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晶晶的鹽,沒有告訴你的祕密】
終於搞懂! 為什麼現代人一味追求少鹽的迷思?
大學畢業後,連續10年的每天長時間工作加上大量外食,讓我的身體像氣球般瞬間大了一號,身體狀況也每況愈下,於是我從自己中午帶便當開始,食物少油少鹽調味,與每周3次的跑步訓練,這樣的飲食,維持了快1年,體重與身體狀況也回到理想的狀態。
可是當我運動量持續變大,每次大量流汗後的兩天,我發現我會找尋味道重的食物,我才發現,人體其實不是隨時隨地都需要少鹽的狀態,而過去為健康少油、少鹽的觀念,對現階段有一定流汗習慣的我,好像也不完全適合?
前兩個月,受到親子天下的邀請,參與「第一套食育安全知識繪本」的閱讀心得分享,其中一部分,鹽的秘密,解決了我對少鹽飲食的迷思,從繪本中我發現人體必須維持250g的鹽,才能維持健康,也就是每天要攝取至少 2g的鹽,換而言之,當我現在維持一定流汗導致身體鹽份大量釋出的狀況下,其實,運動後,攝取較多的鹽,才能維持身體平衡。
但現代人,每天攝取的鹽份,平均都超過2g,因為外食餐廳的食物加入大量的鹽調味,與加工食品中過多的鹽,再加上忙碌沒有運動排汗的習慣,才是現代人攝取過多鹽的根源。
每次當我看見,Uber Eat 與Foodpanda的外送車,並排在餐廳門口與大量穿梭在路上,就會有一種擔憂,這擔憂就是,因方便,卻讓我們不自覺陷入對健康忽視的可能,而這現象這影響著每個校園、每個家庭。
很謝謝,親子天下出版的「第一套食育安全知識繪本」,一次將現代人飲食中,忽略對糖、鹽、麵粉的真正認識,一次從食物起源、物質營養、料理科學切入,活潑以繪本的方式,完整說明,真心認為,這是一本大人有時間都值得一看的食育知識書。
若想看,「第一套食育安全知識繪本」,我個人完整的閱讀心得分享,請走這👉http://bit.ly/374YVyP
🧂另外我們還提供繪本贈送,11/20截止
第一套食育安全知識繪本抽獎活動,活動方式請看留言處
洋蔥媽媽 筆
uber eat起源 在 我愛食物設計—包周—味嚼喃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9/29 Pechakucha Night 設計師交流之夜 No.38 -
職人食代-非典型菜單。
———————
你吃飽了嗎?呷飽沒?
食咗飯未?박 먹었어요?
以吃做為問候能跨越地區、跨越文化差異,
可見吃這件事情有多麼不簡單。
前天,在Pechakucha Night 設計師交流之夜 No.38 - 職人食代-非典型菜單的一場分享會中,學學邀請來11為以飲食為靈感,在各行各業以不同形式作為創作的職人們來到這個舞台。聽見許多優秀講者精彩的分享,無論想改善什麼或想為甚麼發聲,他們都是想在這個土地上努力。台上台下,都感受到他們的堅定意志
身為一個引導的主持者,我認為無須介紹自己太多,精彩的講者們才是主角,他們精彩的主題值得眾所期待。
感謝他們那天所帶來的精彩分享!
職人食代-非典型菜單講者群:
1. 淦克萍/ 種籽設計 設計總監、節氣飲食研究
2. Emily / TIO RICO 主理人、仕肉師
3. 警長/ 食物攝影師 (https://www.instagram.com/finalefinale)
4. Joshua/ 釀酒師、説酒人、 Mr. Wine 飲君子的酒量養成計劃 飲君子品牌主理人
5. Square/ Plants 創辦人
6. 蔡守瑋/品牌創意總監及 Shānmù 山木島 主理人
7. 陳心龍/ 驚喜製造 Surprise Lab. 共同創辦人
8. 王詩鈺/ 王詩鈺 (Wang Shih Yu) 咖啡設計師
9. 洪忠權/ JIA Inc. 品家家品 設計總監
10. 程仁佩/ 當代藝術家 (https://www.chengjenpei.com)
11. Sharon / 胭脂 食品社
主持人:包周 我愛食物設計—包周—味嚼喃喃
主辦:學學
協辦:VS
贊助:La Vie、@ Sopping Design、Three Leafs三叶、UBER、山木島, 金色三麥
相片轉貼來自:學學
職人食代|非典型的菜單計畫
PechaKucha Night 設計師交流之夜 Vol.38
https://bit.ly/2oL5TUG
感謝大家09.29週末夜來到學學,聆聽以飲食為業的講者,推翻常人對飲食的既有想像,將食物化為創意的語言。現在就讓我們再回味一下精彩片段吧!
.淦克萍 | 種籽設計總監
「向內容致敬,讓台灣是農樂園!」
淦克萍創立種籽設計後,經歷大大小小的戰役,從農林漁牧的領域,認真尋找並學習新的美學形式與新的表現方啊。除了服務大企業,也接近可敬的小農。目的是在不同的戰略位置,設想能透過設計提供的解決方案,希望能促進不同世代設計師的學習,產生新的辯證。並期待族群透過飲食和解的可能,將台灣作為一個品牌,推廣到國際。
.Emily | 火腿侍肉師
「談論美食的放鬆,是最可愛的時刻!」
Emily在西班牙考到侍肉師的證照,期待能成為西班牙與台灣飲食文化交流的橋樑。對於食物,我們不只吃到、買到,還要能知道,知道飲食的來源,感謝地球給予的資源;並且了解食物不是只問「多少錢」,而是要能深入思考價值。Emily回國之後,藉由開課分享伊比利火腿的知識與技巧。認為最感動的事就是能藉由食物,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看見大家談論美食時的放鬆神情,就是最可愛的時刻。
.警長 | 食物攝影師
「將小事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警長」名稱的由來很有趣,由於飼養的貓的個性容易緊張,因此取諧音為「警長」。為何拍攝食物,起源就是愛吃。因為不好意思在咖啡館內拍,常外帶蛋糕回家拍攝。意外延伸出各種手捧甜點上山下海的有趣角度。而拍照也歷經一連串摸索,初始不管拍什麼都搭乾燥花,擺盤毫無章法,之後才慢慢找到主題。建議想拍攝的朋友若想尋找靈感,不妨練習從小事、瑣事開始,轉化成自己的語言。
.Joshua Liu | 飲君子品牌主理人
「我們的工作很銷魂!」
Joshua Liu在法國當了多年農夫,認為做酒是很有趣的工作,因為可以自己喝醉,也可以受人尊敬。回國後,發現台灣人對食物的詞彙太少,像是對酒的形容詞只有「順」或「不順」。然而,每一款酒都是每一種選擇以及特色,沒有辦法被同一個標準框架。因此希望從味蕾與感官教育做起,提昇味蕾。味蕾的提升則要透過親身體驗,喝到很多酒,清醒的時候了解,酒醉也是美好的結束。
.Square | Plants創辦人
「簡單改變飲食,讓地球更好!」
Square從拍攝紀錄片開始,想知道食物來源,並且研究食物在人類體內的過程。選擇全植物飲食,不代表飲食從此受限,反而更千變萬化。以自己經營的餐廳為例,各有素食、無麩質的不同選擇,像是有機水果打成果昔、烘乾的椰子做成麵包丁、純素的起士、用洋蔥醬作牧羊人派,聖誕節的純素鹹派與英式布丁等等。只要簡單改變飲食,就能讓地球更好。全植物飲食的生活,不是限制,而是成就感的存在。
.蔡守瑋 | 山木島主理人
「把台灣揉進麵粉裡,帶出去做朋友!」
蔡守瑋首先幽默澄清是山木「島」,不是山木「鳥」。他經歷了國外的品牌設計,卻在其他人口中才能真正了解台灣,想讓世界知道台灣的美好。因此透過食物為媒介,放進台灣的特質,將台灣揉進麵粉裡,帶出去做朋友,希望台灣人可以為自己感到驕傲。透過四大產品線「山林」、「台灣魂」、「味道」與「文化」,期盼伴手禮能增加台灣的能見度,並期望每個人在自己的產業努力,讓台灣變得更好。
.陳心龍 | 驚喜製造共同創辦人
「打開小小的閘門,看到背後的大世界。」
陳心龍好奇,由廚師、廚房創造的餐飲體驗,能否翻轉成為從客人出發的設計思維。因此創辦「驚喜製造」,推出無光晚餐。讓大家在無光的環境,重新認識原本熟悉的食物。如:在黑暗中,七成的人分不出奇異果與芭樂冰沙,蜜紅蘿蔔吃成蜜地瓜;也推出「table for ONE」,推翻一個人就是魯蛇的刻板印象;後來更將餐桌搬到街上,欣賞台北街頭。陳心龍認為自己想做的事是小小的閘門,讓大家通過這個閘門,看到背後的大世界,與無所不在的驚喜。
.王詩鈺 | 咖啡設計師
「咖啡師的日常,跟你想的不一樣。」
咖啡師這個眾人嚮往、僅次於明星與網紅的職業,私下到底是什麼樣?王詩鈺的咖啡師經歷二十年,談起咖啡師的日常,比一般人想得更複雜更全面。要看得懂平面設計圖、了解咖啡館內動線與定位如何規劃、每年冬天到山上看咖啡產地、了解新的品種與種植方法,並且喝非常多咖啡,最美好的事情是逛咖啡館,但拍的都是管線與冰箱。給予未來世代的建議是,面對全自動化的世界,要知道自己在哪裡,好奇心與想像力在哪裡。
.洪忠權 | 品家家品設計總監
「出一張專業的嘴。」
初為人父,發現人類第一個食器是奶嘴。而食器的形狀,只能用嘴巴來感受。不過出一張嘴還不夠,更需要一張專業的嘴。除了親身感受很重要,洪忠權更進一步談到,設計不是看外型。舉咖啡濾器為例,不同的形狀與角度,就會沖出不同的咖啡。對於食器未來的突破,認為能從傳統裡找尋創意,如研磨器的創新,就由唐朝茶碾啟發靈感,開發最能展現香料味道的香料研磨器。並且在小細節上用心設計,讓日常使用更順手方便。
.程仁珮 | 當代藝術家
「不被定義就是最好的定義。」
程仁珮從參與式藝術的方式創作,以食物為媒介,在法國巴黎進行的創作計畫是邀請陌生人吃飯。同時關心環境議題,透過展覽,將保麗龍、金屬扣環組成看似精緻的食物,以尖銳諷刺的角度,呈現未來食物的面貌。並透過「食譜演化運動」,發現台灣人口結構的改變,可能造成台灣菜的改變。最後鼓勵大家,不被定義就是最好的定義。別害怕別人不懂你現在正在做的事,只要心中有價值,就會帶你去想去的地方。
.Sharon | 胭脂食品社主理人
「醃漬就是時間的味道。」
胭脂食品社的「胭脂」,即是取醃漬的諧音。Sharon說明自己醃漬食物的開始很簡單,收到朋友從台東寄來的梅子,研究如何讓梅子成為食物。之後發現身邊的醃漬物品,與自己的記憶都有連結。陸續研究其他文化如何保存食物,如加拿大的冷漬鮭魚。縱然冰箱讓保存食物已不困難,但是醃漬作為保存食物的方式,能讓食物創造出不同風味,Sharon稱之為「時間漸層的味道」。現在,她希望能透過家庭漬物交換活動,讓大家了解漬物的故事與來源,與台灣的發酵食物的精彩樣貌。
感謝主持人與講者,在這個有茶有酒還有餅乾的週末夜,讓大家看見食物的可能性,了解到不只是吃什麼、怎麼吃,更要用什麼態度吃。「You are what you eat」,你吃了什麼食物,等於跟他人昭示自己是誰,擁有什麼品味。最後,期待大家都能透過食物,傳遞當地的文化。
再次感謝本次主持人與講師群 │味嚼喃喃網站主理人、作家 包周 │種籽設計總監 淦克萍 │火腿侍肉師 Emily │食物攝影師 警長 │飲君子品牌主理人 Joshua Liu │Plants創辦人 Square │山木島主理人 蔡守瑋 │驚喜製造共同創辦人 陳心龍 │咖啡設計師 王詩鈺 │品家家品設計總監 洪忠權 │當代藝術家 程仁珮 │胭脂食品社主理人 Sharon
我們下次見~
uber eat起源 在 陳 小曼 Slow Food Desig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佛系生酮 自慢食譜(預告篇)#slowketo
.
其實我進行”佛系生酮”有一小段時間了。起源於一個月前開始規律重訓,被要求要修正飲食的我,身為一個對自己太好的金牛座,根本不可能以苦行僧的方法吃飯過活。(講話是否有點誇張...)我自己的觀念是,不管是哪種飲食法,都只是一種「實施原則」;當然,嚴格執行的人大有人在,他們也都身材健美的嚇嚇叫,不過由於我目前沒有拍寫真集的打算(抱歉囉)(在對誰說..),覺得掌握了原則,自在開心比較重要,同時還可以(起碼自己覺得)健康飲食,讓自己「覺得期待」對我來說才是進行飲食法的最大前提。所以才自稱「佛系」生酮,所以如果你打算嚴格執行的朋友,還是直走右轉,去找專業營養師/醫師/教練諮詢吧!受我一拜!
.
很長的前提結束後,就來談談原則。上天也待我不薄,就在開始執行沒多久後接到了這個禮物,廚房有了新玩具總是比較愛下廚;加上,我看到的生酮食物都好解嗨,整個只想怒點全球炸雞uber eat暴吃一頓。於是受到 WMF 邀請時,就打算來寫個佛系生酮食譜吧,我橫豎是要做給自己吃的,不好吃我會拿懸樑來刺骨(亂用成語的部分不要學),當然、其實也只是遵照以下條列的原則做出來的菜而已。所謂原則(而非規則)就是拿來參考的。例如遇到想吃的澱粉我就吃一口,剩下的交給朋友。(小曼共業啊。)或是工作必須的話我就會以工作為優先。如果你剛好 Keto-ing,歡迎你跟我分享心得,如果你沒有,看到覺得好吃就照著做或自己修改成有澱粉、有水果的版本也無妨。(真的很隨性。就說是佛系了嘛。)
.
1/ 盡量避免澱粉、根莖類(洋蔥可以)
2/ 不可以水果(番茄、藍莓、芭樂可以;酪梨半份)
3/ 避免所有含糖分食物、人工製品、乳製品(牛奶、起士、優格)
4/ 用好的油(這個從我去了義大利之後就深深感受到身體的差異,no kidding)
5/ 很多肉補充蛋白質,避免油炸;料裡法priority-水煮 > 烘烤 > 煎 > 油炸
6/ 如果你有認真執行keto,記得喝很多水。
p.s./ 酒,盡量少喝。很想喝的話就以蒸餾酒為主。例如 gin+soda, high ball。
.
.
那,明天就來吃個「蛤這樣真的可以嗎」的豪華早餐。
(圖為去年剛回台灣時,怎麼感覺比現在瘦很多嗚嗚)攝:盧怡安
#以下不開放問答 #好啦你可以問但我不知道我會不會回答
uber eat起源 在 海吞壽司-日本家庭料理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今晚您想來點#吳博毅外送嗎?? 上線啦!! #海吞壽司uber eat 全新上線手指點點☝️☝️☝️ 海吞美味料理直送到家今天想來點海吞招牌漁夫丼or 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