龍。我們怎麼知道牠們曾經一度漫遊在這片大地上?我們從未看過或聽過恐龍,也從未因為恐龍出現而四處逃竄。真可惜,我們沒有時光機能讓我們直接看到恐龍。但我們有不同的方法可以協助我們的感官:我們有化石,所以我們可以用肉眼看見「它們」。化石不會跑也不會跳,但我們了解化石是怎麼形成的,我們可以從化石得知數百萬年前發生的事。我們知道溶有礦物質的水分會以什麼方式滲透到埋在泥土與岩石層裡的殘骸中。我們也知道這些礦物質在水分蒸發後會留下結晶,然後取代原來存在於殘骸裡的【礦物質】。它們會【一個原子接著一個原子】把動物原本的形體痕跡滲印在石頭上。所以,雖然我們無法直接用我們的感官看見恐龍,但我們可以推斷恐龍真的存在,這些間接的證據最終還是能被我們的感官感知到:我們可以看到與摸到古代生物留在石頭上的痕跡。//
1a. //We understand how the minerals crystallize out of the water and replace the materials of the corpse, atom by atom, leaving some trace of the original animal’s form imprinted on the stone.
我們也知道這些礦物質在水分蒸發後會留下結晶,然後取代原來存在於殘骸裡的礦物質。它們會一個原子接著一個原子把動物原本的形體痕跡滲印在石頭上。//
「礦物質」取代「礦物質」?原譯把materials看成minerals。
改:這些礦物質在水分蒸發後會留下結晶,取代殘骸裡的物質。
(後記:感謝讀者 @ Michelle Wen〔小說譯者兼資深校稿人〕指出materials的誤譯。)
1b. Atom by atom,從英文的寫法看,應當修飾前句的「取代」(replace),不是修飾後句的「leave some trace」。
改:這些礦物質在水分蒸發後會留下結晶,一個原子接著一個原子取代殘骸裡的物質,把動物原本形體的些許痕跡滲印在石頭上。
這些錯誤如果看來沒什麼,好戲還在後頭!
// In a different sense, a telescope can work like a kind of time machine. What we see when we look at anything is actually light, and 【light takes time to travel.】 Even when you look at a friend’s face you are seeing them in the past, because the light from their face takes a tiny fraction of a second to travel to your eye. Sound travels much more slowly, which is why you see a firework burst in the sky noticeably earlier than you hear the bang. When you watch a man chopping down a tree in the distance, there is an odd delay in the sound of his axe hitting the tree.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望遠鏡就像時光機。我們看到景物時,我們實際上看到的是光,而【光可以帶著時間旅行。】即使我們看著朋友的臉,我們看見的也是他們以前的臉,因為光從他們臉上到達我們的眼睛需要時間,儘管那是極其短暫的時間。聲音的速度比光慢得多,這是為什麼你會先看到煙火在天空炸開,然後過一陣子才聽到爆炸的聲音。你從遠處看人砍樹,你會發現斧頭砍在樹幹的景象與實際上聽到聲響有一種奇妙的時間差。//
2. 這個錯誤不必多解釋,很爆笑,但非提出來不可:
「光可以帶著時間旅行」,正確意思應該是「光的旅行(穿越空間)需要時間」。takes time (花時間)想像成擬人化的「攜帶時間」,真的很有趣。同一段下一兩句譯者卻又恢復神智,寫出「光從他們臉上到達我們的眼睛需要時間」。
「帶著X旅行」也是一本書名:Umberto Eco有本趣味散文集「帶著鮭魚去旅行」,張定綺譯,好像是從義大利文的英譯版再轉譯成中文。艾柯愛玩語言,那本書翻譯的挑戰很大。
// Are there really aliens in outer space? We’ve never seen or heard them. Are they a part of reality? Nobody knows; 【but we do know what kind of things could one day tell us if they are.】 If ever we got near to an alien, our sense organs 【could tell us about it.】 Perhaps somebody will one day invent a telescope powerful enough to detect life on other planets from here. Or perhaps our radio telescopes will pick up messages that could only have come from an alien intelligence. For reality doesn’t just consist of the things we already know about: it also includes things that exist but that we don’t know about yet - and won’t know about until some future time, perhaps when we have built better instruments to assist our five senses.
外太空真的有外星人嗎?我們從未見過外星人的樣子,也從未聽過外星人的聲音。外星人是現實的一部分嗎?沒有人知道;【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那麼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他們的長相。】如果我們靠近外星人,我們的感官會讓我們知道【外星人長什麼樣子。】或許有一天,人類會發明性能強大的望遠鏡,使我們能從地球觀測到其他行星上的生命。或許我們的電波望遠鏡會偵測到唯有具有智能的外星人才能發出的訊息。現實不只包括我們已經知道的事物:現實也包括已經存在,但我們尚未得知的事物──我們可能要等到未來某個時候才能知道這些事物,屆時我們可能已經造出更好的設備使我們的五官能知覺到這些事物。//
3. 真是鬼扯的翻譯!
// But we do know what kind of things could one day tell us if they are.
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那麼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他們的長相。//
「長相」是從英文的哪一個地方憑空妄想出來的啊?〔請想像這裡插入三萬個黑人問號!〕
But we do know 但我們確知:
what kind of things could one day tell us 什麼東西可以在未來的某一天告訴我們
if they are. 外星人是否存在
(=if they are a part of reality.外星人是否是現實的一部分)
英文完全沒有關於「長相、外貌」的痕跡!
4. 下一句也一模一樣,完全未提外星人的長相,爲何譯者那麼執念於外星人的長相?
// If ever we got near to an alien, our sense organs could tell us about it.
如果我們靠近外星人,我們的感官會讓我們知道外星人長什麼樣子。//
這裡,got near 是與現實相反的虛擬語氣,表示作者認爲我們距離認識、看到外星人還很遙遠。單單譯成「如果」也不夠力,可以說「萬一、萬一真的」。
5. 更基本的英文理解失能,是這個:it 指的是「our getting near to an alien」即條件句的內容,翻譯怎麼會瞎扯為「外星人的長相」呢?
改譯:萬一我們真的與外星人接近了,我們的感官會讓我們知道(這件事)。
// Atoms have always existed, but it was only rather recently that we became sure of their existence, and it is likely that our descendants will know about 【many more things that, for now, we do not.】 That is the wonder and the joy of science: it goes on and on uncovering new things. This doesn’t mean we should believe just anything that anybody might dream up: there are a million things we can imagine but which are highly unlikely to be real - fairies and hobgoblins, leprechauns and hippogriffs. We should always be open-minded, but 【the only good reason to believe that something exists is if there is real evidence that it does.】
原子一直都存在著,但我們知道有原子這個東西卻是相當晚近的事。很可能到了我們子孫的時代,人類【對原子的了解會比現在更深入。】 而這正是科學奇特與令人雀躍之處:科學總是能不斷揭露新的事物。但這不表示任何人夢想的任何事物我們都應該深信不疑:我們可以想像出一百萬件事物,但這些事物卻有可能極不真實,例如仙女與妖精,矮精靈與駿鷹。我們的心胸應該保持開放,【但我們必須要有真憑實據才能相信事物真的存在。 】//
6. 才一下段,又是一個基本英文句的誤解:
// it is likely that our descendants will know about many more things that, for now, we do not.
很可能到了我們子孫的時代,人類對原子的了解會比現在更深入。 //
know about many more things that, for now, we do not 指的不再是原子了,前句的原子只是舉例,告訴我們:很多存在的事物,人類會需要一段時間才知道存在。
改:很可能到了我們子孫的時代,人類才會認識許多目前不知道(已存在)的事物。
7. // the only good reason to believe that something exists is if there is real evidence that it does.
但我們必須要有真憑實據才能相信事物真的存在//
這句意思雖大致沒錯,卻失去原文的強調,「唯一」的好理由:
改:有真憑實據證明事物存在,是相信事物存在的唯一好理由。
以這種每段幾乎都有莫名其妙的誤譯的進度來看,整本書細究下來,問題恐怕是罄竹難書的「天文數字」!
assist同義字 在 Can I use assist as a synonym of attend? - English Language ... 的推薦與評價
It's not correct. Attend here means 'to be present at', and that's not what assist means. Attend has two definition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