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迴電化12/23通車 雄-東快約半小時】
環台鐵路電氣化的最後一哩路,枋寮到知本之間將在12/23日電氣化通車,通車後將增加6班普悠瑪與4班PP自強號加入營運,高雄到台東最快列車為303次普悠瑪的1小時48分,高雄到花蓮最快列車則是301次PP自強號的3小時54分,最多削減約半小時。
電氣化最大的意義,將是列車能簡化種類、統一調度,增加運轉效率,南迴鐵路通車後,目前行經高雄的柴油列車將由平日23列、假日25列,降至平假日各14列,而藍皮普快也將會停駛。
然而,因疫情原因新列車延遲交貨,要到2022年新式城際列車上線後,高雄地下化區間才不會再出現柴聯列車,目前台鐵只能通過清洗月台與軌道來減少PM2.5懸浮微粒污染。
南迴電氣化後,高-屏-東交通增添新選擇,透過南部跨縣市平台,合作觀光行銷與套票方案,應是地方政府短期內就能推動的事項。
另外,在南迴區段,後續仍有雙軌化,恆春鐵道等計畫等待執行,相對北宜高鐵的步調,屏東境內鐵路工程幾乎都被放在最後考量。我們希望,交通部「西高鐵東快鐵」中的「#東部快鐵」到底採用何種形式(現有窄軌台鐵路線的升級?)、機電規格為何、如何與高鐵轉乘等問題,需盡快定案,以在後續工程中,能納入相關作業或預留後續施工介面,避免工程反覆施作。也能讓環島鐵路網升級的藍圖更加清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蕭美琴立委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花蓮一票難求問題未改善前反對漲普悠瑪、太魯閣號的票價。希望台鐵考慮調降車速慢、停靠站數多的舊列車,以及站票的票價。例如華府與紐約之間的鐵路針對快慢車種類就有差別票價。 ▶希望東部疏運離峰填補常態化,不局限於過年期間。經常的冷門時段,包含深夜時段的紅眼列車能比照西部運輸方式提出優惠方案,已達離尖峰...
「台鐵列車種類」的推薦目錄:
台鐵列車種類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後續追蹤【運安會公布普悠瑪事故最終報告:車輛整備不確實、例行檢修未落實、未遵原廠SOP操作, 27項改善建議、18項為台鐵責任】
台鐵6432次普悠瑪列車在2018年10月21日於蘇澳新馬站前出軌翻覆,造成18死、重傷17人、輕傷274人的重大交通事故,促成政府將飛安會改為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簡稱運安會)。運安會經歷近2年調查,今(19)日公布該事故最終報告,列出50項調查發現之外,27項改善建議,其中,與台鐵相關即有18項,依照規範,列名的相關單位須在90天內提交回應報告給行政院以及運安會。
■行政院一度干預報告說明記者會
根據過去飛安會的慣例,相關事故調查報告出爐後,即會舉辦公開的記者會對外說明。但此次普悠瑪調查案報告完全後卻傳出,事前運安會遭到行政院高層關切,只能在前一天舉辦家屬的說明會以及上網公布,不希望召開記者會說明。據家屬表示,運安會主委楊宏智甚至在家屬說明會上表示,不排除要對此辭官,但楊宏智否認此說法。
消息傳出遭輿論砲轟後,行政院才同意讓運安會公布後緊急召開記者會說明。不少運安會調查官都表示,如果行政部門再如此干預獨立調查,不如歸去。
■關鍵問題1:「主風泵」、「空壓機」分不清,車輛整備和司機訓練不足
運安會公佈的「普悠瑪事故調查報告補強作業最終報告」,共列50項調查發現,發生事故的6432次列車的ATP(列車自動防護系統)其實沒有損壞,問題在於該列車進入樹林調車場期間,1、8車主風泵強制停止,但已從南港開回樹林的司機員、駕駛6432次的尤姓司機員在發車前的檢查,卻都沒有回報主風泵故障狀況,顯示台鐵在整備車輛時的檢查並不完整,也未明定最低設備清單,司機員也缺乏確認出車標準,錯失再發車前更換正常列車編組的機會。
6432次運行的過程中,一共發生13次儲存氣壓的主風缸壓力不足,導致普悠瑪列車的動力切斷。離譜的是,運安會調查過程中發現,通聯紀錄及檢查員都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所在,其中,「主風泵」與「空壓機」名詞分不清楚,兩者其實是同一個東西,但司機員和檢查員卻誤以為是冷氣的空壓機,導致過程中一直找不到問題。
■關鍵問題2:增加春節加班車,第四級檢修竟延後
此外,運安會調查更發現,原本普悠瑪108個車廂應該進行運行3年的第三級檢修,台鐵卻特別開會決定因應春節疏運,必須在10天內完成檢修,最後只更換機油,沒有更換關鍵的主風泵濾心。原本事故列車應該進行滿6年的第四級檢修,也是因為營運調度關係而延後,最終導致列車故障依舊上路引發事故。
根據運安會的比對,尤姓司機員在出軌前7秒正在回答調度員的問題,並唸出「那個、就是那個空氣壓空氣 空壓機強制停止」,而「空壓機強制停止」是列車控制監控系統(TCMS)上頭的警示文字,運安會主任調查官林沛達在報告中指出,驗證當時司機員正盯著TCMS念上頭的文字,念完時距離出軌只剩一秒,解讀數據也顯示,在這一秒時列車電門從時速140公里降至0公里,但列車已經出軌。
楊宏智表示,台鐵的電車執照只有一種,考到執照後可以開區間車、普悠瑪與太魯閣號,但是這些種類的車操作介面卻完全不同,加上二線司機員支援第一線的列車,在操作不熟悉的狀態下遇到有問題的車輛時完全無法應對。
■關鍵問題3:台鐵自編操作手冊、未遵原廠SOP
運安會最終報告羅列27項改善建議,其中18項是跟台鐵有關,舉例來說,檢查員與司機員都隸屬於同一個主管,這兩者有利害衝突時,不可能會互相監督,甚至可能為了營運而一起忽視問題,這是安全上一大漏洞。此外,原廠的中文手冊中明定主風泵動力切斷時,必須先停車檢查,等待調度員的指揮,但台鐵完全沒有遵守,而是自己編寫一套檢修手冊,導致檢查員即使依照手冊也無法涵蓋所有車種所要求的維修項目。
楊宏智表示,過去飛安會處理航空案件總計有列出了1,000多項改善建議,有95%的都在飛安會同意下改善後解除列管,當然還有無法解除列管可能跟機場徵收土地或興建設備時間過長有關,因此運安會這次列出27項改善建議,台鐵必須改善後報行政院,並轉知運安會,開會同意後才能解除,運安會不是追究責任的單位,而做出這些建議都是希望憾事別再重複發生。
因應台鐵普悠瑪事故,行政院組成體檢小組完成體檢報告,以及事故調查報告,加上運安會公佈的補強作業最終報告,合計有超過有數百條建議,但是否有帶動台鐵的改變,運安會官員私下透露,問題已經找出來,就看台鐵能不能改善,以及交通部及鐵道局確實監督。
(19:00更新台鐵回應)
針對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發布調查報告,台鐵局表示尊重,之前已經收到建議事項,並已針對報告中18項建議事項積極辦理改善。
台鐵表示,已積極完成行政院「臺鐵總體檢」列管改善事項(144項改善事項中已完成113項,包括33項優先改善事項全數完成改善),前述改善事項交通部及鐵道局已經同意其中97項解除列管,其他項目刻正審查中。台鐵表示,改善中項目將持續積極努力執行,包括加強人員訓練、改善運轉環境、強化車輛、號誌、軌道等維修,持續規劃老舊設備更新等,進一步提升設備可靠度,以維行車安全。
(文/嚴文廷)
#專題回顧
【普悠瑪事故週年追踨|國家不願面對的真相:獨家揭露台鐵體檢報告】http://bit.ly/2jZKR5W
【體檢篇】重現被消失的行政院報告,揭露台鐵殖民化危機 http://bit.ly/2N9qKz0
【運安篇】安全黑洞迴圈:台鐵軌道愈修愈不平、30年只建了半套ATP http://bit.ly/2N9IDxD
【官場篇】檢方的殺手眼淚:起訴2主管仍「辦不了」台鐵官僚體系 http://bit.ly/2lRFl69
★《報導者》拉近您與事實的距離,#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報導者 #普悠瑪 #台鐵 #運安會 #交通部 #鐵道局
台鐵列車種類 在 工頭堅。旅行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海外鐵道:從臺灣、朝鮮、滿洲、樺太到南洋群島》推薦序
這麼說雖然不太好意思,但我時常收到推薦書本的邀請;而做為一個閱讀範圍相當龐雜的嗜讀者,不僅是自身工作所在的旅遊領域,凡是有興趣的主題,通常都會欣然應允,因為這樣,便有機會讀到更多新書的內容。但也因為多年來「推薦」的書數量不少,提醒自己要以更嚴格的眼光來挑選,因而婉拒了不少近期的邀約。
然而,當收到來自這本《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海外鐵道:從臺灣、朝鮮、滿洲、樺太到南洋群島》台灣版的編輯來信,希望我能列名推薦時,竟有種觸電般的驚喜。原因很簡單:我擁有本書的日文原版,而且是幾年前特地從網路書店訂購,空運來台的,會如此費心(並費金)購買一本書,必然有其吸引人的絕對理由。
記得某次,與日本友人井上俊彥先生出差同行,他突然問道:來日本旅行,最吸引的我一點是什麼?由於我倆都是在發掘並協助推廣地方觀光發展的人,這麼問,當然是一種互相討論與探索的過程。我卻給了一個似乎很平常的答案:坐電車,隨興地到處看風景。換句話說,鐵道本身就是我之目的地。
相信很多人也同意這個觀點:日本的軌道交通建設與管理之完善,令得乘客或旅客,只要搭上電車,不僅各大小城鎮,甚至深山、海角,凡有軌道鋪設之處,即使是班次稀鬆、車廂短少,都有機會可以抵達,且通常非常準點。而做為一個熱愛在旅行中思考歷史的閱讀者與從業員,我又不禁要探問:
究竟日本是從什麼時代開始鐵道的規劃與建設?而JR與台鐵「系出同源」,為何到今日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與效率?而在日本統治時代的台灣,鐵道最終覆蓋率又是多少?
正是出自這樣的好奇,我開始蒐集相關史料,包括長年住在台灣的片倉佳史先生之著作;甚至在東京神田的古本屋,試圖尋找「戰前」的台灣鐵道旅行手冊,這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直到意外發現本書的存在,才終於一舉解答心中諸多疑問,甚至開啟了更寬廣的想像(與理解)空間。
如果我們暫時放下以往所謂侵略、殖民或戰爭等定論,單純以一個時空旅人的眼光來看,則1945年之前,亦即本書提到的「大日本帝國」時代,對於鐵道旅行者來說,已然可以提供多元豐富、充滿發現樂趣之旅程。
因為在當時,日本實際控制的區域,除了本土,尚包括台灣、朝鮮半島、關東州(大連)、滿洲(中國東北地區)、樺太(庫頁島)南部,甚至在遙遠的南太平洋小島上,也進行了簡易的鐵道建設。這些鐵道當初被建設之目的,固然不完全是為了交通或觀光,也有不少是基於獲取物資的產業考量,但無論如何,有了軌道,許多原本偏遠的地方,就有抵達的可能。
參閱書中,當年的台灣鐵道地圖,你會發現,除了施工難度較高的北迴(宜蘭到花蓮)與南迴(屏東到台東)、以及少數支線,是在戰後才新建的以外,本島之主要幹線,加上無數的製糖鐵道,早在日本統治時代,已相當完備。而更令人驚喜的發現,是在當時已有許多種類的旅行套票,甚至與船票結合,便利來往各個「外地」之方案。
如今我們讚嘆於日本鐵道的效率、JR Pass 以及各家私鐵推出的票券之便利,原來早在一個世紀以前就已經建立了模式!這也令人不禁要去思考,為何台灣在「戰後」反而停滯了軌道交通的發展,直到近二三十年,才彷彿像驚醒一般,開始積極建設捷運、高鐵,並更新列車型號與車廂形式。如果當年的建設成果能夠持續推進,或許今日台灣的鐵道旅行,也會以更有效率且更多元的面貌呈現吧⋯⋯
然而,撇開這些無謂的歷史因果之遐想,正如作者所言,他是用「旅遊指南」的形式與體裁來建構本書的內容,就讓我們單純以一個時空旅人之身份,買張車票,搭上想像的列車,馳騁在歷史的國度,再度為渴望鐵道旅行的心靈,開啟通往可能性的隧道。
台鐵列車種類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花蓮一票難求問題未改善前反對漲普悠瑪、太魯閣號的票價。希望台鐵考慮調降車速慢、停靠站數多的舊列車,以及站票的票價。例如華府與紐約之間的鐵路針對快慢車種類就有差別票價。
▶希望東部疏運離峰填補常態化,不局限於過年期間。經常的冷門時段,包含深夜時段的紅眼列車能比照西部運輸方式提出優惠方案,已達離尖峰間的疏運平衡。局長表示差別票價是台鐵遲早會推動,承諾六月通車前會確定降價方案,並按階段推動。
▶地方媒體報導,花蓮縣長與部長簽署台灣地方自治史上第一次部長給予地方首長承諾的協議。地方盛傳車站改建問題中央與地方已達到共識。部長表示因建照延宕兩年,協議用意為表對花蓮的承諾,將用近7億金費擴充成目前車站規模的六倍。未來也將研議鐵路高架化、第二階段擴充車站。委員指出地方對現有規劃普遍認為不足,花蓮車站隨時呈現塞車的狀態,顯示停車設施亟需改善。羅東車站停車費一天100,花蓮卻是3倍價錢,造成經常需要北上洽公的民眾還需勞駕親友接送,不符合減碳與經濟效應。再者,花蓮地廣公車易達性不足,因此更應增列停車場規劃,強化搭乘火車的便捷性。
▶擔心蘇花改通車後,若配套沒有處理好,花蓮市區就會像大型停車場,交通部應及早被好因應措施。
▶關於自由貿易港市,產業內容、規劃型態為何?交通部會協助尋地,但後續尚無內容。期望該規劃會帶給花蓮產業擴充的經濟效應。
▶郵輪在台澎金馬內航行算出境,法規要符合現代旅遊市場的需求。航港局表示現已改成一次進一次出。
台鐵列車種類 在 台鐵列車種類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台鐵 6432次普悠瑪列車在2018年10月21日於蘇澳新馬站前出軌翻覆,造成18死、重傷17人、輕傷274人的重大交通事故,促成政府將飛安會改為國家運輸安全調查 ... ... <看更多>
台鐵列車種類 在 台鐵列車種類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台鐵 6432次普悠瑪列車在2018年10月21日於蘇澳新馬站前出軌翻覆,造成18死、重傷17人、輕傷274人的重大交通事故,促成政府將飛安會改為國家運輸安全調查 ... ... <看更多>
台鐵列車種類 在 2014台鐵各式火車秀.mp4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014 台鐵 各式火車秀:(背景音樂快車小姐) 買1張票處第2月台取景最佳... *****因候車等25分鐘左右,順手拍一小段......樹林站今為北部發車大站(附近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