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看台灣之三:成為「檢舉魔人」會有道德上的問題嗎?!台法文化對「檢舉」看法大不同】
大家晚安!雖然看到大家表達想看完這份關於台灣的專題報導,還是讓我猶豫了很久要不要翻譯,因為第三段沒有前面兩段這麼正面。😅這也許跟法國的媒體文化有關係,在專題報導裡,前半段都會先表揚他國的作法,到了後半段就會提出一些批評。我想,畢竟世上沒有完美的制度,一份專業的報導必須包含正反意見。如果有朋友們還沒看到前兩段影片,我建議你們先回去看一下 😊
在了解這份報導的最後一段之前,先來解釋法國人怎麼看檢舉行為。
中文裡面的「檢舉」翻成法文有很多種翻譯,報導裡面用的單字是 « la délation » ,身為一個講法文的人,聽到這麼強烈的單字,我有點嚇到了 😱
法文辭典對於 « la délation » 的定義就是:「一個令人看不起的檢舉行為。」,通常是有涉及個人利益時才會用到 « la délation » 這個單字。法文裡面也還有一大堆單字可以用來罵那些檢舉其他人的單字:« cafard » (蟑螂), « cafardeur », « mouchard », « balance », « cafteur »等等。
為什麼法國人怎麼看不起「檢舉」行為呢?這個主要跟歷史和文化有關係。
在拉丁文化裡面,人要隨時討人喜歡,讓人對你有好感,因此我們從小就被教導不要檢舉他人。我還有印象我媽媽曾經跟我說:「就算在學校看到其他同學有不對的行為,你也不要跟老師說,因為大家都很討厭『正義魔人』。」
在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或其他被拉丁文化影響的國家,人民通常寧願跟耍小聰明或鑽漏洞的人站在一起,也不要跟負責監督的一方或警方站在一起。社會裡面不是分好人跟壞人,而是分人民跟負責管人民的那些人。當一個好人檢舉其他人,就算那是一個有做錯事的人,這個好人也已經變成了「管人民」的一份子。
法國人不想要活在一個被自己鄰居或同事監控的社會,所以他們很強烈的排斥「正義魔人」。他們不覺得人們有責任推廣正確道德,他們也更不贊成透過檢舉來推廣「遵守法律」的概念。他們認為人應該要包容其他同胞並同情他們,也應該隨時維持低調。
法國人對於「檢舉自己同胞」的厭惡源自於二戰期間,當時德國納粹為了鼓勵法國人與他們合作,進行了一個檢舉猶太人的獎勵制度,加入此納粹主義的所提出的檢舉制度,就可以拿到獎金。這段歷史留下一個長期的社會創傷:« la délation est immorale »(檢舉就是沒有道德!)
不過,當檢舉的目的是環保議題、大規模貪污、人民健康、國家安全或者保護民主制度時,法國人對於檢舉的態度會不太一樣。在過去,一些大公司不遵守環保規則或者富翁逃漏稅被檢舉的例子也不少。不過很有趣的是,很多不是檢舉給政府,而是檢舉給媒體爆料。
南歐國家相較於北歐國家,南歐人民對於政府的信任度很低。我十年前開始關注法國政治一直到現在,法國人對於不同政黨政府的信任總是不會超過一半人口。2020年4月26日的新調查指出,只有39%的法國人相信政府。今年一月初全國罷工還有去年黃背心的時候,法國人對於政府的信任度也不到三成。
我兩天前看到法國大報紙« Le Figaro »發了一篇關於 « la délation » 很有趣的文章,標題為« quand le confinement réveille le vieux démon de la délation »意思是:「封城期間,法國又呈現了過去黑暗的檢舉行為!」在一個多數人不信任政府的社會裡面,加上歷史留下的陰影,要法國人去檢舉不遵守封城規定的人,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議題。
我希望以上的資訊有幫助到台灣的觀眾們了解影片裡記者用的詞語。在面臨嚴重危機時,一個社會就會呈現出它最核心的社會價值。台灣人為了防疫,在一開始就願意犧牲自己的一些個人自由。法國人反而很擔心如果給政府開先例限制太多個人自由,疫情之後就回不來原本的制度,讓民主長期受到了損失。我想這些對於保障個人權利的考量,再加上法國人民對於政府的不夠信任,很難讓法國在疫情前期進行有效率的防疫措施。
朋友們會怎麼看這第三段影片呢?大家認為在疫情當下去限制人民的自由,以及互相檢舉的行為,在這樣的時期是必要的嗎?跟我分享一下你們的想法吧!
來源|arte
翻譯|杰宇的法文邂逅
#杰宇的法文邂逅
#法德專題報導
#Taiwanishelping
#COVID19
figaro中文 在 曾少宗FigaroTse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擔任主持的日本 NHK kawaii imtern'tioal 線上鏈接來了,一整集的節目可以完全收看,因為這是國際版,裡面大多是英文、日文、中文,想要學習語言與瞭解日本流行文化的朋友,可以點進去欣賞喔。
/
日本のNHK kawaii imtern’tioalオンラインリンクが来て、全話の番組が完全に視聴でき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これは国際版なので、英語、日本語、中国語を話すできます、言語を勉強したい人や日本のポップカルチャーを知っている人は、ご覧ください。
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
🔻線上收看 / オンラインリンク
https://www3.nhk.or.jp/nhkworld/en/ondemand/video/2025116/?cid=wohk-figaro-org_vod_kawaii_115en-201912-001
figaro中文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無國界記者組織 #新聞自由
#媒體資訊戰 #假新聞 #中國影響力 🇨🇳
總部設在法國的「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今天發布「中國追求的世界媒體新秩序」報告,探究北京政府控制境外資訊策略,其中指台灣一直是中國不實資訊主要操作目標,並提及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及外交官之死。
根據中央社,無國界記者組織今天發表《中國追求的世界媒體新秩序》(China's Pursuit of a New World Media Order)報告,以中文、英文、法文版本,闡述北京政權過去10年中,如何在世界各地媒體施展影響力,包括將電視廣播系統現代化、向國際媒體大量購買廣告、滲透外國媒體,同時採取勒索、恫嚇和騷擾等手段,對世界的新聞自由已然造成威脅。
無國界記者組織秘書長德洛瓦(Christophe Deloire)表示,根據北京政權的精神,記者不是抗衡的力量,而是國家的宣傳服務,「如果民主國家不抵抗,中國會強加他的觀點和宣傳,對新聞和民主形成威脅」。
報告指,北京政府致力把國家影響力拓展到國界之外,強加其「意識形態正確」,並意圖阻止來自國內外的各項批評。北京政府還輸出其審查和監控工具,包括搜索引擎「百度」和即時通訊軟體「微信」,並鼓勵集權國家複製,這項策略在東南亞特別見效;至於海外華語媒體,許多曾批評北京政府的媒體已被收買,成為中國共產黨宣傳的一環。
另一方面,報告也指出,台灣一直是中國不實資訊的主要操作標的,並提到台灣駐大阪外交官蘇啟誠自殺身亡的原因,似乎與北京政府扮演「謠言的肇始者」有關,進行一場「巧妙安排並且極為有效的不實資訊戰」。
無國界記者組織表示,台灣政府雖在事後釐清,這個謠言是由位於中國的「內容農場」流出,之後在中國的宣傳媒體包括《環球時報》與《觀察者網》,以及在台灣的社群討論版PTT上大肆流通,而台灣媒體也在未經核實的情形下,大量轉載這則流言,讓不實資訊不斷被擴散。
報告並指,北京以恐嚇和暴力阻止異議者,從自由撰稿人到主流媒體、出版社到社群媒體平台,這隻「看不見的手」可能伸入新聞產製的任何環節,報告並詳述無國界記者組織稱為「特洛伊木馬政策」的中國策略,即定期在有聲望的國際報紙買業配廣告,包括美國的《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法國的《費加洛報》(Le Figaro)和英國的《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無國界記者組織表示,這些業配文完全由中國國有媒體的團隊撰寫,目的為了對外國讀者傳達中國官方的訊息。
而報告中也提及北京政府如何影響台灣媒體。無國界記者組織提到,台灣的《中國時報》2008年被親中的「旺旺集團」收購後,徹底改變編輯路線,而旺旺集團董事長是台灣人蔡衍明,「他從不掩飾自己對北京政權的好感,以及改變中國時報路線的意願」;此外,蔡衍明2018年曾率團到北京參觀幾家中國媒體,並與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會面,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關係密切。
在無國界記者組織發布的2018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中,中國在180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第176名。
figaro中文 在 the marriage of figaro中文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推薦與評價
the marriage of figaro中文|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the marriage of figaro中文 台南大學行政管理dcard 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評價 台南大學行政管理評價 暨南財金dcard ... ... <看更多>
figaro中文 在 [TEASER] 王霏霏Wang Feifei x Madame Figaro中文版-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王霏霏#WangFeifei #MadameFigaro 中文 版#MadameFigaro.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