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好漫步
#高雄好過夜 #新春好讀書
文/李雨蓁
先前在 #高雄好散步 單元中,我提到:有歷史的城市,散步起來愉快的城市,才會是好城市吧。
如果我們放眼世界,就會發現,散步是能深度體驗街道角落最佳方式;「#散步學」在世界許多城市中,更成了一門顯學。趁著過年,我們就來看看或遠或近幾個城市的居民,怎樣用雙腳感受城市吧。
先從東京看起,泉麻人在《#大東京23區散步》中,走遍東京都內,從歷史、地理到在地建築與店家的變遷,感受東京每條街微妙的不同氛圍。雖然捕捉的是當下的橫斷面,卻巧妙地串連了過去與現在。
他說:「身為散步人,確實更喜歡走在頹圮的木造房屋和消防車開不進去的小巷所延伸的危險地帶。像那種防災概念與文化很難達成一致。然而既然開發了,就爽快放棄——是我的信條。正因為有所改變,欣賞記錄舊街區的攝影集時,才會感到喜悅。」
在川木三郎的《#遇見老東京》中,則是回到了昭和三十年代,回憶起都電等已經消逝的風景,夾雜著被電影與出版品留下的吉光片羽,讓讀者在江戶末期、明治維新、大正浪漫、昭和的戰爭與和平之間...來回穿梭,一波波新事物的浪潮拍打著東京灣岸,正是在那些更迭快速的地景中,累積了東京今天的風貌。
山內麻里子的《#東京23話》,則不那麼鉅細彌遺,她把二十三區擬人化,透過這幾位「人們」的觀點,帶出區區不同的特色。但就算在全景宏觀的視野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出這座城市建構在蛛網般的大眾運輸幹道和滲入街巷裡的腳步上。這就是東京被人所記憶的方式。
回到離我們更近的台北,有一位作家以其獨特的走路姿態與觀察能力聞名,他就是《#理想的午後》、《#水城台北》等散文集的作者 #舒國治。
在收錄於《#流浪集》的〈走路〉這篇文章中,舒國治就是這樣描寫散步的:「人能生得兩腿,不只是為了從甲地趕往乙地,更是為了途中。」散步的樂趣則是:「言走路,是言其趣味,非為言其鍛鍊也。倘走路沒趣,何必硬要走。」
有趣的是,觀察過舒國治走路的作家,見其沈浸於走路之貌,剛好可用其言形容,好似「可走十幾里也不覺累」。正是在這樣耐走、為走而走的姿態中,舒國治累積出大量對台北史地的慢速觀察。儼然一家之言。
除了描繪城市以外,在《#路上觀察學》這本有趣的小書中,步行中看到的風景和各種「湯馬森」(無用之物),更被以超現實藝術的方式「小題大作」,成為描述人類社會的一種學問。異曲同工的是馬克.歐傑對 #巴黎地下鐵 的描繪,他把把地鐵空間看作「社會機制」一環,把複雜的線路和轉運站、開設的商店街、出入其中的不同階層⋯⋯看成對地上世界的抽象對應。所謂「交通為建設之母」,在他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發現新的定義。
最後我們總要回到高雄,看了世界上這麼多種在城市中走路和移動的方式,有時不禁哀嘆起高雄走路學的貧乏,其原因恐怕是行人的「寸步難行」。
描寫高雄的文學很多,但極少純粹以步行為主題串連城市的。但倒是有本奇書講的是從自行車上看高雄的方式,就是 陳奕齊 - 新一 的《#打狗慢騎》。看封面與副標題,你或許會以為這是一本延著高雄港騎單車的旅行書,但實際上卻沒有這麼簡單。書中帶你騎單車的篇幅很少,但作者騎一騎停下來發表長篇大論的篇幅卻很多,好像原本騎著單車出發,卻陷入了一趟時光旅行。如果還沒看過,或許會是一本讓你改變對高雄史地想法的書!
話又說回來,單車的速度,還是稍微快了那麼一點,也還有更多的小巷弄未曾被探訪。因此我們在改造高雄成為好城市的過程中,讓高雄「#宜於走路」、高雄人「#樂於走路」,讓走路中產生更多的故事與樂趣,就會是很重要的一步! 在過年出外走走的同時,大家也想想看如何讓高雄未來的路更好走吧!
#高雄 #東京 #台北 #巴黎 #散步學
高雄好過夜新春好讀書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最多秘辛的城池
#高雄好過夜新春好讀書
文/左營楠梓翰-李欣翰
你知道高雄在清國時期曾是官不聊生的恐怖之地嗎? 你知道左營舊城是座從未正式啟用過的「廢城」嗎? 除夕夜吃完年夜飯,來聽好過夜介紹好書說故事。
下午「#台灣好過日」參觀恆春舊城時,提到了我們左營正進行著再現歷史的舊城 #見城計畫。隨計畫進行,高雄市府文化局邀請了《大地地理》雜誌前總編、同時創作過《被誤解的台灣老地名》等多本知名文史書籍的陸傳傑先生來爬梳左營舊城的故事。是本左營和鳳山鄉親都非常值得一看的小史。
為什麼特別指名這兩處呢?
●來的官員有去無回:鳳山縣傳說
這邊就要從我們高雄早年的政經發展史講起,在清國佔領台灣後,現在的高屏平原主要屬於鳳山縣管轄,縣治設在 #興隆莊(左營)。但在清治時期一開始,鳳山縣,特別是縣的南部,是個官員聞之色變,被派來要先寫遺書的恐怖地方。
有多可怕呢? 清領早期,鳳山縣令和官署都龜在 #土墼埕(台南中西區到南區)的典史公館處理公務,這裏根本就是在府城門口,抬頭遠遠就看到文廟了。
不過也不要怪官員都是天龍人,隨便舉個例子來看,1699年,鳳山縣有狀況,總鎮署派了一支百人隊伍到下淡水溪一帶警戒(今萬丹、東港),結果無人生還,而且沒有人知道探險隊發生了什麼事情。當時,鳳山縣除了鄰近府城的區域以外,基本上處於無政府狀況。鳳山縣志甚至記載,「淡水巡檢司署,原在下淡水東港,水土惡毒,歷任皆卒於官,甚至闔家無一生還.....」。
那麼,為什麼清國不要大力建設鳳山縣,甚至長年年縣城都不蓋呢?有人說是因為怕盜匪佔領縣城,奪回困難,不過這或許是倒果為因。真正的原因,是地方沒錢,中央也不給補助。
更深一層來看,其實清國根本不認為台灣是「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是垃圾領土。在清國剛佔領台灣時,朝中不少官員出現棄台論,例如「台灣府,古荒服地,#先是未隸中國版圖。」 、「海外丸泥,不足加中國之廣,裸體文身,不跌共守,日費天府而無益,不如徙其人空其地矣。」 等言論紛紛出籠。
甚至康熙帝本人也認為「…海賊 ( 指鄭氏 ) 乃疥癬之疾,台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只是因為施琅強力反對,擔心又有叛軍以台灣作為「反攻基地」,清國才「勉強」佔領台灣一下。
●毫無防禦力的鳳山縣城第一代
隨著朱一貴事變等民變迭起,當局主要以分化閩客、操弄原住民等方式,來抵抗叛軍勢力。同時也上書中央申請經費建城,但對於台灣官員申請築城防禦的公文,中國當局的回應大概都是:喔,要蓋可以蓋啦,但是要自己出錢喔~
受不了的當地官民,沒錢蓋磚石城,只能蓋竹籬土城。於是在1722年,鳳山縣第一座土城完工了~ 但薄弱的兵力和下雨就被沖倒的城牆,對於反叛勢力是沒什麼作用的。
雖然城牆左倚龜山,右連蛇山,以天險為防線,但1786年林爽文事變時,莊大田進攻縣城,直接爬上龜山就跑到鳳山城裡啦。
事變後,鳳山縣治改遷到 #下埤頭街(現在捷運鳳山站附近)。遷到這邊是有原因的,當時因台灣人口漸多,下淡水溪平原憑藉著強大的農業產出,已成為鳳山縣經濟中心,人口早就超過興隆里(左營)。因此,仕紳都比較滿意新城位置。就算一開始只種了幾排竹子當城牆的下埤頭縣城後來也輕易被海盜攻陷過,也沒有要再搬家的打算。
●根本就是蚊子城的鳳山縣舊城第二代
直到1824年,楊良斌之亂再起,民眾大為恐慌。當時知府方傳穟,乘機倡議官民捐資重建興隆莊舊城。但打的算盤其實是舊城控制了鳳山縣北上府城的道路,對台南的防禦較有幫助,同樣屬於(清代的)天龍思維。
在知府「強力募資」下,民眾「樂捐」約12萬銀元的約七成五,興建了全新的石城, 但蓋好以後,縣府卻從未進駐!大家還是賴在鳳山新城不走。
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 #蚊子館 嗎?而且規模更大,全石造的城池當時算是全台最豪華,但為何長年閒置不用?也沒有官員受到處罰?
講到這邊好像有點長了,大家就自己去看書吧!
總之,左營鳳山雙城的故事,可從清代矛盾的殖民地管理政策說起,衍生到高屏平原的經濟發展脈絡,在造就了蚊子城的同時,也誤打誤撞的讓舊城得以成為台灣保留最完整的城池之一。
而到了日本殖民時代,西門周邊被拆毀,甚至留有和特攻隊有關的遺跡。在中國殖民時代,左營延續日本規劃,成為海軍重鎮,城牆也變成了眷村的一部分,直到幾年前才重見天日。
在見城計畫進行之際,閱讀這本書,不但可以讓我們了解左營舊城史蹟的豐富意義,也見證了多重勢力角力下,高雄數百年政經史的拉扯痕跡。這麼精彩的故事,過年時推薦給親朋好友,一起來閱讀吧~
延伸閱讀:
陸傳傑,《舊城尋路》 。新北市:木馬文化,2017
#高雄 #左營 #鳳山縣舊城 #鳳山縣新城
高雄好過夜新春好讀書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客不來誰要怕?
#高雄好過夜新春好讀書
文/陳信諭 醫師
在春節幾天連假裡面,好過日會一連推出幾個企劃,對於活力充沛族,請收看明起出刊的「#台灣好過日」;對於宅女宅男們,看我們的「#高雄好過夜」好書介紹與打狗故事就對啦。
今天我們就先來看一本和觀光政策相關的小書《陸客不來,日本沒在怕!》。
正好昨日媒體報導,中國地方政府上週和旅遊業者討論,揚言全面停止3月赴我國旅遊團簽,4~9月入國人數還要砍半,限縮到31.1萬名,10至12月因我國選舉也全停。雖我國觀光局表示消息尚未證實,但旅遊業者透露:中國打壓自身國民旅行自由,除了花蓮地震,和該國鴨霸啟用M503航路暴行引起的反彈也有關係。
中國用政治干預觀光的情形,其實不只影響台灣,日韓同樣深受其擾。中國觀光客的「爆買」現象,一度成為日本深受矚目的社會現象,有些人感到困擾,也有人視為商機。然而,中國的反日情緒和觀光客數目,也常在外交敏感時機淪為操作工具。
書中就提到,中國觀光客和其他國家不同,會有「突然不來」的風險。全銀座會造街委員長岡本圭祐就認為:特別出現的好處,要有終究會失去的心理準備,他提到:「在銀座開店的人,應該都想長久做下去。所以大家都知道沒有每天在過年的。獲利好的時候,他們會還給消費者,或投資店家。生意慘淡的時候就想辦法刺激買氣,或忍耐。如果中國人都不來了?那就回歸原點,我們是這樣想的。」
即使是我們認為觀光產業成熟的日本,在爆買熱潮中,也出現了和中國導遊掛鉤收取回扣的不名譽事件。而中資也藉著收購日本企業,以一條龍模式大賺中客財。這些狀況都和台灣有類似之處。而正好是在熱潮過後,也讓更多日本企業有所反省,他們不會排斥中客,而是把中客的出現視為市場變遷的一個過程,重新把觀光價值的提升放在第一位。
有趣的是,中國的富人「渴望去中國人少的地方」,會因為日本細緻的軟體面感動,也會希望和當地人接觸。這些想法,和台灣到日本的觀光客並不會有太大差別。而日本觀光業者也發現,基於文化、生活水準層面的差異,更多中客從物質轉向體驗,也創造出觀光醫療等加值型觀光的商機。
回到我們的狀況,前幾年高雄街頭林立的可疑珠寶、免稅店,前年開始一家家逐漸消失,也不過是「回歸原點」,更提醒我們真正提升旅遊價值與獨特體驗的重要性。
我們當然不必屈服於中帝國無理的威嚇,並且應該把中客當作「超高風險」收益,事前做好避險準備。但同時,也不必把中客妖魔化,他們和泡沫經濟時代的日本客、三十年前的台灣團,展現出的消費模式與文化衝突,其實都有類似之處。這是我們可以同理,也應該自我觀察與反省的。
如書中所述:「日本人也應該到國外,把自己多放在對方的常識中」。和中客接觸的過程中,我們都更強烈感受到自己是「台灣人」,這樣的自覺和自省是相當重要的,透過了解中國,其實也更能體現「台灣價值」的可貴。
因此,中客來不來當然不是重點,「發覺自己的價值,並且更上一層樓...」這才是最重要的啟示!
延伸閱讀:
中島惠(王麗芳譯),《陸客不來,日本沒在怕!》 。新北市:遠足文化,2017
#高雄 #中國觀光客
高雄好過夜新春好讀書 在 高雄好過日- #城市好漫步#高雄好過夜#新春好讀書文/李雨蓁先前在 ... 的推薦與評價
城市好漫步#高雄好過夜#新春好讀書文/李雨蓁先前在#高雄好散步單元中,我提到:有歷史的城市,散步起來愉快的城市,才會是好城市吧。... ... <看更多>