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明白,
當我們來讀神的話語時,
不是在頭腦裡接受什麼教訓,
而是 #在靈裡吸取神的自己。
提後三章十六節說,『聖經都是神的呼出。』
宇宙中,神的話一出來,天地就存在了,
不只萬物的創造是藉著話,
連萬有的存在也是靠神的話來托著。
我們基督徒整個的故事,
也都在於神的話。
我們享受神的話是沒有盡頭的,
因為話不僅僅是與神同在,
話就是神自己。
因此,聖經不是學問,不是哲學,
聖經原文的意思就是話,
是說出來的話,寫出來的話,
更是神說的話,並且是神的化身。
怎麼說聖經是神的化身呢?
你知道人所說的話,
相當代表他的自己。
比方,我若是站著一句話都不說,
你只能看見我外面的形狀,
卻無法懂得我裡頭的故事。
但當我話一說出來,
你就能認識我裡頭的心意。
同樣的,全本聖經都是,
神所呼出來的話,
從頭一個字到末一個字,
都是神的發表、神的化身。
因此你可以藉著讀經,
吸取神、認識神自己。
今天,你可以在讀經時這樣禱告:
『讚美神!聖經都是你的呼出,
求你賜給我智慧和啟示的靈,
藉著你的話使我更多認識你。』
節錄並改寫自《如何享受神及操練》
#今天你享受神了嗎—第十四餐
#如何讀經享受神-01
#讀經 #享受神 #接觸神自己 #默想 #讚美 #吸取神 #聖經 #神的話 #話 #神的化身 #故事 #智慧 #認識神
#歡迎私訊我們
聖經是 怎麼 來的 在 Mary Cheung 張瑪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2月25日
*「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馬太福音2:21,23)
今天在教會外面,有很多人在傳 *「聖誕節的福音」* ,不過這些信息跟聖經是沒有關係的。有人說: *「聖誕節的福音就是,你到我開的餐廳來吃飯,打八折給你。」* 也有人說; *「告訴你聖誕節的福音,從12月20-31日,你到我的店來買東西外,除了給你打折外,還有精美的禮物可以拿。」*
曾幾何時,原本是紀念、感恩神為世人帶來拯救的日子,如今變成了人們購物滿足空虛心靈的時節。其實聖延節不應該是送禮物的節日,聖誕節的禮物只有神可以給,我們在聖誕節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告訴人來接受神給的禮物─耶穌基督。
神給的不是我們在一間店裡,或是在一個派對裡吃了一頓好吃的大餐,或是買到了一件超低折扣所購得的衣服。其實聖誕節是慶祝榮耀尊貴的神為了愛世人,便差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間,成為人的樣式,與人一同承擔苦難、救贖世人。
所以在耶穌誕生的日子,我們在教會的佈置大都以聖經上記載的情景為重點,這樣的目的主要是提供給信徒們做信仰上的思考,期望透過這些的裝飾刺激我們認識耶穌道成肉身的意義。
耶穌來到世上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我們從無奈、無助、充滿罪惡的世界裡拯救出來,並賜下聖靈陪伴我們一生,直到回到天家。祂來不是為了創立一個宗教─基督教,乃是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這才是耶穌降生的真實意義。
為了愛,耶穌離開尊貴天,變成人樣,來到世界上,擔當我的罪,被釘十字架,使我們脫離死亡,得享神所賜的平安,那麼,我們該如何去表達對祂的恩情大愛呢?
就讓我們在 *5G* 高速科技發達的年代,以影音傳媒的方式,藉 *Wechat, WhatsApp…* 傳一個噓寒問暖的訊息,又或者可直接撥一個電話與你所愛遠方的親人,說聲 *「你好嗎?」、「我掛住你!」* …讓他/她們感受到有人在惦記,好叫他們知道人間有愛有情。
今日的聖誕節,我們除了可以在網絡進行慶祝禮拜外,想想…我們還可以運用甚麼樣的資源,透過怎麼樣實際的行動,在疫情下關懷扶助老弱、孤寡、單親、流浪街頭的朋友…得到一些生活上需要的幫助呢?
求主助我們學像耶穌為了愛,離開尊貴天(我們的安舒室),變成人樣 ,走進大街小巷,進到人群,向東向西,向南向北,將神的愛傳送出去。
耶穌說: *「為了我而接待這樣一個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的,不僅僅是接待我,也是接待差我來的那一位。」*
*為了愛*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jMgSGQm7f0
為了愛 祂來到世界上
離開尊貴天 變成人樣
為了愛 猶太為故鄉
漁夫是朋友 父親是木匠
為了愛 耶穌來到這地方
給我新生命 自由和理想
為了愛 祂被釘十字架
祂的愛 使我心有盼望
為了愛 祂住在我心裏
你若相信祂 祂也看見你
為了愛 擔當我的罪
無論在何處 我都要跟隨
為了愛 耶穌向我走過來
生命的花蕊 朵朵為祂開
為了愛 祂永遠在徘徊
祂的愛 人永遠不明白
*走出去*
https://youtu.be/B3OcfOaeT_4
走出去 向南向北
走出去 向東向西
張開你居所的幔子
擴大你帳幕之地
你要舍己 主要用你
你要舍己 走出去
肥沃的土地在你面前
腳踏之地屬於你
主說你們要走出去
不要停留在那裡
當信你神所立的應許
他要將那賜給你
聖經是 怎麼 來的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成長過程中沒有人提供可靠之愛、支持與保護的孩子,往往會對社交非常不自在,他們很自然地會變得不願向他人尋求支持,並且不得不把「靠自己」當作求生的策略。(中略)在結構性的情境中,期待很清楚,共同目標比談天更重要,且聚焦在完成任務上。
.
然而,在沒有結構的社交情境中,如參加派對,或只是和他人聚聚,則可能會令人相當焦慮,因為隨興地表達自我,感覺就像童年時會導致的災難一樣。』------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
我平常都會戲稱自己有「每日社交額度」,當我與他人對話或任何目標不明確的互動時,就會開始扣除這個額度,一但每日社交額度用盡,我就會陷入一個精疲力盡的狀態,無法再保持社會化的微笑與他人交談,會盡一切所能去想方設法逃離現場,好讓自己回到獨處的狀態。
.
這樣的社交焦慮從我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直到現在我雖然能夠透過實踐個體心理學的方式去改變自己的行為,內心深處那種對社交的排斥依然還是存在著,而在本書當中也講到了句完全符合我現在狀況的形容「許多高功能的倖存者,即使有足夠的社交能力,但他們內心裡也是如此」。
.
我是在一個缺乏安全感與明確原則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所謂的明確原則是指,在我的原生家庭當中,我無法理解哪些言論是被允許的,哪些是不行;哪些想法是被認同的,哪些想法是不允許存在的;哪些情緒是被接受的,哪些情緒是會遭到否定甚至處罰的。因為這些狀況,都會隨著我的父母或其他家人的心情而有所變化。
.
當我哭鬧時有時候我會遭到更暴烈的一陣毒打到我噤聲為止,有時候又能夠立即獲得安慰;當我生氣表達自己不想要做某件事情時,有時候我會遭到一陣毒打到我服從指令為止,但有時候又會被允許不想做就不要做;當我哭泣的時候家人會說家裡沒在辦喪事不要整天愁眉苦臉;當我笑容滿面時又會被譏笑像啟智班裡面的智障一樣。(僅還原當年的真實言論)
.
在我犯錯時向父母坦承會遭到毒打,於是我在犯錯後改為嫁禍他人,但被發現時仍舊還是會被毒打;我在犯錯後選擇隱瞞或是噤聲,最後的結果還是會被打到承認自己犯錯,有時甚至真的不是我的錯卻因為屈打成招而背下不屬於我的罪名。對於犯錯,我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去面對才是正確的,而我不可能讓自己永遠都不會犯錯,只要與他人有連結,就無可避免會發生犯錯的情形。
.
而這些錯誤,可能僅僅只是講出來一句對方不滿意的回答。
.
書中的結構性社交情境指的是有明確或者制式化的互動,例如上超商購物。選擇好需要購買的產品,走到櫃檯結帳,店員告訴我總金額多少,我拿出現金或者其他支付方式給店員,結帳完成後店員將找零或者卡片歸還給我並說謝謝光臨,我就結束了這個社交行為。這過程中我不需要擔心會發生非結構性的狀況,例如店員突然對我噓寒問暖起來,或者問我看過最新上映的鬼滅之刃沒有。
.
而非結構性的社交除了書中提到的派對、與朋友間的閒聊等等,也包括突如其來的問路、兜售愛心筆、正式或非正式的會議、在課堂上突然被點名回答問題、在自家大樓搭電梯時被其他樓層的住戶問說什麼時候搬來的、做什麼工作的、原本住哪裡等狀況,都會令有社交焦慮的人感到不自在甚至想逃離。
.
因為這些狀況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以及確定什麼時候可以結束,好比問路時即使回答不知道,對方也有可能會接著問那知不知道OOO在哪?XX路怎麼走?如果一直回答不知道,對方會不會生氣地指責自己怎麼一問三不知,是外地人還是來旅遊的嗎?
.
我最害怕的是搭乘電梯時遇到其他樓層的住戶,我的偽社會化模式讓我能夠看似自然地回答住戶的問題,敏感問題也能夠巧妙地帶過,但我的內心是非常焦慮的。在個體心理學當中有提到,用焦慮的反應來達成逃避該狀況這個目的,因為我真正的目的是希望逃離現場,因此我會製造出焦慮不安的情緒。
.
雖然透過理解目的論,我知道只要我決定好好跟對方互動我是可以不用逃離現場,或是突然當機讓現場陷入一陣尷尬(童年時期在課堂上只要被點名不論我知不知道答案都會當機陷入沈默),但我雖然表面上做到了與他人互動,在社交上看似已經沒什麼問題,但終究只是表面做得很好,我內心的焦慮沒辦法因為我選擇好好與他人互動就停止。
.
在昨天介紹的「正念」中,底下的讀者 #方世翔 先生留言補充提到相當重要的概念,正念的核心在於能夠覺察到自身所有的情緒感受,包含正面與負面的,並且能夠接納自己有這些豐富多樣的情緒變化。在情緒光譜中有各式各樣的極端,例如憎恨與熱愛、恐懼與勇敢、愉快與悲傷等等。
.
在童年時期若是遭受到不適當的教養方式,就會使個體的「正念」停止發展,可能會變成情緒麻木(對外界事物沒有任何明顯反應)或是只有一種或少數幾種自己能接受的情緒表現。沒有良好的正念覺知,會缺乏或者說刻意逃避某些情緒,這會使人在面對任何事物時無法做出適當的判斷。
.
要從社交焦慮中逃離,就得先重新幫自己建立良好的「正念」,明白自己在面對他人時會有的負面感受並非羞恥或是錯誤,學習接受自己能夠有各式各樣的情緒表現並且練習讓自己去深刻體會自己的情緒、擁抱自己的情緒。然後,才能再往下一步進行療癒的過程,不容易但不是不可行。
.
今天先寫到這裡,我們下次見。
.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療癒聖經》是本好書,但不是幾天就能夠消化得了的,看完容易看懂難,所以決定書籍介紹先無限期富奸。但只要看到特別有共鳴的地方,我會分享我的想法放到粉絲頁上來,等到整本都看完後再將這些分享整理成一篇介紹文放部落格。感謝大家收看~
.
書名: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出版社:柿子文化
.
#個體心理學 #阿德勒心理學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cptsd #自我認同障礙
.
#以下業配
由於花花是全職部落客單親媽媽,團購與業配是我的主要收入來源,我的部落格沒有任何的廣告收益,只會在文末放上我自己有抽成的業配產品,若剛好有需要這項產品的話,還望能夠支持花花,謝謝大家。
改善睡眠品質以及提升精神體力的靈芝蛹蟲草膠囊、人蔘蛹蟲草膠囊補貨了!渴望一夜好眠、提升運動表現的朋友們不要錯過這個月的優惠活動,下個月起就會恢復原價囉~
這邊看完整介紹: https://reurl.cc/r84o0x
聖經是 怎麼 來的 在 聖經是一本什麽書?為什麽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這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基督教#聖經的來源# 聖經是 怎麽 來的 #Christianity#圣经#聖經#Bible#基督教视频#基督教电影#福音电影#基督教視頻#基督教電影#福音電影#聖經和合本#圣经 ... ... <看更多>
聖經是 怎麼 來的 在 黎胖- 內容簡介聖經出於神之手,還是人之手? 以歷史批判法 ... 的推薦與評價
此外,這些經卷幾乎都是在耶穌甚至耶穌門徒之後三、四十年的作者,假託門徒之名所寫下。 換言之,基督宗教的重要觀念可能並非耶穌本意,而是後世神學家的發明 ... ... <看更多>
聖經是 怎麼 來的 在 劉三講古~聖經怎麼來的?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上帝是全宇宙的創造者,也是地球歷史的主宰,也是祂讓歷史持續延續,而 聖經 就是記載在歷史中發生的事,將上帝的心意透過人的文字記錄,讓更多人認識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