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名
當時他還不擁有「詞語」這個玩具。
小夜燈的深藍心臟、夏日冰水中的彈珠、生命早期的雨滴……從舊玻璃杯花紋的不同角度,既看到未來,也看得到過去。幾何學中,球體和螺旋並不存在起點或終點,像一個漫長的暑假黃昏,小鎮的理髮院,靜靜旋迴的理容三色棒,周而復始,如環形的無止盡的時光。
還沒有詞語。所以他會記得退燒後,在一陣清涼中的甦醒:是仰躺在黑暗火山底層,從一個只有冥紅和玄黑的世界,被岩漿流送到明亮天光下的一瞬。
蚊子飛翔的聲音,是一枚戒指。
而冬日的冷,是一支綠瑩瑩的浮標,黑暗中輕輕甩出的拋物綫。
還未擁有詞語的時候,世界與自我、意識與現象,更像是沙漏的兩頭,恆常倒轉、濛昧不分。
那是生命前期的逢魔時刻,被一種輕微的舒適與陌生所保護著。但如同黃昏沙灘撿卵石的孩子,即使留戀,也一定要趕在漲潮前離開,否則將獨自被遺留在這片無意義的昏暗之海,永遠浮沉。
於是他穿上鞋子,急忙朝陸地奔去,沿途掉落口袋裡的七色石,被黑暗吞沒,形成一條發光的小徑──
當他回過神來,真正開始認識「字詞」時,這些前語言的生命風景所構成的小路,便被雜草包覆起來;封閉著它們原初的意義,靜靜沉澱在舊背包,有如平安符,守護這個註定要永世不斷在語言中流轉的人。
隱密而溫熱。
※
一生中第一個吐出的單字,聽媽媽說,是「魚」:「魚」的二聲,念的時候最好牙齒要密合,上下唇微敞成對稱的弧形,如此,不須用到喉嚨的力量,發出一個ㄩ的輕音,魚就擺著尾巴,順著微微吐出的氣流而出,展開幼年的整段時空:土地廟旁的水溝、下午的水草、卡在窟窿間的紙屑、肥皂泡、小漩流。
而「燈」這個字,則是一個快睡著的人,半夢半醒間突兀地呢喃出來。蚊帳中她的睫毛變暗。突然,”ㄉ” 的彈舌音,切換了電源開關,進入自己神秘的觸覺層,ㄥ,讓人感到柔和的黃色光,降落在微金的小路、再來是完全的覺醒,光綫進入,測試並毀壞身體某一個櫃子的黑暗,疲憊不堪的人,看到這條光綫。而這種光綫下的動物更像是亮片……
再來是「水」(手掌貼著手掌)、「雨」(耳朵貼耳朵)。
「媽媽」。
※
古代日本人相信光是發出聲音,寫下文字,就會對接受的對象產生精神上與實際上的影響,而五十音裏頭,也含藏不同神祇的名字,所以使用時須特別謹慎,這說的就是所謂「言霊」(ことだま)的存在。
小說家娥蘇拉·勒瑰恩的《地海戰記》裡,許多巫師都有複數個稱呼,但其中一個,必不輕易對陌生人透漏,那就是事物的「真名」;一個人活在塵世,唯有被賦予真名,或者找到自己的真名,才算完整。
類似的例子同樣存在原始文化裡。人類學家李維史陀曾到過一個南美印地安社群,儘管獲得豐盛的款待,族人卻不願透漏任何一名小孩的名字,直到他誘導其中一名小孩說出他同伴的名字後,李維史陀才用同樣的方式,讓那個孩子又說出另一個孩子的名字。最後讓他得知了整個部落小孩的名字。
書寫,尤其是詩歌,是不是也在尋找各種事物的「真名」呢?掌握住「鳥」這個詞彙的客觀操作;了解鳥在分類學、流體力學、符號學上的功能,並不能順利完成寫作。那麼該做的,會不會只是在意義交纏,黑暗的蛛網中,找出那閃爍的什麼呢──在語言與事物間,直接找到兩個房間之間互通的鑰匙。
「蜜蜂飛出電視。比時流更輕的吊扇
打開海浪
雨水
按編號埋進永恆」
在寫《野狗與青空》時,我不斷感受到「真名」的強烈呼喚。當時我剛結束《小寧》這本敘事詩集的集結,真正處於一種可寫、可不寫的自由放鬆的心智狀態。我從台北遷居到了台東,時常在夜裡散步,拜訪處於公園、海濱、計程車行,各色花紋和個性的狗,而站在九點以後的市中心,聽得見三條街外鳥店的鳥鳴聲。
大海也時常召喚我。下午鍍銀的沙灘、吸納著局部宇宙上億次折射的光綫。兩個人寬度,供牛隻走向河床草場的小通道、一張廢棄的沙發床,駐紮了雨水、寄居蟹、雜草與星空。
羊齒蕨睡眠的氣味、墓草掩蓋起來的聲音。
我感覺到事物和語言的重新連繫。要做的只是如實的寫下。或者不寫。
三十八歲逝世的洛爾迦(Federico García Lorca)在最後的創作階段,決然從超現實主義返回吉普賽與西班牙民謠「深歌」的創作形式,而這被他的好友與戀人達利視為背叛。然而,洛爾迦似乎是在尋找某種民族集體記憶的片段,那些原始的聲音。他撥開荒蕪的草堆,找回那些發光的,帶著音樂的七色小石頭。
所以洛爾迦寫「兩個瘋孩子/哭著去掀動屠夫的眼珠」,和「街燈都已熄滅/而蟋蟀使夜色透明。」
已經看見了真名。所以在長槍黨前,在所有的時間、所有的人類歷史前,皆已無所畏懼。
※
我隱隱的感受到,象徵的詩歌,或者說重返詩歌象徵所指向的特殊時空,於我來說更像是一種鄉愁。那是一種對生命的前語言時期,那個「無主體世界」的渴望與回歸。後來,在一篇科普文章裡,我更加確定了這樣的猜測並非毫無依據,而或許是有它的生物學基礎的。
納博可夫(Vladmir Nabokov)曾說他覺得每個字母都帶有「色彩」。他說:「在我七歲的某天,我正用一大堆舊的字母積木塊搭一座塔。我隨口對母親說,這些積木塊的顔色都不對。這時我們發現,她認為一些字母的色彩和我的字母的色彩完全相同。」
世界上有5% 的人擁有尋常感官之外,被稱為「聯覺(Synesthesia)」的這種感知,那說的是一種能夠將感官訊息,直接連結到另一種感官的覺知能力,例如,有人能夠在數字「13」之中看見深黃色,或者在某種花草香中,聽見來自遠處的弦樂聲。
這樣的聯覺並不神秘。人的大腦分為不同皮質區,其中的神經元用以傳遞並詮釋不同的感官訊息,包含視覺、聽覺、觸覺、以及最接近情感中樞海馬迴的──嗅覺區。對於腦部仍在發育的孩子,這些區域神經仍未分工完成,就好像不同感官的遮色片組成萬花筒,一個大千世界,就在這個有限的時空中繽紛地展開。
所以,在那最初的日子裡,可以從蚊子的嗡嗡聲中,抓取出銀戒指的觸覺,可以在冬日的冷冽中,感受浮標拋出的拋物綫。
那時,詞彙還沒有準備好自己工作的房間。最初的詩歌,在一切暫時都沒有意義時,默默安排了一切的秩序。有時候,我們真的就抓取到了那億萬分之一的時空片段,把眼睛,摁進那閃著冥冥暗光的小盒子裡。
那就是我最初的文學。
《印刻文學八月號》
「色彩恆常性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色彩恆常性例子 在 楊智傑 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色彩恆常性例子 在 哇賽心理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色彩恆常性例子 在 哇賽心理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色彩恆常性例子 在 Re: [問題] AWB和自訂白平衡的差別? - 看板DSLR 的評價
- 關於色彩恆常性例子 在 More content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色彩恆常性例子 在 79. 色彩恆常性 的評價
- 關於色彩恆常性例子 在 Re: [問題] 關於拍照的顏色與還原- DSLR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色彩恆常性例子 在 顏色爭議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色彩恆常性例子 在 顏色爭議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色彩恆常性例子 在 顏色爭議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色彩恆常性例子 在 完形心理學ppt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色彩恆常性例子 在 完形心理學ppt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色彩恆常性例子 在 Re: [問題] AWB和自訂白平衡的差別? - dslr | PTT數位生活 的評價
色彩恆常性例子 在 哇賽心理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覺得圖中的草莓看起來是紅色的嗎?是吧
錯!實際上那些草莓的顏色都是灰黑色的哦,你可以看圖有一個方框,我將框中部份複製到右側白邊那裡。如果注意看會發現那個方框圖是灰黑色的。(圖為 Akiyoshi Kitaoka 教授於2017年在twitter發表,原始圖片連結:https://twitter.com/AkiyoshiKitaoka/status/836382313160171521/photo/1 )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所知覺到的顏色,實際上是大腦將「物體顏色」與「背景光」這兩種狀態共同運算出來的。一般而言大腦會以背景光是白色的狀態為基準,來認知物體的顏色,而正常情況下草莓在白光下的顏色是紅色的。
可是你端著一盤草莓,從白光的房間走進綠光的房間的話,此時眼球所接收到草莓所反射出來的光波長已經改變了,但大腦知道實際上草莓並不會就這樣改變顏色。此時大腦就會將背景光變成綠色這個因素考慮進去,就把草莓腦補回紅色了。
這種會腦補的特性就是色彩恆常性。
而那隻不知是綠色還是粉紅色的鞋,就是在不知道「物體顏色」是什麼的情況下,有時會不小心錯誤腦補「背景光」所產生出來的結果。如果你的大腦把照片的背景光當成正常光的話,那麼就會解讀成綠灰色,但如果有腦補的話,就會看成粉紅色囉。
接下來我要爆雷囉!
你可以去搜尋vans, 粉紅這兩個關鍵字,就可以看到這隻鞋的正常顏色。而一旦你看過正常顏色後再回來看原本的圖,就都會看成粉紅色囉,回不去了。
對於色彩恆常性的例子,推薦閱讀謝伯讓老師這一篇有更詳盡的說明:
https://pansci.asia/archives/76012
色彩恆常性例子 在 哇賽心理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覺得圖中的草莓看起來是紅色的嗎?是吧
錯!實際上那些草莓的顏色都是灰黑色的哦,你可以看圖有一個方框,我將框中部份複製到右側白邊那裡。如果注意看會發現那個方框圖是灰黑色的。(圖為 Akiyoshi Kitaoka 教授於2017年在twitter發表,原始圖片連結:https://twitter.com/AkiyoshiKi…/…/836382313160171521/photo/1 )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所知覺到的顏色,實際上是大腦將「物體顏色」與「背景光」這兩種狀態共同運算出來的。一般而言大腦會以背景光是白色的狀態為基準,來認知物體的顏色,而正常情況下草莓在白光下的顏色是紅色的。
可是你端著一盤草莓,從白光的房間走進綠光的房間的話,此時眼球所接收到草莓所反射出來的光波長已經改變了,但大腦知道實際上草莓並不會就這樣改變顏色。此時大腦就會將背景光變成綠色這個因素考慮進去,就把草莓腦補回紅色了。
這種會腦補的特性就是色彩恆常性。
而那隻不知是綠色還是粉紅色的鞋,就是在不知道「物體顏色」是什麼的情況下,有時會不小心錯誤腦補「背景光」所產生出來的結果。如果你的大腦把照片的背景光當成正常光的話,那麼就會解讀成綠灰色,但如果有腦補的話,就會看成粉紅色囉。
接下來我要爆雷囉!
你可以去搜尋vans, 粉紅這兩個關鍵字,就可以看到這隻鞋的正常顏色。而一旦你看過正常顏色後再回來看原本的圖,就都會看成粉紅色囉,回不去了。
對於色彩恆常性的例子,推薦閱讀謝伯讓老師這一篇有更詳盡的說明:
https://pansci.asia/archives/76012
色彩恆常性例子 在 More content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這種會腦補的特性就是色彩恆常性。 而那隻不知是綠色還是粉紅色的鞋,就是在不 ... 對於色彩恆常性的例子,推薦閱讀謝伯讓老師這一篇有更詳盡的說明: ... <看更多>
色彩恆常性例子 在 Re: [問題] AWB和自訂白平衡的差別? - 看板DSLR 的推薦與評價
先隨便節錄三篇關於白平衡書籍、論文中關於白平衡作用的敘述
Mathematically, we would thus expect the color stimulus of the same object to
be different under different lighting conditions. However,our experience
seems to the contrary: the same object appears to be of the same color even
under different illuminations.
This is known as color constancy. It is also known that the human visual
system corrects for the prevailing scene illumination [9], [10].
However, for digital cameras, this is a challenging engineering problem
<Challenges in Automatic White Balancing>
- Automatic White Balancing in Digital Photography https://goo.gl/I07BX7
------------------------------------------------------------------------------
當照明光源色溫改變時,人眼視覺會自動調整視色細胞的光敏感度,使得物體的顏色外貌
保持近似不變,此現象稱為"色彩恆定性"(Color Constancy)。為了模擬然眼所見之恆常
性色彩,數位相機必須藉由影像處理晶片、根據照明光源進行影像刺激值,此種功能稱為
"白平衡"(White Balance)。
- 數位相機自動白平衡:結合灰界理論與色域對應之研究 https://goo.gl/4b9FoD
-------------------------------------------------------------------------------
白平衡WB(whitebalance)是一种去除非正常颜色的过程。人眼可以很自然的根据当前光源
色温来调整看到的物体颜色,而数码相机等摄像设备却往往很难实现完美的自动白平衡。
正因为传感器不具有人眼的不同光照色温下的色彩恒定性,白平衡模块就需要将人眼看来
白色的物体进行色彩的还原,使其在照片上也呈现为白色。
- 图像信号处理器中自动白平衡的算法研究 https://goo.gl/aVRX5x
在來回覆底下問題
1: 基本理論上,白平衡本來就是為了模擬人眼才會設計出的功能,
不然我們只需要針對特定感光元件,對於可視光頻譜對於人眼之刺激值
做出相對應的CIE XYZ轉換計算出對應RGB值即可,根本不需要WB Algorithm去做各種
白點、灰點等等模式去計算。
2: 再者,假如AWB對應你的說法"WB並非模擬人眼",那理論上各種相機的WB結果也不會有
白熾燈下有的拍成黃色有的拍成白色的狀況的。
因為基本上WB功能就是模擬人眼,所以對於不同狀況相機必須猜
選擇怎樣的顏色,才是"人眼看起來的樣子"(如不同的WB Algorithm、WB色彩偏好)
這句話,你說對了阿XD
建議你去查一下何謂CIE色度學系統,CIE所建立的,正是你說的在假定標準體系中,
(標準照明體、特定觀察者、觀察條件等)
典型人眼觀察者對於三個刺激值(正好對應人眼三種視覺細胞L M S,但其實只是假想)
轉換成三種假定的原色XYZ,有了CIE XYZ模型就能夠推廣到CIE Lab、CIE Luv等不同色度
空間。
但是有了CIE模型,只解決了數位相機感光元件 到 RGB這段的光線到RGB色彩轉換,
距離人眼看起來還有距離,就是差了白平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3.209.1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414075924.A.EC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