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車站超冷清?從歷史脈絡看過去與現在】
最近PTT有一篇文章這樣說:「最近這幾天去高雄玩啦!住在車站附近一家飯店,晚上搭公車去逛夜市,但是發現高雄車站周邊超冷清欸,遇到的外籍移工還比台灣人多,為什麼一個直轄市的火車站人會這麼少,何況是假日,還是因為周邊有施工才有這景象?有高雄人能解答嗎?」
很有趣的是被記者抄去後,摘取的重點不同,例如聯合擷取網友意見強調「施工太久」,而Nownews擷取的意見集中在「高鐵不進高雄站」,到底這些因素是不是所謂「高雄車站冷清」的主因呢?我們就從歷史發展軌跡來看看!
#高雄車站其實根本沒成為主要商圈過!
很多人沒意識到,在日治時期西部七大城市(高雄、台南、嘉義、台中、新竹、台北、基隆)中,高雄車站是唯一整個位置大搬遷過的車站。在1936年高雄州發表的「第三次大高雄都市計畫」中,將當時仍屬未開發地帶、腹地寬廣的大港設置「高雄新驛」,作為新市區中心;另外也一併將將周邊整體規劃,由內而外為商業區、住宅區與工業區,並以設計作為貨運輸送骨幹的環狀鐵路(今高雄臨港線)作為市區界線。
然而,高雄車站在1941年搬遷後,日本還未來得及實現此一計畫就戰敗撤出台灣,在戰後到50年代,高雄車站前的發展都還是遠落後於「市區(鹽埕)」,甚至還可看到農田與魚塭。
直到60年代,站前後開始爆發建築潮,1965年西北電影院在同愛街35巷30號落成,帶動八德路形成商圈,後續更有數家戲院,與1975年的藍寶石大歌廳設立。然而,較複雜的業種甚至成人行業,也讓此區成為「西北幫」盤據地,出入複雜。也一直沒有主要百貨設點,並未形成過闔家適合的商圈。90年代西北與藍寶石陸續歇業,後續也沒有其他業者想要再進駐車站。而後也只有遠百因三多愛買改建大遠百短暫進駐站前,和五福、三多、甚至文化中心等商圈發展不同。
#那施工太久是商圈沒落主因嗎?
高雄車站從1998年老車站關閉遷移,切換至臨時站,一直到2024年預定全區完工,中間相隔26年,整整一代人的時間。
在1980年代,車站旁形成的成衣街、電子街、皮鞋街等分眾商圈,一方面確實因為工程工期漫長,切割來往動線,使得人潮擴散不易;但更重要的是,由於新站一直無法完成,在沿街商圈受百貨與購物中心競爭、電商興起、人口轉移等因素挑戰下,車站站區缺乏持續更新的動力,也吸引不到新的商業機能進駐。就算不施工,如舊市區夜市或專門性商圈沒落的狀況一樣會發生。
因此施工太久確實是有影響,但重點不在工程的不便,而是新站遲遲沒能蓋好,沒能創造吸引人潮的新據點。
#高鐵不進高雄車站
高鐵採BOT興建,契約並不含高雄站,若要延伸須採政府自建,影響了高鐵延伸的可行程度。2010年時曾有延伸高雄車站的討論案,但葉匡時與毛治國主掌交通部時,認為:1. 高鐵南延高雄、屏東財務不可行 2. 若要採共軌降低成本,涉及不同營運單位整合亦不可行。因而否決相關討論,於馬政府主政期間也從未再被提起。
高鐵不進高雄車站,確實讓高雄站區出入站人口被左營拉開,但左營除了三越以外,並未形成外溢的商圈。換個角度想,台南、新竹、桃園車站一樣沒有和高鐵共構,但站前商圈一直存在。而大阪、神戶新幹線均不進舊市區,但梅田與三宮一帶仍然是主要商業區。能否留住搭乘高鐵的人潮在地消費,城市結構才是主要問題。高鐵固然能帶來相當運量,但能否創造高雄站區的吸引力,會比高鐵更重要。
#怎樣能救高雄車站
既然高雄車站從未成為主要商圈,高雄車站發展,就不要侷限在「振興」,而是要改造整個市區的發展結構。高雄車站位在北高雄的巨蛋-凹子底,和南高雄亞洲新灣區兩大未來高雄發展核心之間,又因鐵路地下化騰出大量腹地,成為市中心少見大規模再開發土地,重點就在於混合機能引進、動線串聯、大眾運輸網路的提升,這些TOD發展的基本原則。
陳其邁2018年競選時就曾提出以美麗島大道串聯橫向道路,打造一豎六橫「表參道造街計畫」,並要透過電動公車補充捷運路網,將一豎六橫表參道範圍內的八個商圈(大連皮鞋街、長明成衣商圈、3C商店街、後驛成衣商圈、三鳳中街、六合夜市、南華商場、手機街)串聯起來。在計畫沈寂兩年後,又看到重新執行的契機。
然而,台鐵在招商與商圈規劃上步調仍緩慢,而站區設計中,立體動線串聯規劃不足,難以跨越車站範圍,這些都會影響未來大高雄車站人潮聚集。離最後完工還剩3年,有關單位就得好好努力了!
詳細內容請聽Podcast:
#ApplePodcast|https://reurl.cc/kdxD2L
#Spotify|https://reurl.cc/L3yRgL
#GooglePodcast|https://reurl.cc/qd7Q2y
#SoundOn|https://reurl.cc/z83xk6
#Firstory|https://reurl.cc/62orRO
#KKBOX|https://reurl.cc/4ygKkj
阪神工業區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轉角說:🇯🇵大地震的血淚教訓】
#周末回顧:今天是921大地震20周年,從震災的傷痛裡,我們學會了多少教訓?同樣深受地震災害之苦的日本,在歷經1923年慘痛的關東大地震後,將發生的9月1日這一天訂立為「防災日」,除了紀念之外也有推廣防災教育和訓練的目的。而在今年的防災日上,以東京為主的首都圈一帶,又特別針對「首都直下型地震」展開應對演習。
所謂「首都直下型地震」,是指震央位於首都圈正下方的大地震。日本的地震調查研究推進本部指出,南關東地區在近30年內,有70%的機率發生規模 7 以上的直下型地震(關東大地震、阪神大地震皆為直下型),倘若發生在首都圈的話,由於震源較淺、接近城市地面,對人口與建築密集的城市將會造成重大災害。
往最壞的情形設想,根據內閣府中央防災的首都直下地震被害預測報告,如果真的不幸在東京等首都圈地帶發生大地震,推估死亡人數會是2萬3千人以上(阪神大地震的3.5倍)、至少12萬人以上受傷,兩周之間需要避難的人數多達720萬人。除了斷水斷電、房屋大規模損毀、一周以上的交通中斷外,震災後的土壤液化、臨海部燃料工業區域毀壞等問題,又是嚴峻的考驗。
今年的防災日上,首相安倍晉三前往千葉縣,視察首都圈9都縣的協同防災訓練。但諷刺的是,就在演練後一個星期,面臨強颱法西的首都圈卻出現了災害應變緩慢、災情評估落差的問題,千葉縣的大規模停電,直到21日上午也都還有4,500戶等待恢復。官方公部門的反應慢半拍,似乎也成為災害發生後的令人難以安心的「隱憂」。
「只依靠公部門單位救災,恐怕緩不濟急...」在官方的直下型地震災害預想中,官方直接坦承,絕大多數市民是難以立即從政府單位獲得救助的,所以日本推行防災觀念時,極為強調三助觀念:「自助、共助、公助」。從災害發生後,一切都要先從自助開始,其後才是家族、區域為範圍的共助、以及來自行政機關的公助。然而,各種的對策預想、防災演練,對於首都圈的相關單位與民眾而言,是否真的已經有足夠的準備面臨災害?
#日本 #地震 #首都圈 #直下型地震 #東京 #安倍晉三 #災害 #防災 #關東大地震 #關東地區 #演習
阪神工業區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口密度 #經濟發展 #環境負載力 #核心邊陲
各個國家的經濟核心與人口稠密區
撰文:巫師
1. 加拿大🇨🇦,聖羅倫斯河、魁北克、多倫多、渥太華,加國總人口約三千萬,多數緊鄰美國五大湖這一側,由於當時英國與法國開墾因素,也是氣候條件跟航運位置較佳。
2. 英國🇬🇧,工業革命起源的英國,隨著英國病,工業區老化,產業區位移轉,後來經濟重心在英格蘭,M4走廊的高科技產業。
3. 德國🇩🇪,德意志帝國、德國納粹、二戰的西德與東德、蘇聯瓦解後的德國統一,整個德國的經濟發展仍在於萊茵河流域,也是歐盟的香蕉核心區,像是法蘭克福是歐陸金融中心之一,然而德國的政治中心在東側的柏林。
4. 日本🇯🇵,日本群島山多平原少,是環太平洋火環帶多地震與海嘯,歷經軍國主義、美援、重化工業、泡沫經濟等,日本仍然是東亞經濟核心,全日本目前有一億人口,首都圈包含東京、千葉、神奈川、琦玉就達三千五百萬人,再加上名古屋、京阪神奈的都會區,日本人口高度集中。
5. 南非共和國🇿🇦,南非最著名是開普敦、約翰尼斯堡,由當時歐洲白人航海發站的貿易口岸,就氣候與地形條件,南非東北側,非洲大陸的東南側,是龍山山脈攔截東南信風吹拂的水氣,相對是整個南非比較溫暖潮濕的環境,夏雨型暖濕氣候,相對而言,開普敦市區面對溫帶地中海型氣候,乾季缺水的風險很高。
6. 菲律賓🇵🇭,菲律賓群島主體,分成北側的呂宋島及南側的民答那峨島,北側以天主教信仰為主,南側則以伊斯蘭教為主,整個發展歷史脈絡與族群結構不同。菲律賓歷經過去西班牙帝國的殖民,日本侵略與美國的接管,使得菲律賓存在多元樣貌,英語能力也非常好,因此在近十年來是亞洲四小虎之一,成為外商投資的選擇,人口稠密在首都的馬尼拉市,但是存在龐大的貧民窟。
7. 澳大利亞🇦🇺,澳洲面積廣大,是大洋洲陸塊最大,是當年英國殖民時代罪犯的流放地,內陸是乾燥嚴熱的沙漠,著名的烏魯魯位於內陸,北側屬於熱帶莽原氣候,是澳洲牛放牧區域,草飼牛的經營型態,全澳洲人口相當於中華民國,二千三百萬左右,超過一半以上位於大分水嶺東南側,東澳暖流與東南信風的吹拂,形成夏雨型暖濕氣候,首都坎培拉,介於雪梨港到南方的墨爾本之間。
8. 紐西蘭🇳🇿,與澳洲同是英國殖民背景,國旗常常被認錯,紐國紅色四顆星,象徵南十字星,曾經公投想換奇異鳥的國旗沒有通過,跟澳洲都是資源出口導向,可是紐國位於火環帶上,地質年輕多地震,不像澳洲是古大陸多礦產,紐西蘭北島是火山地形,南島的南阿爾卑斯山脈,是冰河地形,南島西高東低,西側是溫帶雨林,皇后鎮是著名觀光區,但是因為氣候因素,像是毛利人跟歐洲白人後代,都是在北島為主,最大城是北島西北側的奧克蘭,也可以說是全球大型城市跨年煙火秀最早的城市,紐西蘭的時區中央經線是國際環日線。
阪神工業區 在 阪神工業地帶 - Wikiwand 的相關結果
阪神 工業地帶(日語:阪神工業地帯/はんしんこうぎょうちたい Hanshin Kōgyō chitai )是以大阪府、兵庫縣為中心的一個工業區。其制造品出貨額為全日本第二。 ... <看更多>
阪神工業區 在 阪神工业区_搜狗百科 的相關結果
大阪,日本第二大经济中心,大阪府首府。位于本州岛西南部大阪湾东北岸,向南经纪淡海峡和纪伊水道通太平洋,向西经明石海峡与濑户内海相通。面积212平方千米。 ... <看更多>
阪神工業區 在 阪神工業地帶 - 维基百科 的相關結果
阪神 工業地帶(日语:阪神工業地帯/はんしんこうぎょうちたい Hanshin Kōgyō chitai )是以大阪府、兵庫縣為中心的一個工業區。其制造品出貨額為全日本第二。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